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离不开一个人的诗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江雪》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王安石《梅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李白《望天门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李白《独坐敬亭山》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李白《独坐敬亭山》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韦应物《滁州西涧》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 白居易《村夜》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王维《竹里馆》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杜甫《春夜喜雨》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登高》。 2.形容不分离的诗句宋代李之仪的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 我住长江源头,君住长江末尾。天天思念你呵不见你,却共饮着一条长江水。这条江水何时止,这份离恨何时息?只愿你心像我心,我定不会负你的相思意。 汉乐府《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孔雀东南飞》中 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 磐石无转移 。 如果你不能经常陪在她身边,又可以写上这两句: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又或者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中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千古名句。此诗虽为爱情诗篇,不庸俗艳丽,却深沉执着。 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形容分不开的成语比肩并起 比:并。肩并肩地一齐起来。比喻同时相随而起。 出处:《荀子·非相》:“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比目连枝 比目:比目鱼,传说仅一眼,须两鱼并游;连枝:连在一起的树枝。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和朋友。 出处:元·贾固《醉高歌过红绣鞋·寄金莺儿》:“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儿。” 比翼连枝 比翼:鸟名。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须两两齐飞。比喻夫妇亲密不离。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寸步不离 寸步:形容距离很近。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 出处: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吴黄龙中,吴郡海盐有陆东,妻朱氏,亦有容止,夫妻相重,寸步不离,时人号为比肩人。” 如影随形 好象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出处:《管子·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汉·刘向《说苑·君道》:“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 双栖双宿 宿在一起,飞在一起。比喻相爱的男女形影不离。 出处: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双宿双飞 宿在一起,飞在一起。比喻相爱的男女形影不离。 出处: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衔尾相随 衔:马嚼子;尾:马尾巴。马嚼子接着马尾巴。形容一个紧跟着一个,成单行前进。 出处:《汉书·匈奴传》:“如遇险阻,衔尾相随。” 响答影随 如应声和答、形影相随。比喻两者紧密相连。 形影不离 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 形影相附 在孤寂的处境中相依相伴。同“形影相依”。 形影相随 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出处: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窃感《相鼠》之篇,无礼遄死之义,形影相吊,五情愧郝。”唐·崔峒《江上书怀》:“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登高回首罢,形影自相随。” 形影相依 ①指在孤寂的处境中相依相伴。②形容孤单无依。③互相依靠,紧密相连。 一步一趋 ①形容紧跟着行走。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随别人。常含贬意。 出处: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斜睨之,美而艳,一步一趋,相离仅尺咫耳。” 影形不离 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 出处:老舍《赵子曰》:“他的面貌、服装比赵子曰的好看的不止十倍,可是他们两个是影形不离的好朋友。” 坐卧不离 指时刻相随。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八回:“琼英从小聪明,百伶百俐,料道在此不能脱生,又举目无亲,见倪氏爱他,便对倪氏说,向邬梨讨了叶清的妻安氏进来。因此安氏得与琼英坐卧不离。” 4.比喻唐代诗人学习努力,并以态度认真进行创作是分不开的的诗句原文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与为布衣之交。 译文 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开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普通老百姓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后因以“推敲”指斟酌字句。亦泛谓对事情的反复考虑。 此故事不正是表明使人为一个字而做出的努力和认真细致的态度吗???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