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述“一开始取得佳绩,还需继续努力”的诗句有哪些1、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前出师表》 释义: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释义:世界上的人都是污浊的,惟独我干净、清白;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 3、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撰 自勉联 释义:上天是不会辜负有志气的人,就象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那样,最后率领三千越甲就可以灭亡吴国。 4、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 释义: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5、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释义:谓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韩非子·喻老》 释义: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种鸟,三年不鸣不飞,但一飞便可冲天,一鸣便能惊人。后世遂用“一鸣惊人、一鸣、一飞鸣、冲天翼、三年翼”等比喻有才华的人,平时默默无闻,一旦施展才华,就能做出惊人的业绩。 7、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蒲松龄撰 自勉联 释义:有志气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的,就象项羽破釜沉舟那样,秦朝的雄关最终是属于楚国的。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释义: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乐府诗集·长歌行》 释义: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10、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 释义: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1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释义:不登上高山,不知道天是多么高远;不走进深谷,不知道地是多么深厚。 2.一开始取得佳绩,还需继续努力的诗句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出处:唐 王之涣 《登鹳雀楼》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2、虽比高飞雁,犹未及青云。 出处:唐代 卢照邻 《青云》 原文:虽比高飞雁,犹未及青云。 译文:虽然能够飞得比大雁都高,但是还是赶不上青天的高度。 赏析: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果,不过还有进步的空间。 3、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出处:宋 释普济 《偈颂六十五首其一》 原文: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译文: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虽然有所造诣但不是真学。 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赏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即使道行、造诣已深,仍然需要修炼提高。 4、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出处:近现代 **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原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译文: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捣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赏析: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并以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 5、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出处:两汉 曹操 《龟虽寿》 原文: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赏析:《龟虽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观沧海》是一致的。但《观沧海》是写景诗,以景抒情。此篇则完全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怀言志之作。这首诗写于北伐乌桓胜利的归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