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到怀素的诗藏真自序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 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 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 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 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 故吏部侍郎韦公陟,覩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 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於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 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 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模字误衍)楷精法(法精二字误倒)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 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 向使师得亲承善诱,亟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篇首。” 其后继作不绝,溢乎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 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 朱处士遥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 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面。” 许御史瑶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 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 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下及。” 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时大历丁已冬十月廿有八日。 草书歌行 李 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怀素上人草书歌 王 邕 衡阳双峡插天峻,青壁巉巉万馀仞。 此中灵秀众所知,草书独有怀素奇。 怀素身长五尺四,嚼汤诵咒吁可畏。 铜瓶锡杖倚闲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或粉壁,或彩笺,蒲葵绢素何相鲜。 忽作风驰如电掣,更点飞花兼散雪。 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 君不见张芝昔日称独贤,君不见近日张旭为老颠。 二公绝艺人所惜,怀素传之得真迹。 峥嵘蹙出海上山,突兀状成湖畔石。 一纵又一横,一欹又一倾。 临江不羡飞帆势,下笔长为骤雨声。 我牧此州喜相识,又见草书多慧力。 怀素怀素不可得,开卷临池转相忆。 怀素上人草书歌 朱 逵 几年出家通宿命,一朝却忆临池圣。 转腕摧锋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 衡阳客舍来相访,连饮百杯神转王。 忽闻风里度飞泉,纸落纷纷如跕鸢。 形容脱略真如助,心思周游在何处。 笔下惟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 怪状崩腾若转蓬,飞丝历乱如回风。 长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 于今年少尚如此,历睹远代无伦比。 妙绝当动鬼神泣,崔蔡幽魂更心死。 题怀素上人草书 许 瑶 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纚半无墨。 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 怀素上人草书歌 戴叔伦 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馀。 神清骨竦意真率,醉来为我挥健笔。 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 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 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坐失声看不及。 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 人人细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 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钱 起 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馀。能翻梵王字,妙尽伯英书。 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故池残雪满,寒柳霁烟疏。 寿酒还尝药,晨餐不荐鱼。遥知禅诵外,健笔赋闲居。 怀素上人草书歌 窦 冀 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 鱼笺绢素岂不贵,只嫌局促儿童戏。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襟气。 长幼集,贤豪至,枕糟藉麹犹半醉。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 吴兴张老尔莫颠,叶县公孙我何谓。如熊如罴不足比,如虺如蛇不足拟。 涵物为动鬼神泣,狂风入林花乱起。殊形怪状不易说,就中惊燥尤枯绝。 边风杀气同惨烈,崩槎卧木争摧折。塞草遥飞大漠霜,胡天乱下阴山雪。 偏看能事转新奇,郡守王公同赋诗。 2.形容一个人写字非常好的词语,句子,古诗有哪些力透纸背 [ lì tòu zhǐ bèi ] 释义 [ lì tòu zhǐ bèi ] 透:穿过。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详细释义 【解释】:透:穿过。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示例】:意在笔先,~。 ◎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六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出处 清·赵翼《瓯北诗话》:“(陆游诗)意在笔先;力透纸背。” 3.形容书法写得好的词1、《书》唐代:李峤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 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释义:池边鸟雀声稀环境静谧闲适,依着栏杆细细品评着书简上的文字。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起始源头,洛河的存在才导致了《洛书》的出现。垂露圆浑有力,一笔一划又好似碎裂的云朵力劲暗藏期间。 请你仔细观察每一个笔画,每一寸都是圆浑流畅、筋骨俱备。2、《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宋代: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释义: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 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 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有志男儿当建立功业,有所立身,金人侵略者的命运已尽,应当去平定他们。 何时才能够像汉朝时在五原塞出兵讨伐匈奴那样北伐金人呢?我已能想象到我军队伍十分整肃的场景,只听到扬鞭催马的声音,而没有人语声。3、《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宋代:苏轼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讫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释义:茧纸书写的《兰亭集序》真迹已埋入昭陵,人间还遗留下王羲之龙腾虎跃的字形。 颜真卿公改变书法创造新意,字体筋骨强健如秋日雄鹰。徐峤之父子的书法也极其清秀,锋芒不露笔势却苍劲雄浑。 峄山上的石刻文垂示了典范,千载书法传承者是李氏阳冰。杜甫评论书法特别看重瘦硬,这样的观点我不能够听凭。 书法无论短长肥瘦各有姿态,玉环肥飞燕瘦能说哪个不美丽绝伦!湖州太守真是好古博雅,不惜花费金钱求购断石残碑刻文。亭中有龟形碑座,壁上镶嵌着螭龙雕刻,白昼静书斋空,只听拓碑声响登登。 你把奇妙的拓片赠给友人走遍吴越,风雅事在朋友间夸奖谈论。写信来求诗要我亲自书写,于是我手执狼毫写在了名纸剡藤。 后来人看待今天正像今人回顾往昔,过眼的百世光景不过是风中之灯。将来人们也会像当年的刘郎怀念贺监,遗憾没和我们坐在同时好表示内心崇敬。 4、《草书屏风》唐代:韩偓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释义:你从哪里得到这一个屏风?上面分明有怀素书法的踪迹。虽然有很多灰尘、颜色的沾染,但还能够见到墨痕的浓重。 写的字的点就像怪石奔向秋天的山涧,字的竖和勾的笔画就像寒枯的古藤倒挂在古松下。如果把屏风放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蛟龙,游到水里去了。 5、《石苍舒醉墨堂》宋代:苏轼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恍令人愁。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 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释义:人的一生忧愁苦难是从识字开始的,因此,只要能写能认自己的姓名就可以了。更何况用草书来夸耀书法的神奇和快速,让人看了模糊恍惚令人发愁。 我每每自笑曾经爱好草书,不想你也有这个“毛病”,不知道哪年才能病愈?还说这里面有什么最大的快乐,非常称心合意,和庄子的逍遥游没有什么不同。最近,先生建造了醉墨堂,就像啜饮美酒能消愁销除烦恼一样。 看先生这个样子,我才领会到柳宗元说得不错:嗜好土炭的病人吃起土炭就像美味佳肴一样。先生在书法艺术也可以说达到了最高境界,用坏的笔堆在墙边像山丘一样高。 兴致来时,挥动笔墨多少纸都用得完,就好像骏马一转眼就踏遍九州大地。我的书法都是凭借想象力创造的,本来就没有什么章法,一点一画随手写来,也懒得去仔细推敲琢磨。 为什么我的随口议论独独被先生所容纳,就连只字片纸也会收藏起来?如果用“不低于钟繇、张芝”来评价先生,先生完全当得起;如果用“向下和罗晖、赵袭差不多”来评价我,我似乎还要好些。从今后,先生不用再像张芝那样临池苦学,池水尽黑了;那些未曾染色的白绢与其先写字后再染色做衣服,不如直接拿来做被褥床帐。 4.形容书法写得好的语句笔墨横姿、笔力劲挺、笔力险劲、笔酣墨饱、春蚓秋蛇、笔精墨妙、笔走龙蛇、笔底龙蛇、笔底春风、笔扫千军、笔老墨秀、一字见心、丁真楷草、丁真永草、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下笔风雷、大气磅礴、千里阵云、飞龙舞凤、天然真趣、心正笔正、丰筋多力、丰厚雍容、文采炳焕、正中寓欹、气势磅礴、气韵生动、气韵流畅、风格秀媚、风姿多变、凤泊鸾漂、凤舞龙飞、凤翥鸾回、平和畅达、外师造化、巧夺天工、龙飞凤舞、龙翔凤跃、龙盘凤翥、龙蛇飞动、龙蛇飞舞、龙威虎震、龙伸蠖屈、龙跳虎卧、龙威虎振、龙骧豹变、龙翔凤舞、右军习气、古肥今瘠、仙露明珠、功力深厚、写经换鹅、传世佳作、刚劲挺拔、刚劲有力、刚柔结合、刚柔拙巧、刚健质朴、自然舒展、自然天成、自成天趣、行云流水、如锥画沙、有力雄劲、收放有度、运笔简洁、运笔秀巧、华美自然、技压群雄、妙在心手、汪洋大肆、汪洋闳肆、汪洋恣肆、苍劲有力、初写黄庭、初学涂鸦、严家饿隶、劲骨丰肌、沉着痛快、沉著痛快、学书不成,学剑不成、画沙印泥、画蚓涂鸦、鬼斧神功、灵动秀气、灵动潇洒、灵动流逸、胡肥钟瘦、临池学书、信笔涂鸦、家鸡野鹜、家鸡野雉、剑拔弩张、柳骨颜筋、剑拔弩张、铁画银钩、唐临晋帖、蚕头燕尾、游云惊龙、银钩虿尾、银钩铁画、银钩玉唾、矫若惊龙 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 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初写黄庭:黄庭:道家经典《黄庭经》,晋人有《黄庭经》小楷书帖。旧时评论书法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的成语。后用来比喻作事恰到好处。 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那样弯曲。 剑拔弩张:剑从鞘里拔出来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 5.用首诗来形容书法写的好《草书歌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2113赞扬怀素草书艺术的诗歌。 诗中李白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力、极其夸张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一幅怀素醉酒后,恣肆张扬、挥笔疾书的场景,细致而惟妙惟肖地刻划出怀素极具张扬的个性特征。怀素的狂放不羁、激情奔涌、痛快淋漓5261,在李白笔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无不触动读4102者的心绪。 此诗对后人研究怀素的草书艺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草书歌行[李白]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箱,1653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在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版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权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书法家林散之草书《草书歌行》。 6.介绍下怀素楼上等于什么没说。 三家为僧我也没有寻见真正的意思。 、我也什么没说 "东塔律师怀素 在南山宗和相部宗之后,怀素对两家都感到不满意,因而自己阐发《四分律》大义,创立宗派。因其常居长安西太原寺的东塔,后人称其学为东塔宗。 怀素(625-698),俗姓范,祖籍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其父在长安任官职,自己生于长安,因此怀素也可以说是京城人。怀素童年时就显得超常,“幼龄聪黠,器度宽然”(《怀素传》,《宋高僧传》卷十四)。曾有人预言他将来必有大器。十岁时,怀素忽然生出落发为僧之念,要求出家,父母劝阻不住。出家后,怀素广学经论,其中也向法砺学过律学。后听说玄奘回长安,怀素又坚决要求拜玄奘为师,因此僧传中也称怀素为“奘三藏弟子”(《如净传》,《宋高僧传》卷十五)。《宋僧传》中似乎主张怀素先事玄奘,后向法砺求律,但法砺死于贞观九年(635),玄奘是645年回的长安。怀素受具足戒是在二十二岁。受戒后,专攻律部,曾从道宣学过《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但他通过研习诸家律学,发现都有不足,很不满意,称:“古人义章未能尽善。”(《怀素传》,《宋高僧传》卷十四)于是决心自己著书立说。咸亨元年(670),怀素开写《四分律开宗记》。上元三年(676),怀素回京,奉诏住进西太原寺,他一边听道成讲律,一边继续写作,到永淳元年(682),写完《四分律开宗记》,“十轴功毕,一家新立,弹纠古疏,十有六失焉”(同上)。他对道宣、法砺等人的“古疏”多有批评,说“相部无知”,“南山犯重”(同上)。怀素的疏称为“新疏”。新疏一出,反响很大,引起的震动“无远不闻”(同上)。自此新旧三家并立,各有所传。唐大历十三年(778),代宗敕三宗传人定两种疏的次序。建中二年(781),如净上奏,请予二疏并行,得到批准。 " 我想他的三家为僧可能与这个有关系,因为里面有一句“新旧三家并立”。 至于三家为僧和史称“零陵僧”或“释长沙”,我感觉没什么因果关系。 怀素开始出家后,曾因为不用功修禅,而钻研书法,被寺院赶出来过 7.怀素写字 译文白话译文如下: 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先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怀素写字》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也是小古文上册第八单元课文,作者为现代丁元林,后人根据怀素的经历而写,全文原文如下: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怀素(725~785年),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自幼出家,经禅之余,从事艺文,尤好草书。好饮酒,及其酒酣兴发,寺壁屏幛、衣裳器具,靡不书之,时人谓之“醉僧”。自言得草书三昧,有“狂僧”之称。 怀素书法初学欧阳询,后师从邬彤(怀素姨表兄弟)学草书。邬彤是张旭的学生,乃告以笔法。762年(宝应初年)自零陵出游,历衡阳,走广州,客居潭州,然后经岳州,进入长安。772年,怀素回乡,途经洛阳,适逢颜真卿,曾趋谒拜访,僧儒论书,遂为书坛盛事。 怀素以狂草著称于世,与张旭齐名,人称“颠张狂素”。传世墨迹有《论书帖》、《自叙帖》、《苦笋帖》等帖。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怀素 (唐代书法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