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洞庭湖的诗句或对联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洞庭湖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雍陶《题君山》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韩愈《登岳阳楼》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阳楼记》。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湘籍)写的一幅长联是这样的: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 两字关情,膝子京百废俱兴,吕纯 阳三过必醉。诗那、儒那、吏那、仙那?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 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楼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向谁领会得来? 李白为岳阳楼写过联句:“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洞庭湖八百里波滚滚浪滔滔大人从何而来 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蒙蒙老子自天以降 四面风光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2.关于洞庭湖的古诗一、有关洞庭湖的古诗(太多,只列出题目和作者) 1. 行路难(例句:洞庭水上一株桐) 朝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2.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例句:洞庭张乐地) 朝代:南北朝 作者:谢眺 3. 渡青草湖(例句:洞庭春溜满) 朝代:南北朝 作者:阴铿 4. 拣贡橘书情(例句:洞庭贡橘拣宜精)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5. 游小洞庭(例句:湖山上头别有湖)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6. 早发赴洞庭舟中作(例句:阊门曙色欲苍苍)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7.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例句:江从西南来)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8. 题洞庭湖(例句:可怜洞庭湖) 朝代:唐 作者:蔡押衙 9. 洞庭湖(例句:东西南北各连空) 朝代:唐 作者:曹松 10. 送客(例句:故人洞庭去) 朝代:唐 作者:陈子昂 11. 和王昭符进士赠洞庭赵先生(例句:为爱君山景最灵) 朝代:唐 作者:高骈 12. 谅公洞庭孤橘歌(例句:不种自生一株橘) 朝代:唐 作者:顾况 13. 李张皇甫阎权等数公并有送别之……(例句:洞庭正波苹叶衰) 朝代:唐 作者:独孤及 14. 登岳阳楼(例句:昔闻洞庭水) 朝代:唐 作者:杜甫 15. 过南岳入洞庭湖(例句:洪波忽争道) 朝代:唐 作者:杜甫 16. 宿青草湖(例句:洞庭犹在目) 朝代:唐 作者:杜甫 17. 舟泛洞庭(例句:蛟室围青草) 朝代:唐 作者:杜甫 18. 早发洞庭(例句:长天接广泽) 朝代:唐 作者:方干 19. 赠钱塘湖上唐处士(例句:我爱君家似洞庭) 朝代:唐 作者:方干 20. 送僧归洞庭(例句:江山万万重) 朝代:唐 作者:顾非熊 21. 哭从兄苌(例句:洞庭违鄂渚) 朝代:唐 作者:顾况 22. 泊秋江(例句:岸如洞庭山似剡) 朝代:唐 作者:贯休 23. 洞庭玩月(例句:洞庭湖上清秋月) 朝代:唐 作者:韩偓 24.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例句:十月阴气盛) 朝代:唐 作者:韩愈 25. 岳阳楼别窦司直(例句:洞庭九州间) 朝代:唐 作者:韩愈 26. 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例句:今日相逢落叶前) 朝代:唐 作者:贾至 27. 送夏侯子之江夏(例句:扣楫洞庭上) 朝代:唐 作者:贾至 28. 别洞庭维谅上人(例句:白云关我不关他) 朝代:唐 作者:皎然 29. 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孤生橘树歌(例句:洞庭仙山但生橘)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0. 奉陪郑使君谔游太湖至洞庭山登上真……(例句:郡斋得无事)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1. 奉同颜使君真卿清风楼赋得洞庭……(例句:名山洞府到金庭)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2. 送顾道士游洞庭山(例句:见说洞庭无上路)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3. 送维谅上人归洞庭(例句:从来湖上胜人间)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4. 太湖馆送殷秀才赴举(例句:春风洞庭路)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5. 投知己(例句:若为令忆洞庭春)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6. 与朝阳山人张朝夜集湖亭,赋得各言其志(例句:洞庭孤月在)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7. 赋洞庭(例句:周极八百里) 朝代:唐 作者:可朋 38. 洞庭隐(例句:高卧洞庭三十春) 朝代:唐 作者:来鹄 39. 夜泊湘江(例句:湘山木落洞庭波) 朝代:唐 作者:郎士元 40.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例句:昔别若梦中)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1.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例句:修蛇横洞庭)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2.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例句:九日天气清)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3. 临江王节士歌(例句:洞庭白波木叶稀)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4.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例句:今日竹林宴)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5.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例句:洞庭西望楚江分)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6. 秋登巴陵望洞庭(例句:清晨登巴陵)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7.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例句:日晚湘水绿)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8. 宿洞庭(例句:白水连天暮) 朝代:唐 作者:李端 49. 帝子歌(例句:洞庭明月一千里) 朝代:唐 作者:李贺 50. 送刘山人归洞庭(例句:君逐云山去) 朝代:唐 作者:李频 一、有关洞庭湖的古诗(太多,只列出题目和作者) 1. 行路难(例句:洞庭水上一株桐) 朝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2.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例句:洞庭张乐地) 朝代:南北朝 作者:谢眺 3. 渡青草湖(例句:洞庭春溜满) 朝代:南北朝 作者:阴铿 4. 拣贡橘书情(例句:洞庭贡橘拣宜精)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5. 游小洞庭(例句:湖山上头别有湖)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6. 早发赴洞庭舟中作(例句:阊门曙色欲苍苍)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7.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例句:江从西南来)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8. 题洞庭湖(例句:可怜洞庭湖) 朝代:唐 作者:蔡押衙 9. 洞庭湖(例句:东西南北各连空) 朝代:唐 作者:曹松 10. 送客(例句:故人洞庭去) 朝代:唐 作者:陈子昂 11. 和王昭符进士赠洞庭赵先生(例句:为爱君山景最灵) 朝代:唐 作者:高骈 12. 谅公洞庭孤橘歌(例句:不种自生一株橘) 朝代:唐 作者:顾况 13. 李张皇甫阎权等数公并有送别之……(例句:洞庭正波苹叶衰) 朝代:唐 作者:独孤及 14. 登岳阳楼(例句:昔闻洞庭水) 朝代:唐 作者:杜甫 15. 过南岳入洞庭湖(例句:洪波忽争道) 朝代:唐 作者:杜甫 16. 。 3.描写湖,亭的段落湖水、泉水片段描写 啊,阳澄湖!浩瀚无边,天水一色。远远望去,湖面平静得像一面明镜,阳光一照,跳动起无数耀眼的光斑。我们在高高的湖堤上走着。微风像是一双无形的手,把薄薄的晨雾轻轻地扯散了,几片往杨柳上垂挂,几片在芦苇叶上缠绕,更多的飘浮在半空,袅袅腾腾,最后终于溶化在太阳的光焰里……这时,湖面一览无余,连对面绸带似的湖岸上的房子白壁,也隐约可见。恬静的阳澄湖,一湖碧水,一湖风帆,只见雪白的江鸥,张开翅膀在澄净的蓝天里滑翔。 这湖水,乍看,犹似一潭诱人的陈酒,静静的,轻盈盈的;细看,宛如一面在翡翠帷幕中的宝镜,亮亮的,蓝湛湛的。湖平似镜!那船浆激起涟漪(yǐ),摇晃到不远的地方,也悄悄消失,湖面一抹而平。这时的湖岸清晰明洁,那石砌的方门桥,圆洞桥,独眼桥,多孔桥,凌空高架的巍巍弓形桥,浮贴水面的长长纤塘桥,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玲珑剔透;间以杨树几株,渔船数只,本来已是秀美不过,还有那稽山重重叠叠,近山如簪(jì),远山如烟。这一切,都象经过艺术家的裁剪,移步换形,变中并无赘余之笔。 这一物一景又都倒映在鉴湖镜水之中,真是莹洁无比。 湖上的早晨是迷人的,轻纱笼罩的湖水温柔、清澈。朝霞似乎等不及水面不轻柔的白纱散尽,就把霞光倾注在湖中了。这时,水绿得像碧玉;霞红得像胭脂。碧玉般的绿和胭脂般的红,交融在一起。绿水拥抱着红霞,胭脂尽情地在碧玉上流丹。当人们为这湖上的奇观陶醉时,朝日又把它的光芒射向湖面。微风乍起,细浪跳跃,搅起满湖碎金。当湖水恢复平静以后,那乱真的倒影,把山庄的胜景摄取进了湖中,于是,塞湖上出现了奇妙的“水中天”。 满面平静,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水中,把湖山天影融为晶莹的一体。在这幽静的湖中,唯一的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人家说山色多变,而实际上湖色也是多变,如果你站立在高处了望湖面,眼前是一片爽心悦目的碧水茫茫,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的视线的是鳞光闪闪,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没有一点纤尘或者没有一根游丝的侵扰。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界线非常分明。 4.吴城望湖亭 诗词吴城望湖亭诗集 吴 城 山 ----文天祥 龙行人鬼外, 神在地天间。 彭蠡石砮出, 洞庭商舶还。 秋风黄鹤阔, 春雨白鸥闲。 云际青如粟, 河流接海山。 由 剑 邑 过 吴 城 ---文天祥 自戴南冠离粤境, 凄风苦雨过吴城, 寒鸦点点仃伶影, 络纬萧萧啜泣声。 夷狄兵戎摧上国, 天人正气砥孤臣。 于今重饮鄱湖水, 且学啼鹃带血归。 被俘北归路过吴城 ---文天祥 凌云披雾望湖亭, 屹立赣水修河滨。 历尽沧桑罹万劫, 饱经风雨度千春。 此日登亭神气爽, 百代名胜载酒兵。 六朝古迹招诗客, 几忘囚服束吾身。 晓 发 吴 城 山 ----欧 阳 彻 风扫阳侯雪阵平, 雨催摩诘画图成。 气吞浦溆重林尽, 秋著江湖去鸟明。 厚禄故人无一事, 长年三老伴余生。 会须满意开怀抱, 到眼庐山不世情。 江 亭 怨 ---吴城小龙女 帘卷曲栏独倚, 山展暮天无际, 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数点雪花乱委, 扑漉沙鸥惊起, 没入苍烟丛里。 望 湖 亭 ----掲 傒 斯 远棹开残雨, 携筇陟古亭。 风高万木落, 天阔数峰青。 草色凝幽寂, 岚光暗杳冥。 匡庐云正断, 何处望神京。 望 湖 亭 ---虞 集 水国微茫宿雨收, 望湖亭下暂维舟。 昔人已去空陈迹, 今我重来忆旧游。 数点归鸦彭蠡暮, 一声羌笛楚江秋。 陵迁谷变知多少, 依旧高亭枕碧流。 望 湖 亭 ---解 缙 吴城堤上草萋萋, 楼观苍茫曙色微。 一自英雄争战后, 两川鸥鸟自忘机。 青山拍拍风沙满, 红叶萧萧浦树稀。 遥忆故乡何处是, 望湖亭下有渔矶。 望 湖 亭 ---李 鼎 亭上湖光一望平, 望中秋色动离情。 千帆冉冉依天尽, 万木萧萧作雨声。 幔卷烟云山隐见, 地分吴楚势纵横。 乾坤一剑疏狂客, 醉倚危栏待月生。 望 湖 亭 ----胡大成 地尽三江外, 亭窥九派中。 水光深浴日, 山色远依空。 极浦浮征棹, 长天度朔鸿。 剑如冲斗近, 星可泛槎通。 鬒发随年换, 登临自古同。 朗吟湖上作, 漂泊忆苏公。 望 湖 亭 ---胡 奎 鸥外青波雁外山, 望湖亭下系归船。 夜深起坐占风信, 人在珠宫月在天。 望 湖 亭 怀 古 ---汪 轫 凉飚万顷出芙蓉, 一片残阳下远峯。 蠡水尚闻今夜鼓, 匡山犹打旧时钟。 烟云石上迷孤鹤, 风雨波心战老龙。 两眼湖山看不尽, 西来暮色树重重。 望 湖 亭 ---乐 镗 吴城高阁俯青鬟, 万顷望湖一望间。 积雨满天云黯黯, 长风吹浪水潺潺。 鱼龙夜泊孤根没, 鹳鹤朝飞别浦还。 细读坡翁亭上句, 始知此地有仙颜。 望 湖 亭 ----邹 度 竑 茫茫天外练光开, 十载征人今溯洄。 江上叠山依岸出, 沙边飞鹭带帆来。 峰添螺黛云移影, 潮卷虹涛雪作堆。 何处疏钟鸣应谷, 日斜倚栏独徘徊。 望 湖 亭 ---樊 王 家 望湖亭上望湖光, 苹蓼微风近有霜。 地控千崖奔蠡泽, 江分九派过浔阳。 当峰木叶秋先下, 傍水楼台午更凉。 飘泊不堪频眺目, 故山丛桂已苍苍。 望 湖 亭 晚 眺 ---周 体 观 江天秋色似沧溟, 江岸何年剩草亭。 浦外孤帆飞渺渺, 波间白鹭去冥冥。 楚云暗接宫湖阔, 吴岫遥连庐岳青。 倚槛自多怀古意, 好风吹客暮扬舲。 望 湖 亭 和 壁 间 韵 ---游 龙 万顷晴波一望连, 河流曲曲似滩漩。 亭孤人集千帆落, 天草峰回五老悬。 浪拂湖光侵槛碧, 雨凝山色入帘鲜。 登临忽忆坡仙句, 今古苍茫感逝川。 望 湖 亭 ---宋 荆 宝 叶响空亭屐齿孤, 匡庐东望雨模糊。 关心一阵沙头雁, 特地惊寒夜入吴。 望 湖 亭 ----叶 同 春 亭外春晴宿雨收, 故人招我上亭游。 凭栏试看亭前水, 昼夜滔滔东北流。 登 望 湖 亭 ----陶 万 达 湖亭一望思悠然, 彭蠡弥茫上接天。 云外远邮穿岫翠, 雨中飞舫点江烟。 却输浮水群鸥静, 还恐临风过客癫。 不识此身何所系, 得闲凭眺即为仙。 望 湖 亭 ---曹 秀 先 渺渺危亭俯十川, 月光如水水如天。 亭中吸出宫亭水, 一桁康山照眼前。 望 湖 亭 ---裘 日 修 暖薰芳草柳拖绵, 隐隐江城隔暮烟。 远目喜凭高处立, 望湖亭外水连天。 望 湖 亭 -----艾 渭 窅淼石阑际, 亭如此卓然。 帆留今日客, 湖浸几时天。 载壁诗成蛀, 环山画落烟。 向来谁望者, 难尽朔南年。 望 湖 亭 ----陈宗虞 偶尔停江驿, 胡然陟古亭。 江长天其白, 山碎鸟俱青。 断石留元碣, 苍苔剥宋铭。 栏杆斜日下, 错落拥春星。 望 湖 亭 ---吴 观 湖上溟溟雨正收, 天涯风物此亭幽。 檐垂夕照偏平野, 帆褂西风下急流。 树色红含迁客醉, 雁声清落九江秋。 关山南北俱戎马, 拟向烟波泛钓舟。 望 湖 亭 ---回 阳 子 望湖亭下水沄沄, 五老峰头已夕曛。 隔岸山光凝白昼, 绕亭树色易黄昏。 断碑埋没藏秋草, 古庙荒凉锁暮云。 不用登临更怀古, 离人到此倍消魂。 吴 城 登 望 湖 亭 ---朱国汉 金铙回首夕阳边, 客裹年光感逝川。 千里书来湖口县, 片帆人上秣陵船。 长风卷浪花如雪, 极浦连天草似烟。 何处笙璈江水沸, 令公祠下响神弦。 望 湖 亭 晓 望 ---李 绂 水落珠矶一带偏, 半居青草半居船。 青洪君老无常怒,晓气平昏百里天。 饮 望 湖 亭 ---熊汝达 湖面遥开镜, 山腰小构亭。 望中烟岫出, 坐久晚风生。 渔艇归帆乱, 村灯近郭明。 更怜高会处, 地主喜逢迎。 吴城登望湖亭寄周南康星宫 ---王士祯 东南临眺美何如, 信有孤亭切太虚。 极浦长风生左蠡, 画帘青昼对匡庐。 九江潮汐迎人远, 五老鬓眉见面初。 明日玉涧潭上酒, 共看飞瀑驻篮舆。 登 望 湖 亭 ----张 承 光 四面湖光入, 凭虚。 5.有关亭子的诗句,要有作者和出处1、《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话翻译: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作者】晏殊 【朝代】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白话翻译: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白话翻译: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 4、《丰乐亭游春·其三》 【作者】欧阳修 【朝代】宋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白话翻译: 红花满树,青山隐隐,日已偏西。广漠的郊野,草色青绿,看不见边际。 游春的人们,兴趣正浓,哪管春天将去。丰乐亭前,人来人往,落花遍地。 5、《玉楼春·春恨》 【作者】晏殊 【朝代】宋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白话翻译: 在绿杨垂柳、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他好像情侣轻易地抛下我就登程远去。楼头的钟声惊醒了五更的残梦,心头的离愁就像洒在花底的三月春雨。 无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一寸相思愁绪竟化作了万缕千丝。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怀人的愁思却是无限绵长、没有尽期啊。 6.湖亭望水诗中写湖景的句子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赏析】 南湖,指鄱阳湖南部,在江西九江与波阳之间。鄱阳湖自星子县瓮子口以南为南湖,以北为北湖。诗写南湖雨后晚景,抒发了独游的感受。 首先交待作者自己游湖的情境,久雨初晴,湖水大涨,北客南来,自然倍感新奇。中间四句即描写湖景。时值傍晚,夕阳西坠,似乎沉入湖中,但却留下了满天红色的光影,这时湖风停息了下来,澄碧的湖面一片平滑,浩阔而晶莹。放眼望去,由于久雨导致湖水大涨,淹没了原先的湖岸,所以人家稀少,而湖边沙滩,广袤而平整,聚集着许多船舫,人家少而船舫多,正见水乡特色,也是湖水大涨后的独特景况。这四句写景,在夕阳与湖水之间,红光留影,碧水映照,色彩明丽,从岸没到平滩的范围,人家虽少,而船舫却多,又充满生机活力。总之,诗人正是抓住久雨的情境,写出水涨的特点,展现出浩渺壮阔的景观。面对这无比浩阔的湖面,使人顿生空寂落寞之感,诗人又是独自一人来游,自然难免独游之叹了。 7.有“湖”字的诗句太多了—— 伶人 【戏为冥吏判】 焦湖百里,一任作獭。 蔡押衙 【题洞庭湖】 可怜洞庭湖,恰到三冬无髭须。 丘丹 【状江南·季冬】 江南季冬月,红蟹大如。 湖水龙为镜,炉峰气作烟。 李白 【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渌水曲】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崔颢 【杂曲歌辞·长干曲四首】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崔国辅 【杂曲歌辞·小长干曲】 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 菱歌唱不辍,知在此塘中。 张仲素 【杂曲歌辞·春江曲二首】 乘晓南湖去,参差叠浪横。 前洲在何处,雾里雁嘤嘤。 张翚 【绝句】 茫茫烟水上,日暮阴云飞。 孤坐正愁绪,湖南谁捣衣。 崔国辅 【湖南曲(一作古意)】 湖南送君去,湖北送君归。 湖里鸳鸯鸟,双双他自飞。 王维 【辋川集·临湖亭】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王维 【辋川集·欹湖】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王维 【辋川集·北垞】 北垞湖水北,杂树映朱阑。 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文杏馆】 迢迢文杏馆,跻攀日已屡。 南岭与北湖,前看复回顾。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宫槐陌】 门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 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南垞】 孤舟信一泊,南垞湖水岸。 落日下崦嵫,清波殊淼漫。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欹湖】 空阔湖水广,青荧天色同。 舣舟一长啸,四面来清风。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北垞】 南山北垞下,结宇临欹湖。 每欲采樵去,扁舟出菰蒲。 崔颢 【长干曲四首(一作江南曲)】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储光羲 【江南曲四首】 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 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 李华 【晚日湖上寄所思】 与君为近别,不啻远相思。 落日平湖上,看山对此时。 孟浩然 【北涧泛舟】 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 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 李白 【渌水曲】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李白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李白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李白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 李白 【越女词五首(越中书所见也)】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自念平生意,曾期一郡符。 岂知因谪宦,斑鬓入江湖。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千顷水纹细,一拳岚影孤。 君山寒树绿,曾过洞庭湖。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光阔重湖水,低斜远雁行。 未曾无兴咏,多谢沈东阳。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秋寒鹰隼健,逐雀下云空。 知是江湖阔,无心击塞鸿。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平湖五百里,江水想通波。 不奈扁舟去,其如决计何。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湖口分江水,东流独有情。 当时好风物,谁伴谢宣城。 皇甫冉 【初出沅江夜入湖】 放溜出江口,回瞻松栝深。 不知舟中月,更引湖间心。 严维 【状江南·季春(共十二咏,丘丹等同赋,各见本集)】 江南季春天,莼叶细如弦。 池边草作径,湖上叶如船。 顾况 【临平湖】 采藕平湖上,藕泥封藕节。 船影入荷香,莫冲莲柄折。 戴叔伦 【古意寄呈王侍郎】 夜光贮怀袖,待报一顾恩。 日向江湖老,此心谁为论。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新亭】 湖上新亭好,公来日出初。 水文浮枕簟,瓦影荫龟鱼。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月台】 南馆城阴阔,东湖水气多。 直须台上看,始奈月明何。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北湖】 闻说游湖棹,寻常到此回。 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 张仲素 【春江曲二首】 乘晓南湖去,参差叠浪横。 前洲在何处,霜里雁嘤嘤。 白居易 【庾楼新岁】 岁时销旅貌,风景触乡愁。 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 白居易 【湖上夜饮】 郭外迎人月,湖边醒酒风。 谁留使君饮,红烛在舟中。 施肩吾 【句】 池塘已长鸡头叶,篱落初开狗脊花。 (赠临平湖主人) 李商隐 【柳枝五首】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薛莹 【秋日湖上】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沈浮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李群玉 【放鱼】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温庭筠 【题贺知章故居叠韵作】 废砌翳薜荔,枯湖无菰蒲。老媪饱藁草,愚儒输逋租。 皮日休 【秋江晓望】 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此时放怀望,不厌为浮客。 陆龟蒙 【南塘曲】 妾住东湖下,郎居南浦边。闲临烟水望,认得采菱船。 司空图 【杂题九首】 驿步堤萦阁,军城鼓振桥。鸥和湖雁下,雪隔岭梅飘。 韩偓 【效崔国辅体四首】 罗幕生春寒,绣窗愁未眠。南湖一夜雨,应湿采莲船。 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 自念平生意,曾期一郡符。可知因谪宦,斑鬓入江湖。 钱珝 【江行无题。 8.带有湖字的诗句伶人 【戏为冥吏判】 焦湖百里,一任作獭。 蔡押衙 【题洞庭湖】 可怜洞庭湖,恰到三冬无髭须。 丘丹 【状江南·季冬】 江南季冬月,红蟹大如。湖水龙为镜,炉峰气作烟。 李白 【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渌水曲】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崔颢 【杂曲歌辞·长干曲四首】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崔国辅 【杂曲歌辞·小长干曲】 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菱歌唱不辍,知在此塘中。 张仲素 【杂曲歌辞·春江曲二首】 乘晓南湖去,参差叠浪横。前洲在何处,雾里雁嘤嘤。 张翚 【绝句】 茫茫烟水上,日暮阴云飞。孤坐正愁绪,湖南谁捣衣。 崔国辅 【湖南曲(一作古意)】 湖南送君去,湖北送君归。湖里鸳鸯鸟,双双他自飞。 王维 【辋川集·临湖亭】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王维 【辋川集·欹湖】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王维 【辋川集·北垞】 北垞湖水北,杂树映朱阑。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文杏馆】 迢迢文杏馆,跻攀日已屡。南岭与北湖,前看复回顾。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宫槐陌】 门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南垞】 孤舟信一泊,南垞湖水岸。落日下崦嵫,清波殊淼漫。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欹湖】 空阔湖水广,青荧天色同。舣舟一长啸,四面来清风。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北垞】 南山北垞下,结宇临欹湖。每欲采樵去,扁舟出菰蒲。 崔颢 【长干曲四首(一作江南曲)】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储光羲 【江南曲四首】 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 李华 【晚日湖上寄所思】 与君为近别,不啻远相思。落日平湖上,看山对此时。 孟浩然 【北涧泛舟】 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 李白 【渌水曲】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李白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李白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李白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 李白 【越女词五首(越中书所见也)】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9.有关亭子的诗句,要有作者和出处亭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挽联题对点景之地。 如清新秀丽的济南大名湖,向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美。湖中的小岛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历下亭,初建于北魏年间,重建于明嘉靖年间。 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杜甫曾到此一游,题诗曰:“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将此诗句写成楹联,挂于亭上,名亭、名诗、名书法,堪称三绝。 在离绍兴不远的关诸山一带,秀峰环抱,青峦叠翠,在一片开阔的地形中,建有—座精致的小亭,离亭不远,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这就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当年作《兰亭集序》的地方。在兰亭泓池水旁有一块石脾,上书“鹅池”两字。 据说那“鹅”字是王羲之亲笔,“池”字是其七子王献之所写,“鹅”字一笔写成,清标拔俗,浑润中藏骨而不族,似得神助。而今人们游兰亭,名字、名题和王羲之传说故事,成为人们仰慕的著名园林景区,而整个兰亭景区,也是以兰亭命名,这不能不说亭于园林中的重要行了。 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而命名的陶然亭,在北京先农坛的西面,建于清康熙年间,亭基较高,故有登临眺远之胜。 在杭州孤山北麓赏梅胜地的放鹤亭,是为纪念北宋诗人林和靖而建。 林和靖曾在孤山北麓结庐隐居,除吟诗作画,还喜好种梅养鹤。在他一生所写的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特别为人所传颂,人因文传,亭因人建,名人名诗名亭和放鹤亭一带梅林,每到冬天,寒梅怒放,清香四溢的“香雪海”中隐一亭,使得放鹤亭更为名闻遐尔。 在我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在园林中或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统览全景,在叠山脚前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即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在众多类型的亭中,方亭最常见。它简单大方。 圆亭更秀丽,但额坊挂落和亭顶都是圆的,施工要比方亭复杂。在亭的类型中还有半亭和独立亭、桥亭等,多与走廊相连,依壁而建。 亭的平面形式有方、长方、五角、六角、八角、圆、悔花、扇形等。亭顶除攒尖以外,歇山顶也相当普遍。 中国每一处园林都少不了亭子。亭子在中国园林的意境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亭子的造型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一个屋顶,几根柱子,中间是空的。 这样的建筑物起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就在于能把外界大空间的景象吸收到这个小空间中来。元人有两句诗:“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 这就是亭子的作用,就是把外界大空间的无限景色都吸收进来。中国园林的其他建筑,如台榭楼阁,也都是起这个作用,都是为了使游览者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也就是突破有限,进入无限。 文征明《水亭图》 突破有限,进入无限,就能够在游览者胸中引发一种对于整个人生、对于整个历史的感受和领悟。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点。 一个例子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羲之在这篇文章一开头就指出,兰亭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亭子本身的美,而是在于它可以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这两句话是很有名的。就是抬头一看宇宙如此之大,低头一看,世界万物又是如此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宗白华说,“仰观”“俯察”是中国古代哲人、诗人观照世界的特殊的方式。)接下去说:“所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游览者的眼睛是游动的,心胸是敞开的,游目骋怀,因此得到了一种极大的快乐。而这种仰观俯察,游目骋怀,就引发了一种人生感,所以王羲之接下去又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宇宙无限,人生有限,所以孔子在岸边望着滔滔的江水发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就是人生感。 再一个例子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这也是一篇极有名的文章。王勃在文章开头也描写了滕王阁建筑的美,但接下去就说,滕王阁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而在于它可以使人看到一个无限广大的空间,看到无限壮丽的景色。 它有两句名句:“落霞与孤鹜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然后他就写到,在这种空间的美感中,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这就是滕王阁所引发的一种形而上的感兴。 我国云南昆明有一座大观楼,楼上有一付对联,据说是中国最长的一付对联。 上联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这是一个广阔无边的空间,下联是写无限的时间:“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和“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相对)。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