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下雨好久不停的诗句

1.描写雨下不停的诗句有哪些

1.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2.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4. 长安秋雨十日泥,我曹鞴马听晨鸡。——杜甫《狂歌行,赠四兄》

5. 近海云偏出,兼秋雨更多。——祖咏《泗上冯使君南楼作》

6.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7.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曹雪芹《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8. 秋雨漫湘水,阴风过岭梅。——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9. 耕田秋雨足,禾黍已映道。——杜甫《遣兴三首》

10.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温庭筠《咸阳值雨》

11.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崔道融《溪上遇雨二首》

2.形容“雨下的太久,很焦躁”的诗句有哪些

1.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乌夜啼·昨夜风兼雨》五代:李煜

译文:昨天的夜晚,风雨交加, 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窗户外传来了令人心烦的风声雨声,整整响了一夜。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 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2.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雨过山村》唐代:王建

译文: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

3.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宋代:柳永

译文: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

4.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虞美人·听雨》宋代:蒋捷

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5.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五代:李煜

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6.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

译文: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7.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雨晴》唐代:王驾

译文: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8.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水仙子·夜雨》元代:徐再思

译文:夜雨一点点淋在梧桐树叶上,秋声难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断。半夜时分梦里回到了故乡。

9.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宋代·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译文:我悄悄地倚栏凝望,雨已停歇,云已散去,目送着秋色消逝于天边。秋天的傍晚,景色萧瑟凄凉,真让人兴发宋玉悲秋之叹。

10.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夜雨》唐代:白居易

译文:秋天尚未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3.形容雨下个不停的句子有哪些

1、清晨,雨悄然的洒着,轻轻地给大地盖上了一层透明的薄纱。在这时,只要你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就会听到细细的“沙沙”声,那是春姑娘踩过树叶向我们走来发出的声音,雨点就是她送给大地的礼物。远处,房屋朦朦胧胧,近处,植物却在细雨的冲洗下,显得格外青翠欲滴,这倒让我想起了“润物细无声”的景象,我独自享受着这静谧与幽深。

2、春雨像绢丝一样,又轻又细,好像是一种湿漉漉的烟雾,没有形状,也不出响声,轻柔地滋润着大地。

3、雨,渐渐大了,我望着窗檐上哪断了线的“珍珠”,情不自禁的打开了窗户,扑面而来的是徐徐春风,顿时让人就得清爽无比。几滴雨滴落在我的面颊上,凉凉的,很舒服,顺势带来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我瞬间被这天然的美酒所陶醉。

4、几场潇潇的春雨,山青了,草绿了,山下汩汩流动的一条条溪水,愈发湍急起来。

5、几场潇潇的春雨,山青了,草绿了,山下汩汩流动的一条条溪水,愈发湍急起来。35作文网

6、仰望天空,黑压压的乌云聚拢在一起,那道让灰蒙蒙的天空霎那变得似白昼的闪电,像是乐章的指挥员一样,猛地一挥指挥棒,雨争先恐后地下了起来,像掉了链的珠子,又似开了闸的水龙头,又密,又急,“哗啦啦,滴答答……”不停地演奏着乐章的前奏。天空,似乎更阴沉了,雷公电母这对调皮的老顽童也跑来奏热闹,时不时地伴奏一下。

7、夏天,雨点哗啦啦。天上的雨点像筛豆子似的往下直掉,打碎了如镜的湖面,吓跑了原本想跳上水面看看雨景的小鱼儿。

8、你听!雨掉在屋面上“嘀塔嘀嗒”,就像奏着打击乐。雨下到水塘里“丁丁丁”地唱起来,水面上还溅起一朵朵小水花,又似水花姑娘在轻盈地舞蹈……

9、调皮的雨点儿像谁扔下来的钢珠一样砸在河面上,溅起高高的水花;像筛豆子似的往下直掉,打碎了如镜的湖面,吓跑了原本想跳上水面看看雨景的小鱼儿。粗大的雨点打在人家的窗户上,咚咚作响。

10、夏天的雨儿,在乌云滚滚的苍幕下,舒开蓄久的绪结和着隆隆的雷鸣,在大风呜呜的驱迂下,沥沥凄凄,如泣如诉,乡间四处,铺天盖地的尽情渲泄……

11、透过绵柔的雨丝织就的如烟的春纱,我望着那些打着伞、匆匆避雨的行人,不由得想到:为什么要躲藏呢?让我们的身心一起来感受这春雨带来的清凉吧。于是,我收起伞,走进雨中,细小的雨滴打在身上,一点也不觉得冷,只有一种亲切、清新的感觉……

12、因 为很多的缘故,我很喜爱下雨的天气。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感到下雨天才是庄户人家的“公休日”。还是在少年的时候,辍学在家,生产队里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一个 小劳力使用了。每天无休止的出工、下地。那时,就是盼着下雨天,雨天里,四周灰蒙蒙的。小伙伴们钻在一起,尽情的释放自己的顽皮天性。直到大人喊吃饭了, 才悻悻的离开。年龄长了,农活更繁忙了。也更加巴望老天下雨了。喜欢那屋檐上有节奏的滴水声,尤其连阴天最惬意了。独自在屋里躺在床上,静心的翻看那几本 不知看了多少遍的长篇小说。总是随着雨声走进了那书中的人物,走进了那生动描写的场景。或睡上一个“闷头觉”,抖落掉浑身的疲劳。

13、一滴、两滴、三滴开始下雨了。之前整齐的脚步显得有些慌乱了。楼檐下和楼道里都聚集着一小部分人群。“哗啦啦”雨下更大了一些深凹的地面已有雨水集齐的小水洼了,雨依旧下着不时地溅起雨水荡起的一圈圈小波纹“轰隆隆”倾盆的大于和嘈杂的雷声交织在一起。人们也不再为了计划二奔跑了纷纷寻找着避雨的地方。

14、一 会儿,粗大的雨点儿落下来了,打在玻璃窗上叭叭直响。雨越下越大。我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的一片。雨落在对面屋顶的瓦 片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了一条线。地上的水越来越多,汇合成一条条小溪。

15、雨是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16、一声春雷,那贵如油的春雨也淅淅沥沥地落了下来,漫山遍野笼罩在轻纱样的雨雾里,清新,水润,如画一般的美丽。

4.形容“下雨下了许久终于天晴了”的诗句是什么

1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王勃《滕王阁序》

2 竹枝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4 鹤冲天·白角簟 北宋·周邦彦

白角簟,碧纱厨。梅雨乍晴初。谢家池畔正清虚。香散嫩芙蕖。

日流金,风解愠。一弄素琴歌舞。慢摇纨扇诉花笺。吟待晚凉天。

5 梅雨 唐·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6 春日 北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7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8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9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 《山居秋瞑》)

10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

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

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

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

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

(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

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

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

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

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

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

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

杰”[4] ,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

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

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5.形容“雨下的太久,很焦躁”的诗句有哪些

1、《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3、《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4、《微雨夜行》唐·白居易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译文】秋天阴云密布,夜晚略微感到寒气。只觉得衣裳潮湿,没有雨点也没有风声。

5、《咏雨》唐·李世民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译文】远处的山峦笼罩着一片乌云,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乌云低飞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风吹雨斜撒满了山的曲折处。

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又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大雨在如镜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阵阵涟漪。柳丝在雨气中一片迷濛(或说迷濛的雨气使柳丝密密麻麻的分不出个来了),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6.形容下雨的诗词

1、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

出自:明·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来

译文:深闭房门听窗外雨打梨花的声音,就这样辜负了青春年华,虚度了青春年华。

2、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出自:五代·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

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出自: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自

译文:柳絮飞舞如虚无缥缈的梦境,丝丝细雨落下如同我的忧愁。再看那缀着珠宝的帘子正随意悬挂在小小银钩之上。

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出自:宋·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zhidao》。

译文: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脸庞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出自: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译文:长安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7.形容雨天的诗句

描写雨的古诗

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听雨》

宋·方岳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7、《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春日游湖上》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9、《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0、《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1、《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墉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2、《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3、《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5、《相送》

南朝·何逊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16、《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7、《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8、《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9、《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0、《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形容快下雨的日子诗句

1、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2、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1、相送 南北朝:何逊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1、作者介绍 何逊,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

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

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

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2、写作特色 何逊的诗作,擅长抒写离情别绪及描绘景物。其特点之一,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衬托出作者的主观感受,往往寓目即书,不大用典故,像历来评论家所称道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临行与故游夜别》);"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与胡兴安夜别》)等句,都能做到情景交融,在写景中体现惜别和惆怅的心情。

看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情真意切,读后令人难忘。又如"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游鱼乱水叶,轻燕逐风花"(《赠王左丞》)等句,善于用流畅的语言细致贴切地描摹自然景物,对仗工整而不觉其平板,对杜甫有明显的影响。

他还有一些写景诗如《下方山》、《还渡五洲》、《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慈姥矶》等,也有许多传诵人口的佳句。这些佳句,意境虽近于谢□,但笔力则稍嫌平弱。

钟嵘评谢□诗"末篇多踬","此意锐而才弱也"(《诗品》),这个缺点在何逊作品中似更明显。 何逊的诗在当时曾与刘孝绰齐名,称为"何刘"。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文章篇》认为何诗虽有"清巧"的长处,但多"苦辛"、"饶贫寒气",不及刘孝绰。其实何逊的诗之所以多"苦辛"之词,乃是他的遭遇坎坷所致,其诗作多不平之鸣,并非无病呻吟。

何逊的诗受"永明体"的影响,很讲究声律,某些作品比沈约等人更接近成熟的近体诗。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在论诗的声律时,曾举他的《伤徐主簿》三首为例;宋代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还把他的《送司马长沙》误作唐人五绝选入。

何逊除诗以外,还有少量辞赋和骈文传世。他的《穷乌赋》似是残存的片段,并非全文。

他的骈文中辞藻较好的是《为衡山侯与妇书》,但又并无显著的特色,远不如他的诗。《何逊集》据《梁书·何逊传》说是他死后由同时人王僧孺所编定,共8卷。

《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是7 卷。此书最晚到五代时已残缺。

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载《何逊集》有后晋天福本2卷,有诗无文。今所见刻本以明代正德张□刊本为早。

继有薛应□刊本、张燮刊本和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中华书局有排印本《何逊集》。

【2】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作者: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作者介绍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

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2、诗作特色 许浑以登临怀古见长。名篇如《咸阳城东楼》《金陵怀古》《故洛城》《途中寒食》《凌歌台》,追抚山河陈迹,俯仰古今兴废,颇有苍凉悲慨之致。

但往往限于伤今吊古,别无深意,读多难免有落套之感。其宦游、寄酬、伤逝诸作,亦时有佳句,如“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暮宿东溪》),“两岩花落夜风急,一径草荒春雨多”(《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都能在写景中托寓情思,婉丽可讽。

而意境浅狭,气格卑弱,是其通病。另外,学术界说许浑是《清明》一诗的作者,多有争论,有待考证。

其诗现存 500首左右,无一首古体。近体以五、七言律诗居多,圆稳工整,属对精切,致有“声律之熟,无如浑者”(田雯《古欢堂集·杂著》)的赞语。

但也有人批评他“专对偶”、“工有余而味不足”(方回《瀛奎律髓》)。一般说来,他的警句常出现在第二联,如“溪云初起日沉阁(一作“谷”),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故洛城》),而到后半篇往往流于平沓,各首间句意也时见复出。

他喜欢将律句三字尾的声调改为“仄平仄”对“平仄平”,以显示拗峭变化,为后人所仿效,称作“丁卯句法”。《丁卯集》2卷,有明汲古阁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印的影宋写本。

涵芬楼影印宋蜀刻本,题名《许用晦文集》,多拾遗2卷。《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所收,则于正集2卷外,有续集1卷,续补1卷、集外遗诗1卷,较为完备。

《全唐诗》析为11卷,有相当数量诗篇与杜牧及他人诗作重见互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