1.形容赤忱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2.描写叶黄的诗句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3)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贺知章《咏柳 》 4)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5)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6)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7)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8)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 晏殊《破阵子•春景》 9)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 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10)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11)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叶绍翁《夜书所见》 12)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 温庭筠《商山早行》 13)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14)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 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15)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杜甫《蜀相》 16)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 李白《三五七言 》 17)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 —— 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18)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 白朴《天净沙•秋》 19)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 朱熹《劝学诗》 20)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21)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 马戴《灞上秋居》 22)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 王昌龄《长信怨》 23)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4)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 王维《山中》 25)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 王勃《山中》 26)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 许浑《谢亭送别》 27)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28)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29)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30)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 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31)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32)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 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33)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34)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35)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 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36)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 郑谷《莲叶》 37)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 杜牧《怅诗》 38)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 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 39) 纷纷坠叶飘香砌。 ——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40)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 李商隐《赠荷花》 41) 芦叶满汀洲。 —— 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42)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 宣宗宫人《题红叶》 43)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 戚继光《望阙台》 44)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 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45)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46)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3.描写“叶黄”的诗句有哪些1. 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苏幕遮》 释义:天上,漂浮着青碧瓦蓝的流云;地下,铺满金黄的落叶。 2.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孔绍安《落叶》 释义:秋天到来的时候,忽然发现树叶变黄飘落,心情飘零落寞就象身在异地的游子一样。 3. 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白居易《一叶落》 释义:晚秋时节的森林树叶变黄,萧萧落下,是源于一个叶子的忽然飘落。 4.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杜牧《早秋客舍》 释义:风吹叶,一叶落而知秋至,秋常常与哀愁相连。 5.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释义:停下车辆喜爱的观看这晚秋的枫林,被霜打的枫叶比二月的红花还要鲜艳。 4.形容黄叶的诗句1、蝉鸣黄叶汉宫秋 唐 许浑 《咸阳城东楼》2、黄叶晚唐 冯延巳 《更漏子·秋水平》3、黄叶仍风雨唐 李商隐 《风雨》4、雨中黄叶树唐 司空曙 《喜外弟卢纶见宿》5、荒戍落黄叶唐 温庭筠 《送人东归》6、阏氏黄叶落唐 王昌龄 《秋思》7、《见谴至伊水》黄叶乱秋雨唐 王昌龄 《录自《文镜秘府论》》8、苍苔黄叶地唐 白居易 《凶宅》9、树初黄叶日唐 白居易 《途中感秋》10、燕支黄叶落唐 李白 《秋思》11、黄叶向人飞唐 李白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12、坐来黄叶落四五唐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13、黄叶坠我前唐 杜甫 《遣兴三首》14、东郊黄叶稠唐 杜牧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15、清秋黄叶下唐 李适。 1、蝉鸣黄叶汉宫秋 唐 许浑 《咸阳城东楼》2、黄叶晚唐 冯延巳 《更漏子·秋水平》3、黄叶仍风雨唐 李商隐 《风雨》4、雨中黄叶树唐 司空曙 《喜外弟卢纶见宿》5、荒戍落黄叶唐 温庭筠 《送人东归》6、阏氏黄叶落唐 王昌龄 《秋思》7、《见谴至伊水》黄叶乱秋雨唐 王昌龄 《录自《文镜秘府论》》8、苍苔黄叶地唐 白居易 《凶宅》9、树初黄叶日唐 白居易 《途中感秋》10、燕支黄叶落唐 李白 《秋思》11、黄叶向人飞唐 李白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12、坐来黄叶落四五唐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13、黄叶坠我前唐 杜甫 《遣兴三首》14、东郊黄叶稠唐 杜牧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15、清秋黄叶下唐 李适 《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16、山山黄叶飞唐 王勃 《山中》17、林枯黄叶尽唐 李峤 《十月奉教作》18、丰树连黄叶唐 苏颋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19、此别黄叶下唐 张说 《同贺八送兖公赴荆州》20、黄叶鸣凄吹唐 张均 《和尹懋秋夜游灉湖二首》21、风吹黄叶翻唐 员半千 《陇头水》22、黄叶又纷纷唐 刘长卿 《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23、青苔黄叶满贫家唐 刘长卿 《酬李穆见寄》24、纷纷黄叶满空庭唐 刘长卿 《过裴舍人故居》25、村疏黄叶坠唐 杜甫 《朝二首》26、故园黄叶满青苔唐 顾况 《听角思归》27、黄叶绕阶风唐 卢纶 《和考功王员外杪秋忆终南旧居(一作岑参诗,》28、黄叶隐危堤唐 卢纶 《客舍苦雨即事寄钱起郎士元二员外》29、秋陂满黄叶唐 卢纶 《秋中野望寄舍弟绶兼令呈上西川尚书舅》30、秋来黄叶遍绳床唐 司空曙 《题暕上人院》31、黄叶堕车前唐 王建 《送同学故人》32、黄叶覆溪桥唐 柳宗元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33、吟诗黄叶前唐 张籍 《赠殷山人》34、黄叶应催献赋诗唐 许浑 《送王总下第归丹阳》35、黄叶庙前霜唐 李商隐 《商於》36、秋应为黄叶唐 李商隐 《寄裴衡》37、黄叶落催砧杵日唐 徐夤 《愁》38、入理半同黄叶句唐 齐己 《谢元愿上人远寄《檀溪集》》39、黄叶清风蝉一林唐 齐己 《遣怀》40、黄叶烟深淅淅风唐 冯延巳 《抛球乐·酒罢歌余兴未阑》。 5.关于黄色的诗句1 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 2 白日依山近,黄河入海流。 3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4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5 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 6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7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8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9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0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1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2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6.描写银杏秋天黄的诗句◆李清照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她的《瑞鹧鸽. 双银杏》词中,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赋予银杏以人的品格。 以双银杏比喻丈夫赵明诚。词中首两句写银杏典雅大方的风度韵致,银杏外表朴实,品质高雅,连果中佳品甘桔也逊色三分。 三四句写银杏的坚贞高洁,虽流落江湖,但仍保持着“玉骨冰肌”的神韵。五六句以并蒂连枝和唐明皇醉依杨贵姬共赏牡丹作比,写双银杏相依相偎的情态。 未两句写银杏果仁的清新甜美,以喻夫妇心心相通和爱情常新的美德。这首词全篇写银杏的内在精神,可称得上是历代文人描写银杏的精品。 7.形容林竹子的诗句题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中带有竹字的诗就非常多了,列几首有名的: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8.描写秋天叶黄的诗句碧云天,黄叶地。 [译文] 天上,漂浮着青碧瓦蓝的流云;地下,铺满金黄的落叶。 [出自] 北宋 范仲淹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妹瘟羧怂C髟侣ジ咝荻酪校迫氤畛Γ飨嗨祭帷� 注释: 黯乡魂:黯,沮丧愁苦;黯乡魂指思乡之苦另人黯然销魂。黯乡魂,化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追旅思:追,追缠不休。旅思,羁旅的愁思。 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这里是节拍上的停顿。译文1: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泪。 译文2: 天上,漂浮着青碧瓦蓝的流云;地下,铺满金黄的落叶.浓重的秋色同远处的江水碧波相连接,碧波上寒冷的烟雾漂浮,一片沧溟青翠多光洁.斜阳映照着远山,秋波连天,天水相接;斜阳照不到远在山那边的故园芳草,使人枉自叹 思念家乡,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怎么度过一个个漫漫长夜呢?除非是每夜都做一个回乡的好梦。明月朗照,楼阁高耸,不要一个人凭栏独倚上楼台。 还是喝上一杯酒吧,酒入愁肠都化作思乡的热泪。译文3: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译文4: 蓝天白云,黄叶遮地,秋色连着水波,水波上寒烟凄迷。 斜阳映照着群山,蓝天与白水连在一起,色彩浑然如一。碧绿的春草无情无意,向远处延伸着,延伸着,直到斜阳之外的天际。 思乡的情怀令我惨惨戚戚,旅居塞外更加深我的愁思。日日夜夜都寂寞难耐,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苦挨着时日。 明月映照之时,千万不要到高楼凭栏独立,因为徒自望乡而又回归无计。闷酒进入愁肠,全都化作了相思的眼泪,真是徒增忧愁。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见宋·范仲淹《苏幕遮》,大意是:自云飘浮在湛蓝的天空,大地铺满了枯黄的落叶,这浓重的秋色一直向前伸展,同那江上层层叠叠的绿波连接,寒冷的波浪把江上弥漫的烟雾也抹上了一层苍翠的颜色。 这几句通过碧云、黄叶,江波,寒烟,渲染出充盈在天地间的苍茫秋色,境界阔大,富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而成为历代传诵的名句。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开头的[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显然深受其影响。可引用描写高秋景象,或用以衬托深秋时节人们苍凉萧瑟的感觉。 赏析:这首《苏幕遮》词,是北宋前期名臣范仲淹所作。他当时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在边关防务前线,当秋寒肃飒之际,将士们不禁思亲念乡,于是有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抱的绝唱。该词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抒情。 上片大略云:秋天到来时,天高云谈,碧空澄澈,落叶枯黄,萎积满地,寒凉浸透河水,水面腾起凉丝丝的薄雾。黄叶满山衬着斜阳,一齐倒映于河水 之中;枯干了的离离野草,铺向看不见的天边。 这实在是一幅肃讽悲凉的秋 来塞外景物图。“夕阳”与“秋色”相映,都是暖去寒来、生气渐弱的意象极易唤起人们的愁肠;“芳草”本无感情,但在仅靠野草点缀的荒原上,却令人无限依恋。 这一来是因为芳草铺向斜阳之外的远方,直接沟通内地家乡;二来是因草枯了,明年还会绿,人却一年年老去,谁知下一次春草萌发时,征人是否 还能看得见呢?李贺诗云“天若有情天亦老”,永恒的自然界与短暂的人生,怎能不引发人们深深的感慨? 下片大略云:塞上秋景一片凄凉,不由得征人乡思缠绵,心绪黯然,忆别念新,长夜难寐,只要一合上眼皮,便梦见与家人团聚。夜半梦醒,格外凄苦。 算了吧,算了吧,任它月色溶溶,楼高望远,还是不要登高纵目、观赏月色吧; 还是借酒消愁,来排遣这漫长孤寂的秋夜吧。只是借酒消愁愁更愁,醉意更深地触动心中的离愁,化作点点相思之泪,幽幽地滴落胸前。 这实在是典型的游子秋思意绪。“黯”,黯然失色,指精神受到强烈的刺激而觉消沉悲切。 “旅思(sì)”,即在外作客的惆怅。“思(sì)”,意念。 “黯乡魂”与“追旅思”是下片的中心,是一种心绪的两个方面:怀乡思亲,令人心魂不安;伤别念远,令人忧思怅惘。“黯乡魂”,是对内地的怀想;“追旅思”,是对边愁的体味。 不过,此词不是普通的游子秋思之作,而是边关统帅写的征人思家之作。 张惠言云:“此去国之情。” (《词选》)许昂霄亦云:“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 语。”(《词综偈评》)从感情基调来说,属缠绵“柔情”、儿女风情,是凄切而非悲壮。 继昌云:“希文宋一代名臣,词笔婉丽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