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中的朔州

1.诗词中的“云州”指哪

古代云州,是今山西大同。

大同市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同战国属赵,汉置平城县,北魏建都,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置云中郡和云洲。

辽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于今大同城建西京,十七年(公元1048年)置大同县附郭。 自此,大同县名沿用未改。

吸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为大同府治。抗日战争时期分设东、西大同县。

1949年5月解放后,大同城区建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1952年11月重归山西省。

1993年7月雁北行署撤销,与大同市合并,并将雁北行署下辖的部分县划归大同市。 现辖有开发区、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等5个区和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大同县等7个县。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4′──114°33′,北纬39°03′──40°44′之间。

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凉城县毗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忻州地区相连,东与河北省阳原、涞源、蔚县相接。大同市历史悠久、地势险要,为三晋北方之门户、首都北京之屏障,系陕、蒙、冀捷径之必由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古战场之称,曾为一代京华、两代陪都、四朝重镇。

本市地处晋、冀、蒙交界处,是闻名全国的"煤都"。区位条件比较优越,交通通信较为便利,矿产资源颇为丰富,旅游资源声誉中外,工业基础比较雄厚。

全市国土总面积14112。5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00--1400米之间, 最高峰是阳高县六棱山主峰黄羊尖2420米,最低处为灵丘县冉庄河558米,市区海拔1000 米。

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平川兼备。土石山区、丘陵区占总面积的79%。

西北部山脉属阴山山脉和吕梁山脉,主要有双山、二朗山、云门山、采凉山等;东南部山脉属太行山脉,主要有恒山、太白山、六棱山等。全市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最高处为阳高县境内六棱山黄羊尖(海拔2420米),最低处为灵丘县境内花塔村冉河出口处(海拔558米)。

桑干河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市,形成了周围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川的槽型盆地。除桑干河外,境内主要河流还有属海河水系的御河、南洋河、壶流河、唐河和属黄河水系的苍头河。

全市总人口284。8万人,农业人口占60%左右。

本市有蒙、满、回、藏、苗、朝鲜等少数民族,汉族人口占99。 6%。

大同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且寒冷干燥,夏季短暂且温热多雨,春秋凉爽,温差较大。年均气温5。

5℃,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29。

1℃;年平均降雨量在400毫米;无霜期100~156天。 大同市土地广阔,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莜麦、春小麦、黍子、马铃薯、胡麻、黄花菜、黄芪、甜菜、向日葵和蔬菜、瓜果等。

大同市矿藏资源丰富,是我国著名的"煤乡",煤炭储量大、质量好、热值高,已探明的煤炭总储量达376。9亿吨,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

境内地下矿藏还有铁、铜、铝、锌、磷以及石灰石、云母、石墨、大理石、花岗石等。 大同市境内现存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2万余处,其中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0余处。

驰名中外的主要有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开凿的云冈石窟;现存的惟一的辽代木构建筑上、下华严寺;九龙壁;阳高"许家窑人"遗址;北岳恒山;悬空寺;浑源圆觉寺砖塔;天镇慈云寺;灵丘觉山寺等。此外,北魏冯太后永固陵、孝文帝虚宫万年堂、汉代白登之战遗址、观音堂、古长城等都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2.求关于山西的古诗词

关于山西的古诗词有:

1、《同崔邠登鹳雀楼》

唐代:李益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译文:

鹳雀楼西边有百尺桅樯,汀洲上高耸入云的树木一片茫茫。

汉家乐奏犹如逝去的流水,魏国山河也已经半入夕阳。

往事过千年尚遗憾时间过得快,忧愁到来一天也觉得太长。

战乱中更激起思念家乡的情感,远望楼前景色已非春天不免自我感伤。

2、《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3、《过燕支寄杜位》

唐代:岑参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译文:

燕支山西面的酒泉道上,北风刮起狂沙,卷起白草。

那长安城在那遥远的日光边,我怀念你却无法相见,这种相思令我衰老。

4、《山西行》

宋代:沈与求

山西健儿好身手,气如车轮胆如斗。

十五射猎少年场,戏格黄罴同拉朽。

译文:

山西的健儿们个个好身手,气魄像车轮一样,胆气如斗一样。

十五岁就在少年场射猎中大放光彩。

5、《古离别》

南北朝:江淹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译文:

心爱的人要到雁门关外很远的地方去了,我们只有无奈地道别。

天上的黄云遮蔽了千里,,到远方去的游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想起当时送心爱的人远去的情景,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可如今,檐前的露已经凝结成团。

蕙草虽然凋零了,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我担忧的是远方的爱人,不知他在外是否饱暖。

爱人远在天涯,我们长年分别。

但愿时而看见自己的容颜,还是像琼树枝一样洁丽。

但愿能像菟丝和水萍一样,有所寄托,与爱人的感情也能始终不渝。

3.朔州的过去是什么样的

偶不是诗人,也不是作家,更没有才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借花献佛转载这段《朔州赋》与你共享:水际海河,黄河,山枕洪涛,恒岳。

位居三晋大地北翼,身处大同盆地南端。绵绵奕奕,朔州历史悠长;济济绳绳,岁月春秋亘古。

唐尧为冀州之城,虞舜乃并州之属。夏归荤育,商曰下危。

西周北戎而僭,春秋北狄以据。战国为赵之所辖,一统有秦首设县。

北齐设州,延续明清。实是晋绥之宝地,不愧雁北之名区。

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

千古雁门郡,演绎流传多少故事。一条桑干河,寻思渉历万般情怀。

戍边屯军,广武古城堡雄风犹存。 汉墓成群,大风歌毅魄诚勇尚想。

疾击匈奴,杀虎口插羽破天骄。浴血抗辽,金沙滩泣泪杨家将。

内外长城,连绵地脉。应县木塔,拄耸云天。

崇福,净土聆神头泉和声,峙峪遗址揽旧石器气息。 西汉诗人,思表纤丽班婕妤;三国名将,声威显赫张文远。

开国元勋,尉迟恭功昭大唐;秉公东阁,王家屏善陈万历。 风云帐下,《百年歌》忆李存勖;民族志高,学子情深王梦龄。

当钦麻贵,援朝抗日笑烽火;难忘尹泽,故事民歌仰奇才。归侨群英幕女杰,荡倭赤胆赞李林。

嗟夫,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

思接千载,感人文之蕴藉。视通万里,极气象之开张。

铁路公路纵横境内,黄土高原容与眼中。城北城中城南,绿化水化文化。

况复矿产殷富,森林广袤,生物珍奇,草原丰茂。加以煤炭之都,沸腾活力,电力之城,光明愿景,陶瓷之地,点缀情趣,乳品之乡,畅享生活。

以工促农,建设美好新农村。以城带乡,憧憬幸福欢乐图。

深浅杨莫岭,郁郁葱葱;回环七里河,清清秀秀。《海上明月》,一曲情动彩云追;《阿瓦山寨》,满怀歌盈春光醉。

创新睿智,与时俱进。发展机遇,应运而生。

精思达变,一瞬二十年。奋力登攀,更有万重山。

诗云:走路才知走路难,重山之外有重山,重山登到高峰后,万里舆图顾盼间。 美哉朔州城,指看今朝无限风光;快哉朔州人,走向未来更加辉煌。

4.古文翻译周德威,字镇远,朔州马邑人也.

周德威,字镇远,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人,周德威身长面黑,状貌魁伟,笑不改容,凛然有肃杀之气.为人勇而多智,能远望烟尘料知兵势敌数.唐末为李克用骑将,渐升至铁林军使.跟随李克用击败王行瑜后,升任检校左仆射、衙内指挥使.当梁、晋对垒之时,周阳五之勇闻名天下.光化二年(899)三月,朱温派氏叔琮进逼太原,一直打到榆次(今属山西)、洞涡驿(今清徐东)等地,梁军中传令道:“能生得周阳五者为刺史.”外号陈夜叉的梁将陈章口出狂言打算活捉周德威以邀功,李克用要周德威当心此人.因陈章经常骑白马穿朱甲,周德威便要部下见到白马朱甲的敌将就假装败退,他自己则化装成士兵夹杂在行伍之中.等到陈章出来挑战,部下依约退走,陈章中计急追,周德威从后挥锤击中陈章将其活捉.天祐三年(906),朱温派兵攻刘仁恭的沧州(今河北沧州东南)时,晋王李克用为援燕而派周德威率5万大军攻取潞州(今山西长治)进行牵制.得手后周德威被任命为代州刺史、内外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这时攻燕的梁军转而争夺潞州,建夹城围之.晋军守将李嗣昭坚守围城,周德威率军救潞州,在夹城外与后梁军对峙经年.李克用临终前向李存勖表示担心周德威与李嗣昭两人之间的矛盾会影响相互配合.李存勖继位并杀李克宁之后,从前线召回手握重兵的周德威.周德威表示对故主的高度忠诚后跟随李存勖南攻梁军,破夹城解了潞州之围,与李嗣昭欢好如初.周德威因功升任振武节度使(治朔州,今朔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使相.天祐七年(后梁开平四年,910)秋,朱温派王景仁率众7万击赵王王镕,王镕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命周德威率部先屯赵州(今河北赵县),然后他自率一部出赞皇(今属河北)与之相会后,在柏乡(今属河北)附近与后梁军对垒.后梁军人多势众,装备豪华精良.晋军兵少,望之颇有怯意.周德威一面对部众鼓舞士气说:“此汴、宋佣贩儿,徒饰其外耳,其中不足惧也!其一甲直数十千,擒之适足为吾资,无徒望而爱之,当勉以往取之.”另一面他对李存勖说:“梁兵甚锐,未可与争,宜少退以待之.”李存勖认为己方千里奔袭利在速战,等到对方知我虚实,仗就难打了.周德威指出战场地形不利骑兵作战,不能用己之长击彼之短.李存勖听后很不高兴,周德威又通过宦官去作说明,终于使李存勖同意退兵至鄗邑(今高邑),选择有利于骑兵作战的平原浅草地带与梁军展开决战.周德威又分析后梁军轻装远袭即使带粮也不可能多,决定在后梁军人马俱饥的下午未申之时发起冲击,结果晋军大获全胜,从鄗邑一直追到柏乡,梁军闻风丧胆,横尸数十里,王景仁仅率十余骑逃生.这一仗,周德威很好地坚持了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和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用兵原则,取得了梁晋争战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胜利.柏乡大捷之后,周德威又曾奉命攻破刘守光的幽州(今北京),亲手活捉刘守光的骁将单廷圭,并俘获了刘氏父子,他升为检校侍中、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天祐十二年(梁贞明元年,915),当李存勖与后梁将刘在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对峙时,刘乘虚长途奔袭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周德威闻讯从幽州率千骑西救.军至土门(今河北鹿泉),得知刘到乐平(今山西昔阳)后改变计划率军东进,他料得刘必去占领临清(今河北临西)断晋军粮道.于是率军急追到南宫(今属河北),“遣骑擒其斥候者数十人,断腕而纵之使言曰‘周侍中已据临清矣!’”刘正惊疑其用兵之速,放慢了行军速度.周德威乘机于第二天抢先进入临清,保住了晋军的生命线,保证了李存勖最终击败刘.天祐十四年(917)三月,契丹入侵新州(今涿鹿),周德威率军迎战不利,退保范阳城(今北京).契丹攻城达200天之久,周德威昼夜督军防御,终于未被攻破,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次年,周德威率燕兵3万南下,与镇(今正定)、定(今属河北)等州军队随李存勖渡河进军临濮(今山东鄄城西),打算直趋汴梁(今河南开封).十二月二十三日,驻军于胡柳陂(今濮阳东).次日晨谍报梁军到,李存勖问周德威如何打法,周德威“常务持重以挫人之锋,故其用兵,常伺敌之隙以取胜”,他分析战场形势,因为地近汴梁,梁军必然决一死战,力量不可低估,必须利用己方先到而敌军后至的条件以逸待劳.他主张大部队可暂按兵不动,先派骑兵骚扰使梁军难以安营扎寨,待其疲劳时再发动进攻就可战而胜之.这本是十分正确的战术安排,可是“勇而好战”的李存勖不听,率领亲军立即迎战.周德威无奈,只好跟随出战,对他的儿子说:“吾不知其死所矣!”结果这一仗,李存勖开头取得小胜,可不久后梁军就攻击晋军辎重,辎重兵败,奔入周德威军中造成混乱,被后梁军所乘,周德威父子力战阵亡.李存勖后悔痛哭道:“丧我良将,吾之咎也.”李存勖称帝时,追赠周德威太师;李嗣源继位后加赠他太尉;石敬瑭建晋称帝时,又追封他为燕王.。

5.古诗词中的庄子

” 注解!” 释义。有一种鱼,背靠着青天,要到南冥(南海)去:“彼且奚适也、完美但它必须符合现实需要,飞翔在蓬草。有鱼焉。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尽善尽美的理想或理论:“彼且奚适也,背若泰山?我腾空而上,它的名字叫鹏,它的名字叫鲲,然后图南:适者生存斥安鸟:“彼且奚适也。 道教最基础的理论就是:自然。而彼且奚适也原文,此亦飞之至。人和所有一切都必须顺其自然,未知其修者。而它将怎么适应环境啊、高加以强调:“它到哪里休息呢,其名为鹏:穷发(沙漠)的北边有叫冥海的地方。文中庄子两次借斥安鸟之口说,翅膀就象天边的云,天池也,这才是飞翔的极至。有鸟焉、美妙,否则毫无生命力。其载体连生存的条件都不具备!后人为什么要把所谓的大?我腾越而上。正象斥安鸟所说的哪样。有一种鸟,一切必须顺乎自然吗?”“彼且奚适也,它的背有泰山那么高大,翱翔篙之间。斥安鸟笑它说!”难道不是一再强调,不过几仞(几个八尺)就下来,翼若垂天之云,必须为大众所接受,且适南冥也、篙草之间,其广数千里,负青天,然后准备南飞。多么宏大,它身宽数千里!”正所谓、鼠目寸光的小人呢,其名为鲲。斥鴳笑之曰:理想也许伟大,不过数仞而下,没有谁能知道它有多长,在云(和大气)层之上。舞起翅膀象羊角似的旋转垂直上飞就是九万里,绝云气,那向天一样大。而把渺小的斥安鸟看成是胸无大志。实在有悖道教的原意,如何去实现呢,比喻其为伟大的抱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6.古诗文中的“西楼”

西楼:

中国古代建筑包括现在农村许多地方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的。这一建筑布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其实用性,是出于气候和环境的考虑,这样的居所冬暖夏凉。但古代人们对此最科学的解释恐怕是风水学的运用,东为阳,为大,为贵,东边的屋子是子孙们住的地方,比如“东宫”成了太子的代名词。西边属阴,为次,甚或为贱,照应的人物是少女、侍妾或歌伎,西楼就成了女子的居所,如元杂剧《西厢记》中“西厢”便为崔莺莺的住所,段段闺情相思,片片缠绵哀婉,自然要在此演绎,所以也就有了流传千古的或凄、或怨、或忧的诗词佳句。

李清照的词中有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她是受到了李煜的影响,有西楼凭栏的意思。个人观点,供参考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