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一样的诗句还有那些呢,,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周易》 释义:天的运行康泰良好,君子应该效仿天而自强不息;地的形势取法坤相,君子应该效仿地而厚德载物。 2、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至信如山,山耸千秋之未改。——老子《道德经》 释义:最善的人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有信用的人就像山一样,山峰矗立在哪里几千年也不会改变。 3、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孔子《论语》 释义:所谓通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对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释义:大海能吸收容纳千百条河流,是因为它有足够的容量 5、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释义: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 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论语》 释义:“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第一句出自孔子为《周易》写的《象传》。 2、第五句借喻人只有做到没有世俗的欲望,才能达到大义凛然(刚)的境界。 2.求有关水的好词好句或古文诗句以及范文诗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好词:江宽水阔 惊涛骇浪 碧波盈盈 奔腾不息 一泻千里 绿水如带 好句:渔火明月交辉,把乌苏里江映得金波滚滚,像是有千万条银蛇在游动。 彩虹辉映着湛蓝的晴空,阵阵凉风吹来,美丽的嘉陵江两岸,风光更加动人。 嘉陵江像匹墨绿的缎子,在月光下抖动。 眼前的漓江,像黑色的缎带,发出幽暗的亮光。 范文: 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有莫胜于水。现在又有很多科学家认为,水是生命之源。在古代,形容女人时会说温柔似水,女人是水做成的。总之,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味,人们赋予了它很多的象征。我认为水能纳百川,水是大度的。 有一位终日绷着脸、闷闷不乐的年轻人向一位哲学家寻求快乐之道,这位哲学家把这位年轻人带到一座已经很久没有人住的、布满灰尘的小屋里面。屋里的一切东西都布满了灰尘。唯独一个放在桌子上面的杯子里的水仍然是清澈、一尘不染的。虽然杯子底下沉淀了许多灰尘。哲学家说:“人就要活得像水一样,当你能容纳尘灰,又使它沉淀后保持自己原有的清澈时,你就会变得快乐。”也就是说人要大度,不要鸡肠小肚,不斤斤计较,能容纳不悦之事,才会变得快乐。在这里哲学家认为水是大度的象征,大度是水的化身。 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这一栏目评论《鸿门宴》中刘邦的时候,曾作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建功立业,夺得江山如同是做一道汤,要想做好一道汤,水重要,但调料固不可少,于是刘邦身边便有了文武双全的韩信、足智多谋的张良、忠心不二的樊哙等一群文武百官,但这文武百官只是调料,如何放置这些调料,如何使它们的作用恰到好处,那就要看水——刘邦的功夫了。由于水容得下各种调料,那么一道好汤很自然地就做成了——刘邦夺得了江山。相反由于不能容纳其它“调料”,最终决定了项羽的失败,决定了项羽的“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也决定了项羽的乌江自刎。水能纳“百川”方能成“大海”,水能纳“百味”方能成“靓汤”。王立群教授亦认为水是大度的,它能容纳“百味”。 我们都说“女人如水”,其实,不但女人要像水一样,男人也应该像水一样,当然不是说女人、男人都要像水一样温柔,而是说女人、男人都要像水一样大度。 祝你学习进步 ,谢谢 3.和上善若水经典名句有那些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好的德行就象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争功德,能够在众人都厌恶的环境中安居乐业,所以它就接近于道的境界。 安守着无人来争、与人无争的善地;心境如深渊一般清明宁静;行为因内心的祥和而对众生充满慈爱;言语因清静无为、不求名利而自然信义卓著;政治上也会因为无私无欲,不刻意追求有为之功而能因循自然地治理;在去除一切私心杂欲,求名取利好大喜功之心后,才能真正把所有的心力专注于办事,从而无所不通;行事也会看清真正应该发动的时机,而且善于把握时机。正由于他不刻意地去争权夺利、争功钓名,所以他既没有来自内心的忧虑、忧郁,也没有来自外界的忧患、忧难。 “上善若水。”最上乘的“善”就象水一样啊!前面我们说过,“善”是一个时空性的范畴。 它是“道”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一种应用——“德”的具体评价。“德”是从“道”这个宇宙大规则中演化出来的。 在“道”层次上,没有“善”或“不善”的区别,但在“德”的层次上,不仅有“善”与“不善”的性质分别,而且还有“上善”、“中善”、“小善”的量化分别。 世间万物都有一个“德”,常见的如“天有天德,地有地德,春木德兴,夏火德兴,秋金德兴,冬水德兴。 四季之交土德兴。”,再比如君主有“圣德”,“君子”有“仁德”,练武人讲“武德”,学艺人讲“艺德”,普通人讲“私德”。 那么什么是衡量这些“德”究竟是“善”还是“不善”,究竟是“上善”、“中善”还是“小善”呢?唯一的标准就是看它与“道”的符合程度。符合就是“善”,符合得越多,就是“上善”。 水“德”为什么是“上善”?就因为它“几于道”——非常接近“道”。 这个非常接近“道”的“水德”,究竟有些什么具体“功德”呢?就是因为它“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争功德,能够在众人都厌恶的环境中安居乐业,也就是说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白求恩式的共产主义高风亮节啊! 水是我们最熟悉的东西了,我们身体里四分之三都是水。有关水的具体的例子是多到不可胜数的,老子就重点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讲。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是老子对“水德”进一步展开了,而且把它与“人德”相比较了。 “居善地”。水的特性是向下,这个特性是针对我们这个世界(地球)而言的。 因此,水一般都是一刻不停地、毫不犹豫的奔向那些低洼之处——世俗的人们最厌恶的地方,这是“水往低处流”,但人是要“人往高处走”的。如果在人际交往中,大家都要往“高处”走,那就势必要“争”,轻则拳脚相加,头破血流,重则你死我活。 如果有人能注意放低身段,自居卑下,保持谦和的心态,那么就是“不争”,“不争”就是“上善”的行为之一。而“上善”是最符合“道”的,所以最终是占大便宜的。 所谓“吃亏是福,得便宜处失便宜”、“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回过头来再看水,尽管它不停地奔向低洼的地方,但是没有哪一刻停止过自身的升华(蒸发),最后它又以一种崭新的、更为纯净的形态遨游于蓝天,那就是白云——没有任何人可以居高临下地俯视它。正所谓“一下一下又一下,一下下到深渊里。 自有老天不我欺,青云直上居九天。” “心善渊”。 水的本质的清明宁静的,从来不受任何外来物的影响,它的物理化学性质极为稳定:无色、无味、透明。它在急速运行时可以混杂夹带着泥沙砾石,但一停下来,就慢慢澄清了,回到了它本来的面目。 它可以包容很多的无机盐和矿物质,但当它升华(蒸发)的时候,它又回到了本身的纯净。 我们做人,能象那样始终不被环境所迷惑吗?始终保持住清明宁静的本心吗?能不改变天然的本性和善良的初衷吗? “与善仁”。 水对任何物体都是很“仁爱”的,瓦砾和宝玉都可以跟着它一起去旅行,它绝对不会厚此薄彼。参天的大树和卑微的小草它都愿意去滋润,既不趋炎附势,也不故作清高。 “言善信”。水的声音是天地间最美妙的声音,也是最变化莫测的声音,但是每种声音都符合它的身份。 它可以是春雨式的“润物细无声”,可以是小溪的“潺潺”,可以是河流的“哗哗”,可以是大海的呼啸,听其声可知其形,这就是是“信”。内外一致,表里如一,既不虚张声势,也不矫情伪饰。 “政善治”。水完全根据“道”的原则和具体地理环境来决定它要走的路,无论东西南北,无论直行蜿蜒,它都依据地势而为,绝对没有什么主观上想要去的地方。 它只有一个大方向,奔向低洼,不考虑气派和面子的问题,宽可以数十里,窄可以几米,可以在地上走,也可以在地下走,甚至不考虑最终是奔向大海还是奔向沙漠,绝不会自动自发地去趋吉避凶。水执行的是真正的“无为之治”。 “事善能”。水的功能是最多的。 它可以滋润,可以溶解,可以清洗、可以冲刷。可以是一滴救命的“甘露”,也可以“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4.形容和赞美火的诗文歌赋古人形容水赞美水的句子很多,如,上善若水寒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李贺 剪翅小鹰斜,绦根玉镟花。 秋垂妆钿粟,箭?钉文竹。 狒狒啼深竹,??老湿沙。 宫官烧蜡火,飞烬污铅华。 神弦 李贺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咚咚。 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相思木贴金舞鸾,攒蛾一??重一弹。 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落霞孤鹜齐飞,秋火共长天一色。 火米夏收畲稻早,海椒春放瘴花迟。 流萤渐收火,络纬欲催机。尔时思锦字,持制行人衣。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