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雨后湖边景色”的诗句有哪些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2、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后池上》宋代:刘攽 译文: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 3、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采桑子·其一》宋代:欧阳修 译文:彩画游船驶进了荷花丛的深处,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傍晚烟雾夹着微雨,在一片音乐歌声里,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 译文:乌云散去,风雨初停,天气刚刚放晴,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 5、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南湖早春》唐代白居易 译文:乌云散去,风雨初停,天气刚刚放晴,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 2.描写雨中湖面的诗句有哪些1. 《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清代:厉鹗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 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2. 《好事近·湖上》 宋代:苏轼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 醉中吹坠白纶巾,溪风漾流月。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3. 《【双调】水仙子·仲春湖上雨》 元代:赵善庆 雨痕著物润如酥,草色和烟近似无,岚光罩日浓如雾。上春风啼鹧鸪,斗娇羞粉女琼奴。六桥锦绣,十里画图,二月西湖。 4. 《过高邮射阳湖》 元代:萨都剌 飘萧树梢风,淅沥湖上雨。 不见打鱼人,菰浦雁相语。 5.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描写雨后山色的诗句描写雨后山色的诗句有: 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释义:渭城的晨雨,湿润了地上的沙土,旅店旁的柳枝在雨中分外清新. 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释义: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释义: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释义: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释义:夜间的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风声显得缠绵柔美,像弦乐伴奏。可是,雨打风吹花易落,那撒落在地上的花瓣,该有多少呢? 6.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释义: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7.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释义: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的命运又哪堪言说,就似骤雨里的浮萍。 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释义: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9.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释义:弯曲的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烟雾迷蒙,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裳。 10.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释义: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4.描写“雨后湖边景色”的诗句有哪些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2、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后池上》宋代:刘攽译文: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 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3、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采桑子·其一》宋代:欧阳修译文:彩画游船驶进了荷花丛的深处,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 傍晚烟雾夹着微雨,在一片音乐歌声里,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译文:乌云散去,风雨初停,天气刚刚放晴,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5、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南湖早春》唐代白居易译文:乌云散去,风雨初停,天气刚刚放晴,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 5.描写“雨中看湖”的诗句有哪些《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宋] 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好事近·湖上》宋代:苏轼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 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醉中吹坠白纶巾,溪风漾流月。 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双调】水仙子·仲春湖上雨》元代:赵善庆雨痕著物润如酥,草色和烟近似无,岚光罩日浓如雾。 上春风啼鹧鸪,斗娇羞粉女琼奴。六桥锦绣,十里画图,二月西湖。 《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清代:厉鹗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 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白话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壮丽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无论淡妆浓抹,她总是显得那么美丽。赏析: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这里,诗人抒发的是一时的才思,但这一比喻如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所说,“遂成为西湖定评”。 从此,人们常以“西子湖”作为西湖的别称。苏轼本人对这一比喻也很得意,曾在诗中多次运用。 后人对这一比喻更深为赞赏,常在诗中提到。王文诰在《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称这首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篇”。 其特点之一是概括性特别强。它写的不是西湖的一处之景或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的全面写照和全面评价,区而它就具有超越时间的艺术生命色。 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宋] 苏轼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赏析: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 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 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 “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此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 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 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6.描写秋天雨后空气清新的诗句有哪些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2、“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作者李端 ,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 3、”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4、“簟凉扇恩薄,室静琴思深。”——《早秋雨后寄乐天》 作者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5、“暑气时将薄,虫声夜转稠。”——《早秋雨后晚望》 作者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塔祖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扩展资料: 古人对秋雨的寄思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