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狗听鞭炮的诗句

1.形容爆竹的诗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代王安石《元日》

身如束帛气如雷,

能使妖魔胆尽催.

一声震得人方恐,

回头相看已化灰.

——《红楼梦》第22回元春制的灯谜

食残豆粥扫尘罢,

截筒五尺煨以薪,

节间汗流火力透,

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立避其锋,

当阶击地雷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

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连百神道宁,

八方上下皆和平.

却拾焦头叠床底,

犹有余威可驱疠.

——明朝范成大《爆竹行》.《爆竹行》写得最详细,诗中写的是除夕夜燃放爆竹的过程,如果用来描绘现代人迎新春时的喧闹景象和内心祈祷,也无不可.

满意请采纳

2.描写鞭炮的古诗

青玉案 元夕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体裁:【词】 类别:【】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年代】:唐

【作者】: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内容】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 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3.描写爆竹的句子

放了寒假,除了完成单位上安排的几天值班任务,还有与亲朋们的几次聚会,我便很少出门了。

在家里大多数时间就趴在网上,倒也自在。坐在电脑前,屋外那此起彼落的鞭炮声,远远近近地传入耳朵里,从早晨睁开眼直到深夜,就这么时断时续的。

在这“噼啪”的鞭炮声中,尽管我的眼睛还盯在电脑荧屏上,可是我的思绪却早已飞回到童年的故乡去了…… 记得小时候,大年三十以前,父亲早就把过年的鞭炮准备好了,是那种牛皮纸的,有时候是红皮的。鞭炮的个头比较小,形状像一节干谷秸子,村里人都叫它“干草骨节”。

除了“干草骨节”外,还要买一两把(一把十个)爆竹和二提脚。父亲把鞭炮买回家以后,受不了我们几个弟兄的软磨硬缠,便从整挂鞭上拆下来一些分给我们,把余下的就放在炕席子底下炕着,并警告我们谁也不准动它。

可是,父亲给我们兄弟分的“干草骨节”没几天就放完了,我们经不住诱惑就把手伸到了炕席子下面的鞭炮上。你一次偷几个,我一次偷几个,多了也怕被父亲发现,他的皮带可是怪吓人的。

一挂鞭炮数量本来就不多,哪里还经得起这么零打碎敲的?到除夕要放鞭炮了,父亲发现鞭炮已经所剩无几了。于是父亲非常震怒,瞪着眼审问我们几个,可是我们谁也不承认。

如果不是因为大过年的,他不揍得我们鬼哭狼嚎的就怪了。父亲只是骂了我们几句出出气,也就算了。

过年,是我们小伙伴们非常盼望也是极为开心的一段美好时光。学校都放寒假了,年的气息也越来越浓了,大家快乐地聚集在街道上做各种游戏玩耍,当然少不了放鞭炮。

你放几个,我放几个,这里面也有炫耀的成分,看看谁的鞭炮多。于是,村子里到处都能听到鞭炮的响声。

“干草骨节”是那种“啪!”的脆响;爆竹是那种“嗵!”的钝响;二提脚是那种地面一声“嗵!”天空一声“啪!”的双响。我们把鞭炮丢在地上放,插在墙缝里放,捏住鞭炮屁股放,用弹弓射往空中放……还不过瘾,于是小伙伴们又开始发明新的玩法了,炸粪便便是其一。

那时,街道上流浪的猪狗比较多,还有牛马也经常从街道上通过,因此,在街道上找坨动物粪便很容易。把爆竹插在粪便上,然后点燃,随着药信“嗤嗤”声过后就是“嗵!”地一声爆响,一坨粪便被炸得四处纷飞,有跑得晚或者距离比较近的小伙伴往往被粪便溅一身,大家一起爆笑一阵子。

更危险的游戏是用爆竹炸酒瓶子。把只爆竹塞住酒瓶子口,点燃引信后,几秒钟内便“砰!”的一声,酒瓶子顷刻间没了踪影,玻璃纷飞,能飞出十几米远开外,有时候就有小伙伴被玻璃击伤的。

有的小伙伴把鞭炮点燃后扔在地上,引信着完后却没了动静,一般人判断是哑鞭,于是有胆子大的就过去捡拾,可是刚刚拿到了手里,鞭炮顿时炸响。“干草骨节”威力比较小,尚无大碍,但如果是爆竹的话,不把手掌炸断了就算是万幸了。

被炸的小伙伴捂住受伤的手哭咧咧地回家了,我们便一哄而散。 除夕的夜晚,天刚刚黑下来,有的人家就开始燃放鞭炮了。

谁家放鞭炮,门口都是聚集一群小朋友,等着抢哑鞭。鞭炮声“噼啪”一阵子过后,硝烟尚未散尽,小伙伴们便借着熹微的暮色,弯腰躬背从一地碎鞭炮纸中寻找哑鞭,像抢钱似的。

一阵子忙乱之后,又朝下一家门口跑去。天色完全黑了下来,有的小伙伴就打着手电寻找。

这些哑鞭炮如果还有信子的,可能也十分短小了,有的仅仅露个头罢了,有的连个头也见不着。燃放哑鞭需要胆量,胆子小的一般不敢直接点燃,而是用根长香来点燃,如果实在点燃不着就会把鞭炮扒开,用火柴点燃火药,“嗤!”的一声,听个响声罢了。

有的哑鞭用块石块或者斧头砸,也能听到一声爆响。 除了过年,平时乡亲们谁家娶媳妇或者盖新屋,燃放鞭炮也是必须的,我们小伙伴们谁能抢个哑鞭放放就很高兴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盖新屋上梁这天。主人家都是选择在中午这个时间上梁。

看上梁的人很多,可以与看大戏的人数媲美了。仪式开始时,是盖房子的木工头和瓦工头借着两把梯子,手里分别拿着斧头和瓦刀,两个人走到梯子跟前,相互望一眼,点下头,然后分别讲着话同时登上梯子。

这边说,今天是个好日子。那边说,东家喜把房梁上。

这边说,翻身不忘**。那边说,盖屋不忘**。

……两个人边说边爬到了房梁顶端,各把早系在身边梁上的一根绳子解下来。下面的人仰面对梁上说,点鞭了!上面说。

点鞭!于是系在房梁最顶端正中的那根椽子上的鞭炮,随着剧烈的“噼啪”声,就像卷帘门一样慢慢地被两个工头提了上去。待鞭炮声结束,椽子也正好被两个人提上来,早就候在屋门外面的小伙伴们便一哄而上抢哑鞭。

但人多哑鞭少,谁能抢到个脸上就写满了高兴。两个工头把顶椽子安放好后,两个人又分别提上来一个红布封口的葫芦状圆斗,里面盛了一些小饽饽(鸟首形状的小馒头)、大红枣、年糕、糖果、硬分币、干谷草屑之类的东西,两个人开始向人群里抛撒。

下面的人乱哄哄地争抢,场面很是热闹…… 现在,故乡的除夕夜,乡亲们家家户户隆重地燃放鞭炮仍是传统。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放鞭炮的时候,再也没有那么多的观众了。

小朋友们也不知道都跑到哪里去了,那家。

4.描写狗的古诗

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

汉 《刺巴郡守诗》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屠狗犹拼弦下命,将军偏惜镜中头。

现代 郁达夫《过岳坟有感时事》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唐 李贺《开愁歌》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 遪邅西旅狗,蹙额北方奚。唐 李贺《送秦光禄北征》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唐 杜甫《新婚别》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粟。唐 李白《行路难》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唐 李贺《赠陈商》。

5.形容小狗的诗句

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魏晋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译文: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二、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 唐 · 刘禹锡《汉寿城春望》

译文:田里的牧童烧化着丢弃的刍狗,路上的行人在观看墓前的石麟。

三、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唐·杜甫《草堂》

译文:往日养的家犬喜我久别乍归,它常情热的低回在我的身旁。

四、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汉·佚名《刺巴郡守诗》

译文:门外的狗叫声为什么大而杂?原来是有官吏急凶凶来到了我家门。

五、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列御寇(先秦)《杨布打狗》

译文:假如刚才你的狗离开前是白色的而回来变成了黑色的,你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