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阳关,玉门关的古诗------------阳关----------- 1.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饮席戏赠同舍》唐. 李商隐 2.更无别计相宽慰,故遣阳关劝一杯。 --《答苏六》唐. 白居易 3.阳关积雾万里昏,剑阁连山千种色。 --《畴昔篇》唐. 骆宾王 4.春云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 --《从军行》唐. 李昂 5.使君莫忘霅溪女,还作阳关肠断声。 --《阳关曲》宋. 苏轼 -----------玉门关-----------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从军行》唐. 王昌龄 2.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塞上曲》唐. 戴叔伦 3.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关山月》唐. 李白 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从军行七首》唐. 王昌龄 5.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玉门关盖将军歌》唐. 岑参 2.关于"阳关"或"玉门关"的诗句有哪些王之涣 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塞上 胡宿 汉家神箭定天山,烟火相望万里间。 契利请盟金匕酒, 将军归卧玉门关。云沈老上妖氛断,雪照回中探骑闲。 五饵已行王道胜,绝无刁斗至阗颜。 送刘司直赴安西 王维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送平澹然判官 王维 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 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 瀚海经年到,交河出塞流。 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氏头。 还告诉你点资料: 玉门关和阳关 玉门关和阳关是汉代在河西走廊设置的两个著名大关,因两关均处在古丝绸之路上,又因许多诗人对此进行过咏唱,所以,在中国乃至世界知名度都很高。 玉门关为汉武帝时设置,因西域输入和阗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的西北方向约40公里的小方盘城,现存的玉门关古城堡被沙阜环绕着,它的北面为北山,北山南侧为疏勒河下游。 在古城堡北墙外边数十米处有一碱湖,汉代长城由此横向西北。玉门关的城堡呈方形,均为黄土夯筑而成。 四垣完整,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米,垣高9.7米。堡西、北各有一门,总面积630余平方米。 在汉代,为都尉的治所,是中国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孔道。对中国的对外交通、文化、经济交流都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 唐代诗人王之焕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千古绝唱,使玉门关声誉远播。 汉代,在玉门关这条古道上,在玉门关的关前关后,曾发生过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6000余骑、带数万之众,进攻远在葱岭以西的大宛国,途中所经各国均坚守城门,不肯给补充给养,攻之又不能下。汉军只好一路征战,待行至大宛东界时,已成只有数千人的疲惫之师。 李广利自忖无法取胜,与左右商议,决定班师回国,待回到敦煌时,因劳师远征,中途艰辛,士兵已死亡十之八九。李广利上书给朝廷说,道路太远,缺乏粮食,士兵不患战而患饥。 且人少,不足以去取大宛。建议暂且罢兵,以后招募人马再次西进。 汉武帝大怒,派人把守玉门关。并下令说,如果有一军卒敢进入玉门关,立即斩首。 李广利甚为恐惧,只得留守敦煌。对此,宋代女诗人张玉娘为此鸣不平,有诗曰:“为国劳戎事,迢迢出玉关。 虎帐春风远,铠甲清霜寒”。 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生活了31年。 当他70岁的时候,上书请求返回内地,他说,虽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可见当时人是把玉门关视为内地家乡之象征的。 唐代诗人戴叔伦对此似乎境界更高,有诗云:“愿将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其报效国家的意志更为可佳。 公元2世纪,波斯王子安世从这里东往洛阳。三国时,跋涉在这里的还有我国第一个西去求法的僧人朱士行。 玉门关除使者、官吏、将士、僧侣外,还有商贾、驻队马帮,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瀚海行旅图。 今日登上玉门关,还可看见汉代防御匈奴的长城(又称汉塞)的一段,它从东沿着群山戈壁蜿蜒而来。 建在小山坡、沟口旁或开阔地带上的烽燧,星星点点向西延伸,不由使人想起古丝绸道上当时“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塞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的繁忙景象。 在玉门关东面约20公里的地方,汉时建有大方盘城,这是汉至魏晋时期我国西部防线储备粮秣的军需仓库,供应玉门关一带官兵的食用。 古城坐落在高出河床2米讲的自然土台上,呈长方形,坐北向南,夯土板筑,东西长132米,南北宽17米,残垣最高处6.7米。在大方盘城的正南面长城内侧3米处,是汉代的烽燧,叫“玉门千秋燧,系石夹红柳筑成,残垣高约9米。 在玉门关附近,出土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例如毛笔、砚台、织锦、狩猎工具、生产用具和武器等,目前国内出土的第4块西汉纸,就是在这里发现的,它早于蔡伦造纸100多年。尤其值得提到的是,这里出土了大量内容丰富的汉简。 有诏书、奏记、檄文、律令、药方等。许多汉简上都记有年号,最早的为西汉“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最晚的为“地皇二年”(公元21年)。 还分别有“玉门都尉”、“酒泉玉门都尉”、“玉门千秋燧”字样的汉简。这一大批文物,对研究汉代近百年的边塞屯戍、生活、经济、文化、外交和各种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古时,“春风不度玉门关”,今朝春风已过玉门关。在古丝绸之路上享有盛誉的玉门关,今天将为沟通各国往来谱写新的篇章。 阳关位于甘肃敦煌市的南约70公里处,是中原与西域交通要道的重要关口,也是古丝绸之路必经的关隘。因位于玉门关之南而称阳关。 阳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最西部,几乎与新疆交界的地方。汉代在此置关,它的西边就是荒漠戈壁,除了古丝绸之路上有来来往往的人群外,别的地方很少有人烟。 因此,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 现经考古发掘出的阳关遗址,面积上万平方米,房屋排列整齐,城堡墙基犹存。 阳关西边,有数道高大的沙梁蜿蜒纵横,沙土发白,那便是史书上赫赫有名的白龙堆。它从这里一直。 3.王维描写阳关的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来自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 更尽:先饮完。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