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示“豁然开朗”的诗句有哪些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处:宋代: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处:唐代·李白《将进酒》 释义: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3、“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释义:形容经人一点拨,顿时豁然开朗的诗句。 4、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作者: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出处:《新唐书》中的《陆象先传》。 释义:比喻常常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烦。 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出处:唐朝·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释义: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2.形容学习豁然开朗的古诗词表达豁然开朗的诗句,比如: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豁然开朗后而劝学) 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后有所领悟,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4.“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形容经人一点拨,顿时豁然开朗的诗句) 表达豁然开朗的词语 比如:室始洞然、洞若观火、洞开、别有洞天。 3.表达豁然开朗的诗词有哪些1、游园不值 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2、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3、游山西村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4、望天门山 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5、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代: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译文: 我们两人在盛开的山花丛中对饮,一杯又一杯,真是乐开怀。 我喝醉想要睡觉您可自行离开,如果余兴未尽,明天早晨抱着琴再来。 4.形容心胸开阔的诗句描写“心胸开阔”的诗句有 1.《却归巴陵途中走笔寄唐知言》 年代: 唐 作者: 李涉 去年腊月来夏口,黑风白浪打头吼。橹声轧轧摇不前, 看他撩乱张帆走。逾月始到鹦鹉洲,呜呜暮角喧城头。 逡巡未得见官长,梦寝但觉生愁忧。军中贤倅李监察, 人马晓来兼手札。教令参谒礼数全,头头要处相称掣。 唐氏一门今五龙,声华殷殷皆如钟。就中十一最年少, 别有俊气横心胸。巧缀五言才刮骨,却怕柱天身硉矹. 后辈无劳续出头,坳塘不合窥溟渤。君家三兄旧山侣, 方寸久来常许与。不觉淹留两月馀,风光漫烂生洲渚。 宇文文学儒家子,竹绕书斋花映水。醉舞狂歌此地多, 有时酩酊扶还起。猥蒙方伯怜饥贫,假名许得陪诸宾。 酒家债负有填日,恣意颇敢排青缗。余瞿二家同爱客, 园蔬任遣奴人摘。野狐泉头银叶方,一别十年今再觌。 更有风流歙奴子,能将盘帕来欺尔。白马青袍豁眼明, 许他真是查郎髓。良会芳时难再来,隙光电影长相催。 扁舟惆怅人南去,目断江天凡几回。 2.《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 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 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 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 转惊波作怒,即恐岸随流。 赖有杯中物,还同海上鸥。 关心小剡县,傍眼见扬州。 为接情人饮,朝来减半愁。 3.《满江红 为张右丞寿二首》 年代: 元 作者: 魏初 梁甫孤吟,已认得、真龙头角。记当日、江山如画,一时英略。立马便谈天下事,凤池十倍扬州鹤。更诗书万卷豁心胸,无邱壑。活国手,千金诺。自不负,麒麟阁。算点鞭余事,不妨清酌。今日文昌虚八座,鬓毛莫遣星星却。要袖中、霖雨洗乾坤,侵寒廓。 4.《雪》 年代: 宋 作者: 楼钥 丙午九月才入冬,晦日忽惊雪堕空。 传闻都城更复早,万官入贺明光宫。 自从开霁更不雨,和气直似青春浓。 斗柄插子日丁卯,夜煽裂缺鞭雷公。 从以震霆至三四,惊破蛰户纷昆虫。 宁知玄冥全未究,翻手作云千里同。 暗窗初听洒珠雹,巽二滕六方施工。 一日喜见瓦沟积,忍寒待伴炯不融。 二日三日遂盈尺,膏润四海恩无穷。 古来诗人咏不尽,巧思横出昌黎翁。 少时奋笔不肯已,老矣袖手便疎慵。 儿曹作戏记昨梦,舞狻狞踞金双瞳。 谁人苦欲撩诗思,更作玉山高数峰。 移将刘叉两冰柱,辉映愈觉清心胸。 见之跃跃忽技痒,起呵冻笔寻诗筒。 开门一看天宇阔,素霓百万翻长风。 琼楼玉宇满妙界,千林宝树春玲珑。 恨无高台三百尺,纵观万象凌空濛。 固知幻影有变灭,一时如入昆阆中。 仙家俄顷阅尘劫,安知此际非神功。 賸喜年来米价贱,便欲扶犁随老农。 墙头浊醪走来过,相与痛饮歌年丰。 5.《作诗》 年代: 唐 作者: 刘叉 作诗无知音,作不如不作。未逢赓载人,此道终寂寞。 有虞今已殁,来者谁为托。朗咏豁心胸,笔与泪俱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