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于宋徽宗宋徽宗赵佶(1082年10月-1135年6月11日),宋神宗十一子,是中国宋朝第八位皇帝。 元丰八年(1085)封遂宁郡(今四川省遂宁市)王。绍圣三年(1096)封端王。 他兄长宋哲宗无子,死后传位于他,在位25年(1100年—1125年)。 赵佶于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淫无度。 建立专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又四处搜刮奇花异石,用船运至开封,称为「花石纲」,以营造延福宫和艮岳。 竟将父亲留下的当时世界上百分制七十的财产给花光了。他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宫观,并设道官二十六阶,发给道士俸禄。 在位期间,爆发方腊、宋江等领导的民变。宣和二年(1120年),遣使与金朝订立盟约,夹攻辽国。 宣和七年,金军南下攻宋。他传位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东、西两路军大举南下,宋兵部尚书孙傅把希望放在道士郭京身上,妄以“六甲法”破敌,但神兵大败,金兵分四路乘机攻入城内,金军攻占了汴京。宋钦宗遣使臣何㮚到金营请和,宗翰、宗望二帅不允。 靖康二年(天会五年,1127年)二月,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贬为庶人,北宋灭亡(960年—1127年),二帝被俘北上。后被押往北边囚禁,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到达五国城时,随行男女仅140余人。 流放期间徽宗仍雅好写诗,读唐代李泌传,感触颇深。五年后,天会十三年(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病死于五国城。 照当地习俗火葬。 皇统元年(1141年) 二月,金熙宗为改善与南宋的关系,将死去的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将钦宗封为天水郡公。 第一提高了级别,原来封徽宗为二品昏德公,追封为王升为一品,原封钦宗为三品重昏侯,现封为升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号中的污侮含义。 第三是以赵姓天水族望之郡作为封号,以示尊重。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绍兴和议》彻底完成所有手续。 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韦贤妃同徽宗棺椁归宋。同年八月十余辆牛车到达临安,十月,南宋将徽宗暂葬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名曰永固陵(后改名永佑陵)。 徽宗酷爱艺术,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 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凡此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 他对自然观察入微,曾写到:“孔雀登高,必先举左腿”等有关绘画的理论文章。广泛搜集历代文物,令下属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录》等著名美术史书籍。 对研究美术史 《梅花绣眼图》页,宋,赵佶绘有相当大的贡献。 徽宗还喜爱在自己喜欢的书画上题诗作跋,后人把这种画叫“御题画”。 由于许多画上并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他本人又擅长绘画。对鉴别这些画是否是赵佶的作品有不小的难度。 有一观点确定他的真迹有《诗帖》 《柳鸭图》《池塘晚秋图》《竹禽图》《四禽图》等,而《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是御题画。 另外,徽宗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没有人能够超越。 这种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书法的人,看过后也会感觉极佳。传世不朽的瘦金体书法作品有《瘦金体千字文》、《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欧阳询张翰帖跋》等。 此后八百多年来,迄今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可称为古今第一人。 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 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称10月10日;他的生肖为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 公元1126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 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废宋徽宗与子赵桓为庶人。公元1127年3月底, 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 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听琴图》轴,宋,赵佶绘 据说,宋徽宗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 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先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 接着,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祖先献俘。尔后,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侯,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 囚禁期间,宋徽宗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悔恨、哀怨,凄凉的诗句,如: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公。 2.求赵佶的一首词燕山亭 赵佶裁减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 和梦也新来不做。[赏析] 此词为宋徽宗皇帝在1127年覆国被掳往北方五国城,北行途中见杏花而托物兴感之作。 全词所写即李煜《虞美人》词:“雕楼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不堪回首”之意。托物咏怀,抒写故国沦亡之悲慨,幽咽委曲,伤感无奈,对故国沦亡无一句悔恨与反思,又显见其情虽真而骨力乏弱。 3.宋徽宗词的注解宴山亭 北行见杏花 年代:【宋】 作者:【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释】 ①冰绡:洁白的绸。 ②蕊珠宫女:指仙女。 ③凭寄:凭谁寄,托谁寄。 ④无据:不可靠。 ⑤和:连。 【评解】 这首词以杏花的美丽易得凋零,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感。 帝王与俘虏两种生活的对比, 使他唱出了家国沦亡的哀音。上片描绘杏花开放时的娇艳及遭受风雨摧残后的凋零。 下 片写离恨。抒发内心的故国之思。 词中以花喻人,抒写真情实感。 百折千回,悲凉哀婉。 【集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为赵佶被俘北行见杏花之作。起首六句,实写杏花。 前三句,写花片重叠,红白相间。后三句,写花容艳丽,花气浓郁。 “羞杀”一句,总 束杏花之美。“易得”以下,转变徵之音,怜花怜己,语带双关。 花易凋零一层、风雨 摧残一层、院落无人一层,愈转愈深,愈深愈痛。换头,因见双燕穿花,又兴孤栖膻幕 之感。 燕不会人言语一层、望不见故宫一层、梦里思量一层、和梦不做一层,且问且叹, 如泣如诉。总是以心中有万分委曲,故有此无可奈何之哀音,忽吞咽,忽绵邈,促节繁 音,回肠荡气。 况蕙风云: “真”字是词骨,若此词及后主之作,皆以“真”胜者。 《唐宋词百首详解》:对杏花的描写,形神并茂,是诗画同一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此词是宋徽宗赵佶于1127 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时在途中所写,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惨写照。全词通过写杏花的凋零,借以哀伤自己悲苦无告、横遭摧残的命运。 词之上片先以细腻的笔触工笔、描绘杏花,外形而及神态,勾勒出一幅绚丽的杏花图。近写、细写杏花,是对一朵朵杏花的形态、色泽的具体形容。 杏花的瓣儿好似一叠叠冰清玉洁的缣绸,经过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逐步匀称地晕染上浅淡的胭脂。朵朵花儿都是那样精美绝伦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 “新样”三句,先以杏花比拟为装束入时而匀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颜光艳照人,散发出阵阵暖香,胜过天上蕊珠宫里的仙女 。“羞杀”两字,是说连天上仙女看见她都要自愧不如,由此进一步衬托出杏花的形态、色泽和芳香都是不同于凡俗之花,也充分表现了杏花盛放时的动人景象。 以下笔锋突转,描写杏花遭到风雨摧残后的黯淡场景。春日绚丽非常,正如柳永《木兰花慢》中所云:“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 但为时不久就逐渐凋谢,又经受不住料峭春寒和无情风雨的摧残,终于花落枝空;更可叹的是暮春之时,庭院无人,美景已随春光逝去,显得那样凄凉冷寂。这里不仅是在怜惜杏花,而且也兼以自怜 。 试想作者以帝王之尊,降为阶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其心情之愁苦非笔墨所能形容,杏花的烂漫和易得凋零引起他的,种种感慨和联想,往事和现实交杂在一起,使他感到杏花凋零,犹有人怜,而自身沦落,却只空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无穷慨恨。“愁苦”之下接一“问”字,其含意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亦相仿佛。 词之下片,以杏花的由盛而衰暗示作者自身的境遇,抒写词人对自身遭遇的沉痛哀诉,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无限苦痛 。前三句写一路行来,忽见燕儿双双,从南方飞回寻觅旧巢,不禁有所触发,本想托付燕儿寄去重重离恨,再一想它们又怎么能够领会和传达自己的千言万语?但除此以外又将凭谁传递音问呢?作者在这里借着问燕表露出音讯断绝以后的思念之情。 “天遥”两句叹息自己父子降为臣虏,与宗室臣僚三千余人被驱赶着向北行去 ,路途是那样的遥远,艰辛地跋涉了无数山山水水,“天遥地远,万水千山”这八个字 ,概括出他在被押解途中所受的种种折磨。 回首南望,再也见不到汴京故宫,真可以说是“别时容易见时难”了。 以下紧接上句,以反诘说明怀念故国之情,然而,“故宫何处”点出连望见都不可能,只能求之于梦寐之间了。梦中几度重临旧地,带来了片刻的慰安。 结尾两句写绝望之情。晏几道《阮郎归》末两句“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秦观《阮郎归》结尾“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都是同样意思。 梦中的一切,本来是虚无空幻的,但近来连梦都不做,真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反映出内心百折千回,可说是哀痛已极,肝肠断绝之音。 作者乃北宋著名书画家,其绘画重高写生,以精工通真著称于世。 这种手法于此词的景物刻画中也有所体现,尤其上片对杏花的描绘,颇具工笔画的意蕴。 4.关于宋徽宗的一些东西29日晚11时42分,宋徽宗《写生珍禽图》以3800万元起价竞拍,价格迅速攀升到4100万元后,进入了长达40余分钟的“拉锯战”,竞价以5万元或10万元的幅度交替上升,最终于凌晨0时27分,画作以551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为6171.2万元。保利拍卖有关负责人透露,最后的竞争者是一位国内藏家和一位电话委托藏家,他们经过多达150余次的叫价,最终才被572号买家收入囊中。 目前,宋徽宗作品存世不足20件,而这件《写生珍禽图》是其中最完整的一件。7年前,比利时尤伦斯夫妇以2530万元在拍卖场上购入此画,创下了当时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 除了这件古代精品拍出好价钱,此次保利中国绘画艺术夜场拍卖中,87件拍品的成交率约94%,总落槌价约2.57亿元,而保利推出的国内首场法国红酒专场也以917.5万元成交,成交率达93.13%。 5.宋徽宗晚年有一首诗表达他一生的追求的是艺术是丹青,全文谁知道阿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树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管,吹彻梅花! ——这是宋徽宗(赵佶)写的一首亡国蒙尘词。 和南唐李煜一样,这位亡国皇帝在艺术上是有作为的,他对于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是有突出贡献的。他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他广泛收集民间文物,特别是金石书画,命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等。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6.宋徽宗为李师师写过哪些诗香消玉殒知何处——宋徽宗与李师师 文人皇帝自有文人气,与李师师的风流韵事为后人流传。 一天,宋徽宗因游幸已倦,坐在千秋亭上闷闷不乐,时有高俅、杨戬在旁陪侍,高俅见了,便进言道:“陛下贵为天子,何事不可为!正可及时行乐,以期不负韶华,况人生如白驹过隙,若不自寻欢乐,未免老大徒伤。徽宗答道:“卿言甚是,朕当排遣愁怀,力寻欢乐,以免辜负年华。”正说着,忽然一阵风飘过管弦之声。徽宗说:“朕深知九事之中,反不如小民这样快乐。朕欲出观市廛景至,恨无其由。”杨戬立即说:“这个容易,陛下只要扮作秀才模样。我等装成仆从,自后窄门出去私行,就可以畅观市廛风景了。”就这样徽宗被两个奸里引出皇宫。一路穿大街、过小巷,但见到处是歌台舞榭,酒市花楼,看得徽宗皇帝好不高兴,天色将暮的时候,来到金环巷。这里的风趣又与他处不同,户户家家,帘儿底笑语喧哗,门儿里萧管嗷嘈。是汴京城有名的妓院所在地,原来高俅常常在这里出入,尤其认得名妓李师师,特地把徽宗引来。有诗一首形容李师师的美貌: 嚲眉鸾髻垂云碧,眼入明眸秋水溢。 凤鞋半折小弓弓,莺语一声娇滴滴。 裁云剪雾制衫穿,束素纤腰恰一搦。 桃花为脸玉为肌,费尽丹青描不得。 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母亲早逝,由父亲煮浆代乳,抚养成人。据说她生下来不曾哭过,一直到三岁的时候,按照当时的习俗,他父亲把她寄名到佛寺,佛寺老僧为她摩顶时,才突然放声大哭,声音高吭嘹亮,声震屋瓦,那老憎合什赞道:“这小小女孩真是个佛门弟子!”当时一般人都把佛门弟子叫做“师”,“师师”的名字就由此而来。李师师四岁那年,她父亲以罪入狱,病死狱中,从此由邻居抚养,渐渐长得眉目如画,通体雪艳,又善解人意,经营妓院的李媪将她收养,并延师教读,又训练歌舞,十三岁那年就以青倌人的姿态,挂牌应客,不久名满汴京。朝廷命官、文人雅士、王孙公子之流、三山五岳之辈,以一登其门为荣耀,就连山东水泊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首领及时雨宋江也不远万里,冒死潜入汴京,为的是一亲芳泽,事后还在墙壁上留词纪兴: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奴?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绞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回想芦草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想万极,醉乡一夜头白。 李师师当时名声日高,寻常人难得一见。宋徽宗被高俅领来,听说要见名妓李师师,开始还说:“这恐未便。”在高、杨二人信誓旦旦地担保绝不会走露风声后,立即说:“既没甚妨碍,朕就进去一游,只是略去君臣名分,勿使人识破机关。”高俅领命立即引徽宗入内,李师师早已迎了上来,徽宗见到师师暗暗地喝一声采,李师师瞧着高俅对她微微一笑。徽宗三人各报一个假名,李师师原就与高俅相识,这时不由一愣,她原还以为是高球来玩,后来见高球在另一人面前居然还卑躬媚笑,她何等心灵性巧,立刻就知道那人来头更大,那一份精神劲儿立即改变方向。宋徽宗看着李师师轻佻微逗、眉目传情,早已忘记了自己是皇帝,便与李师师百般调笑起来。高、杨两人乘机从旁鼓助兴致,渐渐地谑浪笑傲,绝无禁忌,高、杨二人知趣退出。徽宗见二人退出,便抱起李师师人踩上床,李师师明知他是位大贵人,自然放出手段,百般奉承,宋徽宗但觉味道新鲜,欢娱无比。李师师有一种怪癖,凡是到她这里来,只要略通文墨,便得留诗词一首。 她见宋徽宗雍容华贵,雅致非常,当然不会放过。宋徽宗诗词、书画无不冠绝古今,这时又正在兴头上,欣然命笔,用他那独一无二的“瘦金体”书法写道: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含情。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惊红涌。试与更番纵,全没些儿缝,这回风味忒颠犯,动动动,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 7.宋徽宗被流放时作的诗有哪些一、宋徽宗被流放时作的诗:1、宴山亭 北行见杏花北宋·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2、在北题壁北宋·赵佶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3、醉落魄北宋·赵佶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 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 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 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休见旧时月。 4、声声慢宋·赵佶 宫梅粉淡,岸柳金匀,皇州乍庆春回。凤阙端门,棚山彩建蓬莱。 沈沈洞天向晚,宝舆还、花满钧台。轻烟里,算谁将金莲,陆地齐开。 触处声歌鼎沸,香鞯趁,雕轮隐隐轻雷。万家帘幕,千步锦绣相挨。 银蟾皓月如昼,共乘欢、争忍归来。疏钟断,听行歌、犹在禁街。 5、声声慢宋·赵佶 欺寒冲暖,占早争春,江梅已破南枝。向晚阴凝,偏宜映月临池。 天然莹肌秀骨,笑等闲、桃李芳菲。劳梦想,似玉人羞懒,弄粉妆迟。 长记行歌声断,犹堪恨,无情塞管频吹。寄远丁宁,折赠陇首相思。 前村夜来雪里,殢东君、须索饶伊。烂漫也,算百花、犹自未知。 6、念奴娇宋·赵佶 雅怀素态,向闲中、天与风流标格。绿锁窗前湘簟展,终日风清人寂。 玉子声乾,纹楸色净,星点连还直。跳丸日月,算应局上销得。 全似落浦斜晖,寒鸦游鹭,乱点沙汀碛。妙算神机,须信道,国手都无勍敌。 玳席欢馀,芸堂香暖,赢取专良夕。桃园归路,烂柯应笑凡客。 7、醉落魄/一斛珠宋·赵佶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 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 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柰人心别。 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 8、探春令宋·赵佶 帘旌微动,峭寒天气,龙池冰泮。杏花笑吐香犹浅。 又还是、春将半。清歌妙舞从头按。 等芳时开宴。记去年、对著东风,曾许不负莺花愿。 9、聒龙谣宋·赵佶 紫阙苕嶢,绀宇邃深,望极绛河清浅。霜月流天,锁穹隆光满。 水精宫、金锁龙盘,玳瑁帘、玉钩云卷。动深思,秋籁萧萧,比人世、倍清燕。 瑶阶回。玉签鸣,渐秘省引水,辘轳声转。 鸡人唱晓,促铜壶银箭。拂晨光、宫柳烟微,荡瑞色、御炉香散。 从宸游,前后争趋,向金銮殿。10、临江仙宋·赵佶 过水穿山前去也,吟诗约句千馀。 淮波寒重雨疏疏。烟笼滩上鹭,人买就船鱼。 古寺幽房权且住,夜深宿在僧居。梦魂惊起转嗟吁。 愁牵心上虑,和泪写回书。11、月上海棠宋·赵佶 孟婆且与我、做些方便。 12、满庭芳宋·赵佶 寰宇清夷,元宵游豫,为开临御端门。暖风摇曳,香气霭轻氛。 十万钩陈灿锦,钧台外、罗绮缤纷。欢声里,烛龙衔耀,黼藻太平春。 灵鳌,擎采岫,冰轮远驾,初上祥云。照万宇嬉游,一视同仁。 更起维垣大第,通宵宴、调燮良臣。从兹庆,都俞庚载,千岁乐昌辰。 13、眼儿媚宋·赵佶 玉京曾忆惜繁华。万里帝王家。 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 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14、燕山亭宋·赵佶 裁翦冰绡,打叠数重,冷淡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会去。无据。 和梦也、有时不做。16、失调名宋·赵佶 卷起珠帘。 看是谁家妃子,收拾金奁。17、金莲绕凤楼宋·赵佶 绛烛朱笼相随映。 驰绣毂、尘清香衬。万金光射龙轩莹。 绕端门、瑞雷轻振。元宵为开圣景。 严敷坐、观灯锡庆。帝家华英乘春兴。 搴珠帘、望尧瞻舜。18、小重山宋·赵佶 罗绮生香娇上春。 金莲开陆海,艳都城。宝舆回望翠峰青。 东风鼓,吹下半天星。万井贺升平。 行歌花满路,月随人。龙楼一点玉灯明。 箫韶远,高宴在蓬瀛。二、人物简介:宋徽宗赵佶(1082.05.05—1135.06.05),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 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 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在位初期颇有明君之气,后经蔡京等大臣的诱导,政治情形一落千丈,后来金军兵临城下,受李纲之言,匆匆禅让给太子赵桓,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 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并还说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