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8、《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9、《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0、《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2.关于描写儿童天真可爱形象的诗句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释义: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释义: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释义: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4、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释义: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5、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释义: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6、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释义: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7、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释义: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8、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释义: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9、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释义: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10、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释义: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3.形容萌萌的小孩的句子1.他长得可真可爱啊,肉嘟嘟的小脸蛋,白净的身子,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镶嵌在脸上,鼻子挺拔的好像用直尺量过似的,薄薄的嘴唇,无论下撇还是上扬,都是那么的可爱。甜甜的嗓音叫一声就能把你融化。 2.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个小男孩儿,坐在最后的那排椅子上。孩子好可爱,圆圆的脑袋,大大的眼睛,发根处留着一条细细的辫子。 3.他大约有十三、四岁。又黑又胖的小脸上,嵌着一个尖尖的翘鼻子。长长的头发,好久没理了。浓浓的眉毛下闪着一对大眼睛,乌黑的眼珠挺神气地转来转去。 4.雪儿长得真像她的名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圆脸蛋,高鼻梁,一脑袋乌黑卷曲的头发,挺俊气的。 5.树丛被拨开了,一个小孩的脑袋钻了进来,这是个男孩子,大约有十二、三岁,又黑又瘦的小脸上,满是灰尘,头发约有二寸多长,乱蓬蓬的,活像个喜鹊窝。 6.她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地苹果一样。 7.哇!好可爱的小小孩,她睡在小小的婴儿床上正在美美地做着香甜的梦呢。 8.天啊!她真的好小哦。她的手只有我的六分之一大,一张可爱的樱桃小嘴。 9.那一头乱扭着的长发向天冲起,就像黑色火焰一样。 10.翠儿是这里远近山区里出名的俊女孩,成日价雨淋日晒,就是淋不萎,晒不黑,脸盘白白净净,眉眼清清亮亮。一笑起来,嘴瓣儿像恬静的弯月,说起话来,声音像黄莺打蹄。 拓展资料 1.小孩指儿童,幼儿。 2.小孩处于人生的最基本的起步阶段,智力、知识、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各方面都处于一个开始和初步形成的阶段,这一时期他们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新鲜和好奇感,而且具有十分强的模仿能力,喜欢玩游戏,喜欢随意的画画写写,喜欢听故事、喜欢各种各样的玩具等。 4.描写小孩天真可爱的诗句1.小童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 唐 崔道融 《 溪居即事》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代 杨万里 《宿新市源徐公店》 3.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 杨万里 《 闲居初夏午睡起》 4. 童子柳阴眠百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宋 杨村晚 《 桑茶坑道中》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山衔落日浸寒漪。度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万里 《 桑茶坑道中》 5.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有哪些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2.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寄东鲁二稚子》唐代:李白 译文:我的娇女名叫平阳,手折花朵倚在桃树边盼我回家。 3.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小儿垂钓》唐代:胡令能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4.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唐代:杜甫 译文: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5.稚子莫喧哗,恐惊他。——《昭君怨·赋松上鸥》宋代:杨万里 译文:小孩子声音小一些,别惊动了鸥鸟。 6.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古诗有哪些1、采白莲: “小娃复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唐·白居易《池上》) 2、呼牛归: “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唐·丘为《泛耶溪》) 3、不识月: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唐·李白《古朗月行》) 4、解方言: “旧国迷江树,他乡近海门.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唐·皇甫冉《同诸公有怀制绝句》) 5、摘扁豆: “古巷少人行,新月弯弯瘦,藤萝满墙头,儿童摘扁豆.”(佚名) 6、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骆宾王《咏鹅》) 7、学人拜新月: “**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唐·施肩吾《**词》) 8、学小姑: “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明·毛铉《**词》) 9、骑黄zhidao牛: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 10、折扬柳: “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清·许虬《折扬柳歌》) 7.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艇:船。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一道:一路。 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小娃:小孩儿。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开:分开。 [作者资料]: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 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 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译文]: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简析]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一“偷莲 ”小童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诗中最传神的当是“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小童顽皮、纯 真情态。 风鸢图诗(其一)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 带将儿辈上青天。 一 作者简介 徐渭(公元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山人。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明代著名的艺术家。早年参加乡试,屡试不第;中年做过浙闵总督胡宗宪的幕客,曾为对抗倭寇的军事出谋划策。 但由於徐渭嫉恶如仇,鄙视权贵,导致他一生穷困潦倒,甚至一度发狂,到了晚年只能靠变卖书画度日。他在书法、绘画、诗文、戏曲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旨。 他的画自成一家,尤其擅长花鸟,据史料载,近代花鸟画中流行的润笔写意的泼墨画法,就是从他开始发展起来的。他的诗文不落窠臼,所作戏曲论著、杂剧,亦有不少超越前人见解和打破陈规之处。 二 背景资料 相传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二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墨翟制造的。他在鲁山(今山东省潍县境内)因为看到老鹰在空中盘旋,因而有了制造风筝的念头,但他制造风筝的过程并不顺利。 他研究试制了三年,终於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后来墨翟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 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风筝后来应用於军事上,用来探测敌方的阵地。 唐代以后它的用途开始向娱乐方面转化。到了明清,民间逐渐形成风俗,清明节这天人们把风筝放得高而远,然后将风筝线割断,让风筝随风飘去,意思是把一年来积下的「郁闷之气」彻底放出去,祈求在一年中消除疾病。 徐渭晚年穷困潦倒,主要以卖画为生。「风鸢」是他晚年常作的绘画题材之一,他曾画了大量的《风鸢图》,并有题诗。 这类《风鸢图诗》现存三十多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他通过对小孩子放风筝的描述,把未来的希望和寄托倾注到儿童身上,也寄寓自身的感慨。 三 注释 1. 风鸢:或称「纸鸢」。鸢:○粤[渊],[jyn1];○汉[yuān];老鹰。 纸鸢上常画老鹰,故名。严格来说,风筝和纸鸢还是有分别的。 所谓「风筝」,是指它在空中能发生像筝弦的声音;至於「纸鸢」,则为哑鸟,只飞不鸣。风筝是在纸鸢背上系上一条弓弦,或在纸鸢头部按一个风笛,当纸升空以后,强风通过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颤动,就会奏出呜呜的声音。 普通纸鸢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不过,现在人们已不再将二者区分了。 2. 搓:○粤[磋], ;○汉[cuō]。两个手掌反复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来回的揉。 3. 絮: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称为「柳絮」,也称「柳绵」。 4. 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是极言其长。 5. 消得:消耗。 8.描写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的古诗句子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 袁枚 唐代诗人胡令能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唐代的崔道融.《溪居即事》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