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石林”的诗句有哪些1. 《次韵石林见贻绝句四首》 年代: 宋 作者: 韩元吉 平昔勋名步玉除,碧油幢下见悬车。 定知他日平泉记,不数当年种树书。 2. 《访石林》 年代: 宋 作者: 刘一止 山行不用瘦藤扶,度石穿云意自徐。 夜过西岩投宿处,满身风露竹扶疏。 3. 《石林》 年代: 宋 作者: 周文璞 苍苍一林石,零散少存者。 分携多子孙,不胜落田野。 虚堂有天就,乃在绝壁下。 存者宁非真,散者亦已假。 相君久藏山,远客初击马。 幽玩埋莓苔,孤嘀坐梧槚。 方咏兹游清,未敢泥风雅。 4. 《卞山石林》 年代: 宋 作者: 袁说友 物是人非旧,堂空语不应。 千重云夭矫,百态玉崚嶒。 断壁苔封径,县岩树挂藤。 搘颐重觅日,犹记昔年曾。 5. 《寿王修斋枢密·石林松》 年代: 宋 作者: 陈著 矫矫千尺强,苍苍起层阴。 纷纷相投依,百鸟谐春吟。 风饕冰雪严,谁共岁晚心。 独鹤从何来,徘徊行石林。 2.描写石林风情的词语山清水秀 烟波浩淼 山高水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陡峭险峻 气势雄浑 鱼翔浅底 鸟语花香 郁郁苍苍 无限风光在险峰 溪水潺潺 水光涟艳 山色空朦 夜静春山空,鸟鸣春涧中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烟锁长河 怪石林立,突兀峥嵘。云南石林喀斯特无论是类型分布的多样性、溶岩发育的独特性、地质演化的复杂性、岩石机理的美学性还是人文风情的融合性、入内观赏的通达性等等方面,在世界同类型喀斯特地区都名列前茅,尤其是石林有部分区域是石灰岩与玄武岩交叠覆盖演化成的地质地貌,更是世界罕见。 3.描写石林的诗句有哪些1、《游天竺寺》(崔颢) 晨登天竺山,山殿朝阳晓。厓泉争喷薄,江岫相萦绕。 直上孤顶高,平看众峰小。南州十二月,地暖冰雪少。 青翠满寒山,藤萝覆冬沼。花龛瀑布侧,青壁石林杪。 鸣钟集人天,施饭聚猿鸟。洗意归清净,澄心悟空了。 始知世上人,万物一何扰。 2、《宿禅智寺上方演大师院》(崔峒) 石林高几许,金刹在中峰。白日空山梵,清霜后夜钟。 竹窗回翠壁,苔径入寒松。幸接无生法,疑心怯所从。 3、《送僧归天竺》(崔涂) 忽忆曾栖处,千峰近沃州。别来秦树老,归去海门秋。 汲带寒汀月,禅邻贾客舟。遥思清兴惬,不厌石林幽。 4、《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岑参)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知音难再逢,惜君方老年。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5、《感遇·之六》(陈子昂) 吾观龙变化。 乃知至阳精。 石林何冥密。 幽洞无留行。 古之得仙道。 信与元化并。 玄感非象识。 谁能测沈冥。 世人拘目见。 酣酒笑丹经。 昆仑有瑶树。 安得采其英。 4.描写石林风情的词语山清水秀 烟波浩淼 山高水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陡峭险峻 气势雄浑 鱼翔浅底 鸟语花香 郁郁苍苍 无限风光在险峰 山花烂漫 五岳归来不看山 溪水潺潺 水光涟艳 山色空朦 夜静春山空,鸟鸣春涧中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烟锁长河 群山叠 形容四季特点: 春寒料峭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 骄阳似火 暑气蒸人 烈日炎炎 秋风送爽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形容繁荣兴盛景象: 济济一堂 热火朝天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座无虚席 高朋满座 如火如荼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川流不息 描写美的景和物: 美不胜收 蔚为壮观 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 玉宇琼楼 美妙绝伦 巧夺天工 锦上添花 粉妆玉砌 别有洞天 描写山水美景: 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练腾空 烟波浩渺 描写花草树木: 繁花似锦 绿草如茵 郁郁葱葱 古树参天 万木争荣 百花齐放 花团锦簇 万紫千红 桃红柳绿 绿树成荫 描写日月风云: 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银装素裹 皓月千里 晨光熹微 云雾迷蒙 风清月朗 春风化雨 暴风骤雨。 5.描写石林民族风情的美文在云南的石林地区生活着中国少数民族彝族的一支――撒尼人,是他们创造了石林的“阿诗玛”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 在小石林风景区内,有一处碧波粼粼的湖水,湖畔屹立着一座石峰,石峰的形状酷似一位撤尼少女。每天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留影。导游毕芸华小姐告诉我们,这就是著名的“阿诗玛石峰”。“阿诗玛”也成了这里女孩子的统称。 “我们这边的女孩子都称'阿诗玛‘, 阿诗玛是翻译过来的,它是彝语, 就是说美丽的姑娘啦。男士,我们称为’阿黑哥',是勤劳勇敢的意思。” 关于“阿诗玛石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户贫苦人家生了个美丽的姑娘,爹妈给她取名叫“阿诗玛”。阿诗玛能歌善舞,许多小伙子都喜欢她。她爱上了孤儿阿黑,立誓非他不嫁。一年的火把节,她和阿黑订了亲。而财主的儿子也看上了美丽的阿诗玛,便请媒人去说亲,但不管怎样威胁利诱,都无济于事。财主便乘阿黑到远方放羊之机,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并强迫她与自已的儿子成亲,阿诗玛誓死不从。阿黑听说了这件事,日夜兼程赶来救阿诗玛。财主恼羞成怒,乘阿诗玛和阿黑过河时,放洪水卷走了阿诗玛。后来,阿诗玛被应山歌姑娘搭救,遇救后的阿诗玛变成了石峰。 彝族撒尼人世代居住在石林地区。这里的民居基本上都是传统的石板房,几百年来村民们都是就地取材用石板建房,修路。当地长期从事民俗研究工作的黄兴先生告诉我们,石林的石头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我们老祖宗因为长期在喀斯特地貌地区生产生活,所以早在80万年前就知道利用石头跟大自然搏斗,然后就创造了与石头有关的文化。像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一些石器,到现在一些生产生活用具。” 在石林地区,撒尼人居住的每一个村落,旁边都会有一片茂密的树林,当地人叫密枝林。传说林中住着密枝神,它保佑着撒尼人的村子,如果人们不小心走进林中会使密枝神生气,轻则让人生病,重则死人死畜。每年农历十一月,居住在石林地区的撒尼人就在密枝林祭祀密枝神,祈求密枝神保佑全村来年人畜兴旺、五谷丰登。这就是撒尼人的一个重要节日--密枝节。也正是由于这些树林对于撒尼人有着特殊意义,当地人千百年来一直遵守着崇拜神林、爱护神林的传统。 在长期的历史演化中,当地人与石林地貌和构成这种地貌的岩石结下了不解之缘。石林的石柱上留有早期撒尼人的岩画和石刻,反映着撒尼人古老的祭祀活动及舞蹈、狩猎、战斗的场面。可以说石林融入了当地撒尼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宗教、传说、诗歌、舞蹈、刺绣、服饰、建筑、节庆等等。这些少数民族风情也给来石林游览的外国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自澳大利亚的游客布里安娜·洛佩兹女士说: “我们对这个很感兴趣,当地有很多少数民族,去发现他们的历史和文化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与石林相伴的撒尼人不仅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还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撒尼人独特的语言文字、内涵丰富的诗文传说、斑斓绚丽的民族服饰、火热豪放的民族歌舞、古朴粗犷的摔跤竞技、风格奇特的婚丧嫁娶,无不体现出古老民族的文化韵味和地域特征。 如今,多少个世纪过去了,阿诗玛的传说已经成为撒尼人日常生活、婚丧礼节以及其它风俗习惯的一部分,在撒尼人中间广为传唱。 6.关于“石林风情”的词语有哪些关于“石林风情”的词语有: 陡峭险峻、气势雄浑 、鱼翔浅底、山清水秀 、烟波浩淼 1、郁郁苍苍 读音:[yù yù cāng cāng] 释义:犹言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汶水》:“仰视岩石松树,郁郁苍苍,如在云中。” 2、气势雄浑 读音:[qì shì xióng hún] 释义:山川建筑等气势态势雄伟雄健宏大。 3、鱼翔浅底 读音:[yú xiáng qiǎn dǐ] 释义:①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寓意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和追求。②指有雄心壮志的人需要在广阔的领域才能展示出才能。 出处:**《沁园春·长沙》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4、山清水秀 读音:[shān qīng shuǐ xiù] 释义:形容风景优美。 出处: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5、烟波浩淼 读音:[yān bō hào miǎo] 释义:烟波:雾霭苍茫的水面;浩渺:水面辽阔。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出处:唐·崔致远《将归海东巉山春望》:“目极烟波浩渺间,晓乌飞处认乡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