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与书相伴的古诗词

1.与书为伴,润泽心灵古诗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听着,这句话似乎说得很严重;可是仔细想想,就觉得十分有道理.

古诗句中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思想和知识需要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活水有一大部分来自书本.天天读本好书,对精神有滋补作用,言谈举止就不致“无味”和“可憎”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好书能使人气度高雅,叫你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鼓舞你自己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

读书是一种享受.好书不必是宏篇巨著,或惊世之作,可以是数则精论的论述.读书的感觉犹如你在吃一种鲜果,不忍一口吞食,而是细细品尝,才悟觉风味.当然,捧一本好书时,也不必像古时圣贤读书那样,焚香沐浴衣冠楚楚,正襟危坐:却可在一方小桌上,摆一杯新茶,在阳光下慢慢读着,怡然自得,那滋味肯定然你陶醉.

2.关于相伴的古诗

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 歌台舞榭没长情,不如相伴文园老。

3. 假使留春春肯住,唤谁相伴春同处。

4.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5.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6.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7.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8.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1.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12.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3.与书相伴古代字

每当想起苏辙说过的“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都忍不住欣然一笑。随后,下意识的动作就是去书架抽本书,捧在手里翻看。书中的世界太奇妙也太宏博了,远远超出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能体验到的。

读书,无疑是成长的需求,是人生的能量补充,不知不觉间,它早就如每日穿衣吃饭那样,成为一些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读书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修炼。只要是感兴趣的书,都可以拿到手边翻翻看看,在浏览群书的过程中,不但能积累各种知识,更大的收获是找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和思想的源泉。如果将阅读形容为一个摄入的过程,那么把所思所想、所见所闻用笔记录下来,无疑就是表达思想、袒露心声的过程。阅读与写作,就像是呼吸,有吸入,亦有呼出。现如今,笔者经过了不同工作岗位的历练,更加认识到博览群书的意义。

阅读,是生活中一种别样的乐趣,而且它对家庭的意义也很重大。我家的老老小小都是爱书之人,因为每个人兴趣不同,所以书架中许多类型的书都能找到。

4.描写陪伴的古诗词有哪些

1、《蝶恋花·千二百回圆未半》年代: 宋 作者: 黄裳

千二百回圆未半。人世悲欢,此景长相伴。行到身边琼步款。金船载酒银河畔。谁为别来音信断。那更蟾光,一点窥孤馆。静送忘言愁一段。会须莫放笙歌散。

2、《浪淘沙·一叶忽惊秋》年代: 宋 作者: 贺铸

一叶忽惊秋。分付东流。殷勤为过白苹洲。洲上小楼帘半卷,应认归舟。回首恋朋游。迹去心留。歌尘萧散梦云收。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

3、《满庭芳·花满金盆》年代: 宋 作者: 朱敦儒

花满金盆,香凝碧帐,小楼晓日飞光。有人相伴,开镜点新妆。脸嫩琼肌著粉,眉峰秀、波眼宜长。云鬟就,玉纤溅水,轻笑换明珰。 檀郎。犹恣意,高欹凤枕,慵下银床。问今日何处,斗草寻芳。不管余酲未解,扶头酒、亲捧瑶觞。催人起,雕鞍翠幰,乘露看姚黄。

4、《满庭芳·瑟瑟金风》年代: 宋 作者: 向子諲

瑟瑟金风,团团玉露,岩花秀发秋光。水边一笑,十里得清香。疑是蕊宫仙子,新妆就、娇额涂黄。霜天晚,妖红丽紫,回首总堪伤。中央。孕正色,更留明月,偏照何妨。便高如兰菊,也让芬芳。输与芗林居士,微吟罢、闲据胡床。须知道,天教尤物,相伴老江乡。

5、《减字木兰花·枕书睡熟》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枕书睡熟。珍重月明相伴宿。宝鸭金寒。香满围屏宛转山。鸡人声杳。瑶井玉绳相对晓。黯淡窗纱。却下风帘护烛花。

5.形容“相伴”的诗句有哪些

1、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贺铸《浪淘沙·一叶忽惊秋》

译:只有饮酒时看到的月亮和以前一样,和人交相愁苦。

2、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葛天民《迎燕》

译:燕巢早已筑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3、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译:却没有人陪伴我,只有我一人在河堤上独自纵马游览,马蹄踏着路上的泥里有一半裹着花瓣。

4、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柳永《安公子·梦觉清宵半》

译:半夜从梦中惊醒。静静地一边细听一边屈指数着漏滴声。床前只有将要燃尽的流泪红烛相伴

5、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译:懂得我心的只有这雕梁上的春燕,飞来飞去地与我相伴。

6、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纳兰性德《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

译:灯残风灭,香炉之烟也已经变冷,相伴的只有自己孤单的身影。

7、翦横枝,清溪分影,翛然镜空晓。小窗春到。怜夜冷孀娥,相伴孤照。——吴文英《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译:梅花从树上剪下来后,倒映溪中的梅枝影也即分成两截,但映在平静似镜的溪水中的梅影却显得更加空疏、自在。将梅花放置在窗台上,梅花的清香给居所带来了春的气息,独守广寒的嫦娥也将月光洒照在梅枝上陪伴。

8、明朝戏去谁相伴,年少相逢狭路间。——刘复《夏日》

译:来来去去人那么多却没有人与我相伴,年少时的友情终究是过客。

9、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译:看到你离去不得已潸然泪下,还好有烟霞与我相伴。

10、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项鸿祚《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译:残夜花香,月满西楼,醉倚绿琴,无人相伴。

6.急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熟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春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 (陆游)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能读懂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林语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书到用处方恨少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按】以理入诗,是宋诗的特点;而于形象中寓深刻的道理,正是宋诗的成功之处。这首小诗借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半亩】言其小也

【鉴】镜子

【影】水中倒影

【徘徊】流动不绝貌

【渠】水,指方塘

【如许】这样

【为】一作“谓”,答词

“尽信书,不如无书”

《尚书》《汉书》《后汉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晋书》《北齐书》《新唐书》

《回乡偶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 (清·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陆游·书愤)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 病起书怀)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

7.有关陪伴的古诗词

上邪》① 汉乐府民歌

上邪!②

我欲与君相知,③

长命无绝衰。④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⑤

【注释】

①这一首是情诗。指天为誓,表示爱情的坚固和永久。 ②上:指天。上邪:

犹言“天啊”。这句是指天为誓。 ③相知:相亲。 ④命:令,使。从“长

命”句以下是说不但要“与君相知”,还要使这种相知永远不绝不衰。 ⑤除

非高山变平地、江水流干、冬雷、夏雪、天地合并,一切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

生了,我才会和你断绝。

白头吟

作者: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徒徒。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乐府·白头吟 李白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此时阿娇正娇妒,

独坐长门愁日暮。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一朝将聘茂陵女,

文君因赠白头吟。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

去难重回。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