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自富阳至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是哪篇文言文中的句子

【出处】:此句出自《与朱元思书》(南北朝·吴均)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全文】:

《与朱元思书》南北朝·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释义】: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赏析】: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文,为后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其中,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明快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且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但觉景美、情美、词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却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是哪篇文言文中的句子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出自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的远山融为一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致观赏景物。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赏析】 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全文分三段。

首段是总写,勾勒全景,写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一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绘的是远景,极目远眺,风停雾散,高爽晴空一尘不染,天山一碧,景象清新而壮阔。

这既绘写景色,又暗点惬意畅游的季节。秋天特有迷人景象深深吸引作者,于是泛舟江上,兴致分外盎然。

第二句,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写的是泛舟情景和畅游心情。“从流飘荡”,既写小舟沿江逆水而上的情态,又抒写心中随顺追趣之情。

一中路美景收不尽,只好“任意东西”以饱眼福。第三句进而写出作者游踪,统观“自富阳至桐庐”百来里的山光水色之后,作者由衷赞叹:沿江奇山异水,天下无与伦比。

此文不是运用移步换景写法,而是在总写之后,分镜头逐一描绘。第二段先承上写“异水”。

前两句写富春江静态美。江水色泽,青白一片,水流清澈,“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可以看见鱼儿在往来嬉戏,甚至连细小的石子也历历在目,足见江水的明静和、清澈。第三句又转写富春江的动态。

从地理状况看。江流自东而西,流经之处地势复杂,有的地段江面开阔,水波不兴,江面如镜,幽静明澈,有的地段狭窄,江岸陡峻,故急湍猛浪,桀骜不驯,作者运用两个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还快,激浪像骏马飞奔,真是动人心魂,气势不凡。

这段只用了三句十四字,或是正面描绘,或侧面烘托,或设喻作譬,就把变幻多姿的景象展现出来。 第三段进而写“奇山”。

作者不是具体地描摹某山某景,而是用概括而形景的语言写出那段江流险峻的山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景物,从舟中仰视夹岸群山,无数山峰直插云天,虎虎有气,视野从低到高,从点到面。“负势竞上”,视线由低往高移动:“互相轩邈”,视线向远处发展,视线扩展到座座高山:“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再从局部扩展到整体。“竞上”、“互相”、“争高”,无生命的山,无不奋发向上,这不仅描绘出层峦迭峰种种奇特的雄姿,还写出观赏者荡涤心胸的奇趣,写了奇特山势,作者的目光又从整体转到细部,再次突出山之“奇”,从描写对象看,写了泉水、百鸟、鸣蝉、山猿和树木,但不是突出形象而是从音响和日照角度来写,写出听觉和视觉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悦耳,好鸟嘤嘤,各谐动听;山蝉儿高唱,山猿长啼,也无不令人振奋。

山林百间交汇,组成一曲优美交响乐。这一段最后珍两句写树木,跟段首“皆生寒树”照应,群峰丛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给人以欣欣向荣,蓬勃向上感觉,写树木繁茂,、虚实结合,正写“横柯”、“疏条”,侧写“在昼犹昏”,“有时见日”,运笔手法灵活多变。

这一段描写山中景物,插入一组议论性偶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作者出身贫寒,为人耿直,一生较坎坷,曾遭到焚书免职处分,在其他写景诗文中,也常流露这种不平心情绪。

这里“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中的“谷”既是实指,又是泛指。就实指而言,意谓这名利极力攀上峰。

3.赞咏富阳的诗词歌赋以及其意思

历代诗人咏富阳

富春渚--谢灵运

宵济渔浦潭,旦及富春郭。

定山缅云雾,赤亭无淹薄。

溯流触惊急,临圻阻参错。

亮乏伯昏分,险过吕梁壑。

游至宜便习,兼山贵止托。

平生协幽期,沦踬困微弱。

久露干禄请,始果远游诺。

宿心渐申写,万事俱零落。

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

西岩山--白居易

千古仙居物象饶,道成丹熟昼升霄。

岩前宝磐转松韵,洞口灵池应海潮。

崖折百花迟日晚,鹤归清夜唳声遥。

登临渐到希夷境,手拂行云度石桥。

富春二首--吴融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云低远度帆来重,潮落寒沙鸟下频。

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有秦人。

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桡更问津。

秋日富春江行--罗隐

远岸平如剪,澄江静似铺。

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

冷叠群山阔,清涵万象殊。

严陵亦高见,归卧是良图。

新城道中二首--苏轼

(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二)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泛富春江--陆游

双橹摇江叠鼓催,伯符故国喜重来。

秋山断处望渔浦,晓日升时离钓台。

官路已悲捐岁月,客衣仍悔犯风埃。

还家正及鸡豚社,剩伴邻翁笑口开。

富春舟中--李桓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我行三度至,风景数番新。

净碧迎窗入,空青拂面匀。

斑斓工点缀,瘦石自嶙峋。

鹳山--陈观

一山横出大江头,禹凿当年到此留。

地耸石根迎碧落,天移砥柱立中流。

社坛夜半风云合,城郭春深紫翠浮。

几度拂衣登绝顶,海门东去是杭州。

富春怀古--王义祖

潮落空江吹暮笳,孤城壁立浪周遮。

双台名士真千古,三国英雄第一家。

子久画添山翠重,赤松碑掩篆文斜。

西风隔岸芦花里,无数渔舟唱落霞。

自述诗--郁达夫

家在严陵滩下住,秦时风物晋山川。

碧桃三月花如锦,来往春江有钓船。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4.赞美富阳的诗

吴融 【富春】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

郑巢 【送僧归富春】 忆过僧禅处,遥山抱竹门。古房关藓色,秋径扫潮痕。石净闻泉落,沙寒见鹤翻。终当从此望,更与道人言。

许浑 【寄天乡寺仲仪上人富春孙处士】 诗僧与钓翁,千里两情通。云带雁门雪,水连渔浦风。心期荣辱外,名挂是非中。岁晚亦归去,田园清洛东。

项斯 【寄富春孙路处士】 平生醉与吟,谁是见君心。上国一归去,沧江闲至今。钟繁秋寺近,峰阔晚涛深。疏放长如此,何人长得寻。

李频 【富春赠孙璐】 天柱与天目,曾栖绝顶房。青云求禄晚,白日坐家长。井气通潮信,窗风引海凉。平生诗称在,老达亦何妨。

罗隐 【秋日富春江行】 远岸平如剪,澄江静似铺。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冷叠群山阔,清涵万象殊。严陵亦高见,归卧是良图。

喻坦之 【晚泊富春寄友人】 江钟寒夕微,江鸟望巢飞。木落山城出,潮生海棹归。独吟霜岛月,谁寄雪天衣。此别三千里,关西信更稀。

李郢 【秦处士移家富春发樟亭怀寄】 潮落空江洲渚生,知君已上富春亭。尝闻郭邑山多秀,更说官僚眼尽青。离别几宵魂耿耿,相思一座发星星。仙翁白石高歌调,无复松斋半夜听。

吴融 【富春】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云低远渡帆来重,潮落寒沙鸟下频。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有秦人。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桡更问津。

孟郊 【送无怀道士游富春山水(一作送别吴逸士归山)】 造化绝高处,富春独多观。山浓翠滴洒,水折珠摧残。溪镜不隐发,树衣长遇寒。风猿虚空飞,月狖叫啸酸。信此神仙路,岂为时俗安。煮金阴阳火,囚怪星宿坛。花发我未识,玉生忽丛攒。蓬莱浮荡漾,非道相从难。

5.歌咏富阳的诗词

历代诗人咏富阳 富春渚--谢灵运 宵济渔浦潭,旦及富春郭。

定山缅云雾,赤亭无淹薄。 溯流触惊急,临圻阻参错。

亮乏伯昏分,险过吕梁壑。 游至宜便习,兼山贵止托。

平生协幽期,沦踬困微弱。 久露干禄请,始果远游诺。

宿心渐申写,万事俱零落。 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

西岩山--白居易 千古仙居物象饶,道成丹熟昼升霄。 岩前宝磐转松韵,洞口灵池应海潮。

崖折百花迟日晚,鹤归清夜唳声遥。 登临渐到希夷境,手拂行云度石桥。

富春二首--吴融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云低远度帆来重,潮落寒沙鸟下频。

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有秦人。 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桡更问津。

秋日富春江行--罗隐 远岸平如剪,澄江静似铺。 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 冷叠群山阔,清涵万象殊。

严陵亦高见,归卧是良图。 新城道中二首--苏轼 (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二)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泛富春江--陆游 双橹摇江叠鼓催,伯符故国喜重来。

秋山断处望渔浦,晓日升时离钓台。 官路已悲捐岁月,客衣仍悔犯风埃。

还家正及鸡豚社,剩伴邻翁笑口开。 富春舟中--李桓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我行三度至,风景数番新。 净碧迎窗入,空青拂面匀。

斑斓工点缀,瘦石自嶙峋。 鹳山--陈观 一山横出大江头,禹凿当年到此留。

地耸石根迎碧落,天移砥柱立中流。 社坛夜半风云合,城郭春深紫翠浮。

几度拂衣登绝顶,海门东去是杭州。 富春怀古--王义祖 潮落空江吹暮笳,孤城壁立浪周遮。

双台名士真千古,三国英雄第一家。 子久画添山翠重,赤松碑掩篆文斜。

西风隔岸芦花里,无数渔舟唱落霞。 自述诗--郁达夫 家在严陵滩下住,秦时风物晋山川。

碧桃三月花如锦,来往春江有钓船。

6.有那些描写富阳的诗句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苍之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

两岸夹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青的树木。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

争着向高处笔直丹窢草喝禺估碴台厂郡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泉水冲击着石块,发出泠泠的声响;好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

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在仕途上鹰一般冲天直上的人,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一些光斑。

7.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出自谁的啥

出自 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