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花灯的诗词这样的诗词有很多。略举一二吧。 1、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B音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侬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崔液《上元夜》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4、张祜 《正月十五夜灯 》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2.形容“花灯”的诗句有哪些1. 曲屏深幌解香罗,花灯微透。《滴滴金·尊前一把横波溜》 2. 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灯十里正迢迢。《元夜有感》 3. 卿月花灯彻夜明,吟肩随处倚倾城。《邀祝秀才(二首)》 4. 剩绮余芬还有韵,夜阑频点照花灯。《落花(六首)》 5. 月下对花灯下字,年来渐觉老上关。《眠昏》 6. 插花呼酒少年场,烂赏花灯十里香。《灯夕》 7. 起吹松叶烬,自点臼花灯。杨万里 8. 风流百巧花灯手,犹是夫差国里人。《姑苏元夕》 9. 雨粘初藓壁,风谢欲花灯。《清夜》 10. 高眠茅屋人亦老,相对梅花灯欲昏。《除夜》 11. 故宫盆景嵌珠宝,元夜花灯下陇畦。《刨冻菜》 12. 春风九市花灯。尚忆东楼行乐,谈笑故人情。 13. 桂魄澄辉,禁城内、万盏花灯罗列。《念奴娇·桂魄澄辉》 14. 讶鼓通宵,花灯竟起,五夜齐开。《失调名》 15. 万朵花灯夜宴,一叶扁舟海岛,寂寂五更风。《水调歌头·仙掌下驰道》 16. 七人四百九十岁,吴家堂上看花灯。袁凯 3.形容花灯的诗句1.正月十五日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2.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4.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4.关于花灯的诗词1、花市灯如昼 [宋] 欧阳修 《生查子》 2、花灯竟起 [宋] 无名氏 《失调名》 3、花市灯如昼 [宋] 朱淑真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4、花光灯影浸帘栊 [宋] 洪咨夔 《眼儿媚·花光灯影浸帘栊》 5、花落寒灯酒半醒 [宋] 陆文圭 《仲冬雪夜偶书三绝句》 6、花迷夜市灯初合 [宋] 董嗣杲 《芜湖县》 7、花神妆点似灯明 [宋] 陶梦桂 《金灯花》 8、花传喜信灯如语 [宋] 方回 《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并序》 9、花结灯昏背短檠 [宋] 郑刚中 《秋夜闻雨》 10、花落茶烟夜雨灯 [宋] 刘震祖 《题汪水云诗卷》 11、花蔼悬灯柳插檐 [宋] 葛天民 《清明日访白石不值》 12、花灯十里正迢迢 [明] 杨宛 《元夜有感》 13、花市银灯夜向深 [明] 赵迪 《客中元夕》 14、花灯百队走儿童 [明] 周天球 《中秋长干曲三首》 15、花龛忏一灯 [明] 王醇 《寺居答陆无从先生六韵》 16、花下灯前出画裾 [明] 郑之文 《金陵元夕篇》 已折叠1条郑之文的查询结果 17、花前把酒看张灯 [宋] 章甫 《别陆务观》 18、花前看灯蟹 [宋] 舒岳祥 《十二月安七日补缀旧诗寄正仲》 5.描写花灯的诗句有哪些1,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宋代 辛弃疾 2,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上元夜六首》唐代 崔液 3,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4,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十五夜观灯》唐 卢照邻 5,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生查子·元夕》 宋 欧阳修 花灯起源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于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于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由于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6.描写、赞美秦淮花灯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 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 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牶“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 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 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牶“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 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 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龙’火狮等。 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 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 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 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 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 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万家灯火灯火灿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美轮美奂鬼斧神工五光十色金碧辉煌五彩缤纷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虎跃龙腾万家灯火 明代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 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 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7.形容灯笼的诗句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名霎,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同张将蓟门观灯 【唐】孟浩然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 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十五夜观灯 【唐】王諲 暂得金吾夜,通看火树春。停车傍明月,走马入红尘。 妓杂歌偏胜,场移舞更新。应须尽记取,说向不来人。 上元日紫极宫门观州民然灯张乐 【唐】羊士谔 山郭通衢隘,瑶坛紫府深。灯花助春意,舞绶织欢心。 闲似淮阳卧,恭闻乐职吟。唯将圣明化,聊以达飞沉。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上元夜建元寺观灯呈智通上人 【唐】章碣 建元看别上元灯,处处回廊斗火层。 珠玉乱抛高殿佛,绮罗深拜远山僧。 临风走笔思呈惠,到晓行禅合伴能。 无限喧阗留不得,月华西下露华凝。 观灯 【唐】张萧远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 歌钟喧夜更漏暗,罗绮满街尘土香。 星宿别从天畔出,莲花不向水中芳。 宝钗骤马多遗落,依旧明朝在路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