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夜深的诗句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谁翻乐府凄凉曲, 风也萧萧。雨也萧萧, 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 醒也无聊,醉也无聊, 梦里何曾到谢桥。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2.关于夜深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3.形容深夜的诗句(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之一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4.形容夜难眠的诗句有哪些1、《关山月》 南北朝: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译文:十五的月亮映照在关山,征人思乡怀念秦川。(想必)妻子此时正站在高楼上,对着窗户遥望远在边关的我而没有睡觉。战争的旗帜飘扬在疏勒城头,密布的浓云笼罩在祁连山上。战争局势如此紧张,从军征战何时能够还乡。 2、《夕次盱眙县》 唐代: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译文:卸帆留宿淮水岸边的小镇,小舫停靠着孤零零的旅驿。大风突起江上的波浪浩荡,太阳沉落大地的夜色苍黑。山昏城暗人们都回家安憩,月照芦洲雁群也落下栖息。夜晚孤独我不禁想起长安,听到岸上钟声我怎能入睡? 3、《长相思·云一涡》 唐代:李煜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翻译:独自站在窗边,风声和雨声交杂在一起,窗外的芭蕉也是三三两两的,这漫漫的寂寥长夜叫人怎么办才好。 4、《生查子·侍女动妆奁》 唐代:韩偓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译文:侍女翻动着梳妆匣,故意惊动她不要再睡。哪知她本就彻夜未眠,正背转身偷偷地落泪。懒得卸下发上的凤凰钗,又害羞钻进那鸳鸯锦被。不时看一眼将尽的灯烛,只见它随着烟落下灯花穗。 5、《秋夜寄邱员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代: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译文: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5.形容夜晚孤独难眠的诗句1、《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2、《岁暮归南山》唐代:孟浩然 原文: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译文: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 3、《明月何皎皎》两汉:佚名 原文: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原文:明月如此皎洁,照亮了我的床帏;我忧愁得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屋内徘徊;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还是不如早日回家;一个人出门忧愁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眼泪沾湿了衣裳。 4、《塘上行》两汉:甄宓 原文: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译文:思念你常常令我痛哭满面,夜夜无法安睡。请你不要因为豪贤的缘故,丢弃以前自己的所爱;不要因为鱼肉而丢弃葱与薤;更不要因为麻枲卑贱而弃捐菅与蒯。 5、《七哀诗三首·其二》两汉:王粲 原文: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 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译文:荆州不是我的家乡,却长久无奈地在这里滞留?极目望去,大船在江心正溯流而上,天色渐晚更勾起我思乡的情愁。山坡上映着太阳的余晖,沟岩下的阴影显得更加灰暗。 奔跑的狐狸忙着赶回自己的洞穴,飞翔的鸟儿在鸟巢上盘旋。大江上涌动的浪花轰然作响,猿猴在临岸的山林长吟,迅猛的江风掀起我的下衣和衣袖,秋天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襟。 夜深了我孤独难眠,便又披衣起床拿起了桐琴。桐琴象理解我的心思一样,为我发出悲凉的乡音。在外寄人篱下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心中充满了难以排遣的忧愁。 6.形容黑夜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7.关于"梦"的诗句大全1、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译文:阴阳相隔已一年,为何你从未在我梦里来过? 2、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译文:太真听说君王的使者到了,从梦中惊醒。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宋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译文: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4、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译文: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扩展资料 梦,也有梦想的意思。古人相信,做梦总要有原因的,王符就曾说“夫奇异之梦,多有收而少无为者矣”认为做梦总有原因可寻。做梦的原因已知的有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的原因,但即使是在人类已知的这两方面,人类依然无法解释梦形成的机制原理。 梦境中所形成的事件及场景来自于 人们已有的认知以及记忆,这其中记忆所包含的内容有视觉、听觉、触觉、感觉。人们梦境中所出现的所有这些元素都是基于记忆基础的。 中国是最早对梦进行研究的国家,早在弗洛伊德2000多年之前,我们就有一本关于梦的专著——《周公解梦》。但《周公解梦》里对于梦的解释并非是从科学的角度进行的。 基于当时的社会科学技术条件,这本书对于梦的解释具有相当大的历史局限性。其中将梦赋予能够解析人的未来祸福的能力,但是基于现今人类对于梦的认识逐渐科学,人们发现梦并不能预测人的未来祸福。这一观点最早出于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一书。 人在做梦时生理表现为眼球快速运动以及伴有梦话等。被人们广泛认同的是梦发生在人睡眠状态的浅睡眠状态。 梦,既真实,又虚幻,这属于心理,还是想象,人们至今还不能解释。 参考资料:梦-搜狗百科 8.表达梦醒的诗句1、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 《临江仙·秦楼不见吹箫女》五代:李煜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释义: 没有像秦穆公女那样的美人,有皇家上苑的美好景色,也是空的了。那些花开得如此美,瓣是粉红的,蕊是金黄的,可是只有它们自己或低或昂,没人能和我去欣赏。也许东风不高兴我,所以才使那些花开了一半。 我长日思念,百无聊赖,倚窗独困倦后昏然入睡,一觉醒来夕阳已西下。在梦中梦见了当年的欢爱之情,而梦醒后一切都是空的了,这恨该是何等长久啊!往年两人曾一起在垂杨处依恋相爱,而如今都看不到了。我和她相处只是暂时的,真是很短,和梦一样,还是懒于再想那些事了。 2、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香菱咏月·其二》清代:曹雪芹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释义: 不象银不似水月华把窗户映得寒凉,抬头远望这晴朗的夜空护托着一轮玉盘。月光中疏淡的梅花散发出浓郁的芳香,银色里丝丝的柳枝又似带露初干。自以为淡淡的白粉涂上那金色的阶砌,仿佛如薄薄的轻霜飞洒在玉栏。一梦醒来西楼里已是一片静寂,只有中天里的残月还可隔帘遥观。 3、梦醒芙蓉。风檐近、浑疑佩玉丁东。 《新雁过妆楼·梦醒芙蓉》宋代:吴文英 梦醒芙蓉。风檐近、浑疑佩玉丁东。翠微流水,都是惜别行踪。宋玉秋花相比瘦,赋情更苦似秋浓。小黄昏,绀云暮合,不见征鸿。 宜城当时放客,认燕泥旧迹,返照楼空。夜阑心事,灯外败壁哀蛩。江寒夜枫怨落,怕流作题情肠断红。行云远,料澹蛾人在,秋香月中。 释义: 从睡梦中醒来,看到盛开的芙蓉花。屋檐的近处,风铃声使人以为是美人的佩玉叮咚之声。自与所爱之人别过后,山流水,仿佛都存有她的影子。宋玉悲秋,大概与秋花一样消瘦。黄昏时,天青色的云彩聚集起来,而征鸿却始终没有出现。 唐朝柳浑当年因自己年老而让爱妾琴客另他人,燕子楼的旧迹尚可辨认,夕阳照着人已离去之空楼。夜深了,怀念爱人的心思更甚,灯外的破墙有蟋蟀在哀鸣。夜里江冷,枫叶不愿被风吹被有情人在叶上题诗随水漂流而去。去妾已远,料想那淡扫娥眉的美人正在清寒而明亮的秋月月光的照射之下。 4、残梦醒,鸡鸣了。 《贺新郎·太白墓和雅存韵》清代:黄景仁 何事催人老?是几处、残山剩水,闲凭闲吊。此是青莲埋骨地,宅近谢家之脁。总一样,文人宿草。只为先生名在上,问青天,有句何能好?打一幅,思君稿。 梦中昨来逢君笑。把千年、蓬莱清浅,旧游相告。更问后来谁似我,我道:才如君少。有亦是,寒郊瘦岛。语罢看君长揖去,顿身轻、一叶如飞鸟。残梦醒,鸡鸣了。 释义: 什么事才能这般催人老?残山剩水来到墓前凭吊。这里是青莲居士埋骨之地,谢脁也曾筑室在此地不远处。文人最后都是一样,化作一抔黄土,坟前长满杂草。先生诗名如此大,自己在墓前纵然写出诗句,与之相比又能好到何处?只仔细琢磨,作一首思君之作。 昨日梦中与君相会,有幸闻得先生一生所经历。梦中先生问我:在我身后可有与我相似的文人?我回答道:才能都比先生少。有也只是作出简啬孤峭的诗歌。语罢作长揖看君离去,身轻如飞鸟。突问鸡鸣梦醒。 5、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 《太常引·晚来风起撼花铃》清代:纳兰性德 晚来风起撼花铃。人在碧山亭。愁里不堪听。那更杂、泉声雨声。 无凭踪迹,无聊心绪,谁说与多情。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 释义: 晚问风来,吹响了护花铃,碧山亭里正满怀愁绪的人听不得这般铃声,而泉声雨声也交织而来,更让人无法承受。 你行踪不定,音讯全无,我百无聊赖,愁绪无法向关心自己的人诉说。连梦够也总是模糊不清,又何必把梦早早催醒呢。 9.形容春梦的诗句作品名称《花非花》 创作年代 中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杂言古诗 作 者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译文: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夜半来,天明去。 译文: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来如春梦几多时? 译文:来时像春梦一样能有多少时间? 去似朝云无觅处。 译文:去时又好似朝云散尽没有觅处。 扩展资料: 《白氏长庆集》中有《真娘墓》以及《简简吟》二诗,且二诗均为悼亡之作。此《花非花》诗与以上二诗同卷,编次其后。《花非花》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所作。据诗意,亦属往事虽美,却如梦如云,不复可得之叹。 文学赏析 白居易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 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 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的名句。 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作用,由此生发出两个新鲜比喻。 “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 诗词中善用博喻者不乏其例,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之“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但这些博喻都不过是诗词中一个组成部分,象此诗通篇用博喻构成则甚罕见。再者,前一例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象作比,喻在“虚名复何益”。 后一例用烟草、风絮、梅雨等景象作比,喻在“借问闲悉都几许”,其喻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而此诗只见喻体(用作比喻之物)而不知喻本,就像一个耐人寻思的谜。从而诗的意境也就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非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