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温庭筠的《望江南》诗歌赏析这是一首言简意丰的闺怨词,短短27字含蓄不尽地描摹出思妇的千般柔情,倾倒古今无数读者。 开头“梳洗罢”三字是略含喜庆的序幕,含有一派深情。此句“独”字也有特殊含义,思妇打扮得如此俏丽动人又怕人见,是她羞惭心理的写照。故思妇眺望、企盼情人之举动又有怕人识见的羞怯心绪,是思妇特殊身份的表征,有一种凄清的美感效果。从“梳洗”到“望尽千帆”是一个漫长难耐的焦躁时光,然而却是迷离着玫瑰色梦幻的希望时期。“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倍添思妇“如之何勿思”的相思之苦。“肠断”是出自《世说新语>;的故事,这里形容思妇极度的相思之苦。“白蒴洲”也非等闲之笔,因“苹”为水草,苹、水相依而生,苹失水则死。妇人不能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不正像那无水之蒴吗!触景生情,能不伤怀? 诗贵含蓄,温庭筠此词深谙妇人心理,寥寥数语,写尽思妇不尽情思,堪称千古绝唱。 2.温庭筠的《望江南》诗歌赏析及主旨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本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如飞蓬”的苦境中去。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 接着,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一个“独”字用得很传神。“独”字,既无色泽,又无音响,却意味深长。这不是恋人昵昵情语的“互倚”,也不是一群人叽叽喳喳的“共倚”,透过这无语独倚的画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却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离情正苦”。把人、景、情联系起来,画面上就有了盛妆女子和美丽江景调和在一起的斑斓色彩,有了人物感情变化和江水流动的交融。 “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这句和起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的空寂焦急相连结,承上而启下。船尽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这时映入她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类比。斜阳欲落未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它像一组电影镜头: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倚楼凝眸烟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从日出到日落,由希望变失望,把这个女子的不幸,表现得多么动人。 至此,景物的描绘,感情的抒发,气氛的烘托,都已成熟,最后弹出了全曲的最强音:“肠断白苹洲。”“末句最当留意,有余不尽之意始佳。”和全词“不露痕迹”相较,末句点出主题似太直,但在感情的高潮中结句,仍有“有余不尽之意”。白苹洲在何处?俞平伯先生说,不要“过于落实,似泛说较好”,(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这是极为深刻的见解。但在本篇的艺术描写中,应该是江中确有白洲在的,不是比喻、想像,也不是泛指,而是实写。独倚望江楼,一眼就可看到此洲,但那时盼人心切,只顾看船而不见有洲了。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不见所思,能不肠断! 词是注重作家主观抒情的艺术形式。这首小令,情真意切,生动自然,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词中出现的楼头、船帆、斜晖、江水、小洲,这些互不相干的客观存在物,思妇的由盼郎归来的喜悦到“肠断白?洲”的痛苦失望,这些人物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作家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形象。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桥梁,把这些景物、人物联系了起来,而且渗透到了景物描绘和人物活动之中,成了有机的艺术整体,使冰冷的楼、帆、水、洲好像有了温度,有了血肉生命,变得含情脉脉;使分散孤立的风景点,融合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艺术画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完美统一地显示出来。这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思妇的怨和恨,血和泪,深深地感动了作家;在这些似乎平静的字句中,跳动着作家真挚热烈的心。 这首小令,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盘旋着一股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头,点点的船帆,悠悠的流水,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想和耐人玩味,有着一种美的情趣,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这首小令,看似不动声色,轻描淡写中酝酿着炽热的感情,而且宛转起伏,顿挫有致,于不用力处看出“重笔”。 思妇题材写的人很多,可说是个“热门题材”,但这首小令,不落俗套,很有特色。这也是个软题材,但这首小令不是软绵绵的,情调积极、健康、朴素。在有着绮靡侧艳“花间”气的温词中,这首小令可说是情真意切,清丽自然,别具一格的精品。 3.求《望江南》(温庭筠)的诗词赏析,必须是中考真题,急求QAQ《望江南》 【原文】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Mò)水悠悠。 肠断白萍洲。 【解题】 温庭筠的词以妇女题材为主,这与他仕途失意,长期生活于歌馆楼台有关。本词是一篇深闺怨词,对思妇心理行为的描写十分动人。 闺怨是文学的古老话题,是社会生活的综合反映,温词大量此类作品,使“词”这种新的文学体裁一开始就与离愁别苦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后世“婉约派”之先河。 “望江南”是词牌名,又叫《忆江南》《梦江南》《江南好》等,二十七字,三句入韵,平声。词牌是词调(乐谱)的名称。 【注评】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人的生活内容。独:独自,单一。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盼望之情,寂寞愁肠,隐然可见。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皆:副词,都。不是:不是(自家夫君归来之船)。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脉脉:默默含情达意的样子,这里是拟人手法。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白苹;一种开白花的水草,蕨类植物。洲:水边陆地。○望尽天涯路,不见心上人,伤心情难禁。 【译文】 梳洗化妆已罢,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眺望)。过完了上千只船儿都不是(心上人船只),只有日落前的余辉含情凝睇着悠悠江水,(让人日日)愁肠寸断于白蒴洲头。 【简析】 这是一首言简意丰的闺怨词,短短27字含蓄不尽地描摹出思妇的千般柔情,倾倒古今无数读者。 开头“梳洗罢”三字是略含喜庆的序幕,含有一派深情。正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所说,“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古时交通不便,信息难通,思妇的心上人虽无归期,但又有随时随地、突然回家的可能性,故此妇每日有此梳妆的功课,一丝不苟,理云鬓,施粉黛,成此柔媚风流之体态。俗语说“久别胜新婚”,思妇不仅时刻盼望着丈夫回来,而且要在丈夫来到时一展自己的照人光彩与青春魅力,唤醒其久违了的夫妻情爱,提高久别乍逢时的爱情质量!“独倚望江楼”是上句“梳洗罢”之后心理及行为的继续与深化,独倚望江楼,天际识归舟,其情殷殷,希望满怀;又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一天,多么不同寻常而富有美感。此句 “独”字也有特殊含义,思妇打扮得如此俏丽动人又怕人见,是她羞惭心理的写照。故思妇眺望、企盼情人之举动又有怕人识见的羞怯心绪,是思妇特殊身份的表征,有一种凄清的美感效果。 从“梳洗”到“望尽千帆”是一个漫长难耐的焦躁时光,然而却是迷离着玫瑰色梦幻的希望时期。接下来“皆不是”一语猝然将这梦幻扯破,重新将思妇抛向绝望的境地:看来今天又是白等了!一腔愁思又化成了悠悠江水,脉脉斜晖,这是最令人伤心的时刻,白日的梳洗、眺望不仅未能解愁,反而使愁思加重。 “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倍添思妇“如之何勿思”的相思之苦。这无知的斜晖与悠悠江水每天此时相拥相恋,缠绵于暮色之中,不忍遽然分手,描画出一幅夕阳无限好的美丽图画,不正是人间夫妇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的某种象征吗。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怎能不让思妇肠断呢?” “肠断”是出自《世说新语>;的故事,这里形容思妇极度的相思之苦。“白蒴洲”也非等闲之笔,因“苹”为水草,苹、水相依而生,苹失水则死。妇人不能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不正像那无水之蒴吗!触景生情,能不伤怀? 诗贵含蓄,温庭筠此词深谙妇人心理,寥寥数语,写尽思妇不尽情思,堪称千古绝唱。 肠断 《世说新语·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猨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后世遂用“肠断”比喻心中极悲伤。江淹《别赋》:“行子肠断,百感凄恻。”本诗同。 亦作“断肠”。白居易《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4.温庭筠的《望江南》诗句赏析题及答案(还要写范仲淹的渔家傲,苏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渔家傲》中表现国家贫弱时代,将帅和士兵们的共同悲哀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选出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各句围绕着“异”字,写出西北边塞地区到了秋天,风景与中原不同之处。 B.“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出将士们为了守边杀敌,不留意雁去南归。 C.“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秋之情的笛声、马声、号角声等。 D.“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引用典故来抒发报国之志,写出了作者为国立功的远大抱负。 3.“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将军”是作者的自称吗?是 4.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扩写为百字左右写景的文字。 5.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 长烟/落日/孤城闭 6.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向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⑻上阕“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孤寂荒凉的特点。 ⑼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⑽“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蕴含了戍边将士的什么感情? ⑾“燕然未勒”的意思是什么?其中的“勒”字是什么意思? 答案:B,D 9, 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感。10. 答:无比思念遥远的家乡而不能归,借酒浇愁的痛苦心情11. 答: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勒”字是“刻石记功”的意思。■ 梦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⑴词中“独”字写出思妇的孤单身影,“倚”字写出思妇久久等待的神态。 ⑵写等待时间之长的短语是过尽千帆,刻画思妇绵绵不绝的离愁别恨的词句是⑶词中写景的句子是: ⑷全词点明主旨的一句是: ⑸联系全词,说说“过尽千帆皆不是”这一句包含了倚楼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2.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3. 斜晖脉脉水悠悠4. 肠断白苹洲。 5. 包含了倚楼人思念、等待、渴盼、失望等复杂的情感。(一)(10分)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9、“鬓微霜,又何妨”一句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1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11、本词中运用了不少典故,试说说下列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 “遣冯唐”: 6.根据提示,默写诗句。(4分)①《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宏愿和伟大气魄的句子:②《武陵春》中表达作者晚年生活的磨难和内心的悲观的句子:③《望江南》中描写主人公登楼远眺,却又一再失望的句子是:④《破阵子》中描写战斗场面的句子是:二、古诗文名句填空(12分) 1、温庭筠在《望江南》中倾诉了“过尽干帆皆不是, ”的绵绵情意;辛弃疾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表达了“ ,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报国豪情。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 ”。3、《汉乐府?长歌行》告诫我们“少壮不努力, ”;赵翼在《论诗》中鼓励我们“ ,各领风骚数百年”。 4、我国把端午节定为法定节假日,说明了对传统节日的重视。请写出与传统节日(中秋)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 。” (写出连续的两句)5、浊酒一杯家万里, 。 6、,欲语泪先流。 7、马作的卢飞快, 。 8、足蒸暑土气, 。 5.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 B.“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种乐器:“翻”,演奏。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该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 6.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题为“壮词”,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壮就壮在词中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志;壮就壮在道出了词人的一颗壮心。 B.“沙场秋点兵”五个字,使人感受了战场气氛,又看到了雄壮威武的阵容:“点兵”二字也透出战事即将开始之意。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下跌落下来,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D.这首词首句和后两句写实,中间三句写梦,上阕与下阕之间没有一个明显界限,使不可遏制的激情直泻而下,打破了常规的分阕写法。 (四)读《渔家傲 秋思》,完成25--27题。(6分)塞下秋来风。 5.请提供温庭筠的《望江南》的赏析文章望江南إ二首 温庭筠 千万恨,情极在天涯。 إ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إ 摇曳碧云斜。 إإ 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人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إإإ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إ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إ 肠断白苹洲。 同样写闺思,却以记事领起,紧扣一个“望”字,“梳洗”在晨,“斜晖”临暮,她自始至终倚楼远眺,可眼前过尽的千帆都不是所盼之舟,希望、失望乃至绝望,怎不令人柔肠寸断、哀惋悱恻?“脉脉”、“悠悠”状景切情,尤有神韵。 إإ。 6.温庭筠《望江南》的赏析(80字以内)“望江怀远”,虽是唐宋词中习见的主题,但若就含蓄蕴藉而言,似应首推温庭筠此词。作者巧妙地选择“望江楼”作为抒情女主人公的活动空间,用江上景烘托和写照其心中境,从而曲折有致的表现了其盼归之切和用情之专。 首句揭出女主人公登楼盼归的时间:清晨,刚刚梳洗完毕,她便满怀希望地去等候那点点帆影。拳拳此念,不可不谓急切;依依此情,亦不可不谓执著。次句点染女主人公登楼盼归的情态。“独倚”二字,既使人想见她的孤单寂寞,也隐含“斯人独憔悴”之意。“望江楼”,分明是她怀远盼归的处所。所登既为望江楼,则其所盼必然是江上归棹。着一“望”字,女主人公的凭栏凝眸之态跃然纸上。有道是“独自莫凭栏”,因为栏外景色往往触发起心中愁思。而今,女主人公却甘冒其“险”,正见出其怀想之深,希望之烈——尽管归音杳然,她却仍固执地认为自己期待中的帆影今天会从天边飘来。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徒骋远目,希望成空。“过尽”两句便展示其由希望到失望的心灵历程:那驶过楼前的千片征帆,每一片都有可能是她意中人的归舟,因而她心中一次又一次地升腾起希望之火;然而,每一片都径直驶去,绝不稍留,这又使她内心的希望之火一次次熄灭。“过尽千帆皆不是”,在无数次“是”与“不是”的辩认过程中,女主人公曾多少回忧而复喜,喜而复忧,又曾多少回由希望的峰巅向失望的深渊坠落?如是循环,其心灵受到的摧伤自不待言。终于,连最后一点帆影也消失在遥远的天边,只有夕阳的余晖映照着默默无语而又悄焉含情的一江春水——这脉脉斜晖和悠悠江水,岂不正象征着女主人公的不尽情思,无穷怨望?这里,女主人公活动的空间固然一无变更,时间却已从清晨推移到傍晚,作者就在这不变的空间与变动的时间的交叉中,将女主人公眼中所见为“千帆”,心中所念只“一人”,所谓“天下人何限,慊慊独为汝”。这又暗示了她对爱情的既专且深。此正其含蓄蕴藉处。结句写女主人公将视线移向长满白苹的水中小洲,断肠情怀更难排遣。“肠断”二字,见出女主人公此时已由失望趋于绝望。今日若此,明日复将如何?作者留给我们的想象余地是多么宽广! 温庭筠多“密丽”之作,此词的风格却较为疏淡。作者一字不提及女主人公的容貌服饰,而纯用白描手法作心态、心绪描写,景物的构置也完全服从于映衬心态、烘托心绪的需要,因而与作者的其他词作,有着不同的况味。 7.如何赏析温庭筠的《望江南》这是一首描写思念之情的词。 词描写的地点是在江边的一座小楼上。小楼可以理解为青楼,也可以理解为达官显贵的别院。 词的主人公是一名女子,她梳洗打扮完毕后,就一个人倚靠在小楼的阳台上,俯看着过往的船只。她在寻觅,希望能够找到心上人所乘坐的船,但是却一直找寻不到^她心中悠悠的思念之情,就好似斜阳余晖下含情脉脉的江水一般,虽然如斜阳般温柔和缓,却又如江水般无穷无尽。 词的末尾将这种相思点明——“肠断白苹洲”。乍听起来,像是非常刻骨铭心的情感,然而这种相思却又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积累的结果。 词中有些地方暗示着等待的时间之长:如“千帆”——经过的船多得都数不清了,如“斜晖”——也不知道又是哪一天的结尾。因为相思的时间是那样的漫长,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肠断”二字的痛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