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可以形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诗句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自:战国·屈原《离骚》。 译文: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出自:唐·李白《行路难·其一》。 译文: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出自:汉代·佚名《汉乐府·长歌行》。 译文: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4、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出自:清·纳兰性德《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 译文:眺望远方,视线落处,凉云冷雨,故园遥不可及,更在远方的远方。 5、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出自: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2.形容很快要离开一个地方但是舍不得的诗句有哪些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2、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 一作:美景)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4、客中作 唐代: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译文 兰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酒的香气芬芳四溢。兴来盛满玉碗,泛出琥珀光晶莹迷人。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乡之客。最后哪能分清,何处才是家乡? 5、阳关曲·中秋月 宋代:苏轼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3.形容“跑得快”的诗句有哪些1、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2113 释义:这匹胡马来自大宛,它的骨架像锋利的棱角般耸峙,它的双耳像竹尖一样尖锐,它四蹄腾空,像驾着云彩一般,他在空阔的大地上纵情奔腾,真可以像知己一样把生命托付5261给它,有如此勇猛的骏马,万里江山任我驰骋. 2、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北征】 唐4102 杜甫 释义:所用的都像猛鹰飞腾,破敌比射箭的速度还要快。 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1653唐 孟郊 释义:得意的人连马都跑得快,一天就能观赏完整个长安城的花。 4、此马若遂千里志,追风犹可到天涯.——杨师道《咏马》 释义:这马如果能有内机会实现奔跑千里远的志愿,那么它可以像追着风那么快的跑到天边。 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南宋 辛弃疾 释义:战马像的容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4.形容无路可走的诗句《赤壁赋》 曹操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梦话凄凉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5.表达“离开”的诗句有哪些1、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译: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 2、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译: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3、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客中行》 译: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乡之客。最后哪能分清,何处才是家乡? 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译: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译: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6、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佚名《行行重行行》 译: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7、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译:啊,此时只需要把满城牡丹看尽,你与我同游相携,这样才会——少些滞重的伤感,淡然无憾地与归去的春风辞别。 8、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之涣《送别》 译: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因为离别人儿太多。 9、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云间》 译: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10、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译: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6.表达“即将离开某个地方还有点留恋”的诗句有哪些表达“即将离开某个地方还有点留恋”的诗句有:1、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出自:宋代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翻译: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2、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出自:唐代李白的《金陵歌,送别范宣 》翻译:在此听闻,真是伤心难言,眼前看到的只是离离的青草。 今日送你归山,我的心和江水一起陪你逆流万里,来年有机会一定去终南山看望你。3、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翻译:遥望苍苍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报时的钟响声。 他带着斗笠身披斜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渐行渐远。4、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虞美人》解释:我怜惜地将你轻轻拥人怀中。两人深隋相偎,低语呢喃,互述久别后的相思情意。 5、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出自:唐代李白的《赠汪伦 》翻译: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7.描写即将的诗句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 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阙辅三秦 烽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8.形容“走路快”的词语有哪些健步如飞:指人步伐矫健。例句:这位老汉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是仍然健步如飞。 奔逸绝尘:指走路极快,脚不沾泥土一样。例句:安自在的无波踏云功当真了得,身法奔逸绝尘,不起半点涟漪。 脚底生风:指走路脚底带风,速度快。例句:从此,我早上割草看牛,中午顶着烈日,脚底生风地走20多里山路赶到县图书馆看书报。 步履如飞:指脚步轻盈,迅速。例句:爱丽斯误堕兔子洞,到了奇异仙境,碰见步履如飞的兔子先生和胡说八道的帽子狂人。 大步流星:指走路大步,如同流星。例句:听说她走了,阿牛就头也不回,大步流星地向村口追去。 风驰电掣:指如大风或电一样快。例句:摩托车风驰电掣,一会儿就到达了目的地。 日行千里:指一日可行千里,速度快。例句:黄河是华夏的飞巨龙,它日行千里注入浩浩的东海。 疾走如飞:指走路速度如同飞一般。例句:那明亮而疾走如飞的野火在田野里到处奔窜。 举步生风:指走路快。例句:说完就举步生风的走向了自己的办公室。 快马加鞭:指如同马匹一样迅速。例句:我们要在学习上快马加鞭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9.描述离开的诗句送兄 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 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 不作一行飞 这首诗表达小作者送别哥哥时依恋不舍的深情。 哥哥要上路了,天边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别处的路亭周围,树叶纷纷飘落,气氛萧索。令人感叹的是人不能跟大雁一样,雁行能一起飞向远方,而此时我们兄妹却不能同去远地。 诗中写景的气氛与离别时的心情相应,兄妹不忍分离与雁行齐飞相对照,显得自然,真挚。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青翠的山峦横在外城的北面,静静的白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在此地一分别,就像蓬草随风飞转,万里远行。你像天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样对你依依不舍。 我们在马上相互挥手告别,那马儿也不愿分离而禁不住萧萧长鸣。这首诗像一幅油画,人情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 全诗豁达乐观,情意深切。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北国千里,满天的阴云使白日显得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雁在分飞的雪花里朝南方飞去。 不要忧愁前面路上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前两句写的北国风光,所绘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董大时的失意心情,后两句则对友人进行安慰与鼓励,慷慨激昂,落落大方,是一首出自肺腑的感人的赠别诗。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当年荆轲在这里告别燕太子丹入秦刺杀秦王,临行时,壮士慷慨激昂,怒发冲冠。 如今古代的壮士早已死去,但这里的水还是像当年一样冰冷。这首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的那种伤感情绪不同,诗人对古代壮士的追怀,似乎在激励友人也要学习荆轲去干一番事业。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分别的时候,分明是多情的,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无情。别宴上想要强颜欢笑,却笑不成。 宴席上的蜡烛好像也理解我们的惜别之心,替我们垂泪点点滴滴一直到天明。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那难舍难分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由衷佩服孟浩然。首先是佩服其人品。 这有《赠孟浩然》可证: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其次,也佩服孟浩然的诗歌艺术。孟作《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出谷未停午 到家日已昏 回瞻下山路 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 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 伫立待夫君 写自己凝情望着“下山路”,所见所闻一桩一件地在眼前和耳边飘过,在心底则漾起种种的情感波澜,无非是要传达出对那位落伍朋友的关切。 那种痴痴守望的神情如在目前。李白那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正是灵活运用这一手法的出色的汇报演出。 至于前两句,西辞的是“黄鹤楼”,东下的是“扬州”,都带着“迷花不事君”的潇洒,作为客体的孟浩然之神跃然纸上,而“徒此揖清芬”的情意也跃然纸上了。这首诗和《送元二使安西》大不相同:它没有普泛性,是只能送给孟浩然一个人的。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重逢 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 事态原是这样:李益与表弟邂逅于旅途,问姓称名才相认,皆大惊喜。但如果按照这个次序来写,诗情汹涌处就被平庸的叙述掩盖了。 诗人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重逢”放在前头,反映着他自己被触动之深,也更能唤起读者悲悯人生苦难的心思。“问姓”两句非常细腻:初见而“惊”,实际心中已经有个揣测,于是去“问”对方姓名——我们要是把这一联作互文句来看,当时那种“请教台甫”的情景就如在目前了。 而当对方一说出姓名,他就不免端详着表弟勾起串串回忆。其后竟日长谈,亲情浓浓的,时光飞逝,会少离多,读者自会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灌注其中,为之惊喜,为之叹息。 然而乐事还来不及充分高扬,诗人的心却早已被次日的离别折磨了。他凝想着来日的巴陵道上,依旧是孤身一人,过了一山又一山,一山放出一山拦,就未免沮丧得很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阙辅三秦 烽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唐代士大夫阶级其实都以能“致君尧舜上”、作“帝王师”为人生最高价值的实现。因此,他们做官也要做京官,外放就有失落感。 这首诗中的送人者和被送者都有这种“恋京情结”,故而对送别处的长安城依依不舍,而向将要赴任的方向一望,就觉得特别的风烟迷漫。送人者安慰被送者,又特别点明自己“同是宦游人”,等待着自己的也许同样是外放的命运。 命运既然相同,那就心有灵犀,什么悲哀都能分担了。然而初唐士子毕竟有乐观的底色,因此很快就能摆脱悲切切的情调,喊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言壮语。 我们仿佛看到他坚定地把手一挥,就把前面的万缕愁思通通斩断。 这首诗的起承转合是最规范的。 一、二句点出送别之地,三、四句承接着传达离别之愁,五、六句摆脱离愁转向乐观,七、八句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