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静学的诗句

1.关于静心学习的文章或者名言警句或诗句 跪求

故贤曰:板凳要坐十年老,文章不写半句空。这便是一种精神,一种做学问精神。只有怀有这种精神,并踏踏实实坚持下去,才能成为真正的学问家。

之前,中国的科学、思想界有两位泰山北斗相继离我们而去:钱学森,季羡林。这两位,无一不具有做学问的精神,而他们的逝去,无异于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界的一场地震。有人惊呼:“中国再无大师级学问家!”原因正在于当代缺少像他们一样为钻研学问的学者。

做学问的精神首先在于‘坐的住’。只有做的住,将冷板凳坐热,才能静下心,杜绝浮躁,深入学问的钻研中。正是因为坐的住,才成就了“何妨一下楼主人”闻一多,成就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达摩面壁,静坐九年,影嵌入壁,终悟得大道,开少林寺一脉,传之千年而不衰。太史公司马迁,隐忍而活,一坐十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史记》之言。若没有这坐的住的品格,又怎会这流传至今的精神学问。

做学问的精神还在于有吃“苦”的品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学问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范仲淹少时求学,居破庙之中,啖粥而食,可谓苦极矣;余秋雨行遍中国,铸成《文化苦旅》,亦是苦中味道;古有读书人,头悬梁,锥刺股,亦有萤囊映雪,凿壁偷光,苦之至也。若没有吃苦的品质,又如何做学问?当然,物质条件的“苦”中还有精神上的“甘”,那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居陋巷而不改其乐的颜回,不正是从学问中收获快乐吗?做学问时的痛苦只是暂时的,收获到的快乐却是永恒的。

做学问的精神少不了“禅”,即淡泊名利的品质。故贤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没有淡泊人事,不慕功利的品格,终究一事无成。方仲永,神童矣,四处拜谒,不事学问,终泯然众人。做学问必需耐得住寂寞,功名,不哗众取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如此,则心不定,学问难成。

做学问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只有发扬,践行这种精神,人人即可成为学问家,则吾中华必能自立自强于世界强国之林。

2.描写“静”的古诗词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

3.关于安静的诗词

1、漫说三边安静

京镗

《水调歌头·与蜀有缘法》

2、琴堂安静

无名氏

《醉蓬莱·正香茱试紫》

3、耳目得安静

姚合

《题金州西园九首·芭蕉屏》

4、返照长生安静

王哲

《绛都春·天然省悟》

5、坐卧住行安静

王丹桂

《昭君怨 赠女姑萧敬善等 草堂集》

6、万物归根安静

尹志平

《道无情 老年退居沁郡,奉诏还燕京大长春宫》

7、寂然安静到鸿蒙

王惟一

《西江月 以上十二首见王惟一明道篇》

8、喜牛儿安静

王*

《沁园春 牧》

9、大邦安静治

苏轼

《虔守霍大夫监郡许朝奉见和此诗复次前韵》

10、送与安静病酒人

苏轼

《赠包安静先生茶三首》

11、四郊无事民安静

陆游

《虎洞》

4.关于劝学的诗句

古人写过不少劝学诗,从诗歌欣赏的角度看,未必有多少艺术性,但在老百姓中流传很广,所有的读书人,童年时都学过这样的诗句。譬如《神通诗》中的句子:“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譬如“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当然,还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从前成人教子,在这些诗句中各取所需,让孩子背诵。我小时候,就在日记本上抄过其中的句子。

后来读古诗多了,发现一些更有趣的劝学诗。劝学诗中,韩愈的《劝学诗》很有名:“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短短二十个字,讲了很多读书的道理,书要多读,还要多思,要真正明白书中的道理,读书不能满足,要学以致用,要重实践。说到读书的境界,不得不提到朱熹的两首《观书有感》,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书读到这样的境界,当然是智者,是大学问家了。

和劝学诗相类的,有不少提倡惜时的诗,譬如大书法家颜真卿写过一首《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样的诗,比空讲道理的规劝有意思。陶渊明也写过一首劝人珍惜时间的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说到惜时诗,很自然想起古人的《昨日歌》、《今日歌》和《明日歌》,这三首诗,出现在不同的时代,但如出一辙,都是用大白话,讲了珍惜生命的道理。

《昨日歌》:“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今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这三首诗,现在读来,依然觉得生动晓畅,道理也讲得通俗贴切,可以引起今人共鸣.

唐 颜真卿《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韩愈《劝学诗》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宋太宗《勤读》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愁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 刘过《书院》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明 杨继盛《言志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5.带有“静”字的古诗句或话语

“静”字沉声静气——指声调低沉,态度平和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

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娟好静秀——形容容貌秀美,性情柔和。

仪静体闲——形容女子态度文静,体貌素雅。 树欲静而风不止——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

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隐静分题得静字朝代:宋 作者:章甫 平生苦爱闲,多病复便静。

每为林下游,忽若醉而醒。兹山昔曾登,当暑毛骨冷。

碧霄环佩声,古木旌幢影。五峰如高人,一一各秀颖。

俗驾难久留,伫立但俄顷。别来三十载,往往梦清境。

从公得再来,共此春日永。凭高惬幽思,即事发深省。

然灯战枯棋,临水瀹新茗。兴阑下山去,妙处心已领。

晓雨湿篮舆,冲泥度前岭。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王维《鸟鸣涧》 入若耶溪 崔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馀景。 山下宿 白居易 独到山下宿,静向月中行。

何处水边碓,夜舂云母声。“松”字松柏之寿——比喻长寿。

松柏后凋——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玉洁松贞——象玉一样洁净,如松一般坚贞。形容品德高尚。

鹤发松姿——白色的头发,松树的姿态。形容人虽老犹健。

岁寒松柏——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岁寒知松柏——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

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贞松劲柏——以松柏的坚贞劲直,比喻人的高尚节操。

【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 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涧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松树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庭松 【唐】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 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 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 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 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咳。 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 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

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松 【唐】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四松 【唐】杜甫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

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

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

终然掁拨损,得吝千叶黄。 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

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 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

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

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 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

勿矜千载后,惨澹蟠穹苍。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松 【唐】韩溉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 寒声偏向月中闻。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古松感兴 【唐】皇甫松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

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

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 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

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 南轩松 【唐】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扶风歌》(汉乐府)刘琨 南山石嵬嵬。

松柏何离离。上枝拂青云。

中心十数围。洛阳发中梁。

松树窃自悲。斧锯截是松。

松树东西摧。特作四轮车。

载至洛阳宫。观者莫不叹。

问是何山材。谁能刻镂此。

公输与鲁班。被之用丹漆。

熏用苏合香。本自南山松。

今为宫殿梁。 《赠从弟》(三国)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咏史·其二》(东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五十》阮籍 步游三衢旁。

惆怅念所思。岂为今朝见。

恍惚诚有之。泽中生乔松。

万世未可期。高鸟摩天飞。

凌云共游嬉。岂有孤行士。

垂涕悲故时。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十三》阮籍 。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