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八十岁的诗句

1.关于八十大寿的诗词有哪些

1、《寿江阴王益老八十岁二首 其一》近现代:叶云峰

原文:

弄孙啖蔗舞莱衣,载酒东风蕨正肥。

百稔椿萱常并荫,十年桑拓已成围。

译文:边吃甘蔗边看舞蹈,逗小孙子玩,蕨菜迎着东风长得很好。百年椿树长成参天大树,十年前的桑树已经成围园了。

2、《寿江阴王益老八十岁二首 其二》近现代:叶云峰

原文:

绿叶松身几世修,筹添海屋日悠悠。

瑶台胜会尽仙侣,蓬岛春深晋玉鸥。

译文:修了几世才能拥有绿叶松身,三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相遇谈笑风生,当互相询问年岁时,回答妙趣横生。在瑶台与各仙侣相会,在蓬莱仙岛看海鸥翱翔。

3、《寿锦衣鲁宣百户母八十兼受封》明代诗人程敏政

原文:

禁卫才名羡鲁侯,诰颁新轴锦盘虬。

恩封不比寻常庆,慈寿将临八十秋。

译文:禁卫都羡慕兼有才华与名望的鲁侯,新颁的诏书上有盘曲的虬龙。恩封不是寻常的庆贺,而是因为祖母的八十岁生日将要到了。

4、《和蜀公八十岁自咏》宋代诗人范祖禹

原文:

白发高山雪,新诗清水莲。

福绥真乐只,燕处自超然。

译文:白发好像高山的雪一样白,新诗像清水里的莲花。对长辈真诚的请安,自然会处的非常好。

5、《千秋岁(戴丈夫妇庆八十)》宋代诗人史浩

原文:

宴席展,欢声起。

蕊宫仙子绕,玉砌莱衣戏。

译文:宴席开始了,欢声笑语响起了。蕊珠宫有仙子围绕,在用玉石砌的台阶上表演莱衣戏。

2.关于八十大寿的古诗词

1、《寿江阴王益老八十岁二首 其一》近现代:叶云峰

原文:

弄孙啖蔗舞莱衣,载酒东风蕨正肥。

百稔椿萱常并荫,十年桑拓已成围。

译文:边吃甘蔗边看舞蹈,逗小孙子玩,蕨菜迎着东风长得很好。

百年椿树长成参天大树,十年前的桑树已经成围园了。

2、《寿江阴王益老八十岁二首 其二》近现代:叶云峰

原文:

绿叶松身几世修,筹添海屋日悠悠。

瑶台胜会尽仙侣,蓬岛春深晋玉鸥。

译文:修了几世才能拥有绿叶松身,三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相遇谈笑风生,当互相询问年岁时,回答妙趣横生。

在瑶台与各仙侣相会,在蓬莱仙岛看海鸥翱翔。

3、《寿锦衣鲁宣百户母八十兼受封》明代诗人程敏政

原文:

禁卫才名羡鲁侯,诰颁新轴锦盘虬。

恩封不比寻常庆,慈寿将临八十秋。

译文:禁卫都羡慕兼有才华与名望的鲁侯,新颁的诏书上有盘曲的虬龙。

恩封不是寻常的庆贺,而是因为祖母的八十岁生日将要到了。

4、《和蜀公八十岁自咏》宋代诗人范祖禹

原文:

白发高山雪,新诗清水莲。

福绥真乐只,燕处自超然。

译文:白发好像高山的雪一样白,新诗像清水里的莲花。

对长辈真诚的请安,自然会处的非常好。

5、《千秋岁(戴丈夫妇庆八十)》宋代诗人史浩

原文:

宴席展,欢声起。

蕊宫仙子绕,玉砌莱衣戏。

译文:宴席开始了,欢声笑语响起了。

蕊珠宫有仙子围绕,在用玉石砌的台阶上表演莱衣戏。

3.形容80岁老人词语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

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指刚成年。指二十岁。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

4.八十岁祝寿诗词

1、《寿江阴王益老八十岁二首 其二》近现代:叶云峰原文:绿叶松身几世修,筹添海屋日悠悠。

瑶台胜会尽仙侣,蓬岛春深晋玉鸥。译文:修了几世才能拥有绿叶松身,三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相遇谈笑风生,当互相询问年岁时,回答妙趣横生。

在瑶台与各仙侣相会,在蓬莱仙岛看海鸥翱翔。2、《寿江阴王益老八十岁二首 其一》近现代:叶云峰原文:弄孙啖蔗舞莱衣,载酒东风蕨正肥。

百稔椿萱常并荫,十年桑拓已成围。译文:边吃甘蔗边看舞蹈,逗小孙子玩,蕨菜迎着东风长得很好。

百年椿树长成参天大树,十年前的桑树已经成围园了。3、《无题》近现代:佚名原文:人过七十古来稀,寿至耋耄更可喜。

暂赋一曲庄椿颂,祝福寿星寿无已。译文:能够活到七十岁的人,自古以来是屈指可数的,活到八十岁更是特别值得喜庆的事,让我来为你写一首长寿颂吧,祝福寿星长命百岁,福寿安康

4、《天下乐令/减字木兰花 其一》宋代:佚名原文:寿星明久。寿曲高歌沉醉后。

寿烛荧煌。手把金炉,燃一寿香。

满斟寿酒。我意殷勤来祝寿。

问寿如何。寿比南山福更多。

译文:寿星人明久。在寿宴高歌喝酒,无乐不欢之后。

祝寿的蜡烛还在明亮的燃烧着。手把金炉,燃烧一长寿香。

斟满寿酒。我热情来向他祝寿。

如要问寿命还有多少。寿命比南山幸福更多。

5、《燕归梁·双燕归飞绕画堂》宋代:晏殊原文: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

清风明月好时光。更何况、绮筵张。

云衫侍女,频倾寿酒,加意动笙簧。人人心在玉炉香。

庆佳会、祝延长。释文:燕子双双归来,围绕画堂翻飞,好像在留恋如彩虹艳丽的雕梁。

此时有清风和明月相伴,正是美好的时光,更何况还有盛大的宴会呢?侍女们身穿飘如白云的衣衫频频为宾客们倒酒,而且特意为大家献上乐曲。宴会上的熏香使得大家沉醉。

我愿祝贺这样美好的时刻延绵长久。

5.形容80岁老人的词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

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指刚成年。指二十岁。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

6.形容“老人八十大寿”的说词或诗句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龟年鹤寿、松鹤长春、长命百岁

1、福如东海[ fú rú dōng hǎi ]:福气像东海那样大。 旧时祝颂语。

2、寿比南山[ shòu bǐ nán shān ]:寿命像终南山那样长久。 用于祝人长寿。

3、龟年鹤寿[ guī nián hè shòu ]:相传龟、鹤寿有千百之数,而用于比喻人之长寿。或用作祝寿之词。

4、松鹤长春[sōng hè cháng chūn]:除用为向高龄夫妇祝颂双双长寿外,也泛作飞升登仙的象征

5、长命百岁[ cháng mìng bǎi suì ]:寿命很长,能活到一百岁。常用作祝福长寿之词。

7.八十岁祝寿诗词

诗句

一、东海长流水,南山不老松。

二、八十古来寿,百岁耳目聪。

三、八旬且献瑶池,四代同瞻宝婺辉。

四、鸾笙合寿和声乐,鹤算同添大耋年。

五、四代斑衣荣耋寿,八旬福婺庆遐龄。

六、沧海月莹寿母相,瑶台仙近女人星。

七、菱花当面照黄发,竹叶入唇醉耋龄。

八、卓尔经纶传渭水,飘然风致并香山。

九、萱寿八千八旬大寿,范福九五九畴乃全。

十、白发朱颜登八旬大寿,丰衣足食享幸福晚年。

十一、八秩寿筵开萱草眉舒绿,千秋佳节屈蟠桃面映红。

十二、八月称觞桂花投肴延八秩,千声奏乐萱草迎笑祝千秋。

十三、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颜久驻,去期颐尚廿载预征后福无疆。

十四、两番画获昌欧门六一堂玉为树,群星奉觞祝金母三千年桃始花。

十五、梓舍功高庆麟阁双登寿母八旬跻八座,荪枝荫大值霓裳同咏名经千佛祝春。

诗词——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八十阳春岂等闲,几多辛苦化甘甜。曾经沧海横流渡,亦赖家庭内助贤。

连日凝神新墨劲,五更着意旧诗鲜。如今但祝朝朝舞,当信人生二百年。

金沙峭岸一株松,干劲枝遒塑祖龙。桃李盛时甘寂寞,雪霜多后竞青葱。

根深更爱阳春雨,叶茂犹怜翠谷风。师表才情堪敬仰,古稀不愧焕神容。

南山信步好逍遥,杖国而今又杖朝诗苑丰收夸老将,政坛竞秀领风骚

阳春白雪抒怀抱,明月清泉尚节操汝向期颐跨劲足,我来祝福奉蟠桃。

扩展资料:

八十岁,拼音是ba shi sui,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这个年岁的称谓为杖朝之年、中寿。岁,是年龄的计量名词。语出《汉·曹操·对酒歌》。

71——80岁为耋寿

81——90岁为耄寿

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 )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

该村何姓有一匾“冀衍耄耋”,是女儿送的,其中冀是期望、希望的意思,衍在这儿有延长、达到的意思,耄耋的本意是八九十岁的人,在这儿引申为高寿。

整个的意思为期望父亲身体健康,永享高龄(寿),活到八九十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十岁

8.形容80岁老人词语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

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指刚成年。指二十岁。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

9.祝福80岁生日的古诗有哪些

1.《龟虽寿 》 两汉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红林擒近·寿词·满路花》 宋 陈允平

三万六千顷,玉壶天地寒。

庾岭封的皪,淇园折琅玕。

漠漠梨花烂漫,纷纷柳絮飞残。

直疑潢潦惊翻,斜风溯狂澜。

对此频胜赏,一醉饱清欢。

呼?童翦韭,和冰先荐春盘。

怕东风吹散,留尊待月,倚阑莫惜今夜看。

3.《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4.《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宋 辛弃疾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5.《水龙吟·寿李长孺》 宋 吴泳

清江社雨初晴,秋香吹彻高堂晓。天然带得,酒星风骨,诗囊才调。沔水春深,屏山月淡,吟鞭俱到。算一生绕遍,瑶阶玉树,如君样、人间少。

未放鹤归华表。伴仙翁、依然天杪。知他费几,雁边红粒,马边青草。待得清夷,彩衣花绶,哄堂一笑。且和平心事,等闲博个,千秋不老。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