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李白的诗句短一点的

1.李白的诗,短一点的,比较著名的

「结袜子」李白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玉阶怨」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洛阳陌」李白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白鼻騧」李白

银鞍白鼻騧,绿地障泥锦。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 高句骊」李白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舍利弗」李白

金绳界宝地,珍木荫瑶池。云间妙音奏,天际法蠡吹。

「静夜思」李白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渌水曲」李白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东鲁见狄博通」李白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赠华州王司士」李白

淮水不绝涛澜高,盛德未泯生英髦。知君先负庙堂器,今日还须赠宝刀。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李白

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李白

同州隔秋浦,闻吟猛虎词。晨朝来借问,知是谢杨儿。

「巴陵赠贾舍人」李白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赠汪伦(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题情深树,寄象公」李白

肠断枝上猿,泪添山下樽。白云见我去,亦为我飞翻。

「别东林寺僧」李白

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李白

携妓东山去,春光半道催。遥看若桃李,双入镜中开。

「送贺宾客归越」李白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2.形容李白诗歌的句子

[赠李白」杜甫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冬日有怀李白」杜甫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3.描写李白友情的诗有哪些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诗中首先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一位普通村民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诗人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自己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采纳我吧~祝你学习进步~!

4.用李白的诗句写一段话

李白你是盛唐星空一颗璀璨的明珠,驱逐他的黑暗。我欣赏你的飘逸,你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令多少人望尘莫及。我感叹你的自信,你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你的真实写照。我渴望你的狂放,你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又是多么的潇洒。你的“凤歌笑孔丘”更是让人望洋心叹啊!

仿李白的口吻写的诗

君不见日出天山苍茫海

明月临云作台镜

飞度镜湖月照影

精帘玲珑望秋月

把酒敬天与风欢

青云腾上欲揽月

者飞九天惊众光

不觉山暮秋云暗

5.谁能给我推荐一首李白的诗,要短一点的,还要带解释的.解释越多越好~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天门范鼎顿刮塥钙舵水罚惊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如果要正题,诗题应该叫“舟行望天门山”。

6.要李白的诗,四句的,加短点的赏析,要10首

「相逢行」李白

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

「结袜子」李白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玉阶怨」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洛阳陌」李白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白鼻騧」李白

银鞍白鼻騧,绿地障泥锦。细雨春风花落时,

挥鞭直就胡姬饮。

「舍利弗」李白

金绳界宝地,珍木荫瑶池。云间妙音奏,天际法蠡吹。

「高句骊」李白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静夜思」李白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渌水曲」李白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