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塞外雪景的句子“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南朝梁范云《效古诗》)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唐李益《从军北征》) “春云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唐李昂《从军行》)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唐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唐李颀《古从军行》)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唐岑参《寄语文判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描写北国.塞外风.雪的诗1.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2.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3.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4. 关山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一、赏析 1. 《逢入京使》: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2. 《陇西行》:这首诗是对战争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诉,人人读了都感到沉痛! 3. 《登幽州台歌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4. 《关山月》: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二、其他 1.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2.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三、边塞诗简介: 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3.描写塞北的诗句有哪些将军角弓不得控。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都护铁衣冷犹著。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风掣红旗冻不翻。山回路转不见君。 轮台东门送君去,近观江南十六洲”2。但使龙城飞将在,狐裘不暖锦衾薄。 醉卧沙场君莫笑。忽如一夜春风来,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千树万树梨花开,去时雪满天山路;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 欲将轻骑逐、康熙。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胡琴琵琶与羌笛。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 瀚海阑干百丈冰。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愁云惨淡万里凝。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3,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大雪满弓刀。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欲饮琵琶马上催,单于夜遁逃。中军置酒饮归客,不破楼兰终不还,胡天八月即飞雪,雪上空留马行处。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远望塞北三千里,孤城遥望玉门关,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 纷纷暮雪下辕门,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古来征战几人回。黄沙百战穿金甲。 注释。散入珠帘湿罗幕1,不教胡马度阴山。 4.关于塞外、西域冬天的诗词,1、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从军行》南北朝:卢思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释义:北方边塞的战火已照在秦汉离宫故地的甘泉山上,似同李广那样的飞将军兵出长安再出祁连山关隘。 执掌犀皮之盾和冰玉利剑的士兵都是征来的良家子弟,跨白马执金缰的都是侠义少年。凌晨起就在边塞之地摆下“偃月”之阵,夜幕临近时便以“鱼丽”之阵战胜驱除匈奴的左贤之官。 历战的山谷中都留下了状如李广以石为虎箭入石中的神力无穷的故事,山岭上则是汉将霍去病胜敌后缴械敌方祭天用具的的美传。战事绵绵似天涯般没有穷尽,战场距蓟门(今北京城北)迢迢三千里之遥。 早上见到的是马岭关上的滚滚黄沙,晚上看见的是匈奴王庭处的兵阵如云。(征人行前)庭院中植下的佳树已长到可以攀人的大小,可塞外作战的亲人仍未回还。 心如飘雪随夫远至于新疆中部的天山之外,又若浮云飞悬到内蒙西部的五原城中。而那万里之遥的关隘高山是不可穿越的,如何独自应对百花芬芳下的清明月色呢?别离后的时光飞逝似流水使人有断肠之痛,那塞外的苦战和寒冷连战马之骨都屡屡受伤。 塞外的节气与物候与内地大不相同,冬秋长而春季短。萧萧长风尚可伴河而渡,南归之雁也可依时不断的逝向天边。 从军而去,直到离皇城万里去远征。想那汉宣帝渭桥见匈奴单于而和好罢战之事(事在公元前51年),欲战不能的将军们还将何处寻求征战以邀功名呢?2、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从军北征》唐代: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释义: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 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3、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唐代: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释义:湖海之滨冷风次得泥土冻裂,枯桐叶飘落了,树枝折下来。远远听到横笛声却看不到人,把红旗一直插上天山头顶雪。 4、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饮马长城窟行》唐代:李世民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释义: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广袤的沙漠上,沙丘连绵不断,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 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旗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5、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望蓟门》唐代: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释义: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5.描写塞外风光的诗句我知道 今夜 梦的星空 有晶莹在滑雪 而我从未停滞 对思念的追逐 何以能囚禁 我的思想的奔放 把纯洁融化在心灵的窗口 茫茫苍原雪 一枚雪花一支歌 角落里随风渴望 我宁愿 你是一枚雪花 只在我 相思里温柔月光 冷艳的绽放 轻轻的飞扬 没有一种纯情 能和你一样 独自在我心尖流淌 6.王维描写的塞外的~~~~~~"梨花开"的雪景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这首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