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上海中小学生古诗词创作

1.2009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庆华诞诗歌散文创作及朗诵比赛

2010年世博会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文明和谐的呼唤更是犹在耳边。中国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世界的盛会,是上海新一轮发展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更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世界博览会是一项具有巨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活动,也是人类的盛大聚会。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处,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艺,夸耀各自的故乡和祖国。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因而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使人心情激荡。

世博会(奥运)是平台,我们是主人。她为我们搭起了平台,让世界了解我们;她为我们建造了桥梁,让我们与世界更好地沟通。这个平台可以让我们尽情展现自己。我们是这里的主人,我们要尽地主之谊,让来宾感受到热情与欢乐。

人人都在为世博做贡献,我们也不例外,作为一个生活在浦东这块热土上的老师,我们倍感骄傲与自豪。在憧憬美好明天的同时,我们也要为世博会的精彩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也要通过我们的双手、至诚至热的心和实际行动,来实现上海对全世界的承诺。我们更应教育许许多多的学生:不随地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路……,“你好,谢谢”常常挂在嘴边,让我们这个城市在物质文明上能与纽约的精神文明相媲美。教育我们的学生为了精彩的2010,愿意为上海的未来出份力,哪怕只是栽下一棵小树,让参加世博会的外宾在上海感受到:这是一座森林城市、无污染的城市、古老而文明的城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等到了2010年世博会的时候,到那时, 我们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向外国朋友介绍我们日新月异的上海和历史悠久的中国,介绍我们的教育,为世博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广大教师将期盼世博的巨大热情转化为迎接世博的实际行动,将与世博共成长,与城市共发展,为上海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努力,与上海携手共前进。

2.当代人创作的古典诗词真的就绝对永远无法再与古人相媲美了吗

时代不同了没人看了 自然写的人也就少了 老学究写的又如何与古人相比 意境自是跟不上的 [原创]秋日偶感作梁甫吟一题 2007-10-08 09:53 分类:诗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瑟秋何悲清,且作梁甫吟。

易水寒别北风冷,渐离击筑啸长声。 人以生死两相与,英雄自非等闲人。

君不见荆轲重义赴敌营,壮士冲冠载歌行。 一朝前驱何须论,自有英名冠倾城。

舞阳一怒随君去,碧血殷殷溅秦庭。 人生至友当如此,安以存亡度死生。

君不见楚王求剑天下间,名剑铸成风云变。 取人首级千里外,杀气纵横奔如电。

此剑铸成无几日,剑师身死别经年。 生儿当有眉间尺,割首复仇君王前。

义士相助何动天,一锅三头皆烹烂。 至今犹存三王冢,凄厉怅事恨绵绵。

粱甫吟,吟未完,独狂狷。 登临天地远,极目兴阑珊。

回望晓日暮,转身觉露寒。 子期伯牙何相知,流水高山意潺潺。

一别离恨两悠悠,从此绝音情难堪。 贤人此谊皆高古,我辈屈指仰高山,且举美酒两言欢。

世风如水向东兮尽日下,唯有迎风一浩叹。 按;舞阳即秦舞阳,随荆轲入秦,力战身死。

后段眉间尺为父干将报仇故事见于《搜神记》。

3.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大赛要背什么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惟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cān)騑(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情,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被绣闼(tà),俯雕甍(méng),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xū)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吟俯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dì)眄(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奉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4.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答案(高一高二组)(高三组)

第七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高一高二组)一、填空题(30分)(第1-11题,每题1分,共11分)1.逝者如斯夫 2.一片孤城万仞山 3.监察御史 4.花间 5.南京 扬州(错一处不得分,下同) 6.醉翁亭记 7.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8.号 谥号 官职 9.西安-北京-洛阳 10.大唐西域记 11.明 永乐大典(第12-17题,赋分各有标注,共19分)12.(3分)(1)B (2)C (3)A13.(2分)(1)李广 (2)王昭君14.(4分)(1)勉励 (2)掌管 (3)固执、任性 (4)还是,表婉商语气15.(4分)(1)判断句兼宾语前置句 (2)定语后置句 (3)被动句 (4)主谓倒装句16.(3分)(1)王昌龄 (2)王勃 (3)岑参17.(3分)朔 望 晦二、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1分)18.D 19.B 20.D 21.A 22.C 23.C 24.C 25.A 26.B 27.A三、不定项选择题(10分,每题2分;答案多过两项的题,答错一项扣1分,扣满2分为止)28.C 29.D 30.ABD 31.ACD 32.BCE四、阅读理解题(30分)(一)(8分)33.(2分)辛弃疾 黄庭坚34.(1分)处变不惊35.(2分)抒心中之意 因自然之景(句式同、意思对即可)36.(3分)表层理解:经历了风雨又沐浴了阳光,已不再把自然界的风雨放在眼里。

(得2分)联系背景理解: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荣辱皆可忘却;表达了词人旷达从容的人生态度。(得3分)(二)(10分)37.(4分)(1)回答 (2)刚才 (3)一共 (4)一般的人38.(1分) C(A项前一“为”是成为,后一“为”是表被动;B项前一“然”是“这样”,后一“然”是表示赞成;C项两个“何”都是表示疑问,“为什么”;D项前一“之”是音节助词,后一“之”是指示代词,表近指)39.(1分)C(①③⑥不是)40.(1分)C(朱载上的儿子是朱新仲,而朱辂是朱新仲的儿子)41.(3分)东坡欣赏朱载上的诗句,两人成为知己 东坡坚持日课背《汉书》,不受打扰(三)(12分)42.(2分)梁 南京43.(2分)C(卒:通“猝”,急遽)44.(2分)不知有耕稼之苦 不知有劳役之勤45.(4分)(1)三天不吃饭,父子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

(2)怎么可以轻视农业生产而重视商业活动呢!46.(2分)提示:可从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实践、虚谈与务实等角度作概括性简述,言之有理即可。五、赏析题(20分)47.(10分)可供比较赏析的角度有:⑴相同的诗风:沉郁顿挫;⑵表达的思想情感:关心政治、关注民生等。

附录:1?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可分四段。第一段从开头至“下者飘转沉塘坳”。

首句点题,开门见山地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开头两句,诗人就具体交待了时间和当时的情景,以简洁遒劲的笔触,概括而生动地表现出秋风的狂暴。

“怒号”与“卷”字紧密相承,形象地描摹出高天长空呼啸而来的狂风的凶猛,倾刻间就把屋上的茅草席卷而去。接着在下面三句中,具体铺叙茅草被狂风吹得满天遍野,四处飞扬的情景。

这里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渲染风力之大,二是烘托出诗人眼望着自己苦心经营的草堂遭到破坏,而却无力挽救的焦急心情。第二段自“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至“归来倚杖自叹息”,描写顽童抢草的情景和诗人无可奈何的叹息。

屋上的茅草,被风卷走,挂在树梢,跌落在塘坳,诗人本希望能拣回来一点以备修补房屋。但是从村上来了一群顽童,看主人年老力衰,就把撒落在地面上的茅草,一捆捆地抱走,主人呼喊他们也不听。

“忍能”、“面对”、“公然”描摹出了顽童的无所顾忌、大摇大摆地调皮情态。“唇焦”、“口燥”、“呼不得”,将当时诗人焦急,费尽口舌的呵斥、劝阻都细致形象地记录下来。

最后诗人只好回到家中,精疲力竭地靠在拐杖上叹息。“倚杖”与“老无力”紧紧相扣,表现出了诗人的未老先衰,“自叹息”又使人深感诗人的孤寂、不幸。

诗人笔下的顽童固然可恶,并当面呼他们为“盗贼”,但是诗人在思想感情上并没有把他们置于敌对的地位而加以认真地谴责,相反却将他们的顽皮、幼稚的神情表现得活泼可爱。第三段从“俄顷风定云墨色”至“长夜沾湿何由彻”,描写风定屋漏雨来之夜,愁迫难眠的情景。

这段头两句先描绘风息云浓,渐近黑夜,大雨袭临之势,交待了天气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俄顷”点明时间的短暂,“漠漠”、“昏黑”渲染出大雨前阴霾浓暗的气氛。

三、四句接着从天气恶变写到破屋的情形:一床盖过多年的粗布被子,棉花已经干硬不能御寒,以致盖在身上“冷似铁”。被里子本已单薄,所以孩子在睡梦中一蹬就破。

这种对布衾的细腻描绘,逼真地展现了诗人的困苦图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秋夜棉被本已“冷似铁”,然又遭屋漏雨淋,床上几乎无干处,其景象就可想而知。

因此诗人瞻前顾后,从眼前的一切回想到多年的颠沛流离生活,真是愁苦不堪,彻夜难眠,怎不希望天快亮啊!第四段从“安得广厦千万间”至篇末,表达诗人的理想和愿望。诗人在破屋湿床之上,彻夜难眠,由自己的苦难,想到天下广大穷苦人民的苦难,并且把自己的命运和广大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从中升华出宁愿牺牲自己而能普济天下穷人的崇高理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多么富于浪漫而有气魄的想象;“何时眼前突。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