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一个人很老实的诗句

1.形容一个人老实的词语

厚道、淳厚、敦厚、老诚 、憨厚

一、2113厚道 [ hòu dao ]

待人诚恳,能宽容,不刻薄:为人~。他是个~人。

引证: 巴金 《砂丁》:“ 张先生 相貌厚道,做起事来刻毒!”

二、淳厚 [ chún hòu ]

淳朴:风俗~5261。也作醇厚。

引证:杜鹏程 《保卫延安》:“这位天才的军事家像普通劳动人民一样质朴、淳厚。”

三、敦厚 [ dūn hòu ]

忠厚:温柔~。质4102朴~。性情~。

引证:骆宾基 《由于爱》:“这个身材短小,但却敦厚的有着坚强声音的人,正在宣布,限制三十分钟把通到瞭望哨去的电线查出断路来,接好。”1653

四、老诚 [ lǎo chéng ]

老实回诚恳;诚实:~忠厚。他是个~孩子,从来不说谎话。

引证: 柳青 《创业史答》:“她知道他是这号人--青年人的年龄,中年人的老诚!”

五、憨厚 [ hān hòu ]

朴实厚道:为人~。

引证:峻青 《海啸》:“这个憨厚的汉子,也像他一样,总是处处想着别人。”

2.描写人特别老实的句子

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

安安分分 为人规矩老实,做事不敢越轨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倘使他安安分分的画了出来,写了个老老实实的上下款,未尝不过得去。”

安分守常 分:本分;守:保持;常:常规。规矩老实,安守本分,不惹是生非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你可好生用心学习,再如不安分守常,你可仔细。”

安分守己 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出处:宋·袁文《翁牖闲评》八:“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安分守已 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出处:《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从此养好了,可要安分守己,再别胡行乱闹了。”

安份守己 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出处: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七章:“所以我们对于空子,应该广劝他们安份守己的好。?

安贫守道 安于贫穷,恪守信仰。

出处:宋·苏轼《荐布衣陈师道状》:“臣等伏见徐州布衣陈师道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

安于现状 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

出处:**《论党》:“另有些同志在工作中疲蹋,老一套,安于现状。”

安于一隅 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出处: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避世金马 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於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避世金门 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出处:见“避世金马”。

避世离俗 指逃避浊世,超脱凡俗。

出处:汉·王充《论衡·定贤》:“以清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是则避世离俗,长沮、桀溺之类也。”

遁入空门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出处:姚雪垠《李志成》第二十八章:“天下重见升平,他自己决不留恋宝贵,功成身退,遁入空门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遁世无闷 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

出处:《易·乾》:“不成乎名,遁世无闷。”孔颖达疏:“谓逃遁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

遁俗无闷 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同“遁世无闷”。

出处:唐·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遁俗无闷,因时有待。”

遁逸无闷 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同“遁世无闷”。

出处:南朝·梁·江淹《无为论》:“欲使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舒卷随取,进退自然,遁逸无闷,幽居永贞,亦何荣乎?”

和光同尘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处:《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浑俗和光 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也比喻无能,不中用。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先人甚的是浑俗和光,真一味风清月朗。

3.描写“老实,”的诗句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蚕妇》

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4.形容人老的诗词

形容人老的诗词包括:

1、宋代蒋捷《虞美人·听雨》

原文: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译文: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2、明代于谦《立春日感怀》

原文: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译文:

一年年过去,白头发不断添新,戎马匆匆里,又一个春天来临。为了什么事长久留我在边塞?岁月太无情,年纪从来不饶人。

念念不忘是一片忠心报祖国,想起尊亲来便不禁双泪直淋。孤独的情怀激动得难以排遣,就凑个五辛盘,聊应新春节景。

3、唐代贺知章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原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4、元代白朴《清平乐·朱颜渐老》

原文: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译文:

青春的容颜逐渐衰老,鬓角又增添了多少白发?桃李、春风就这么全都过去了,只剩下夕阳的余晖映出桑榆长长的影子。

再次来到江南,无一丝烟火之气,自己就像是一片飘逸的闲云。我留恋这青山,不想离开,青山却不一定能永远留在欣赏的人,

5、唐代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原文: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译文:

不再在朝廷宫门前陈述已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与我离疏。

白发渐渐增多催人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临近。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6、唐代殷尧藩 《端午日》

原文: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译文:

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可叹在岁月面前,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5.形容一个人老实的成语

【安分知足】: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安分守己】: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守分安命】:守分:安守本分。安守本分,遵于天命。比喻不作非分之想,一切听其自然。

【止足之分】:止:停止;分:本分。知道适可而止,知道满足的本分。

【安分守理】:安于本分,遵守事理。

老实巴交

【拼音】:lǎo shí bā jiāo

【释义】:形容人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样子。

【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这时他躺在炕上,光顾抽大烟,把一个老实巴交的老田头晾在一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