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情人幽怨的诗句清清月光,段段愁肠,为斯人,鬓成霜。 冷冷月光,难洗忧伤,心荒芜,夜未央 。我行茕茕,忧思如狼,念兹在兹,画楼西窗,愿逐月影,伴君终长。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丛中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相思无日夜,浩浩若流波。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夜闻邻妇泣,切切有馀哀。 即问缘何事,征人战未回。美人怨何深,含情倚金阁。 不嚬复不语,红泪双双落。陇首怨西征,岭南雁北顾。 行人与流水,共向闽中去。泪干红落脸,心尽白垂头。 自此方知怨,从来岂信愁。追悔当初孤深愿。 经年价、两成幽怨。任越水吴山,似屏如障堪游玩。 奈独自、慵抬眼。赏烟花,听弦管。 图欢笑、转加肠断。更时展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 又争似、亲相见。数枝金菊对芙蓉。 零落意忡忡。不知多少幽怨,和泪泣东风。 人散后,月明中。夜寒浓。 谢娘愁卧,潘令闲眠,往事何穷。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风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行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何处贻来双鲤鱼,如何不见腹中书?杏花春雨空惆怅,盼断江南二月初。 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 只是泪痕多!挑尽寒灯暗复明,隔窗初断远村更。玉楼若使能怜我,金屋依然可唤卿。 但祝鸾胶期再世,何须獭髓怨三生。吟笺检点焚将尽,不向人间留姓名。 寂寥人醉未调琴,谁为求凰卜好音?妆阁已拖青镜影,夜台应抱白头吟。薄缘似月还同缺,旧梦如云不可寻。 回望夕阳松里屋,空留苍翠万峰阴。春睡,刚起。 自兜鞋,立近东风费猜。绣帘欲钩人不来,徘徊。 海棠开未开? 料得晓寒如此重。烟雨冻。 一定留春梦。甚繁华,故迟些。 输他,碧桃容易花。曲栏低,深院锁,人晚倦梳裹。 恨海茫茫,已觉此身堕。那堪多事清灯,黄昏才到,又添上影儿一个。 最无那。纵然着意怜卿,卿不解怜我。 怎又书窗,依依伴行坐。算来驱去应难,避时尚易,索掩却、绣帏推卧。 病起新秋后,幽窗绣懒拈。拂奁开药裹,就几理书签。 瘦骨凉先透,衣单晚渐添。侍儿真解事,深下北窗帘。 妆成自多惜,梦好却成悲;不及杨花意。春来到处飞。 南国秋深可奈何,手持红豆几摩挲。累累本是无情物,谁把闲愁付与他。 点绛唇两首1. 春怨一枝迎春,送走寒冬万里云。一片丹心,为谁苦追寻?问声郎君:谁是梦中人?点绛唇,垂下云鬓,着我绿罗裙。 2. 西窗剪烛图字字伤心,笔下处处留泪痕。句句销魂,容颜尽愁损。 一语未尽,窗外西风紧。是可忍,孰不可忍?叹红尘滚滚。 4. 仕女图泪水滚滚落红尘,叹光阴,难追寻。不见郎君,为谁倚家门?一年三百六十日,心中恨,心上人。 今宵着我绿罗裙。吐玉音,启朱唇。 随风起舞,相伴是瑶琴。一人流浪在他乡,这心声,可曾闻?五四、苏幕遮?列女仁智图几多忧,几多愁,几多泪水,只往心里流,一夜未眠君知否?明早又要,送君到村头。 曾经问,何所求?语重心长,劝君莫远游。夜阑独上最高楼,四面寒风,一人苦等候。 四六、青玉案?殷兆森明月千里来相送,错把心事牵动。休将白发对明镜,思潮如海,汹涌澎湃。 风平浪不静。风风雨雨同一梦,生生死死谁与共?无情岁月最无情:漫漫长夜,一人独座,叹息到天明。 四七、踏莎行?簪花仕女图送走寂寞,迎来繁荣。为谁争艳为谁红?朵朵饱含相思泪,朵朵伴我去漂零。 送走寒夜,迎来黎明。阵阵花香飘满城。 丝丝缕缕都是爱,枝枝叶叶总关情。 2.描写恋人的诗句1.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4.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5.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6.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8.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0.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3.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相近诗句诗一:红颜赠我笛 我赠红颜玉 约定从此后 永不负君心 誓不负卿意 诗二:轻吹玉笛 叹沧海桑田 昔日红颜 今日老 忆当初 青梅竹马 携手云山下 泣今朝 红颜将去 修来仙数何用 奈何桥边 约定来生来世 诗三: 琵琶潇潇叹离愁 红颜把酒为君酌 今霄曲罢与君别 从此天涯路难逢 诗四: 奈何桥上叹奈何 与卿相隔桥两岸 虽有仙术通幽冥 奈何卿已轮回去 诗五: 蝶恋 彩蝶纷飞,百花河畔 巧遇晋郎,初生情缘 缘起缘落缘聚散 相思相慕相离别 公子卧床,相见红豆落 千年道行,轻予救晋郎 只愿公子,记红颜 作者:本人 4.半缘修道半缘君什么意思“半缘修道半缘君”是:一方面是因为我在修道,另一方面还是因为你啊!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大意:经历过大海的广阔无边,不会再被别的水所吸引,经历过巫山的云雨缠绵,别处的景致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传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所作。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挚诚的情感,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亡妻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 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尽怀念悼亡之情,“沧海”、“巫云”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两句的“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 全篇张弛自如、变化有秩,形成了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 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 尤其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但是元稹诗作中的颠峰佳句,纵观唐诗宋词,咏情之作可望其项背者也少之又少。 文学即人学,文学作品除了给人以美感,更要引起人们理性上的思考,从这个角度,抛开元诗怡情的初衷,从哲学层面,它也会给我们一定的价值取向: 首先,“曾经沧海难为水”告诉我们一个“经沧海”、“难为水”的道理,需要指出,这并非是元稹首创,早在战国时期,大思想家孟子便有“观于海者难为水”的观点,元稹只是化用其文,不过更通顺,也更通俗。 与此类似的观点还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可见我们的文化中有这样的观点,经历了大的场面,眼界就得以开阔,便不会把平常的一些事物放在心上。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历着的一件件小事,可以喻之为“水”,我们的目标、理想,则是憧憬中的“沧海”——生活里,多数人所希望的,是达成目标,实现理想,但现实中实际做的,却往往是被各种“水”一样的小事所羁绊? 如果这样,当我们为此苦恼,或者抱怨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换一种方式,换一种心态地存在?——如果你不愿意被生活改变,那就抢先改变生活。 其次,是关于“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反面意见,即“经历了沧海就真的难为水了吗?”,这与“宁为鸡头,莫为凤尾”或者“宁为凤尾,莫为鸡头”的辨思有些类似。人们所重视的,到底是一个过程还是一个结果?是为了生活而生存还是为了生存而生活? 《韩非子》中有这样一句话:“泰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说的是泰山并不因为山石大小不同就选择大石头丢弃小石头,一律收之,所以才高大峻拔;长江大海并不剔除小河汇入的水量,一概纳之,所以才浩大丰瀚。我想,连沧海本身都不自大,仅仅见过沧海的人有何资格不屑旁观呢?—— 这里是曲解了诗意,从而嘲讽一番社会中的类似现象。 最后,是对于“海”和“水”的比较,固然,水是海的基础,但海的内涵却远远厚重于水,这就像做人一样,当本来的覆盖了将来的,人就成长了。 海与水有一致性,故而水有成为一部分海的可能,海有还原为一部分水的时候,这个反复的过程就叫做周而复始。 生活中的那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们都是在满足中遗憾,或者在遗憾中满足,不论你在人群中是微不足道的水分子还是举足轻重的横澜沧海,你都有转化的趋势或者转变的可能。而自己想把自己固定在什么位置上,对于个人而言也只能权衡,无法把握。 ——琢磨一句有意思的名言吧:“世界上没有任何欢乐不伴随忧郁,没有任何和平不连接纠纷,没有任何爱情不埋下猜疑,没有任何安宁不隐伏恐惧,没有任何满足不带有缺陷,没有任何荣誉不留下耻辱……”(德国格里美斯豪森《痴儿西木传》) 以上三个论点从纯文学角度非常牵强,但是我一贯主张——“一篇好的文学作品,一定要在文学以外感染人!” 重新回到诗句本身,元稹的这首《离思》是对爱的一种道白,通过诗句所表达出来的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爱人的忠贞不渝,正是这首诗千古所流之“芳”。 第一,名句告诉人们找到真爱时的一种感觉:仿佛经历了沧海一般,感觉之强烈、印象之深刻,前所未有,后继乏人。 作者以“沧海”、“巫云”为喻,借沧海之深广,喻爱情之凝重,借巫云之缠绵,喻爱人之娇艳;这并非是诗人借题发挥,实乃是真情实感。这从元稹的《离思五首》之外,仍有证明,比如,元稹为亡妻韦丛先后作过的悼亡诗还有《谴悲怀三首》、《六年春遣怀八首》等等,字里行间既有睹物思人的“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又有深沉悲悼的“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既有触景伤情的“自言并食寻常事,惟念山深驿路长。”,又有顾影自怜的“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 ……从这些文字中,足见诗人的情之深、爱之切、思之强、痛之烈。 第二,名句告诉人们找到真爱后的一种态度:难以再有其它的情感可以取而代之,这是一种承诺,。 5.形容孤独寂寞想念情人的古诗句《一》 唐 崔护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二》 汉 汉乐府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三》 眷词 其一 追寻千年 仅换今生轻擦肩 几世等待 终却相顾默无言 隔窗远眺双飞燕, 嬉戏无忌闹瓦檐 君不见凌空逐觅携双剪 莫等闲 岂能斯情将它怨 只道酸风悄入眼 无力昂问天 其二 浮云无意染红颜。 映桑田,赤连天。 风冷萧萧,齿颤诱人怜。 古道秋风催夜降,声咽咽,影绵绵。 回眸仰望笑痴颠。 女郎缘,慕凡仙。 河汉遥遥,拨指弄琴弦。 一曲相思遮泪眼,音世事,叹流年。 《四》 唐 元稹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经典爱情诗句7.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五》 杜牧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六》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七》 李商隐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6.取此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取此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诗句。 是《离思五首》中的第四首 《离思五首》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写的一组著名的悼亡绝句,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其中尤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为世人所称颂。 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离思五首 其一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其二 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其三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离思五首 其四 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7.取次花丛懒回头,半缘修道半缘君(当你心痛的时候,不妨来看看)因为一直喜欢元稹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所以早就想写一篇关于他和他的诗文的作品,尽管,除了诗句,我对这位诗人不甚了解。 最近动笔前,先查了些资料,结果颇为寒心,没想到评论元稹的诸多文章都指出其人格鄙夷、道德低下:为人结权纳贵,遇事口是心非,持才呼朋唤醉,纵情义寡淫霏……本不忍信,“然而无风不起浪”,何况“三人也成虎”。一度想放弃计划,不过静下心来,反倒觉得:人怎么活,是相对独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尤其古人;我们就算穿越时空嗅到了唐代文人的一点点真实的东西,也应该在他存在着的遗作里,那么说到元稹,他实际留给后人的最贵重的财富,并非那些传闻逸事,而是他的文风、诗意,特别是那句横亘千古的“曾经沧海难为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诗出自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后两句为“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全诗的意思是:经历过大海的广阔无边,不会再被别的水所吸引,经历过巫山的云雨缠绵,别处的景致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传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所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挚诚的情感,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亡妻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尽怀念悼亡之情,“沧海”、“巫云”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 后面两句的“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全篇张弛自如、变化有秩,形成了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 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尤其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二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但是元稹诗作中的颠峰佳句,纵观唐诗宋词,咏情之作可望其项背者也少之又少。文学即人学,文学作品除了给人以美感,更要引起人们理性上的思考,从这个角度,抛开元诗怡情的初衷,从哲学层面,它也会给我们一定的价值取向:首先,“曾经沧海难为水”告诉我们一个“经沧海”、“难为水”的道理,需要指出,这并非是元稹首创,早在战国时期,大思想家孟子便有“观于海者难为水”的观点,元稹只是化用其文,不过更通顺,也更通俗。 与此类似的观点还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我们的文化中有这样的观点,经历了大的场面,眼界就得以开阔,便不会把平常的一些事物放在心上。 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历着的一件件小事,可以喻之为“水”,我们的目标、理想,则是憧憬中的“沧海”——生活里,多数人所希望的,是达成目标,实现理想,但现实中实际做的,却往往是被各种“水”一样的小事所羁绊?如果这样,当我们为此苦恼,或者抱怨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换一种方式,换一种心态地存在?——如果你不愿意被生活改变,那就抢先改变生活。其次,是关于“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反面意见,即“经历了沧海就真的难为水了吗?”,这与“宁为鸡头,莫为凤尾”或者“宁为凤尾,莫为鸡头”的辨思有些类似。 人们所重视的,到底是一个过程还是一个结果?是为了生活而生存还是为了生存而生活?《韩非子》中有这样一句话:“泰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说的是泰山并不因为山石大小不同就选择大石头丢弃小石头,一律收之,所以才高大峻拔;长江大海并不剔除小河汇入的水量,一概纳之,所以才浩大丰瀚。 我想,连沧海本身都不自大,仅仅见过沧海的人有何资格不屑旁观呢?—— 这里是曲解了诗意,从而嘲讽一番社会中的类似现象。最后,是对于“海”和“水”的比较,固然,水是海的基础,但海的内涵却远远厚重于水,这就像做人一样,当本来的覆盖了将来的,人就成长了。 海与水有一致性,故而水有成为一部分海的可能,海有还原为一部分水的时候,这个反复的过程就叫做周而复始。生活中的那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们都是在满足中遗憾,或者在遗憾中满足,不论你在人群中是微不足道的水分子还是举足轻重的横澜沧海,你都有转化的趋势或者转变的可能。 而自己想把自己固定在什么位置上,对于个人而言也只能权衡,无法把握。——琢磨一句有意思的名言吧:“世界上没有任何欢乐不伴随忧郁,没有任何和平不连接纠纷,没有任何爱情不埋下猜疑,没有任何安宁不隐伏恐惧,没有任何满足不带有缺陷,没有任何荣誉不留下耻辱……”(德国格里美斯豪森《痴儿西木传》)以上三个论点从纯文学角度非常牵强,但是我一贯主张——“一篇好的文学作品,一定要在文学以外感染人!”重新回到诗句本身,元稹的这首《离思》是对爱的一种道白,通过诗句所表达出来的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爱人的忠贞不渝,正是这首诗千古所流之“芳”。 第一,名句告诉人们找到真爱时的一种感觉:仿佛经历了沧海一般,感觉之强烈、印象之深刻,前所未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