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几个手影动作除了大拇指靠拢,两手交叉伸展做鸽子之外; 还可以一只手并拢,另一只手抓住并拢的手,并拢的那只手的小拇指上下移动,这是狗。 杭州民间传统儿童游戏。手影游戏十分简便,且历史悠久。《都城纪胜》记杭州瓦舍众伎“杂手艺”中就有“手影戏”一项。手影戏不要复杂设备,只要一烛或一灯,甚至一轮明月,就可以展开巧思,通过手势的变化,创造出种种物的形象,因手影主要作给儿童看,儿童喜爱动物,于是兔子、狗、猫等等就成了手影主要表现对象。“像不像,三分样”。通过形似的手影游戏,可以启发儿童的联想思维。 2.关于动作的古诗词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宋】杨万里 天边绿锦织云机,全幅青罗作地衣。 此是农家真富贵,雪花销尽麦田肥。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塞下曲(第二首)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中有动作描写么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又如: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啼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连用了蜀帝化鸟,庄周化蝶,鲛人珠泪,蓝田烟玉四个典故,以隐喻手法从不同侧面写一生不幸。理想追求如同幻影,人生旅途遗恨重重,像杜鹃一样总在悲鸣,像明珠一样时时流泪。 四个典故,构成了一个绵邈微婉的意境,寄寓了诗人浓重的悲慨,抒民了诗人的郁愤。常见的用典意思 投笔:弃文从武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长城:守边的将士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楼兰:边境之敌 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折腰:屈身事人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尺素:书信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五柳:隐者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明月:乡愁 青云:高的地位 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 青紫:高官显爵 丁香:愁心或情结 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蝉鸣:悲秋 青天:清官 落花:伤春 落叶:秋天 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梅雨:悠悠愁绪)2、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3、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4、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动衬静是反衬。练习: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是如何应用衬托手法的?以乐景衬哀情。5、渲染: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又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是作者初至成都游诸葛亮武侯祠所作,抒写诗人对诸葛亮崇敬赞佩之情。 前二联写武侯祠的景色,以古柏森森、碧草茂密、黄鹂空啼等景色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表现作者对先贤深沉的缅怀。练习:分析刘禹锡《乌衣巷》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朱雀桥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