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美食的名人名言或古诗词有哪些1、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作者】杜牧 【朝代】唐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2、凉州词二首·其一 【作者】王翰 【朝代】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3、菩萨蛮 【作者】李师中 【朝代】宋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 4、成都曲 【作者】张籍 【朝代】唐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译文 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 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的人喜欢向谁家投宿? 5、江上渔者 【作者】范仲淹 【朝代】宋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2.关于美食的名人名言或古诗词有哪些1、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作者】杜牧 【朝代】唐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2、凉州词二首·其一【作者】王翰 【朝代】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3、菩萨蛮【作者】李师中 【朝代】宋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 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4、成都曲【作者】张籍 【朝代】唐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译文 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 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的人喜欢向谁家投宿?5、江上渔者【作者】范仲淹 【朝代】宋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3.征集有关食物的谚语(或名句)~~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 精粮合口味,粗粮润肠胃。 吃了胡萝卜,百病化乌有。 多食一点腊,不用到药铺。 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 晨起一杯水,到老不后悔。 苹果每日啖,不用去医院。 常吃萝卜菜,啥病也不害。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豆腐配海带,常吃除病害。 多食一点姜,不用开药方。 白菜萝卜汤,益寿保健康。 热天半块瓜,药物不用抓。 心虚气不足,桂圆米粥煮。 早上喝盐汤,胜喝人参汤。 口喝心烦躁,粥加猕猴桃。 辣椒尖又辣,增食助消化。 好菜不过食,美酒不过量。 萝卜干饨豆腐——没点血色 萝卜上供——哄神 萝卜掉进腌菜坛——泡着吧 老太太吃蚕豆——软磨梗顶 老太太吃豆腐——不必担心 老太太吃黄连——苦口婆心 老太太吃炒蚕豆——咬牙切齿 老太太吃豆腐——正好 老太太吃豆腐——一物降一物 老太太吃糖——越扯越长 老太太吃排骨——难啃 老太太啃鸡筋——难嚼难咽 4.征集有关食物的谚语(或名句)~~~~民以食为天 修养之于心地犹如食物之于身体 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 ———— 西塞罗 勤勤俭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 嘴是无底洞。大吃胜过小赌。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 只与人家赛种田,莫与人家比过年。 精打细算半年粮。 一斤粮,千粒汗,省吃俭用细盘算。 耗子还存三分粮。粮头不俭,粮尾喊饭。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 读书不思考,犹如吃饭不消化。 良药苦口。 一天一苹果,不用请医生。 陈酒味醇,老友情深 。 生米煮成熟饭了。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5.形容美食的诗句及成语或者词语,越多越好^三牲五鼎 词义: 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词音: sān shēng wǔ dǐng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shí bù yàn jīng,kuài bù yàn xì 成语典故: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成语出处: 《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例句: “割不正不食”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规矩,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条令却有些稀奇。(鲁迅《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 āi lí zhēng shí 成语典故: 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八珍玉食 bā zhēn yù shí 成语典故: 泛指精美的肴馔。 伴食宰相 bàn shí zǎi xiàng 成语典故: 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饭。用来讽刺无所作为,不称职的官员。 成语出处: 《旧唐书·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饱食暖衣 bǎo shí nuǎn yī 成语典故: 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成语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酒足饭饱 jiǔ zú fàn bǎo 成语典故: 酒已尽量,饭也吃饱。形容吃饱喝足。 成语出处: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俺这里安排一席好酒……,我着他酒醉抉饭饱,走不动。” 饱食终日 bǎo shí zhōng rì 成语典故: 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成语出处: 《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例句: 人如果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是最没有出息的。 6.求饮食方面的诗词,谚语饭饱不洗澡,酒后不剃脑。 饭后行百步,不用上药铺。寒从脚起,病从口入。 平时省一口,缺时顶一斗。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臭鱼烂虾,害命冤家。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若要长寿,经常吃素。煮菜不用学,只要勤洗锅。 上床萝卜下床姜。母鸡清火雄鸡燥火,梢鲢搜病甲鱼滋阴。 深栽洋芋浅栽姜。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 —— 谚语 有病不瞒医。瞒医害自己。 —— 谚语 有病去烧香,死得更快当。 —— 谚语 你若隐瞒自己的病,你的尸体会暴露在人面前。 (柯尔克孜族) —— 谚语 有病不要瞒,越瞒越吃亏。 —— 谚语 丑病不瞒医生。 —— 谚语 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 谚语 治一经,损一经。 —— 谚语 病人怕肚胀,雨落怕天亮。 —— 谚语 三肿三消,预备铁锹。 —— 谚语 出汗不减病,医生也着急。 —— 谚语 挤疮不留脓,免受二回痛。 —— 谚语 红肿高大,大夫不怕。 —— 谚语 治疮不能怕挖肉。 —— 谚语 千枝连根,十指连心。 —— 谚语 疮大疮小,出头就好。 —— 谚语 伤筋断骨一百天。 —— 谚语 鼻子不通,吃点火葱。 —— 谚语 走好的疖子睡好的眼。 —— 谚语 撑痢疾,饿伤寒。 —— 谚语 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 —— 谚语 好人难得六月泻。 —— 谚语 老怕伤寒少怕痨。 —— 谚语 干血痨,不用瞧。 —— 谚语 饿不死的伤寒,吃不死的痢疾。 —— 谚语 治风先去热,热去风自灭。 —— 谚语 感冒不是病,不治要了命。 —— 谚语 痘要结,麻要泄。 —— 谚语 针灸拔罐,病去了一半。 —— 谚语 药方无贵贱,效者是灵丹。 —— 谚语 毒病毒药医。十个大夫九“当归”。 —— 谚语 话传三遍假成真,药方子抄三遍吃死人。 —— 谚语 百病一针,病情要分。 —— 谚语 小单方能医大病。 —— 谚语 偏方对症治大病。 —— 谚语 人有四百病,医有八百方。 —— 谚语 打石看石纹,医病看病根。 —— 谚语 金子的真假匠人深知,病情的轻重大夫深知。(哈萨克族) —— 谚语 名医难治心头病。 —— 谚语 病急不要乱投医。 —— 谚语 有病最怕乱投医。 —— 谚语 身冷的人和衣裳亲近,有病的人和医生亲近。(蒙古族) —— 谚语 小病不治,大病难医。 —— 谚语 新病好医,旧病难治。 —— 谚语 预防肠道传染病,要把苍蝇消灭尽。 —— 谚语 得病容易治病难。 —— 谚语 草原上的睡蛇不等醒来就要打死,身上的疾病不等发作就要医治。 (柯尔克孜族) —— 谚语 苍蝇消灭光,肠胃得安康。 —— 谚语 除了苍蝇灭了蚊,夏令毛病去七分。 —— 谚语 苍蝇嗡嗡叫,疾病快来到。 —— 谚语 臭虫满墙爬,药罐手中拿。 —— 谚语 一只苍蝇一只虎,飞到谁家谁家苦。 —— 谚语 牙齿不剔不空,耳朵不掏不聋。 —— 谚语 饱不洗澡,饿不剃头。 —— 谚语 常常洗澡,虱子不咬。 —— 谚语 常洗衣,常洗澡,常晒被服疾病少。 —— 谚语 饱剃头,饿洗澡。 —— 谚语 灭虱没有巧,换衣常洗澡。 —— 谚语 衣服常洗常换,强如上医院。 —— 谚语 焚香不如扫地,吃肉不如剃头。 —— 谚语 剃头常洗澡,身体自然好。 —— 谚语 害眼洗脚,强似吃药;害眼剃头,火上加油。 —— 谚语 勤吃药,不如勤洗脚。 —— 谚语 要离药罐,洗手吃饭。 —— 谚语 剃头洗脚,赛过吃药。 —— 谚语 饮前洗手,饭后漱口。 —— 谚语 入厨先洗手,上灶莫多言。 —— 谚语 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 —— 谚语 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 谚语 常常晒太阳,身体健如钢。 —— 谚语 强光底下无毒虫。 —— 谚语 屋内屋外勤打扫,开窗通气精神好。 —— 谚语 清爽的空气,百病的良药。 —— 谚语 洗脸洗鼻窝,扫地扫墙角。 —— 谚语 扫地如清心。 —— 谚语 无事勤扫屋,强如上药铺。 —— 谚语 宁吃鲜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篓。 —— 谚语 饭前一碗汤,气死好药方;饭后一百步,强如上药铺。 —— 谚语 臭鱼烂虾,送命冤家。 —— 谚语 冬忌生鱼,夏忌狗肉。(壮族) —— 谚语 鱼过千滚,吃肚自稳。 —— 谚语 鱼吃新鲜米吃熟。 —— 谚语 东西要吃暖,衣服要穿宽。 —— 谚语 要想身体健,食物要新鲜。 —— 谚语 喝开水,吃熟菜,身体健康少病害。 —— 谚语 卫生好,病人少,锅灶净,少生病。 —— 谚语 饮食要卫生,一热二鲜三干净。 —— 谚语 吃瓜果,要洗净,吃得卫生少生病。 7.谁能提供饮食方面的诗词,谚语饭饱不洗澡,酒后不剃脑。 饭后行百步,不用上药铺。寒从脚起,病从口入。 平时省一口,缺时顶一斗。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臭鱼烂虾,害命冤家。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若要长寿,经常吃素。煮菜不用学,只要勤洗锅。 上床萝卜下床姜。母鸡清火雄鸡燥火,梢鲢搜病甲鱼滋阴。 深栽洋芋浅栽姜。 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 —— 谚语 有病不瞒医。瞒医害自己。 —— 谚语 有病去烧香,死得更快当。 —— 谚语 你若隐瞒自己的病,你的尸体会暴露在人面前。 (柯尔克孜族) —— 谚语 有病不要瞒,越瞒越吃亏。 —— 谚语 丑病不瞒医生。 —— 谚语 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 谚语 治一经,损一经。 —— 谚语 病人怕肚胀,雨落怕天亮。 —— 谚语 三肿三消,预备铁锹。 —— 谚语 出汗不减病,医生也着急。 —— 谚语 挤疮不留脓,免受二回痛。 —— 谚语 红肿高大,大夫不怕。 —— 谚语 治疮不能怕挖肉。 —— 谚语 千枝连根,十指连心。 —— 谚语 疮大疮小,出头就好。 —— 谚语 伤筋断骨一百天。 —— 谚语 鼻子不通,吃点火葱。 —— 谚语 走好的疖子睡好的眼。 —— 谚语 撑痢疾,饿伤寒。 —— 谚语 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 —— 谚语 好人难得六月泻。 —— 谚语 老怕伤寒少怕痨。 —— 谚语 干血痨,不用瞧。 —— 谚语 饿不死的伤寒,吃不死的痢疾。 —— 谚语。 8.征集有关食物的谚语(或名句)~~~~民以食为天 修养之于心地犹如食物之于身体 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 ———— 西塞罗 勤勤俭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 嘴是无底洞。 大吃胜过小赌。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 只与人家赛种田,莫与人家比过年。 精打细算半年粮。 一斤粮,千粒汗,省吃俭用细盘算。 耗子还存三分粮。 粮头不俭,粮尾喊饭。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读书不思考,犹如吃饭不消化。 良药苦口。 一天一苹果,不用请医生。 陈酒味醇,老友情深 。生米煮成熟饭了。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9.描写饮食的古诗1、东坡肉:苏轼贬官黄州时,写下《猪肉诗》一首: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2、羊肉泡馍:苏轼写诗:“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古代称羊肉泡馍为羊羹。 3、腌笃鲜:金农有诗:“夜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买来配煮花猪肉,不问厨娘问老僧。”腌笃鲜是江浙一带著名的本帮菜. 4、种菜烹调:宋人有词:“自种畦中白菜,腌成瓮里黄齑(读jī音,指酸菜)。肥葱细点,香油慢煼(同炒),汤饼如丝。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这是描写在自家菜园自得其乐的画面,其乐融融,令人向往。 5、撒子:陆游在《剑南诗稿》中曰:“陌上秋千喧笑语,担头粔籹簇青红。” 粔籹读jù nǚ音,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撒子,由中原传到东莞后,为莞人喜爱并成为东莞传统贺年食品之一。其中陆游所说“簇青红”,说明人们还把部分糖环还加上花米红染成好看的红色以示喜庆。 6、刀削面:民间有顺口溜形容“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7、酸梅汤:清代的郝懿行写得《都门竹枝词》写到“底须曲水引流觞,暑到燕山自然凉;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老北京们在儿时常听到手敲冰盏的清脆声音,“泠泠有声,清远而浏亮”,那是卖冰梅汤的在走街串巷。在炎热的夏季喝上一碗,“透心沁齿,如甘露洒心一般”。 8、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用豆面、糯米粉、和红糖豆沙馅制成,《燕都小食品杂咏》:“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 9、煮干丝和水晶肴肉:说起扬州,除了传说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的风光,还有扬州大厨们引以为傲的大秀刀功的煮干丝,将豆干劈成片再切成丝的过程考验人的耐心和细心。俗语说扬州人早晨皮包水,就是指扬州人早晨去茶楼喝茶再吃上一碗煮干丝。《望江南》词中写道:“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毕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这首词说得正是扬州人日常生活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