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1.传承思想,古典诗词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媒介,作为与他人交流的工具,给人以警示,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心灵的升华。 2.提高素养,或许,在古代古人把它当作一种消遣,娱乐活动,现在要么是研究,要么就是附庸风雅。 3.使文字的运用更具准确性,因为诗词中非常注重这些,诗词短小但凝练,体现古人的智慧。 4.从诗词中,我们更好的能了解当时的社会,民风,与时代的发展。 国际影响 汉诗,字面上的意思是汉语的诗歌。但这个概念主要是在汉语世界之外使用。中国的一些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越南,因为使用汉字作为书写文字,自然也深受汉语诗歌的影响。随着佛教禅宗在这些国家的流传,汉诗成了禅宗文学的最重要的形式。 扩展资料 汉代的古体诗 汉代时乐府诗形成。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歌词。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三国时期以建安文学为代表的诗歌作品吸收了乐府诗的营养,为后来的格律更严谨的近体诗奠定了基础。 唐宋的近体诗 到了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律诗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对仗都有规定。绝句的规定稍微松一些。 另外,在宋代达到顶峰的词也是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词的格式要依从一些固定的词牌,以便于配以乐曲演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代诗歌 2.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古典诗词是中国人的文学遗产,这是它的本质。但是人文思想向来对社会的主流影响是极重大的。 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之道上。中国人讲究“含蓄”“委婉”,而诗词里多用起兴,即先咏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所蕴含感情都借风物传达。而中国人的情感也常常喜欢依靠外物所寄予。 王国维所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这一点也体现在中国人身上。王国维本可直接表达人生三种境界的意思,但是用诗词来表示更具有象征意义。也就是现在国人宁可寻找到一个可以象征自己所求的外物,也极少直接表达感情之故。 3.古诗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1.人生观的影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说人生价值在于将美好高尚的精神留在世人心中;“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是说死无非是化入山丘,回归自然;“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是说人要保持内心的清洁与美好,宁可死去也不能随波逐流、从俗浮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说要有高远的志向、宏伟的抱负 ……等等,“诗言志”,古诗中古人对于人生的追求、理想、境界、价值等等的思考同样启发我们应该怎样活着。 2.审美观的影响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中体现出壮烈雄猛的阳刚之气;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初晴,一一风荷举”中体现出清丽妩媚的阴柔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现实主义的眼光书写不尽的秋色;“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则用浪漫主义的想象描写舟行长江的景象……无论是哪种画面都充满诗意的美感,让读者的心灵丰富。 3.获取智慧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告诉人新事物总会取代旧事物,新陈代谢是世间永远的规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人置身事外方能明事,总观全局需要跳出局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人要想永远拥有活力就要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思想……诗中不仅有自然美景,有雄心壮志,也有哲理妙思。 4.升华文采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最美的、最凝练的、最有内涵的语言是诗的语言,古代诗歌尤其如此。读古诗让我们的语言得到美化:“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工整,“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的奇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秀丽,“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的绮艳——每一种诗句都尽显汉语的美丽。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长句有参差错落之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短句有铿锵斩截之美;“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散文化的句子写情婉转悱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名字叠列的句子也同样感人至深。——每一类诗句都丰富我们的表达。 5.其他 古诗还可以教我们静观自然,享受被忽略的天地之美——“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写出静夜独坐竹林,偃仰啸歌,尽享月色的情景;教我们内省心灵,发现灵魂深处的真实自我——“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写面对青空下高山时,完全超脱了喧嚣烦扰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自由与无穷快乐的自己;引导我们有情趣——“唯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春天里处处可见的景象让诗人如此流连,古人对于美丽海棠的痴爱不也感染着我们,启发我们要有一颗赤子之心,从寻常生活里发现无尽的美妙吗? 古诗对于中国人的影响是说不尽的,我们可以在读古诗的过程中去慢慢体会,慢慢享受。 4.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印象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太多了,我只能分一些小点说说,一点盖面吧 1.人物多。 共600多人,有名姓的就有200多,一般人读到这么多人物就没耐心了,而作者能把他们各个的外貌、个性、关系理得一清二楚,实在不易! (比如说,第二回有个名叫冷子兴的,是贾府里一个仆人的女婿,为贾雨村讲说贾府的情况,引出下文,但不是然后就再不提他了。后来又因他引出一件案子,他的岳母请王熙凤帮忙……这就前后呼应了) 书中人物的刻画毫不含糊。不像一些古代小说中的,形容女子美貌就说“貌若天仙”、“嫦娥下凡”之类不着边际的话,而是各不相同地描写,有详有略(参见林黛玉进贾府那回)。 2.事情多。 这么多人物,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得从事情中体现,因此贾府内外,大大小小的事件犹如一张网,密而不乱,有条不紊地展开,而且每件事都是极现实、丰富的。 3.诗词美。 有许多精品,如《葬花词》、《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不同人物作的诗风格各不相同。 4.文化广。 如可以通过大观园景物描写了解古代园林文化 通过第53、54回了解清代春节习俗 从“平儿理妆”知道古代女子化妆文化 还有戏曲文化、中医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 5.悲剧性。 正因为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红楼一梦,结局不得不是悲剧,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从悲剧中明白道理(第一回的《好了歌》及其注解,第五回的诗词是全书的精髓所在可以参考,但不可过分沉浸其中,移了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