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郑板桥一生的诗句

1.谁能用郑板桥的诗句来形容他

/view/4309.htm

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

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

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

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

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

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

驯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

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

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2.谁能用郑板桥的诗句来形容他

/view/4309.htm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

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

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

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

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3.郑板桥的题墨竹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墨竹:

这是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全诗是: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4.描写郑板桥画竹子的诗

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效李艾山前辈体

(清)郑板桥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清)郑板桥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清)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题画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画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笋竹二首

(清)郑板桥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

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题画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

(清)郑板桥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题画

(清)郑板桥

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5.用什么诗最能体现郑板桥做人的节操

最能体现郑板桥做人的节操是“竹石”这首诗。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这首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6.郑板桥的题墨竹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7.为什么说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帆,堪称诗

一、其画:独创写意,着意趣味。他自谓应有“真气、真趣、真意”。

1. 画竹:擅写竹,更将款题于竹石间,以竹之“介于否,坚多节”来表达自我孤高的情操。

2. 擅画兰竹石:体貌书朗,风格劲峭,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蒋士铨题画兰诗中说:“板桥作画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是姿致。”这段话,将“书”与“画”在他作品中的关系真是说得透剔极了。

二、其书法:工楷隶,综合草隶篆楷四体,再加入兰竹笔意,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称“六分半书”,他以黄山谷笔致增强作画的气势,以“乱石铺街、浪里插篙”形容其书法的变化与立论的依据。

三、其诗文(1)去陈旧套语。(2)白话代替古典。(3)暗喻民族志节。郑燮(板桥)有二首咏竹的诗,其一为“题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既点出竹之“处境”,更直接说出竹的贞定,经得起各种磨难考验,俨然是个顶天立地、昂然不屈的烈士,令人望之生“敬”。另一首为“题画竹”: “画竹插天盖地来,翻风覆雨笔头载;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来。”前二句写画竹的气势,后二句则双写人与竹的“择善固执”及不从俗流、不为俗物的个性

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近斗茶 删繁就简三秋树,立意标新二月花等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