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祸从口出的名句●百病从口入,百祸从口出。 ●片言九鼎,一公百服。●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 ●不肯种福田,舍财如割肉。●临时空手去,徒向阎君哭。 ●积产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遗子孙,子孙未必读。●莫把真心空计较,惟有大德享百福。 ●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谁人不爱子孙贤,谁人不爱千钟粟, 耐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患;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则盛德人新;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则孝行自笃。 ●学须静,才要学。●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行义要强,受谏要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闲时不烧香,急时报佛脚。●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而不学。 ●咬得菜羹香,寻出孔颜乐。●富贵如刀兵戈矛,稍放纵便销膏靡骨而不知;贫贱如针砭药石,一忧勤即砥节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为富兼为仁,愿生不愿死。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 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壁有缝,墙有耳。●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之子不称服,奉身好华侈, 虽得市童怜,还为识者鄙。●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不痴不聋,不做阿姑阿翁;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 ●处骨肉之变,宜从容不宜激烈;当家庭之衰,宜惕励不宜委靡。 ●是日一过,命亦随减。●务下学而上达,毋舍近而求远。 ●量入为出,积少成多; 溪壑易填,人心难满。●仕宦方规清、慎、勤, 饮食要诀缓、暖、软。 ●用人于教人,二者却相反, 用人取其长,教人责其短。●打人莫伤脸,骂人莫揭短。 ●水暖水寒鱼自知,花开花谢春不管。 ●蜗牛角上较雌雄,石火光中争长短。 ●留心学到古人难,立脚怕随流俗转。●凡是自是,便少一是;有短护短,更添一短。 ●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天下无难处之事,只消两个如之何;天下无难处之人,只要三个必自反。 ●凡事要好,必问三老。 ●好事则裕,自用则小。 ●勿营华屋,勿作淫巧。●若争小可,必失大道。 ●但能依本份,终须无烦恼。 ●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吃得亏,做一堆;要想好,大作小。●志宜高而心宜下,胆欲大而心欲小。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篙如草。 2.关于祸从口出的名句●百病从口入,百祸从口出。 ●片言九鼎,一公百服。 ●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 ●不肯种福田,舍财如割肉。 ●临时空手去,徒向阎君哭。 ●积产遗子孙,子孙未必守; 积书遗子孙,子孙未必读。 ●莫把真心空计较,惟有大德享百福。 ●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 ●谁人不爱子孙贤,谁人不爱千钟粟, 耐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患; 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则盛德人新; 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则孝行自笃。 ●学须静,才要学。 ●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行义要强,受谏要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闲时不烧香,急时报佛脚。 ●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而不学。 ●咬得菜羹香,寻出孔颜乐。 ●富贵如刀兵戈矛,稍放纵便销膏靡骨而不知; 贫贱如针砭药石,一忧勤即砥节砺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为富兼为仁,愿生不愿死。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 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壁有缝,墙有耳。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之子不称服,奉身好华侈, 虽得市童怜,还为识者鄙。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不痴不聋,不做阿姑阿翁; 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 ●处骨肉之变,宜从容不宜激烈; 当家庭之衰,宜惕励不宜委靡。 ●是日一过,命亦随减。 ●务下学而上达,毋舍近而求远。 ●量入为出,积少成多; 溪壑易填,人心难满。 ●仕宦方规清、慎、勤, 饮食要诀缓、暖、软。 ●用人于教人,二者却相反, 用人取其长,教人责其短。 ●打人莫伤脸,骂人莫揭短。 ●水暖水寒鱼自知,花开花谢春不管。 ●蜗牛角上较雌雄,石火光中争长短。 ●留心学到古人难,立脚怕随流俗转。 ●凡是自是,便少一是; 有短护短,更添一短。 ●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天下无难处之事,只消两个如之何; 天下无难处之人,只要三个必自反。 ●凡事要好,必问三老。 ●好事则裕,自用则小。 ●勿营华屋,勿作淫巧。 ●若争小可,必失大道。 ●但能依本份,终须无烦恼。 ●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 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吃得亏,做一堆;要想好,大作小。 ●志宜高而心宜下,胆欲大而心欲小。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篙如草。 3.一句关于祸从口出的文言文.【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这句话意思是讲处世必须要慎言,不可多说话,因为话说多了很容易就会失言,说错话就很可能招致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灾祸。《弟子规》上面也讲,“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这是教导我们言语要谨慎。夫子教学四个科目,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就是言语,第三是政事,第四是文学,把言语放在德行之后,可见得它的重要性很大。实在讲,人的言语也是体现人的德行,所谓“言为心声”,你有什么样的心地,自然就会有什么样的言语。即使是很会讲话,讲的言语很好听,可是欺骗人也不能够长久,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从事上讲,这句话教我们慎言。曾国藩先生教导子弟说,“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这是教我们看人,看人当然要看他的德行,看他的为人。曾国藩教导我们看人要看人的操守,看人的节气,要有节气而不能有官气。官气是什么?傲慢自大,刚愎自用,不能够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另外要多条理、少大言,这个大言就是很多的绮语,花言巧语,或者是大话,夸大其词。夫子讲,“巧言令色,鲜矣仁”,一个人很会说话,他的容貌举止看起来好像很好,但是如果没有踏实的心地,就是没有操守,这个人只务在颜色上做表面功夫,所以很少有真正的仁心的。所以满口大道理,往往都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不一定是亲身证得这些道理,都是道听涂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