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成绩优秀”的诗句有哪些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2.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3. 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元·王冕《送王克敏之安丰录事》 4. 苟怀四方志,所在可游盘。——晋·欧阳建《临终诗》 5.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唐·杜牧《题乌江亭》 6.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唐·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7. 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楚辞·离骚》 8.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楚辞·九章·涉江》 9.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唐〕李白《送友人入蜀》 10.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表现出人生不容易,活着特别难的诗句有哪些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登高 [ 唐 ] 杜甫 原文 译文对照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 1.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2.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3.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4.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5.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6.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7.万里:指远离故乡。 8.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9.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10.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11.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 12.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13.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14.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劝天公重抖擞",是一句诗,出自《己亥杂诗》,作者为龚自珍。己亥,是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月,在诗中它其实就是一八三九年。这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己亥杂诗》诞生了。 他述写其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广泛;或记事,或抒情等,内容复杂富而有内涵,大多借题发挥。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感到堪危。龚自珍《己亥杂诗》多用象征印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意象手法创景抒情。 参考资料 网易.网易[引用时间2018-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