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园趣古诗词的作者

1.《童趣》这篇古文的作者是谁

沈复

沈复,字三白,清苏州(今江苏省吴县)人。生於乾隆二十八年(西元1763年)卒

年不详。但据浮生六记所著《浮生六记》中所记事终於嘉庆十二年

(西元1807年)秋,由是推之,他的去世必在这年以后。

沈复的性格爽直,落拓不羁,不事科举,不慕宦仕宦,以行商、画客、幕僚、

名士终身。他的太太陈芸,字淑珍,跟他同岁,颖慧能诗文,才思隽秀。他们

伉俪情笃,在淳朴恬淡的生活中,另有怡然自得的天地。一生事迹,见於所著

《浮生六记》,现仅存四记,包含、、、

典出李白「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沈复(三白)记述种兰往事,说及友人赠他一盆荷瓣素心兰,他珍同拱璧。

不到两年,忽然枯萎了!原来有人也很爱兰,欲分享而不得,逐用沸水把兰

害死。沈复一气之下,从此“誓不植兰”。一如此大发脾气。实在不合卫

生。别人犯了错,却拿自己承受折磨;何其笨也!他不应“誓不植兰”,而

该“努力植兰”;把兰花遍植园中,一可以成全自己爱兰的心愿,二可以气

煞那个害兰的坏蛋,不亦快哉!

2.描写童趣的古诗句注明作者题目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辛弃疾的《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作者的简介

课后的十首古诗:

1.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徒(xi三声)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烈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望洞庭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鹏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静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说人生再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古诗《九溪十八涧》作者是谁

题杭州九溪十八涧

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树。

俞樾(1821-1907),清学者。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晚年讲学杭州诂经精舍。治经、子、小学。宗法王念孙父子,大要在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并分析其特殊语文现象。撰有《群经评议》、《诸子评议》、《古书疑义举例》等。能诗词,重视小说戏曲,强调其教化作用。所作笔记,搜罗甚富,包含有学术史、文学史的资料。所撰各书,总称《春在堂全书》,共二百五十卷。

楹联著述颇多,有《春在堂楹联录存》、《春秋人地名对》、《改良楹联维新》、《精选楹联新编》、《曲园楹联录》、《校官碑集字联》、《绎山碑集字联》、《曹全碑集字联》、《樊敏碑集字联》、《纪泰山铭集字联》、《鲁峻碑集字联》、《金刚经集字联》等。

清末学者俞樾所描绘的这一景致,是距杭州西湖仅十里之遥的“九溪十八涧”景区。他对白居易赞冷泉“最余杭而甲灵隐”不以为然,他说,“九溪十八涧乃西湖最胜处,尤在冷泉之上。”并且别出心裁,于是作叠字诗赞九溪.

5.清平乐村居古诗的作者生平简介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