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形容学习收获的诗句和名言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7、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8、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4、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15、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16、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1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2.那些形容在学习上有收获的诗句请问是这些吗: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来任侠非。——李颀《杂曲歌辞·缓歌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真宗《劝学文》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翁森《四时读书乐》 3.有哪些形容“学习收获”的诗句和名言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 陆游 2,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咏史》魏晋 左思 3,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读陆放翁集》 清 梁启超 4,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读韩杜集》唐 杜牧 5,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唐 杜甫 6,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唐 杜甫 7,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菩萨蛮·人间岁月堂堂去》宋 辛弃疾 8,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劝学》唐 孟郊 9,、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1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4.关于收获多的诗句名人名言---励志篇 您知道在世界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名人。但是你知道他们是怎样成为名人的呢?回答只有八个字。那就是 刻苦学习、努力奋斗! 下面我把我收集的部分名人名言送上,相信大家从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迪。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1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2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2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2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 2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 陆 游 2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2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29、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3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 植《白马篇》 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 32、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 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3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 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35、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 坤《呻吟语??应务》 3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3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 备 3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 魏 徵 39、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 诸葛亮 5.形容学习收获多的词1、受益匪浅 解释: 指意识/形态方面有很大的收获。匪:通“非” 不是。 2、硕果累累 解释:硕果,大的果实。累累,形容积累很多。形容收获很多。也比喻巨大的成就。 3、满载而归 解释: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4、仰取俯拾 解释: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5、一树百获 解释:树:种植。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 6、以蚓投鱼 解释:用蚯蚓做鱼饵钓鱼。比喻用较小的代价换得较大的收获。 7、左右采获 解释:左手右手都有收获。比喻研究学问,收获颇丰。 8、稳吃三注 解释:四人赌博,一个人赢三个人的赌注。比喻凭空的大量收获。 9、胜读十年书 解释: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10、稇载而归 解释:稇载:满载;归:返回。东西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极丰富。 6.形容“到外地学习很有收获”的诗句有哪些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____颜真卿《劝学诗》 3.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____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5.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____颜真卿《劝学诗》 6.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____赵恒《劝学诗》 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8.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9.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____杜甫《柏学士茅屋》 10.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____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11.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____陆游《读书》 12.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____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13.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____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14.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____章碣《焚书坑》 15.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____谢逸《送董元达》 16.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____孟郊《劝学》 17.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____陶渊明《移居二首》 18.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____王禹偁《清明》 19.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____陆游《读书》 20. 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____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21.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2.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____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23.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____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24.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____欧阳修《画地学书》 25.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____于谦《观书》 26.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____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27.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____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7.形容收获的诗句有哪些“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 悯农 作者:李绅 年代: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