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理解性默写水调歌头: 我端起一杯酒,仰首问青天:明月是在何时就已出现?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夜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飞到月宫里去,又害怕禁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 要是在那里翩然起舞,也只会是孤身伴随着茕茕清影,那里比得上人间的人情浓洽。 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着床上惆怅不眠的人。 明月啊,你自升自落,该不会有什么懊恼恨怨吧?却为何偏偏总是在亲人离别时才又亮又圆呢?唉!想必是如同这月一样有阴晴圆缺的转换,人也有悲欢离合的变迁,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完美周全。只愿离人总是身体健康,千里之外也能共赏这明媚皎洁的月色。 2.古诗理解性默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赏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年仅25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三秦”,泛指长安附近。项羽破秦后,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称“五津”。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又说:“忧思成疾 ,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从齐梁到初唐,浮华艳丽的诗风一直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诗风,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王、杨、卢、骆,“以文章名天下”,称“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说那些嗤笑“四杰”的人只能“身与名俱灭”,而“四杰”却像万古长流的江河,他们的美名永远不会泯灭。杜甫对“四杰”的推崇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就拿王勃这首诗来说吧,并不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绝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寡味。诗人本来是要劝慰杜少府的,劝他不要过于感伤。但并不是一上来就劝他,而是先用环境的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样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写来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开了。 3.新课表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每一篇至少三句以上的理解性默写1.曹操<龟虽寿>中表现自己往年雄心壮志的.2.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 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心情相似的句子.3.孟浩然与故人"把酒话桑麻"后约定是什么?4.<论语>十则中孔子说的学与思的辨证关系.5.孔子在<论语>中说的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缺点.6.<论语>十则中告诉我们要时常向别人请教,要谦虚的句子.8.在<论语>十则中说要如何对待知识,才是真正的聪明.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具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气概的句子.10.周敦颐在<爱莲说>说自己喜欢莲是因为什么?(也就是莲的品质)11.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风光的句子.12.<望岳>中的名句13.<陋室铭>中表示陋室不陋的句子.1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写到自己梦回沙场的句子.15.<春望>中由鸟语花香抒发的感叹16.在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17.<五柳先生传>中表现作者不慕荣利的句子.18.<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抒发作者的壮志豪情的句子.19.<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句子.20.<已亥杂诗>中以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 4.【求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赠从弟》,《送杜少府⑴《赠从弟》中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主旨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⑶《登幽州台歌》中指生不逢时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⑷《送元二使安西》中,描写清新明朗的送别环境句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诗中虽只字未提送别,但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它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⑸《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描摹愁绪的千古名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运用想象写作者壮志豪情的诗句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⑹描写春天的古诗词: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⑺描写夏的古诗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⑻描写秋天的古诗词: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⑼描写冬天的古诗的名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10)《无题》①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东风无力百花残.② 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现爱情坚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1)《相见欢》用巧妙地比喻写"愁”:翦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2)《登飞来峰》: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早春春草初出,若隐若现的美景的句子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作者发表看法,表达盛夏比不上早春景色的观点的句子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4)《苏幕遮》描写登高所见秋景的语句是:碧云天,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抒发浓烈的思乡愁绪的语句是: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