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21课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生字

1.23课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的生字组两个词,写拼音

人教版23课《古诗词三首》的生字以及拼音组词如下:

蚕:cán~丝。~茧。~食。~宝宝。

桑:sāng~葚。~农。~梓。沧海~田。

昼:zhòu~夜。白~。

耘:yún~田。~锄。耕~。春耕夏~。

绩:jì纺~。~麻。~火。

鹭:lù苍~。绿。~涛。

笠:lì斗~。竹~。草~。

2.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910.net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910.net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910.net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

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plete=1&hl=zh-CN&newwindow=1&q=%E4%B9%A1%E6%9D%91%E5%9B%9B%E6%9C%88%EF%BC%8C%E5%9B%9B%E6%97%B6%E7%94%B0%E5%9B%AD%E6%9D%82%E5%85%B4%EF%BC%8C%E6%B8%94%E6%AD%8C%E5%AD%90%29%E6%95%99%E5%AD%A6%E8%AE%BE%E8%AE%A1&btnG=Google+%E6%90%9C%E7%B4%A2&meta=。

3.四年级下册23课生字组词

23.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生字组词:

蚕丝 桑叶 昼夜 耕耘 成绩 塞外 白鹭 斗笠。

4.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的古诗词三首的生字、组词

您好: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其中的生字有: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的样子。组词有,闲逛,闲聊,闲扯,清闲,闲游等闲,闲愁,闲钱,闲心,闲趣。 厌:满足,组词有,讨厌,厌恶,厌恨,不厌,厌倦,厌烦,会厌,厌世,厌弃,冗厌。 和:和谐,诗中指水色与月色融为一体,组词有,和顺,醇和,拌和,求和,和谐,平和。 潭:指湖水,组词有,潭府,泥潭,村潭,空潭,黑潭,潭井,玉潭,罗潭,凉潭,渊潭。 (青)螺:在诗中形容洞庭湖的君山,组词有,螺钉,螺旋,螺号,海螺,螺丝,螺蛳,陀螺,螺纹,法螺,螺甸。 谙:熟悉,组词有,谙达,熟谙,谙详,洞谙,谙分,谙诵,谙晓,不谙,谙忽,通谙。 蓝:蓝色,组词有,湛蓝,宝蓝,天蓝,藏蓝,碧蓝,蓝靛,品蓝,蓝本,马蓝,甘蓝。 希望对您有帮助。

5.三年级下册23课带刺的朋友生字组词

三年级下册23课《带刺的朋友》生字组词

刺(刺激、刺杀、刺绣)

枣(红枣、枣庄、枣子)

颗(颗粒、一颗)

忽(忽视、忽然、忽略)

乎(似乎、在乎)

暗(暗示、黑暗、暗号)

伸(伸手、伸出、伸展)

匆(匆匆、匆忙、匆促)

沟(沟通、山沟、河沟)

聪(聪明、聪慧、失聪)

偷(小偷、偷盗、偷袭)

追(追赶、追求、追捕)

腰(山腰、弯腰、腰包)

6.四年级下册的21课怎样写成古诗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A 案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4.背诵。

第二课时 渔歌子激情导趣,理解课题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

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反复吟诵,理解词义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1.教师导语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积累运用,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3.默写两首古诗。

B 案第一课 时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以图导题,理解题意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2.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3.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以疑促读,理解诗意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

4.小组交流。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解疑品读,感悟诗情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背诵,积累语言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渔歌子创设意境,理解课题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诗在表达上不太一样)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3.简介作者背景:张志和: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渲染气氛,理解词义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白鹭:闲适的象征。

它能衬托出渔夫的生活环境。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7.教师小结: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反复吟诵,感悟意境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3.默写两首古诗。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