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老人年轻的诗句6

1.形容老年人心态年轻的诗句有哪些

1、《龟虽寿》——两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2、《酬乐天咏老见示》唐代:刘禹锡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翻译: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3、《书愤二首》宋代:陆游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翻译: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纵然死了我也能做鬼中雄杰英明流芳!

4、《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翻译: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5、《春日偶成》宋代:程颢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翻译: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2.表现老人年轻壮实的诗句

江城子 密州出猎①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②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③

亲射虎,

看孙郎。④

酒酣胸胆尚开张。⑤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⑥

会挽雕弓如满月,⑦

西北望,

射天狼。⑧

【作者】

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仁宗朝进士,曾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杭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一生历尽仕途坎坷:神宗年间,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哲宗年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罪远谪惠州、儋州。卒谥文忠。他是宋代最为著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一时。其词雄阔超旷,横放杰出,于传统的花间词风外别立一宗。又以诗入词,开拓词境,推尊词体,对北宋词坛多所革新。

【注释】

①密州:今山东诸城。 ②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③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

④报:告、语。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 ⑤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借以自指。 ⑥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屋意思。 ⑦会:当。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 ⑧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

【品评】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就是指的这首词。

3.形容老年人年轻的词语

容光焕发、老骥伏枥、宝刀未老、鹤发童颜、老当益壮

一、容光焕发

白话释义:脸上的光彩四射。形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朝代:清

作者:蒲松龄

出处:蒲松龄《聊斋志异》:“妆毕;容光焕发。”

翻译:打扮化妆完,脸上的光彩四射

二、老骥伏枥

白话释义:比喻人虽年老,仍有雄心壮志,也形容人虽然年老,但身体依旧健康

朝代:三国

作者:曹操

出处: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翻译: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三、宝刀未老

白话释义: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出处: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翻译:黄忠生气的说,小气想欺负我年老,我手中的宝刀可不老。

四、鹤发童颜

白话释义:白白的头发,红红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也说童颜鹤发。

朝代:唐

作者:田颖

出处:田颖《玉山堂诗文集·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翻译:说他自己不是神也不是仙,鹤发童颜自古以来无人能比

五、老当益壮

白话释义:年纪虽老而斗志更坚,干劲更大。

朝代:南宋

作者:范晔

出处: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翻译:大丈夫的志气,不得志的时候应当更加坚定,年老的时候应当越发豪壮

4.求形容年轻人不懂老人的诗句

老来难

别的闲言都不谈,听我唱个老来难。

劝人莫把老人嫌,老来难啊老来难。

当初只嫌别人老,如今轮到我面前。

千般苦啊万般难,听我从头说一番。

耳聋难与人对话,岔七岔八惹人嫌。

老眼昏花看不见,常把李四当张三。

鼻泪常流擦不干,年青人常笑话咱。

说我糊涂又装蒜,男女老少人人烦。

儿孙媳妇个个嫌,牙齿掉完口流涎。

硬物难嚼囫囵吞,一口不顺噎半天。

卡在嗓内鲠在喉,眼看生死两可间。

儿孙不给送茶饭,反说老人口头馋。

冷天睡觉常戴帽,凉风飕飕脑袋酸。

拉被蒙头怕风钻,侧身睡觉翻身难。

盼天不明睡不着,浑身疼痛苦难言。

一夜小解七八便,怕夜长啊怕风寒。

鼻子漏液如脓烂,常常流到胸膛前。

席前陪客个个嫌,茶盅饭碗无人端。

常年肺虚常咳嗽,一口一口吐粘痰。

儿女们啊都恨咱,说我邋塌丢人眼。

脚又麻来腿又酸,行动坐卧真艰难。

扶杖强行一二里,上炕如同登泰山。

行动坐卧真艰难,全身哆嗦腿发软。

无心气啊记忆乱,颠三倒四惹人烦。

年老苦啊说不完,仁人君子听我言。

面对老人莫要嫌,人生不能只少年。

日月如梭催人老,人人都有老来难。

大家都来敬老人,尊老风尚代代传。

5.描写老人的诗句

形容老人的诗句:

1、千般苦,万样难,听我从头说一番。

2、头发少,顶门寒,凉风飕的脑袋酸。

3、真难受,颜色变,眼前生死两可间。

4、脚又麻,腿又酸,行动坐卧真艰难。

5、亲朋老幼人人恼,儿孙媳妇个个嫌。

6、牙又掉,口流涎,硬物难嚼囫囵咽。

7、鼻子漏,如脓涎,常常流落胸膛前。

8、年轻人,笑话咱,说我糊涂又装憨。

9、老来难,老来难,少年莫把老人嫌。

10、提起前来忘了后,颠三倒四惹人烦。

11、雀蒙眼,似鳔粘,鼻泪常流擦不干。

12、耳聋难与人说话,插七插八惹人嫌。

13、一口不顺就噎着,卡在嗓喉噎半天。

14、年老苦,说不完,仁人君子仔细参。

15、茶盅饭碗人人恶,席前陪客个个嫌。

16、儿孙不给送茶水,反说老人嘴好馋。

17、冷天睡觉常戴帽,拉被蒙头怕风钻。

18、当初只嫌别人老,如今轮到我头前。

19、盼明不明睡不着,一夜小便六七番。

20、莫要嫌,莫要嫌,人生不能常少年。

21、侧身睡,翻身难,浑身疼痛苦难言。

22、怕夜长,怕风钻,时常受风病来缠。

23、老来肺虚常咳嗽,一口一口吐粘痰。

24、扶杖难行二三里,上炕如同登泰山。

25、无心记,糊涂缠,常拿初二当初三。

26、老得这样还不死,你要在世活千年。

6.赞美老年人年轻的词语有哪些

风霜雨雪 风花雪月 餐风茹雪 餐风啮雪 流风回雪 雪虐风饕

风雪交加 风花雪夜 迎风冒雪 饕风虐雪 骑驴风雪中

1.风霜雨雪

[fēng shuāng yǔ xuě]

出处

元·马致远《黄梁梦》第四折:“一梦中十八年,见了酒色财气,人我是非,贪嗔痴爱,风霜雨雪。”

释义

比喻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

例句

1.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

2.直至旅途风霜雨雪,唯有你伴我沧海桑田。沈南汐

3.风霜雨雪摧不垮,刀枪火剑逼不退。指间风月

2.风花雪月

【拼音】:fēng huā xuě yuè

【解释】:原指古典文学作品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来比喻堆砌辞藻、内容空泛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出处】: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

【示例】:小弟每常见前辈批语,有些~的字样,被那些后生们看不见,便要想到诗词歌赋那条路上去,便要坏了心术。◎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卓文君、秦弄玉……本是些风花雪月,都做了笞仗徒流。”

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常言道:一品官,二品客。做客的那一处没有风花雪月?”

3.餐风茹雪

发 音 cān fēng rú xuě

释 义 形容野外生活的艰苦。

成语典故

出 处 贺宜《<1958儿童文学选>;序言》:“作品热情地歌颂了这些搬山填谷、餐风茹雪的建设者的艰辛劳动,和他们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无限忠诚尽职。”

4.餐风啮雪

出处:明·张景《飞丸记·月下伤怀》:“一痛爷娘,餐风啮雪;二伤姑妈,替死超生。”

近义词

餐风茹雪

5.流风回雪

liú fēng huí xuě

解释

在风的吹拂中飘着雪花,形容女子婀娜多姿。也比喻文笔飘逸曲折

出处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示例

范诗清便宛转,如~。 ★南朝·梁·钟嵘《诗品·梁卫将军范云》

7.描述老年人的诗句

描述老年人的诗句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 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3.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4.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5. 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6. 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7. 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8.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9.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

10. 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

11. 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12. 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13. 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14.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15. 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16. 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马卡连柯)

17. 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马卡连柯)

18.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俗语)

19. 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

20. 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21.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22. 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泰国谚语)

23. 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

24.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25. 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8.形容老年人的诗词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在著名的《春望》中写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其实,这满头稀疏的白发是诗人忧愁劳心所 致。

杜甫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理想,然而却眼睁睁看着挚爱的国家一步步沉沦,这无疑是对他最沉痛、最残忍的打击。春来,祖国的大好河山依 旧,只是战乱之火却无情地蔓延,国破家亡,哀鸿遍野,连花鸟都让人触目惊心。

更可怕的是音信不通,家里的亲人境况如何,不得而知。当时杜甫年仅46岁,本不应该有太多的白发,因为忧愁而生白发,因为忧虑而致白发脱落,以至越来越稀疏了,几乎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通过 “搔”这一个动作,把内心的焦虑彷徨和痛苦之情,极其有力地表达出来,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白发苍苍,忧愁郁闷的老人形象。“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在写《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时,不过四十岁,却已经“尘满面,鬓如霜”了。

“尘满面,鬓如霜”,简单质朴的六个字,把作者饱经 风霜、仕途失意的坎坷人生概括出来。诗人陈师道也是如此,他在《除夜对酒赠少章》一诗中感慨道:“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说自己备受无情的现实之摧 残,以至头发脱落斑白,面容衰老只有依靠酒力才能显现红光。这里说“发短愁催白”不一定是实写,“颜衰酒借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

诗人此时不过三十出 头,本不应该有白发衰颜,只不过是借此表达愁之深、心之苦、生活之艰辛罢了。据记载,陈师道早年受业于曾巩,得到器重。

曾巩推荐他作为自己的助手参与修 史,但朝廷以陈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绝。曾巩去世后,陈师道虽先后又结识了苏轼、张耒等人,但生活一直无着,甚至贫穷得无力养家,以至孤苦伶仃。

直至宋 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苏轼荐任徐州教授。在这样的人生遭际中,诗人怎不“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呢。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白居易的《秋雨夜眠》一诗,诗人抓住秋雨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安闲的老翁形象。“凉冷三秋夜”是老翁所 处的背景,他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十分“安闲”。

“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两句,写老翁就寝的 情景,也是“安闲”的一个具体体现。

“卧迟”是老年人的特性,正因为睡得晚,他才能在秋雨声中“睡美”。灯灭之后,闻着窗外淅沥的秋雨声入眠,他的心中是 静美的,连梦都是美的。

睡醒之后,他仍是安闲的——“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可他还要添香,打算 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末两句“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以景作结,写出老翁淡泊清净的内心。

此时,诗人白居易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俨然“安闲一老翁”,再加上亲密的诗友元稹已经谢世,心情自然特别淡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写《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这首诗时,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乌桓,正踌躇满志,充满乐观自信的情调。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 了,想到自己的人生历程,不由得感慨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作者认为神龟虽然可以活几千年,最终仍难免一死,腾蛇虽能乘云驾 雾,最终仍不免成为土灰。人生也是如此,生命都是有限的,然而诗人却唱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高歌。他说,千里马虽然形老体 衰,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那些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仍有一颗勃勃雄心,他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息。诗人以千里马自比,表 达自己不应因年暮而意志消沉,而要乐观奋发,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活力。

这四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气势豪迈,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 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在《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则高唱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两句,以反诘领起,并作回答。

人生只有一次,青春一旦逝去,就不 可能再来,正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然而,在苏轼看来,人的青春虽然不可再现,但人可以老当益壮,可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往往使人焕发出 青春的光彩,即人生可以再少,就像溪水尚可以西流一样。

这两句振奋人心的议论,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休将白发唱黄鸡”,再次唱出催人奋进之曲。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而作者却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 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