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古九州青州的诗句

1.赞美青州的诗句

(一)

入门气象颇不凡,在昔规模定非苟。

黄绢碑词著眼看,青州老衲知名久。

自披榛迳结茅屋,不剪霜华散蓬首。

市门有女捧巾盥,衣裓无化生秽垢。

至今一转鹡鸰语,散作诸方狮子吼。

祖灯寂寞何人继,窣堵岧峣惟鬼守。

法席草长深没膝,僧榻屋穿光见斗。

似闻占籍多衍沃,合选名缁振颓朽。

我来不觉三叹息,眼底尽空诸所有。

自开主席埽尘坌,聊寄闲眠憩奔走。

梦回中夜雨鸣檐,卧听东风寒入牖。

明朝散步转山脊,好语相呼闻野叟。

抽芒已见麦翻浪,捣麨悬知香满手。

须臾日影散林樾,绚练春光被花柳。

仆夫催归屡不应,景物殊佳宁忍负。

出山骑马更踌躇,乘暇应须重载酒。

——《普通山距府东十数里青州禅师洪果道场也自龙》

(二)

沧海桑田,地覆天翻。

海岱膏沃,水沛物繁。

东夷先人,耕猎其间。

禹分九州,东土为先。

凡上下五千余年,

经玄文诗,汗牛充栋;

英雄辈出,比肩接踵;

殊类瑰玮,累岳盈川。

浩浩乎雄州之风,

泱泱乎大国之烈。

东州古地,南指江淮,

北探渤海,东控蓬瀛,

西扼中原。群峰巍峨,

列岫参差,叠山万状,

负气争高,蓬蒿卷地,

古木云平,鸾飞凤舞,

虎啸猿鸣。清溪泠泠,

歌遍涧谷沟壑,大河汤汤,

洗尽陂甸川泽。沃野如茵,

良田美美,膏腴千顷,

平畴万里。北溟波平,

广纳珠贝蛟鼍;

东海浪滔,阴藏鲸鲵龙虬。

东岳独尊,令帝王卑躬;

琅琊峻峭,引秦皇屈膝。

蓬莱雾霭,送八仙远渡;

花果祥云,迎猴王东归。

世代更迭,显古州神韵。

伏羲困顿,刀叉为本;

少昊辛勤,开疆拓土;

大禹治水,始分九州。

春秋纷纭,齐桓会盟;

战国杂沓,田齐称雄。

秦汉以来,四海合流,

八荒一统,东方古州,

虎踞榆桑。汉武英明,

九州重立,光武劳军,

耿弇发迹,应天立制,

承运唐统。至三国之乱,

魏晋颓靡,汉室羌狄纷争,

东州富庶,屡遭瓜分豆剖,

生灵涂炭,鬼神翦灭,

野径白骨相接,城乡残垒重叠。

然天佑人杰,物华地丰,

炎黄苗裔,生生不息。

唐宋盛世,青齐豪奢,

跨冀兖豫扬,冠州郡之首。

乡野麦粟油油,粳黍漠漠;

阡陌棋布,村舍星罗;

陂塘芙蓉,红葩绿盖;

荒甸蒹葭,露晞苍苍。

城郭亭台错落,阁阙鳞比;

2.描写青州的诗句

1,《和青州教授顿起九日见寄》宋代 苏辙

岁月飘然风际烟,紫萸**又霜天。

莫思太室杉松外,且醉青州歌舞前。

译文:岁月飘然而过风吹散云烟,紫萸和**又一次落满了霜。除了思念太室的杉树和松树,还沉醉于青州的歌舞音乐中。

2,《青州西楼雨中闲望》宋代 寇准

海上秋添寂寞情,万家烟树暝重城。

译文:秋瑟萧萧的海面上平添几分寂寞之情,万家的烟火树把夜晚的青州城照的如同白昼。

3,《姽婳词》清代 曹雪芹

姽婳将军林四娘,玉为肌骨铁为肠。

捐躯自报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

译文:美好贞静的将军林四娘,肌肤像玉一样晶莹剔透,心肠却像铁块一样硬。献身战死报答恒王后,那日的青州城泥土也芬芳起来。

4,《别青州妓段东美》唐代 薛宜僚

经年邮驿许安栖,一会他乡别恨迷。

译文:经过一年又一年的邮局驿站,在许安落脚,一进入青州就生出别样的情恨痴迷。

5,《雪中送青州薛评事》唐代 马戴

腊景不可犯,从戎难自由。

怜君急王事,走马赴边州。

译文:腊月的时间是不能冒犯的,从军的将士难有自由。可怜君王又有急诏,骑马飞奔去到青州。

3.形容“昆仑山”的诗词都有哪些

1. 《醉时歌》年代: 宋 作者: 黄庚 茫茫古堪舆,何日分九州。

封域如许人,仅能着我胸中愁。浇愁须是如渑酒,曲波酿尽银河流。

贮以倒海千顷黄金罍,酌以倾江万斛玻璃舟。天为青罗幕,月为白玉钩。

月边天孙织云锦,制成五色蒙茸裘。披裘把酒踏月窟,长揖北斗相劝酬。

一饮一千古,一醉三千秋。高卧五城十二楼,刚风冽冽吹酒醒,起来披发骑赤虬。

大呼洪崖折浮丘,飞上昆仑山顶头。下视尘寰一培塿,挥斥八极逍遥游。

2. 《天马歌》年代: 宋 作者: 宋无 天马天上龙,驹生在汉间。两目夹明月,蹄削昆仑山。

元气饮沆瀣,跃步超人环。天上玉帝才不骑,负食虎豹晓出产。

减没流彗姿,歘忽紫电颜。黄道三十六万里,日驰周天去复还。

时乎降精握洼中,龙性变化终难樊。天马来,瑞何朝,化为龙,应童谣。

驺虞仁因耻在垧,龙亦绝足归赤霄。风沙无岂大宛种,虽有八极安能超。

天马来,支雾开。天计騕裹鸣龙媒,龙媒不鸣鸣驽骀。

3. 《桐柏观阅藏经》年代: 宋 作者: 高似孙 天人皆奇人,一以文为主。至今昆仑山。

犹有群玉府。虚无天之根,清净道所祖。

也知自羲翁,此妙泄盘古。老氏启藏室,八神负猛虡。

玉垂太上篇,金写神仙语。舜璿奔一机,汉宫鉴万户。

璆谐玉女下,雷吼苍龙舞。侍晨校琅简,玉卿撰瑶谱。

两垣协躔度,四溟节风雨。恭惟上帝骘,哀此下民苦。

昭昭悬朗监,历历开蒙瞽。粤从擘混沌,孰不趋子午。

六爻本乎健,五行依乎土。神机迭经纬。

和应相律吕,子能发此钥,太微开帝宇。4. 《后土庙》年代: 宋 作者: 陈允平 尘拥妆台翡翠翘,琼花开尽玉魂销。

昆仑山上天风落,二十四桥吹洞箫。5. 《砥柱峰》年代: 清 作者: 严遂成 河从受降城,北折径南注。

万山束缚之,龙性驯不怒。及兹下三门,喷礴流悬布。

砥柱屹当冲,四傍绝依附。何所恃而傲,力与河伯忤?摧刚终成柔,条分左右去。

卷土趋向东,昏垫逮徐豫。神禹无治法,计穷吁天助。

铲除昆仑山,绝河之来路。西海为尾闾,是龙安身处。

6. 《桃源忆故人》年代:元 作者:马钰 昆仑山迎蓬莱廓。连接蓬莱云脚。

异景蓬莱辉霍。霞变蓬莱鹤。

金风吹转蓬莱阁。自有蓬莱丹药。

仙子蓬莱真乐。不负蓬莱约。

7. 《苏幕遮 辩》年代:元 作者:潜真子 昆仑山,出猛水。一派东流,九曲浊连底。

下流不通无处止。澄净清清,照见神光体。

金木因,为妙旨。龙虎相交,何假同元义。

只恐众生难省会。再举阴阳,切切生惭愧。

8. 《渔家傲 昆仑山石门庵》年代:元 作者:王哲 人得石门山上住。弟兄手脚无安措。

一日三时长厮觑。厨里去。

搬柴运水投锅釜。若劝同流疾作做。

心头一点你教误。我待分明说一句。

从开悟。天机不敢轻彰露。

9. 《采桑子 昆仑山》年代:元 作者:王哲 扶桑日出分明照,蓬岛相邻。若要亲亲。

除是清闲只一身。逍遥无事方能到,俯瞰迷津。

炼就重绕。绕字有误顶上孤峰现宝珍。

10. 《与马异结交诗》年代: 唐 作者: 卢仝 天地日月如等闲,卢仝四十无往还。唯有一片心脾骨,巉岩崒硉兀郁律。

刀剑为峰崿,平地放著高如昆仑山。天不容,地不受,日月不敢偷照耀。

神农画八卦,凿破天心胸。女娲本是伏羲妇,恐天怒,捣炼五色石,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把天补。

补了三日不肯归婿家,走向日中放老鸦。月里栽桂养虾蟆,天公发怒化龙蛇。

此龙此蛇得死病,神农合药救死命。天怪神农党龙蛇,罚神农为牛头,令载元气车。

不知药中有毒药,药杀元气天不觉。尔来天地不神圣,日月之光无正定。

不知元气元不死,忽闻空中唤马异。马异若不是祥瑞,空中敢道不容易。

昨日仝不仝,异自异,是谓大仝而小异。今日仝自仝,异不异,是谓仝不往兮异不至,直当中兮动天地。

白玉璞里斫出相思心,黄金矿里铸出相思泪。忽闻空中崩崖倒谷声,绝胜明珠千万斛,买得西施南威一双婢。

此婢娇饶恼杀人,凝脂为肤翡翠裙,唯解画眉朱点唇。自从获得君,敲金摐玉凌浮云。

却返顾,一双婢子何足云。平生结交若少人,忆君眼前如见君。

青云欲开白日没,天眼不见此奇骨。此骨纵横奇又奇,千岁万岁枯松枝。

半折半残压山谷,盘根蹙节成蛟螭。忽雷霹雳卒风暴雨撼不动,欲动不动千变万化总是鳞皴皮。

此奇怪物不可欺。卢仝见马异文章,酌得马异胸中事。

风姿骨本恰如此,是不是,寄一字。“昆仑山”相关信息:【人文历史】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

李白的“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美诗,**的“横空出世,莽昆仑”的华章,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西王母蟠桃盛会、白娘子盗仙草和嫦娥奔月等。《山海经》中对此有详细记载,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封神演义》,现代经典小说,金庸的《天龙八部》,桐华的《曾许诺》的,沧月的《七夜雪》,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和笑愚的笑容的《重生的淡然日子》等多部通俗小说都有提到过昆仑山。

诗人王心鉴有《昆仑行》一诗曰:白云有意掩仙踪,雪岭未融亘古冰。身在塞外远俗域,多少心霾已澄清。

中国上古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很多都与昆仑山有关,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然而,昆仑山并非许多神话里所提到的那座“。

4.写赞美花木兰的诗句

1、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出处】:唐 杜牧《题木兰庙》

【释义】:花木兰女扮男装去参军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她在梦乡里,也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只是为了替爷从军、保家卫国,多次想回家时竭力克制着自己与边关将士大碗喝酒。想想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她也将会和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一样,永远博得后世敬爱!

2、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出处】:唐 白居易《戏题木兰花》

【释义】: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紫色的花苞绽开了,吐出了美艳的花瓣,其怒放之态,如同一座精巧玲珑的建筑被“拆”开了;柔嫩、洁白的花朵,如同施了脂粉的女郎细腻丰腴的肌肤,在微风吹拂下轻轻地改变着形态。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出处】:南北朝 佚名《木兰辞》

【释义】: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4、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出处】:唐 韦元甫《木兰歌》

【释义】: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 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5、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出处】:唐 李商隐《木兰花·洞庭波冷晓侵云》

【释义】:早上冰冷的洞庭湖水啊寒气直冲云霄,那扬帆疾驶的航船啊天天送走远去的旅人.我几次登上木兰舟啊向远处凝望,却不知道原来这船儿啊取材于木兰花。

5.关于江海的诗句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仲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月销万古愁.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月怀古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一作“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古音xiá,今读xié).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一作“花”)摇情满江树. 大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庄子·秋水》尾闾(lǘ):传说为海水排泄的地方.万川入海,从来没有停止过,海水也从来没有满溢过;海水排泄,也从来没有干涸过.后人每用这句子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周而复始的.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三国·魏·曹操《观沧海》碣石:指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的大碣山.何:那么.澹澹(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即耸.峙(zhì):挺立.这是作者穷追袁绍残部路经碣石时所作.描绘了海波荡漾、山岛耸立,木繁草茂的壮观图景,烘托他当时昂扬的气概.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晋·乐府民歌《西洲曲》空绿:指倒映在水中的碧空.卷起帘幕天穹自然显得高远,海水摇漾着空中的碧绿之色.境界壮阔动荡,“摇空绿”三字,奇警.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勾勒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图景:春天潮水涌入长江,江海连平,明月潮水相伴而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残夜将尽,朝阳已从海面升起;江南春早,年底江上已露春天气息.作者为客日久,日复一日,年一复一年,岁月蹉跎,回乡无日,送书无人,触景伤情,所以有上述的描绘. ●沧海先迎日,银河倒列星. 唐·杜甫《不离西阁》旭日浮于沧海,众星挂在银河.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唐·李贺《梦天》齐州:中州,亦即中国.九点烟:我国古代曾分置九州,登高远望如九点烟.一泓(hóng):一汪:绘出一幅壮观的九州高空鸟瞰图,可见作者气势不凡的胸怀和浓烈的浪漫色彩. ●八月涛声孔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唐·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指浙江省塘江大潮的声响,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最为壮观.触:碰、击.两句把势大声洪的江潮描绘得如在目前,使人惊心动魄.全词是一幅精采的海边观涛画.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唐·赵嘏《钱塘》中秋:钱塘江海潮,以中秋之夜最为壮观,历来誉为天下胜境.写静景的壮阔和动景的声势,都极为出色.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宋·苏轼《望海楼晚景》一线:形容浪头象一排白线涌来.指顾:指点顾盼,喻时间极短.写江潮水初上的雄浑景色.李白《横江词》有“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之句,附录于此,以供参照.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宋·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几许:多少.浑:简直.极写江潮的高大.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宋·潘阆《酒泉子》潮水汹涌冲来的时候,真疑心,大海里的水都光了,到处都象迎接潮水的锣鼓声.两句描写钱塘江潮水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怀空. 宋·陈师道《十七日观潮》瑶台:传说中的神仙住所.潮水象一道白色的长虹从辽阔的沙滩上奔涌而来,又象天仙在瑶台上失手打翻了玉杯把琼浆倾泻而下.以丰富的想象,极状钱塘江潮奔腾之急,声势之大,变化之速. ●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 明·刘基《郁离子》坎井:指浅井.比喻宽宏大量者不与小人一般见识.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 。

6.描写大禹的诗句

1. 《自蜀江至》(白居易)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

胡为不讫功,余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

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

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

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

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流似剪纸,决壅同裂帛。

渗作膏腴田,踏平鱼鳖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

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2. 《禹祠》(陆游)

我昔下三峡,南宾系归舻,渡江谒神禹,拜手荐俎壶。

寿藤枝如蚪,巨柏腹若刳,门庭虽日荒,殿寝犹枝梧。

巴俗喜祷祠,解牛舞群巫。

巍巍黻冕古,食与夷鬼俱。

圣度固兼容,臣愤独不摅。

还乡瞻庙貌,嬴政久已除。

岳牧俨如生,想像闻都俞。

廓清虽可喜,欲退复踌躇。

念昔平水土,棋布画九区,岂知千岁后,戎羯居中都。

老虏失大刑,今复传其雏。

直令挽天河,未濯腥膻污。

夷鬼细事耳,披攘直须臾。

天下雠不复,大耻何时袪?蚩蚩谓固然,此责在吾徒。

挥涕洒庭草,谁怜小臣愚?

3. 《公无渡河》(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

清晨临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

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4. 《九华山歌》(刘禹锡)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

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

气势不死如腾屳。云含幽兮月添冷,月凝晖兮江漾影。

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长在无人境。轩皇封禅登云亭,

大禹会计临东溟。乘樏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

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

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九华山,九华山,

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

5. 《奉和郎中游仙山四瀑布兼寄李吏部、包秘监判》(孟翔)

昔人恣探讨,飞流称石门。安知郡城侧,别有神泉源。

疏凿意大禹,勤求闻轩辕。悠悠几千岁,翳荟群木繁。

奇状出蔽蔓,胜概毕讨论。沿崖百丈落,奔注当空翻。

下如散雨足,上拟屯云根。变态凡几处,静神竟朝昏。

渴贤寄珠玉,受馥寻兰荪。萝茑罥紫绶,岩隈驻朱轓。

方思谢康乐,好事名空存。

7.成语九州大地意思

九州大地的意思是:大禹为了便于治水而把中国分成的九个区域,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代称。现指,中国大地,即形容九州方圆、地大物博、气势磅礴的一种景象。

九州,意即汉地。五岳五镇四渎都在九州这个地理范围内 ,九州这个地理范围是在汉代确立。1912年后,“中国”是指代含有汉地、藏区等各个民族地区在内,达960万平方公里的多民族国家。

扩展资料:

九州大地的来源:

1.“九州”最早见于《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又有 一说,为黄帝始创“九州”之说),于是九州就成了古代汉地的代名词。九州区域范围划分也不同。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是指范围。因此,“九州方圆”,即“中国这块地方”。 即九州方圆、地大物博、气势磅礴的一种景象。

2.《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禹贡》所叙述的九州的范围,北有燕山山脉、渤海湾和辽东,南至南海,西至甘肃接西域,东至东海。九州也是当时学者对未来统一国家的一种规划,反映了他们的一种政治理想。

3.其中冀州的范围极大,按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燕、齐辽远,分燕置幽州,分齐为营州。于是为十二州也。”即并州、幽州、营州是由冀州所分出来的,加上原来的九州,是以九州有时又被称为十二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州 (古代中国的代称)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