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诸城风景的诗,最好是古诗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和《江城子 记梦》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2.古文赞美诸城句子-1】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2】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3】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4】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5】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6】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7】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8】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 -9】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10】红尘初妆,山河无疆。 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11】江南风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与身违。 -12】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 -13】如是颠簸生世亦无悔。 -14】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15】那被岁月覆盖的花开,一切白驹过隙成为空白。 -16】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17】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 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18】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19】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20】随你走在天际,看繁花满地。 -21】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22】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23】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24】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25】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26】清风湿润,茶烟轻扬。 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27】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 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 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28】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29】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30】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31】红尘嚣 浮华一世转瞬空。 3.关于诸城历史文化的诗配画(苏轼的诗)登常山绝顶广丽亭》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体裁:无 西望穆陵关,东望琅邪台。 南望九仙山,北望空飞埃。相将叫虞舜,遂欲归蓬莱。 嗟我二三子,狂饮亦荒哉。红裙欲先去,长笛有余哀。 清歌入云霄,妙舞纤腰回。自従有此山,白石封苍苔。 何尝有此乐,将去复徘徊。人生如朝露,白发日夜催。 弃置当何言,万劫终飞灰。 宋神宗熙宁七年的秋天,39岁的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并于当年12月3日到达任所。 密州当时下辖诸城、安丘、高密、莒县、胶西5县(相当于现在我省的诸城、安丘、高密、胶州、胶南、日照、五莲、莒南、莒县等9个县市),苏轼到任时恰值北方连年大旱、蝗灾泛滥。 天灾固然严重,人祸亦十分深远。 当时王安石等人极力推行的新法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操之过急等原因,给百姓带来了更大的伤害。在天灾人祸交加的情形下,密州出现了“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超然台记》)的局面,百姓们更是“比岁饥殍凋残之余,不复堪命”(《祭常山神祝文》)。 目睹此情此景,苏轼不禁发出了“民病何时休,吏职不可越”、“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的感叹。 为了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苏轼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救助措施:到任后不久即上书韩丞相,如实反映当地的灾情,为民请命,要求朝廷选差官员下来视察灾情,体量放税,或者给予补助(见《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 他从访问农夫野老中吸取生产经验,主张用火烧、用泥深埋的办法坚决铲除蝗害,并且动用部分仓米来奖励捕蝗的人,使百姓“荷锄散掘谁敢后,得米济饥还小仆”(《次韵章传道喜雨(祷常山而得)》)。他还亲自加入到捕蝗救灾的劳动中,并写了《和赵郎中捕蝗见寄》诗以纪其事:“麦穗人许长,谷苗牛可没。 天公独何意,忍使蝗虫发。驱攘著令典,农事安可忽。 我仆既胼胝,我马亦款矻。飞腾渐云少,筋力亦已竭……”由于连年饥馑,百姓生命难继,许多人不得不忍痛把嗷嗷待哺的儿女抛弃道旁。 为此,苏轼心情非常沉重,经常“洒涕循城拾弃孩”(《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针对当地“盗贼渐炽”的情况,苏轼及时作《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上书朝廷,对盗贼产生的根源做了精辟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盗之策。 在《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中,他还陈述了方田均税及手实法给当地百姓带来的危害。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密州的各种灾情基本得到控制。 诗词游踪 苏轼在密州期间经常于公务之暇登山临水,遍览密州境内的名胜古迹,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历史文化,并留下大量相关的诗词文赋。 位于诸城城南10公里处的常山是苏轼当年经常登临的地方,在此他曾写有《登常山绝顶广丽亭》诗。 在密州大旱期间,他还曾遵照当地的民风习俗,亲率州、县官员赴常山祈雨,并作《祭常山祝文》五首、《祭常山神文》一篇,还亲自将位于常山北坡山溪西侧的一处古泉命名为“雩泉”(古代祈雨曰“雩”),“斫石为井”,加以保护。此外,熙宁八年他还在常山北麓建“雩泉亭”,并作《密州常山雩泉记》。 苏轼在密州期间还多次到位于常山东南的黄茅冈一带会猎习射,并留下了《祭常山回小猎》诗和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二者均描写了会猎的壮观场面,表达了词人忠心报国、愿亲赴西北边疆抗击侵略者的豪情壮志,而《江城子》一词被公认为是苏轼的第一篇豪放词代表作。 黄茅冈附近的铁沟(当地人亦称之为“铁水”)亦是苏轼当年多次涉足之所。在到密州任上后不久,他曾写有《铁沟赠乔太博》诗。 此外,他还曾与梅户曹会猎于铁沟东岭,并作诗《和梅户曹会猎铁沟》一首。 位于诸城东南13公里处的卢山(因秦代博士卢敖曾在此隐居而得名),也是苏轼多次登临之所。 这从《游卢山次韵章传道》及《卢山五咏》等诗中可以得到印证。《卢山五咏》前四首吟咏的对象分别是卢山的“卢敖洞”、“饮酒台”、“圣灯岩”和圣灯岩下的“三泉”,而第五首吟咏的则是位于诸城东南25公里处的障日峰(亦名障日山),因该诗的诗题中有(障日峰)“其状类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30356165峨眉,但小耳”之句,后世人遂称此山为“小峨眉山”。 苏轼在《出城送客,不及,步至溪上》(二首)诗“东望峨眉小,卢山翠作云”中所说的“峨眉”亦是指此山,该诗后亦有自注云:“郡东卢山,绝类峨眉而小。” 除此之外,位于常山西南的马耳山(因山上有二石并举,望齐马耳,故名)、位于五莲县城东南16公里处的九仙山、位于胶南境内的琅琊台等亦是苏轼当年曾经登临之所。 在《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中,他曾称赞九仙山云:“二华行观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诗后自注曰:“九仙在东武,奇秀不灭雁荡也。” 苏轼在知密州期间还曾于熙宁八年鸠工“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修葺了位于密州故城北城墙上的城台,并请当时在济南任掌书记的胞弟苏辙为之题名“超然”。台成之后,苏辙、苏轼的好友文同、宦友李清臣(邦直)及苏辙的学生张耒均作《超然台赋》寄之,元老重臣文彦博也作《寄题密州超然台》诗、司马光后亦有《超然台寄子瞻。 4.诸城的俗语 快啊快快尔乐乐,我乐乐,尔我同乐乐。 三天不喝水,也得看看王仙梅。 走遍整个山东省,诸五咬舌最难懂。 马耳山戴帽,把头觅汉困觉。 要吃好饭,诸安二县。 一张好嘴,一汪好水,一桌好饭,一双好腿。 三天不吃猪头肉就耷拉头拉不动腿。 无鱼不成席。 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 食有粮,住有房,春夏秋冬有衣裳。 拍打拍打燕子窝,下了麦子蒸饽饽。 人生天地间,庄农最为先。 千买卖万买卖,不如庄户地里耍土块。 也有饽饽也有肉,天天十五月月年。 年来到,年来的,闺女要花小厮要炮。 赔送不完的闺女办不全的年。 初二姥娘初三姑,初四初五看丈母。 二月二,龙抬头。 三月三,过神仙。 大旱三年忘不了五月十三。 六月六,晒龙尾。 八月十五定太平。 九九不雨盼十三,十三不雨一冬干。 小厮盼过年,闺女盼寒食。 酒要满,茶要浅。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为人须知礼,得道才成仙。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依着柳,坐着斗,小孩活到九十九。 也有栗子也有枣,大的领着小的跑。 野鹊叫,喜事到。 喜鹊兆喜,乌鸦兆凶。 门前不栽桑,屋后不插柳。 四六不成材 四六不上拐尺。 吃葱又吃蒜,爷娘死了都不见。 刀把院子,要死汉子。 墙角对着门,出门碰死人。 逢七不出门,逢八不归家。 四十一,要防妻。 年纪六十六,阎王要吃肉。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坐。 男人不拜月,女人不祭灶。 打雷天,不扬鞭。 见了娘家灯,一家死个空。 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 天上一颗星,地下一口丁。 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 娘屋住个冬,夫家去个公。 十里不同俗。 5.山东省诸城名人有哪些虞舜(约生卒于原始社会末期),姓姚,名重华。 据《史记》记载,尧让位于舜,践帝位39年。 舜,相传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尧之后古帝王,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是禅让制的代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当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 公冶长(生卒于春秋时),名长,字子长(又名芝,又字子之)。 诸城市马庄乡近贤村(原名公冶场)人。为孔子的女婿、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名列二十。博通书礼,德才兼备,终生治学不仕禄。相传通鸟语,并因此无辜获罪。孔子曰:“(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并且“以其女妻之”。 公冶长墓坐落在马庄乡锡山子东南林,长墓上封土为圆锥形,高3米,底径10米。墓上原建有公冶长祠,明弘治六年(1493年)始移建于墓前。墓前的祠,历代曾奉祀不衰,祠内古木参天,碑渴林立,清代《诸城县志》载有公冶长墓与祠的平面图,并有自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以来三次修缮的情况。今祠已毁,墓尚存。 樊崇(?-27年),字细君,琅琊(今诸城人。)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 公元25年,樊崇将赤眉军与王匡领导的湖北绿林军联合,亲自指挥大军打进长安,立西汉宗室牛童刘盆子为皇帝,自任御史大夫。公元27年在赤眉军进击关中时,被刘秀伏击于宜阳(今河南宜阳县),义军惨遭失败,樊崇壮烈牺牲。 伏无忌(生卒年不祥),琅琊东武(今诸城)人。 伏氏为诸城巨族,世传儒学,曾显达于两汉,被称为“伏氏学” 伏无忌博学多识,继承家学,传习儒业。永和元年(公元136年),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元嘉年间(公元151-152年),无忌又受诏与黄景共撰《汉纪》。此时,无忌利用校书的便利,广为采集史料,又加以删削,编成《伏侯注》一书。 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诸城城关镇兰家村人。 赵明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金石学家,著有《金石录》。21岁那年,赵明诚与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喜结伉俪。 李清照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山东济南人,自号“易安居士”。 张择端(1085-1145),字正道,又字文友,诸城岔道口人。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是他仅存的两幅绘画作品。其中《清明上河图》是关于他的最早、最详细也是唯一的记载。清代乾隆中修县志,曾查访他的居里,亦未有所获。《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这两幅画,是中国古代难得的艺术珍品,被历代誉为“神品”,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 李澄中(1629-1700),字渭清,号渔村,诸城市箭口镇西辛庄子村人,后迁居县城超然台下。清初著名文人。李澄中学问渊博,诗冲和,宗盛唐,词多比兴,稚而能切。 张衍(1634-1710),字溯西,一字蓬海,乡谥恭惠先生。诸城放鹤村(今枳沟镇普庆村)人。清初著名遗民。 刘统勋(1698-1773) 字尔钝,号延清,诸城县逄戈庄(今属山东高密),官至清内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宰相刘罗锅--刘墉之父。 刘统勋一生为官,堪称清正廉洁,秉公无私,在贪黩好货,渔色无厌的官场之中可谓清风独标。他为官数十年,做的几乎都是京官,累主会试及顺天乡试,门下宾友从无一人夤缘得利,经他之手所取之士,虽已列仕版,却多不识面,“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刘统勋“神敏刚劲,终身不失其正。 1773年任《四库全书》总裁。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诸城县逄戈庄(今属山东高密),大学士刘统勋之子,家喻户晓的“宰相刘罗锅”。 刘墉出身于山东诸城刘氏家族,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为顺治年间进士,祖父刘棨(qǐ)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父亲刘统勋更是一代名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为官清廉果敢,乾隆帝说他“遇事既神敏,秉性复刚劲,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刘墉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辩,文章书法在清代皆享盛名。尤其以书法最佳,擅长小楷,曾效法董其昌,兼学颜真卿、苏轼等名家书帖,后自成一家。与当时的翁方纲、铁保、成亲王统称为清代四大书法家,而刘墉为最。刘墉的传说颇多,大都是歌颂他精明强干,足智多谋。 窦光鼐(1720---1795),字元调,号东皋,诸城市箭口乡郭家埠人。 窦光鼐博学多才,精通经史,诗赋尤佳,素有“才子”之称。他与纪昀、朱圭、翁方纲主持文运30年,极有造诣。 窦光鼐著有《省吾斋诗稿》、《省吾斋文集》等传世。 6.诸城古代名人,说点有名的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西汉初年设东武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诸城,据考证,诸城因上古名君舜帝出生于城北的诸冯村而得名。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任密州太守两年,在这里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千古名篇。 诸城名人辈出,孔子的学生、女婿公冶长,宋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北宋金石学家赵明诚,清代东阁大学士、书法家、宰相刘墉(刘罗锅),《续金瓶梅》作者丁耀亢,《四库全书》总裁窦光鼐等都是诸城人。在现代文学史上,涌现出了王统照、臧克家、陶钝、王愿坚等一批文化名人和崔嵬、李仁堂等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 党的“一大”代表、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王尽美,也诞生在诸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