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鄂州西山美景的诗句

1.鄂州西山风景区的介绍

鄂州西山,古称樊山,因在吴王古都──今湖北鄂州市区之西,故名西山。 西山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距华中大都市武汉 68 公里。北临长江,与黄州赤壁相望;南濒洋澜湖,同万顷碧波相连;东接繁华的闹市;西枕玉带萦回的百里樊川,襟江带湖,拔地而起。西山一脉九曲,九峰六谷,重峦叠嶂,松柏蔽空。翠壑丹崖,飞瀑漱玉。全山东西长约 1.6 公里,南北宽约 1.2 公里,主峰 170 米,总面积 4000 多亩。山上六条谷涧,串连七泉、三池、一湖和两道瀑布。西山地下水水质优良,终年不竭。清甜甘美的菩萨泉和酥脆可口的东坡饼享誉九州。

2.写鄂州西山的作文

我的家乡有个美丽的地方——西山。

春天,树绿了,叶青了,花园里花开了,五颜六色的花朵,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黄的胜金……

夏天,树叶茂密,深绿色的树叶像一把凉伞,为人们遮凉。蝉在树上叫着,吱吱,吱吱,非常刺耳。

秋天,一片片树叶像一只只黄蝴蝶,慢慢的,飞下去。山上的农民种的稻子成熟了,金黄的稻子一片一片的,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冬天,树上光秃秃的,偶尔看见小鸟在树上跳来跳去。一颗颗小小的冰雹,叮咚叮咚,发出清脆的“歌声”。

西山的一年四季都很美,我爱西山。(

3.关于鄂州的风光和物产的好作文

五月一日,我和妈妈去鄂州—游西山。

出黄州城,我们兴奋地来到江边渡口,坐船去鄂州。从船上放眼望去,江面上一片繁荣的景象,大小船只都装载着货物运送。江边上也洒满了放风筝的大人和小孩。

下了船,我们直奔著名的鄂州西山。从西山脚下往上望去,山体连绵不绝,悠然蜿蜒,葱绿的参天大树把西山裹得严严实实,像一条绿色的龙盘卧着。

顺着斜长的水泥路,越过“九曲亭”来到“智力乐园”。这里有许多高难度的游戏。比如“水上走钢丝”、“空中飞人”和“勇者攀登”……我一蹦一跳地来到“勇者攀登”前,努力地往上爬。突然,手没抓好一不小心掉了下来。啊!幸好有防护网把我给接住才没有完蛋。真险!

我们慢步向前,不知不觉地来到了风景秀丽的长廊。看着这长廊,心里一直很放松。长廊外是一片竹林,青翠而挺拔,特别美丽。

出了竹林信步来到了“古灵泉”。远远望去“古灵泉”上有许许多多的洞。我好奇地跑过去,在洞里转来转去却怎么也转不上去。咦!真奇怪,怎么回事?于是我想了个办法,在每个洞口做上标记,沿着这些标记我终于到达了洞顶。在这里我尽情地拍照、嬉耍,开心极了!最后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古灵泉”去往了今天的最后一站—“吴王避暑宫”。

大约走了几百米的路,我们来到了“吴王避暑宫”。我兴致勃勃地奔跑着。哇!多么陡峭、高耸的楼梯呀。我一边喊一边向前冲。可是走了一段石阶后,因为太陡了令人害怕,我两腿发软,无法向前再迈动一步。怎么办?我四肢着地,手脚并用,像乌龟一样一步一步慢慢地爬着上去了。站着避暑宫的顶层俯视大地,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近处的山郁郁葱葱;远处的山像大海的波涛一样起伏连绵涌向天边……

4.鄂州西山风景区风景作文200字

星期二的下午,李老师走进教室,对我们说:“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明天去鄂城西山秋游!”“耶!太好了!”教室里一片欢呼。

星期三早上,同学们都来到了教室喝完豆奶后,我们便上了车。

经过几十分钟的奔波,我们终于来到了西山。

我们开始上山了,首先面对的就是一个大坡。嘿呀!嘿呀!连绵起伏的大坡把我们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终于可以休息了,我一屁股坐到地上,把书包往旁边一扔,津津有味地吃起我的烤鳗鱼来。

我和万博是一组。玩了半天的万博回来了,打开他的袋子,拿出爆米花和我一起吃。刚吃了一点,万博便拉着我说:“走!去看山下的东西!”说完,拿着望远镜向山下看。哇!山下的植物可真多:嫩绿的爬山虎,五颜六色的野花……还有许多说不出名字的植物。

休息了大约半个小时,我们来到了武昌楼和吴王避暑宫。如果想上武昌楼,要先上两层超长的楼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还没上完一层楼梯,我们这些平时不爱锻炼身体的人脚已软得不行了,有的同学还真地爬起了楼梯呢!

好不容易才爬上武昌楼,真是苦尽甘来啊!上楼梯上得那么辛苦那么累,总算可以吹一吹武昌楼的清风了。哇!鄂州城的一切尽在眼底!长江、沙滩、川流不息的汽车都能看见。下了武昌楼后,我们便前往吴王避暑宫。吴王避暑宫真是白墙、红柱,金壁辉煌,里面的桌椅全是古朴的红色,老师还让我们在这古迹前照了一张合影。

我们来到最后一个景点---试剑石。试剑石是吴王孙权得到一把宝剑后,在这里手举宝剑说:“今天得到此剑,愿天助我一臂之力,已完我东吴大业!”说完便一剑砍下去,把这块石头一分为二,一立一卧。试剑石因此而得名。

集合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西山。

5.鄂州 西山景点有哪些

西山名胜古迹主要有:吴王避暑宫、武昌楼、古灵泉寺等二十余处。

吴王避暑宫 是吴王孙权在西山避暑读书的行宫,始建于公元 221 年—— 229 年之间,这里松荫铺地,山泉潺潺,气温比城区要低 2 —— 3 ℃以度,历来被称为武昌城中的“清凉福地”。东晋太元年间(公元 376 年—— 396 年),高僧慧远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将避暑宫故基辟为西山寺。

20 世纪 90 年代只保留避暑宫一间侧殿,人称避暑殿。 1999 年吴王避暑宫迁址椅子山顶重建,成为西山又一个新风景区,有避暑宫、读书堂、议政殿、武昌楼等汉代风格的仿古建筑群,总占地面积 80 余亩。

武昌楼 矗立于椅子山顶,摩云映日,巍峨秀挺,登楼远眺,鄂州黄州景观尽收眼底。万里长江,烟波浩淼,百舸争流,汽笛响过,山鸣谷应,给人一种天宽地阔、气势磅礴之感。

楼门横额上的飘逸遒劲“武昌楼”三个大字,是中国当代文化大家郭沫若的手迹。 古灵泉寺 又名“西山寺”,是东晋太元年间高僧慧远所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

寺中有一堂(文殊师利堂)、三泉(滴滴泉、涵息泉、活水泉)、六殿(天王殿、拜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武圣殿、念佛殿)。殿堂为砖木结构,莲花斗拱,飞檐射脊,红椽彩厅,金碧辉煌。

大雄宝殿内,数十尊罗汉菩萨或坐或卧、或动或静,造形精巧,惟妙惟肖。 九曲亭 在西山南麓的九曲岭上,取“羊肠九曲”之义,命名“九曲亭”。

九曲亭始建于三国时期,后来荒废。宋人苏轼谪居黄州,过江兴攀西山,觅得故址,扩地重修。

九曲亭内黄屏红柱,屏壁正反两面,分别书有苏轼的《武昌西山》诗和苏辙的《武昌九曲亭记》。此外,西山庵、松风阁、翠景园、秀园、试剑石、即位坛、退谷、石门开、庞统读书处等景观,也一定会给游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记忆。

6.四年级作文鄂州西山,总分总结构

出黄州城,我们兴奋地来到江边渡口,坐船去鄂州。从船上放眼望去,江面上一片繁荣的景象,大小船只都装载着货物运送。江边上也洒满了放风筝的大人和小孩。

下了船,我们直奔著名的鄂州西山。从西山脚下往上望去,山体连绵不绝,悠然蜿蜒,葱绿的参天大树把西山裹得严严实实,像一条绿色的龙盘卧着。

顺着斜长的水泥路,越过“九曲亭”来到“智力乐园”。这里有许多高难度的游戏。比如“水上走钢丝”、“空中飞人”和“勇者攀登”……我一蹦一跳地来到“勇者攀登”前,努力地往上爬。突然,手没抓好一不小心掉了下来。啊!幸好有防护网把我给接住才没有完蛋。真险!

我们慢步向前,不知不觉地来到了风景秀丽的长廊。看着这长廊,心里一直很放松。长廊外是一片竹林,青翠而挺拔,特别美丽。

出了竹林信步来到了“古灵泉”。远远望去“古灵泉”上有许许多多的洞。我好奇地跑过去,在洞里转来转去却怎么也转不上去。咦!真奇怪,怎么回事?于是我想了个办法,在每个洞口做上标记,沿着这些标记我终于到达了洞顶。在这里我尽情地拍照、嬉耍,开心极了!最后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古灵泉”去往了今天的最后一站—“吴王避暑宫”。

大约走了几百米的路,我们来到了“吴王避暑宫”。我兴致勃勃地奔跑着。哇!多么陡峭、高耸的楼梯呀。我一边喊一边向前冲。可是走了一段石阶后,因为太陡了令人害怕,我两腿发软,无法向前再迈动一步。怎么办?我四肢着地,手脚并用,像乌龟一样一步一步慢慢地爬着上去了。站着避暑宫的顶层俯视大地,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近处的山郁郁葱葱;远处的山像大海的波涛一样起伏连绵涌向天边……

游西山感觉真好!!!

7.古诗望洞庭与鄂州南楼书事这两首诗共同描写的景物

都是描写了月光下的山水景色。突出了月明,月光柔和;山水在月光下朦胧、静谧的美感。

原诗:

鄂州南楼书事

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 并作南楼一味凉。

抬眼四面望去,到处是一片山光接水光的景象,十里菱花、荷花在清凉的夜风中三方淡淡清香。习习清风,朗朗明月,谁也不能对它们管束驱遗,它们慷慨、殷勤地为南楼送来清清爽爽的夜凉,供游人称心快意地消受。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8.苏轼 武昌西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此诗起源於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时。黄州没有特别有名的山,而大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陀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依山临壑,萧然绝俗。於是,东坡便常常到武昌诸山去游玩,所以这首诗,虽然是应邓圣求的要求而作的,但是内容就是记叙东坡在武昌山上看到的风光,与东坡自己的心情。

此诗是哲宗元佑二年(1087),在汴京与内翰邓圣求的话旧之作。时东坡五十二岁。邓亦曾在黄州为官。在〈武昌西山诗〉中,似乎是与内翰圣求寒暄话旧,但却一往情深地眷念著那次令他魂牵梦萦的旧游。

参考:/p/3652537513

诗中的“武昌”并非指的今天武汉的武昌区,而是指今天的湖北省鄂州市,

西山因位于古武昌(今鄂州)之西而得名,“鄂州西山”亦以作为风景名胜流传至今,

武昌西山

作者:苏轼 年代:宋

嘉祐中,翰林学士承旨邓公圣求为武昌令,常游寒溪西山,山中人至今能言之。

轼谪居黄冈,与武昌相望,亦常往来溪山间。

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考试馆职,与圣求会宿玉堂,偶话旧事。

圣求尝作《元次山洼樽铭》刻之岩石,因为此诗,请圣求同赋,当以遗邑人,使刻之铭侧。

春江渌涨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

忆従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

西山一上十五里,风驾两腋飞崔嵬。

同游困卧九曲岭,褰衣独到吴王台。

中原北望在何许,但见落日低黄埃。

归来解剑亭前路,苍崖半入云涛堆。

浪翁醉处今尚在,石臼杯饮无樽罍。

尔来古意谁复嗣,公有妙语留山隈。

至今好事除草棘,常恐野火烧苍苔。

当时相望不可见,玉堂正对金銮开。

岂知白首同夜直,卧看椽烛高花摧。

江边晓梦忽惊断,铜环玉锁鸣春雷。

山人帐空猿鹤怨,江湖水生鸿雁来。

请公作诗寄父老,往和万壑松风哀。

9.描写西山公园的段落150字

西山公园在海拉尔的西面,因此而得名。走进大门,我们可以看到在西山公园里一处独特的风景,就是樟子松,他们一年四季都穿着不一样的绿衣裳,难道是四季仙女给他们换着不同的衣裳?

樟子松的姿态千奇百怪,有的弯着腰,像老爷爷一样,有的腰直直的,像坚守岗位的士兵,还有的摆出“招手”的姿势,好像在欢迎游客一样,樟子松御寒、耐旱,树根紧紧地“抓”住地面,是多么坚强啊!

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自己就是一颗樟子松,风一吹,我们并肩作战守护着祖国的边疆。

西山公园的春天也是生机勃勃的,春天到了,春风的喇叭也响了,小草和树木都从鼾睡中醒来,树木也长出娇嫩的小叶,春雨一下,他们都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啊!美丽的西山公园,你既有独特的风景,又有生机勃勃的春天,我是多么喜欢你啊!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