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方法

1.如何开展小学古诗诵读论文

一、初读,读准字音,感悟诗韵

由于几千年的时空距离,造成了古诗文与现代学生之间的隔膜。要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近古诗文,学好古诗文,首先就要把诗句读准、读通,初步感悟诗的韵味。

对小学生来说,主要的方法就是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在自读时做到不错字、不少字、不多字,吐字清晰,字字响亮;同时要抓准韵脚,读好诗韵。如《泊船瓜洲》中的“间”字是仄音 jiàn ,如果读成平音“jiān”,就会影响朗读的和谐效果。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则读得轻一些,这样才能产生和谐应对的韵味效果。同时,朗读时有的字音要适当拉长一些,以表现出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

二、诵读,感悟诗情,读出情味

感悟诗情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反复诵读,在读中强调字词的轻重舒缓、语调的抑扬顿挫,一遍一遍地读出古诗文的情意和韵味。

1.重音

一首诗的重音处理得好不好,能直接说明读者是否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一般来说,高音响亮,多用于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幽沉,则用来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如在朗读《游子吟》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一句时,重音应落在“密密缝”和“迟迟归”上。这样的重音处理,能让人仿佛听到母亲的声声叮咛,看到母亲慈爱的面容,体味到诗句所表达出的浓浓母爱。

2.语调

诵读时要根据诗文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缓、上升,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感情。如《望天门山》的“天门中断楚江开”一句,“天门”读得平缓,“中断”开始上升,“楚江开”达到顶点,“开”更重。通过指导、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学生就能体会到楚江不顾一切冲破阻碍的气势。

3.节奏

古诗文诵读节奏一般按音节或按语意划分。例如,“花落知多少”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花落/知/多少”;依意义可划分为“花落/知多少”。总的来说,诗歌中按音节划分节奏的居多。

另外,诵读的节奏要根据全篇基调而定。基调忧郁的,可用慢节奏;基调欢快的,可用快节奏。例如,《春日》中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诵读时,节奏可以稍快,重音要放在“新”上,语调上扬,这样诗的感情也就读出来了。

三、吟诵,走入诗魂,读出意味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意思是说一首诗的情感、韵味以及深刻的含义,要通过吟诵才能得以准确地表达出来。这里的“读”指的就是吟诵。只有在反复地吟诵中,才能读好语调、读出感情、品出韵味,浮现出诗的意蕴。因此,教师要苦练诵读基本功,必要时也可以编古诗词为歌而唱,如此课堂教学就能熠熠生辉。

2.浅谈古诗词教学的几种方法

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古诗时代久远,意义深刻,难以理解,不便于小学生学习,笔者就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学生掌握“读、知、明、悟”四个基本环节,谈一点个人浅显的认识。

一、读古诗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背,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读古诗时,教学生学会找“韵脚”,使学生知道古诗中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韵母相同或者相近的部分就是韵脚。如:在《静夜思》这首诗中,“光、霜、乡”的韵母都是“ang”,这首诗的韵脚就是“ang”。学生找到了韵脚,朗读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很容易记住古诗并背诵下来。

二、知诗人

学习古诗,先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性格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唐诗、宋词、汉文章。”小学生所学的古诗主要以唐诗为主。在小学生古诗词必背篇目中,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唐诗。在记诗人的朝代时,我们只需要特别记住不是唐代的诗人即可。如宋代诗人苏轼、王安石、叶绍翁、杨万里、陆游等几位。三国曹植、元代王冕、明代于谦、清代郑燮和龚自珍就行了。词人需特别记住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采取“记少不记多”的方法记住诗人的朝代,其他默认为唐代诗人、宋代词人。

三、明诗意

明诗意就是理解诗意。理解诗意的方法多,以下简介几种:

1.抓关键字理解诗意

如杜甫的《绝句》一诗中,只要抓住“鸣、上、含、泊”四个关键字来思考:①黄鹂鸟在什么地方鸣叫?②白鹭鸟飞上什么地方?③“含”是包含的意思,指从窗外望去,窗外的景色犹如嵌在窗子上。诗人从窗外望去看到怎样的景色。④什么地方停泊着什么?回答了这几个问题,也就理解了诗句。

3.小学经典诵读古诗文做法

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和方法 李知郿近年来,对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问题,学术界看法不一。

支持者认为,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是继承中华文化之大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良方;反对者则认为,学生应集中精力学习现代科学,没有必要再去诵读古诗文。而我认为,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不但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

一、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 1. 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怀。经典古诗文一般都思想深刻、意境优美、语言精练,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也是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好助手。

学生从小诵读古诗文,能够很好地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这对于丰富学校德育的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

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对于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孩子自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诗歌,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对自然、对生命的关怀,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3. 为小学生的记忆宝库奠基。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十三岁时达到最高峰。

所以,我们要利用记忆力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多背诵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背熟,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将其作为一种可供终生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储备。 4. 形成多种学习能力。

诵读古诗文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诵读不但可以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在潜移默化中开发他们的智慧,促成其人格的健康成长,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等多种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课内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方法 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读得多,才能悟得深。多读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吸收、积累,也有助于其思维的发展。

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时的具体做法如下: 1. 熟读古诗,自悟自得。在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问题上,笔者赞同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组织者对古诗文“不求甚解”的提法,在学生诵读时,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使学生通过熟读慢慢体会诗的意境,从而由熟读、质疑、解疑最终达到自悟自得。

2. 适度讲解,交流体会。古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既有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抱负,教师可通过适当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之后再进行诵读,就能读得声情并茂了。

3. 展开想象,悟意明理。教师可根据古诗文的内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让学生进入古诗的优美情境中,感受语言的美。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三、课外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途径 1. 营造社会氛围。

儿童心理是很注重模仿的,如果他们看到很多人都在读古诗文,就会产生诵读的兴趣,所以营造人人读古诗的社会氛围,会使学生的诵读兴趣大大提高。 2. “成就感”可以提高兴趣。

学生读得愈好就愈喜欢读,所以教师要维持学生的这种“成就感”,对功课好的儿童,固然要多加称赞;对功课差些的儿童,只要他们有进步,教师就应当加以赞赏,使学生保持诵读的兴趣。 3. “变花样”可以激励兴趣。

诵读古诗文所能变的花样在于读的方式,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回答„„花样多了,学生自然会感兴趣。

4.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渊源,这些千古美文之所以能够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流传下来,且经久而不衰,是因为它们无论在思想上,内容上都堪称典范,可以使学生在诵读中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滋养和熏陶,奠定内涵丰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古诗文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可取之处。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张写实……分门别类,各具特色,不尽相同。

可见,如果能切实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将使学生获益颇多。那么,究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古诗文学习的有效性呢?我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体会,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熟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做到如朱熹先生说的: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其熟读的目的就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1、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如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它的读音、意义、用法都不相同。

我们可以在熟读熟记其读音时记住它的不同用法。如《论语》四则当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前面的“知”读“zhī”,意思为“知道”,最后一个“知”读“zhì”,意思为“智慧,聪明”。2、读准节奏,疏通词句。

诵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古文的句式有其独特之处,一句话,在哪停顿,往往会影响句子的意思。

如果读错节奏,就不能正确理解句意,甚至会曲解文意。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节奏?我们一是把不同的停顿标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判断;二是通过录音范读,掌握正确的节奏。

3、模仿练读,读出韵味。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只是诵读的第一步。

我们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调,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

教学中,老师正确的范读非常重要,让学生注意听,小声跟读,再模仿诵读,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首先,注意重音。

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

如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音落在“千帆过”“万木春”上,为什么?因为这六字形象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表现一种激昂、乐观的生活态度。其次,注意语调。

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仿读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恨”更重。

通过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激起心中的忧愤,领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第三,注意节奏。诵读中的节奏须着眼于全篇。

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4、图文赏读,掌握思路一篇文章在诵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涵。

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支撑句,掌握文章的思路,才能加快记忆的速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

诵读时,根据文意、诗意配图、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文章、诗歌,更深刻地领悟文意、诗意。二、想象想象是领会的载体,是创新的萌芽,是智慧的火花。

教育家吴祖兴在《语文教学应重视想象力的培养》一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背诵是汲取前人思想语言精华的最基本手段,而想象能使语言文字与情景结合而深深印入人们的脑海,从而大大增强人们的记忆力。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名言佳句,无不唤起了我们如画的想象,所以,一经诵读就永志于心。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何等的重要。所以,在诗歌诵读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入情入境地想象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进而使其熟练诵读的有效手段。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入情入境地想象呢? .(一)精心导入,扎实练习面对一首首不解其义的古诗文,如何让学生去读懂诗意,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在老师的精讲中受启发,在精讲的“导”语中去想象,以达到理解并背诵诗文的目的。比如,在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山居秋暝》时,为了让学生在整体上感知诗歌内容,我首先在本课的导语上进行了精心设计,同学们在解题后,我接着说:“这首诗当中的第一句还被引用到广告中呢!你们也想体味其中的妙处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文。”

这样,老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同学们构建出想象的空间,让同学们在好奇与想象中去阅读本诗,就会使想象的画面具体、形象起来。这时,老师在让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出示诗歌挂图,使学生把想象的画面与眼前的画面相对照,整体感知了诗歌内容。

此时,再让学生进行情景讲述,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形。

5.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

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经典诗文历经了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内涵丰富,意境优美,语言精练,音韵和谐,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谓“经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 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有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历代散文等重要著作。

学生熟读背诵经典诗文,既能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了解先人的心境,又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并能将书面语言内化吸收为自己的语言。因此,鼓励学生多背诵一些古诗文、名篇佳作,多积累一些语言材料,有益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在兴趣“老师”的吸引和指导下,可以加快获得丰富知识的进程;兴趣是成长的前提。凡是成才者,事先都具有喜好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特别是小学时期对某物的兴趣,如果不受客观因素的干扰、制约,往往可以转化将来从事某种专业和专业活动的兴趣。所以必须注意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激发学生的诵读的兴趣。

1、“诗配乐”。我每天定时间播放古诗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

2、“诗配画”。我让学生根据诗意,为古诗配上图,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画来体会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丰富的人生感悟。

3、“午读乐”。每天,我安排了“课前一诵”,我利用午读和课前5分钟的时间进行教读,朗读,齐诵,并安排学生依次到讲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读、领读或者背诵,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讲故事”。我在班级里,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如:跟学生讲讲孔子和他的学生之间的故事、中华勤学故事等,在教学《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我先跟学生讲关于孟子求学的故事,听了故事以后,学生在大致了解意思的基础上再去诵读诗文,这样诵读的效果会更好。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诵读气氛,大大激发学生热爱经典诗文,喜欢颂读诗文的热情。

5、“诵读能手”。 我在班级中开展“我是诵读小能手”诵读比赛及“看看谁是收集诗文小能手”的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情绪高昂,都想把自己最好的诵读能力展现给老师和同学看以及把自己收集的诗文读给老师和同学听,让大家评选出当期的“小能手”。

二、品味诗文魅力

经典诗文用词准确、凝炼,诗句的精深充分表现了汉语言的美。因此,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诗文,让学生在品诗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的魅力,激发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我经常组织学生收听诗文诵读及赏析讲座,观看配画、配乐诗诵录像。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悦耳的乐声中,想像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学生在欣赏中对经典诗文的描绘进行再造想像,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文的意蕴,从而增进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另外,我还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自行查阅资料,通过询问、调查、收集、阅读等手段,来理解、感悟古诗词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等。为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自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我在班上开展一些激励性活动,如“资料展示会”、“心得交流会”等。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性都很高,不仅获得了不少知识,还能够“旁征博引”,表达自如。

三、教给学生诵读方法

开展古诗文诵读是一个关于诵读实效性和兴趣性的问题。美妙绝伦的东西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去操作,去实施,学生也会日久生厌生烦的。为此,我尝试了以下方法:

四、给予适当奖励

6.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渊源,这些千古美文之所以能够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流传下来,且经久而不衰,是因为它们无论在思想上,内容上都堪称典范,可以使学生在诵读中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滋养和熏陶,奠定内涵丰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古诗文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可取之处。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张写实……分门别类,各具特色,不尽相同。

可见,如果能切实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将使学生获益颇多。那么,究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古诗文学习的有效性呢?我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体会,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熟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做到如朱熹先生说的: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其熟读的目的就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1、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如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它的读音、意义、用法都不相同。

我们可以在熟读熟记其读音时记住它的不同用法。如《论语》四则当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前面的“知”读“zhī”,意思为“知道”,最后一个“知”读“zhì”,意思为“智慧,聪明”。2、读准节奏,疏通词句。

诵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古文的句式有其独特之处,一句话,在哪停顿,往往会影响句子的意思。

如果读错节奏,就不能正确理解句意,甚至会曲解文意。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节奏?我们一是把不同的停顿标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判断;二是通过录音范读,掌握正确的节奏。

3、模仿练读,读出韵味。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只是诵读的第一步。

我们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调,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

教学中,老师正确的范读非常重要,让学生注意听,小声跟读,再模仿诵读,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首先,注意重音。

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

如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音落在“千帆过”“万木春”上,为什么?因为这六字形象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表现一种激昂、乐观的生活态度。其次,注意语调。

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仿读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恨”更重。

通过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激起心中的忧愤,领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第三,注意节奏。诵读中的节奏须着眼于全篇。

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4、图文赏读,掌握思路一篇文章在诵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涵。

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支撑句,掌握文章的思路,才能加快记忆的速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

诵读时,根据文意、诗意配图、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文章、诗歌,更深刻地领悟文意、诗意。二、想象想象是领会的载体,是创新的萌芽,是智慧的火花。

教育家吴祖兴在《语文教学应重视想象力的培养》一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背诵是汲取前人思想语言精华的最基本手段,而想象能使语言文字与情景结合而深深印入人们的脑海,从而大大增强人们的记忆力。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名言佳句,无不唤起了我们如画的想象,所以,一经诵读就永志于心。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何等的重要。所以,在诗歌诵读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入情入境地想象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进而使其熟练诵读的有效手段。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入情入境地想象呢? .(一)精心导入,扎实练习面对一首首不解其义的古诗文,如何让学生去读懂诗意,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在老师的精讲中受启发,在精讲的“导”语中去想象,以达到理解并背诵诗文的目的。比如,在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山居秋暝》时,为了让学生在整体上感知诗歌内容,我首先在本课的导语上进行了精心设计,同学们在解题后,我接着说:“这首诗当中的第一句还被引用到广告中呢!你们也想体味其中的妙处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文。”

这样,老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同学们构建出想象的空间,让同学们在好奇与想象中去阅读本诗,就会使想象的画面具体、形象起来。这时,老师在让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出示诗歌挂图,使学生把想象的画面与眼前的画面相对照,整体感知了诗歌内容。

此时,再让学生进行情景讲述,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形。

7.小学经典诵读古诗文做法

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和方法

李知郿

近年来,对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问题,学术界看法不一。支持者认为,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是继承中华文化之大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良方;

反对者则认为,学生应集中精力学习现代科学,没有必要再去诵读古诗文。

而我认为,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不但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

一、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

1. 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怀。经典古诗文一般都思想深刻、意境优美、

语言精练,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

也是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好助手。学生从小诵读古诗文,

能够很好地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这对于丰富学校德育的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对于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具有积

极的意义。如,孩子自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王之涣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诗歌,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对自然、对生命的关怀,

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3.

为小学生的记忆宝库奠基。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十三岁时达到最高峰。所以,我们要利用记忆力的这一特点,

让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多背诵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背熟,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

将其作为一种可供终生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储备。

4.

形成多种学习能力。诵读古诗文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

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诵读不但可以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在潜移默化中开发他们的智慧,促成其人格的健康成长,

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等多种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课内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方法

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读得多,才能悟得深。

多读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吸收、积累,也有助于其思维的发展。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古诗文诵

读时的具体做法如下:

1.

熟读古诗,自悟自得。在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问题上,笔者赞同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组织者对古诗文“不求甚解”的提法,在学生诵读时,

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使学生通过熟读慢慢体会诗的意境,

从而由熟读、质疑、解疑最终达到自悟自得。

2.

适度讲解,交流体会。古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既有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抱负,教师可通过适当的讲解,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之后再进行诵读,就能读得声情并茂了。

3.

展开想象,悟意明理。教师可根据古诗文的内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让学生进入古诗的优美情境中,感受语言的美。这样,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三、课外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途径

1.

营造社会氛围。儿童心理是很注重模仿的,如果他们看到很多人都在读古诗文,就会产生诵读的兴趣,所以营造人人读古诗的社会氛围,

会使学生的诵读兴趣大大提高。

2.

“成就感”可以提高兴趣。学生读得愈好就愈喜欢读,所以教师要维持学生

的这种“成就感”,对功课好的儿童,固然要多加称赞;对功课差些的儿童,只要他们有进步,教师就应当加以赞赏,使学生保持诵读的兴趣。

3.

“变花样”可以激励兴趣。诵读古诗文所能变的花样在于读的方式,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

或提问回答„„花样多了,学生自然会感兴趣。

8.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的古诗文课

由于古诗词的构造的特殊性,许多人对古诗词望而却步,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词语上的差别,主语或谓语的缺失,或者是语序倒置让孩子摸不着头脑。

何况,现在的孩子,受到的娱乐化产物冲击较多,更不容易沉下心来学习古诗。为了让孩子更好的阅读古诗词,了解其中的意涵,帮助家长解决教育孩子古诗词的烦恼,叮当派团队研发了“叮当读书会”这一小程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将小学期间课内外古诗词汇总起来,交给清华北大名师团拆解,让古诗词的解析更有分量;IP角色和奶昔姐姐的对话形式,让古诗的学习更加轻松;以旅游打卡的方式学习古诗,让孩子在趣味学习中感悟古诗的传奇魅力;秉承中国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文字典雅动人,讲述深入浅出,赏析和诠释见解独到;专业的话剧社团队配音讲解,让音频内容充满戏剧性!通过读诗和演绎诗歌的形式,让人们拥有一颗愉悦纯真的诗心,去感受、体验这个世界。

当然,不仅如此,我们的小程序还主推新课标必读名著,让名著学习更简单!“每天5分钟,7天1本书,一年50+本好书,旨在让一亿的孩子养成优秀的读写习惯,成就文化自信”。

最后,介绍一下我们,叮当派,儿童(5-12岁)大语文兴趣启蒙专家,具有7年大语文、美育研究经验,在行业内拥有高知名度及高美誉度;我们致力于用趣味、寓教于乐的方式助力孩子开启相对深奥的大语文学习的大门,是孩子对大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的桥梁及指南;前后共开展超过500场线下学习活动,让10000+个孩子在阅读中成长!

喜欢我们,就打开“叮当读书会”小程序吧,让更多的孩子和我们一起,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