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描写山峰·山峦·山景的诗句,成语描写“山”的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高山安可仰,徒此依清芬——李白‘赠孟浩然’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爬山越岭 越:过;岭:山岭。爬过高山,越过峻岭。 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占山为王 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恩重丘山 恩:恩惠。 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叠石为山 众喣山动 〖解释〗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 同“众喣漂山”。 众喣飘山 〖解释〗众人吹气,可以移山。 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众喣漂山 〖解释〗喣:吹气。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 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渊停山立 〖解释〗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义海恩山 〖解释〗情深似海,恩重如山。 喻恩情道义深厚。 移山造海 〖解释〗移动山岳,造出大海。 比喻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移山填海 〖解释〗移动山岳,填平大海。 指仙术法力高超。现多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移山跨海 〖解释〗移动山岳,跨越大海。比喻力量巨大。 移山竭海 〖解释〗移动山岳,使大海干竭。比喻力量巨大。 移山回海 〖解释〗移动山岳,旋转大海。比喻竭尽全力,克服巨大困难。 移山拔海 〖解释〗移动大山,拔起大海。形容力量巨大。 学如登山 〖解释〗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啸聚山林 〖解释〗啸聚:互相呼召着聚合起来。指反抗反动统治而聚众起事。 啸傲湖山 〖解释〗啸傲:随意长啸吟咏游乐。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游赏。 死重泰山 〖解释〗比喻死得光荣。 泰山磐石 〖解释〗比喻安定稳固。 耸膊成山 〖解释〗肩膀耸起成了一个“山”字。形容人耸肩缩颈的相貌。 也形容人体瘦削的样子。 山中无好汉,猢狲称霸王 〖解释〗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同“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山遥路远 〖解释〗形容路途遥远。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解释〗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解释〗指习惯成性,很难改变。 山寒水冷 〖解释〗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山高皇帝远 〖解释〗指王法管辖不到。 入宝山而空回 〖解释〗宝山:聚藏宝物的山。 进入满藏宝物的山间却空着手而回来。比喻虽遇到了很好的机会,却一无所得。 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解释〗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条件,其他问题就可得到解决。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解释〗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箕山之志 〖解释〗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 同“箕山之节”。 箕山之风 〖解释〗指隐士的风范。 箕山之操 〖解释〗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 箕山挂瓢 〖解释〗用为隐居不仕之典。 积甲如山 〖解释〗兵甲堆叠如山。 极言其多。同“积甲山齐”。 海沸山摇 〖解释〗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同“海沸山裂”。 海沸山裂 〖解释〗海水沸腾,山石崩裂。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 亦作“海沸山摇”。 高山仰之 〖解释〗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 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高山峻岭 〖解释〗峻:山高而陡。又高又险的山岭。 登山越岭 〖解释〗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登山涉水 〖解释〗爬山过水。 比喻历尽艰难。 一山不藏二虎 【出处】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解释】比喻两人不能相容【示例】【故事】 山陬海筮? 【出处】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宦辙所至,山陬海筮,有以读书能为文。 2.显山露水成语接龙 以水字开头的成语显山露水 → 水滴石穿 → 穿井得人 → 人云亦云 → 云谲波诡 → 诡计多端→ 端本正源 → 源远流长 → 长绳系日 → 日理万机 → 机关算尽 → 尽善尽美 → 美轮美奂。 水滴石穿 shuǐ dī shí chuān 【解释】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出处】《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作褒义;用以劝勉人。一般作定语。 【正音】穿;不能读作“cuān”。 【辨形】滴;不能写作“谪”。 【近义词】磨杵成针、绳锯木断 【反义词】虎头蛇尾 【例句】没有大众努力;没有~的功夫;新的风气和作风是树不起来的。 【英译】Constant dripping wears the stone。 【成语故事】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