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事情进入另一个阶段的诗句

1.表示事情的诗句

描写各种事物的诗句

一、四季景物类

1、绘春

①春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

②春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春色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春晴》

④春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⑤春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⑥春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王维《相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⑦其他带“春”字的诗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唐·刘长卿《饯别五十一南渡》

2、绘秋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唐·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花鸟虫鱼类

1、绘花

①不带“花”字的诗句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寒菊》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己《早梅》

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勉《墨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②带“花”字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2.形容一个事物达到极点然后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的词语有哪些

形容一个事物达到极点然后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的词语:物极必反、剥极则复、否极泰来、泰极而否、极则必反、日中则昃、日中必移、登峰造极等等。解释如下:

1. 物极必反 [ wù jí bì fǎn ]

【基本释义】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出处】《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例句】世界上的事总是物极必反,可以说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2.剥极则复 [ bō jí zé fù ]

【基本释义】剥卦阴盛阳衰,复卦阴极而阳复。比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例句】“抑闻大《易》之义,剥极则复,否极则泰。吾中国今日之弱,岂犹未极耶?思之思之。”

3.否极泰来 [ pǐ jí tài lái ]

【基本释义】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出处】汉朝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例句】

4.泰极而否 [ tài jí ér pǐ ]

【基本释义】泰、否:《周易》卦名,泰吉否凶。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好事会变成坏事。

【出处】唐朝刘禹锡《史公神道碑》:“侍中以帐下生变闻,泰极而否,当歌而哭。”

【例句】虎落陷坑不堪言,进前容易退后难,谋望不遂自己便,疾病口舌事牵连,正所谓泰极而否,否极泰来,互为因果。

5.极则必反 [ jí zé bì fǎn ]

【基本释义】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出处】《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污。”

【例句】不过,物极则必反,哎呀呀的精细化管理依然不能操之过急,终端店面的规范化需要过程,哎呀呀要找准管理节奏,逐步、稳健地推进。

6.日中则昃 [ rì zhōng zé zè ]

【基本释义】昃:太阳偏西。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出处】《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乎人乎!”

【例句】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凡事物极必反,还是莫到琼楼最高处的好,练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见好就收,过犹不及。

7.日中必移 [ rì zhōng bì yí ]

【基本释义】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同“日中则昃”。

【例句】天不足西北,星辰西北移;地不足东南,以海为池;日中必移,月满必亏;先王之道,乍存乍亡。

8.登峰造极 [ dēng fēng zào jí ]

【基本释义】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否?”

【例句】博尔特的短跑成绩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9.乐极生悲 [ lè jí shēng bēi ]

【基本释义】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出处】《淮南子·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例句】他得意地狂笑数声后,竟然乐极生悲,心脏病突然发作。

10.否去泰来 [ pǐ qù tài lái ]

【基本释义】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

【出处】前蜀·韦庄《湘中作》诗:“否去泰来终可待,寒夜休唱《饭牛歌》。”

【例句】如此等等,无妨沉着冷静,洗耳恭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清醒头脑,防止飘飘,否去泰来,会有好处。

3.形容用一个事物突出另一个事物的词语有哪些

鹤立鸡群[ hè lì jī qún ]

释义: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嵇绍)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一枝独秀[yī zhī dú xiù]

释义:形容在同类事物中最为突出,最为优秀。

独占鳌头[dú zhàn áo tóu]

释义: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皇帝在殿前召见新考中的状元、榜眼等人。状元跪在前面,正好是飞龙巨鳌浮雕的头部。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

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出类拔萃[chū lèi bá cuì]

释义: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指聚在一起的人或物;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高出)那一群(或类)。形容某人的品质才能水平超出同类。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於民,亦类也。出於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於 孔子 也。”

超群绝伦[chāo qún jué lún ]

释义:超:超过;超群:超出众人;绝:没有;伦:同辈。常用来表示人的才能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形容两个事物差不多的成语:

1. 势均力敌[shì jūn lì dí]

释义:意思是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出处:《南史·刘穆之传》

2. 棋逢对手[qí féng duì shǒu]

释义:逢,遇到;对手,水平相当的对方。双方不相上下。旗鼓相当。比喻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

出处:《唐诗纪事》卷七十七,“事厄伤心否,棋逢对手无?”。赵宋僧人释普济所撰《五灯会元》卷十九《台州护国此庵景元禅师》一文中也有“棋逢对手难藏行,诗到重吟始见功”的诗句。

3. 旗鼓相当[qí gǔ xiāng dāng]

释义: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出处:《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旗鼓相当。”【示例】:单说何孝先自办此事以来,居然别开生路,与申大善士一帮~,彼此各不相干。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4. 各有千秋[gè yǒu qiān qiū]

释义:千秋:千年,引申为久远。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在同一层次内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出处:汉·李陵《与苏武三首》

5. 如出一辙[rú chū yī zhé]

释义:辙:车轮碾轧的痕迹。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出处:宋 洪迈《容斋续笔.卷十一.名将晚谬》:“自古威名之将,立盖世之勋,而晚谬不克终者,多失於恃功矜能而轻敌也。……此四人之过,如出一辙。”

4.形容一个事情与另一个事情脱节的成语,是是形容事物的

风马牛不相及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词语含义

指齐楚相距很远,毫无干系,就如同马与牛即便走失,也不会到对方的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成语出处

《左传·僖公四年》

典出

听语音

《左传·僖公四年》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5.形容两个人做事要推给另一个的成语是

【有碍观瞻】观瞻:外观以及对外观的反应。

指不适合观看的事物或现象。【有案可查】案:案卷,文书。

指有证据可查。【有案可稽】案:案卷,文件;稽:查考。

指有证据可查。【有百害而无一利】百害:泛指许多坏处。

有许多坏处,没有一点好处【有蠙可乘】指事情有漏洞可以利用。同“有隙可乘”。

【有病乱投医】患了病到处乱找医生。比喻人遇到事故胡乱地到处找人帮忙或出主意。

【有备无患】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有本有源】指有根源;源源本本。同“有本有原”。

【有本有原】指有根源;源源本本。亦作“有本有源”。

【有板有眼】板: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眼:戏曲中的拍子。指唱腔合乎节拍。

亦指言语行事有节奏、有条理。【有本有则】指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

【有鼻子有眼】比喻把虚构的事物说得象真实的一样。【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有所准备就能控制别人,毫无准备就会被别人所控制。

【有仇不报非君子】有仇不报不算大丈夫。形容人气质刚毅。

【有触即发】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

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有翅难飞】长着翅膀也飞不出去,形容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

【有翅难展】展:施展。即使有翅膀,也不能展开。

比喻空有本领,却没有施展的地方。【有耻且格】指人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

【有尺水行尺船】指量力而行。【有才无命】有才能但遭遇不好。

指不得志。【有初鲜终】鲜:少。

有开始却很少有结尾。指有始无终。

【有财有势】既有钱财,又有势力。同“有钱有势”。

【有的放矢】的:箭靶子;矢:箭。放箭要对准靶子。

比喻说话做事有针对性。【有胆有识】既有胆量又有见识。

【有度有识】度:度量;识:见识。既有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又有广博的学识和主张。

【有典有则】典:法则;则:准则。指有法可供依据的准则或法度。

【有道之士】明白事理的人。【有风方起浪】比喻事情的发生总是有一定原因的。

【有福共享】幸福来共同分享。【有凤来仪】凤: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仪:仪容。

古时吉祥的征兆。【有福同享】幸福来共同分享。

【有福同享,有祸同当】指患难与共,和衷共济。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幸福共同分享,苦难共同分担。指患难与共,和衷共济。

【有斧无柯】柯:木制的柄。有斧子头却没有斧柄。

比喻有卓越的才能,却没有借以施展的条件。【有犯无隐】指对上敢于无所隐讳地直言正谏,虽有冒犯也在所不顾。

【有风有化】指有教育意义。【有负众望】指辜负众人的期望。

【有功不赏,有劳不录】功、劳:功劳,成绩;录:记录。对有的人,既不奖励,也不记录。

形容赏罚不明。【有国难投】有国家却不能回去。

【有根有底】犹言有根有据。【有根有据】有根据,不是凭空捏造。

【有根有苗】有根据,有线索。【冤各有头,债各有主】比喻处理事情必寻负主要责任的人。

【有过之,无不及】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有目无睹】犹言有眼无珠。用来责骂人瞎了眼,看不见某人或某事物的伟大或重要。

【有名无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有名亡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同“有名无实”。【有命无运】指命虽好,运气却不好。

【有目咸睹】咸:都;睹:看见。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

【有目咸赏】咸:都;赏:称赞。谁看见了都称赞。

【有名有利】既有名誉又有利益。【有名有姓】指事物有根据,可以考证。

【有模有样】形容模仿得很像。【有你不多,无你不少】指无关紧要的人,可有可无。

【有奶便是娘】比喻贪利忘义,谁给好处就投靠谁。【有例不兴,无例不灭】列:惯例,指旧有的常规;兴:提出;灭:废除。

有惯例就不再起用新办法,无惯例也不能违背常规。指遵循旧的典章制度。

【有理不在声高】只要你占住了理,就用不着高声叫喊。【有了存孝,不显彦章】存孝、彦章:李存孝、王彦章,五代时人,有勇力。

有了李存孝,就显不出王彦章。比喻两雄不能并立。

【有女怀春】指少女爱慕异性。【有利可图】图:谋取。

有利益可谋求。【有例可援】有成例可以援引。

【有利无弊】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有来无回】只要来了,就回不去。

指彻底被消灭。【有年无月】指日子拖得长久,没有确定的期限。

【有两下子】比喻有点本领。【有利有弊】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有棱有角】比喻为人方正。也形容脸色严峻。

【有来有往】指对等行动。所指因文而异。

【有劳有逸】工作与休息安排得合适恰当,劳逸均匀。【有理走遍天下】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有理到哪儿都行得通,无理到哪儿都不行。指人的言行必须有理可循。

【有龙则灵】水潭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有凭有据】既有凭证,又有依据。【有求必给】给:供给。

只要有人来求索,没有不供给的。【有求必应】只要有人请求帮助,就一定答应。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什么样的父亲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儿子。形容父亲对子女的影。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