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的严格标点,老师说,古诗词里只能用顿号逗号句原词如下: 苏轼《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词牌虞美人格律正格(李煜)如下: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句),仄(领)仄(领)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句),仄(领)仄(领)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做句或读。古代是没有标点的,因此要“明句读”(又称句逗),即读书人在文章中自行加注的记号。如上面的《虞美人》中标注的“句”和“韵”都是在词中句读的一种,另还有一种叫“豆”,如《霜天晓角》(辛弃疾正格): 中平中仄(韵),中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句),中中仄(豆)、平平仄(韵)。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中平平仄仄(韵),中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句),中中仄(豆)、平平仄(韵)。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落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你老师所说的逗号、句号指的大概是“句”,顿号则大概是指“豆”吧。至于苏词中的问号、辛词中的叹号则是今人为表现其语气而加的,改成句号也无妨。 2.诗词赏析《有美堂暴雨》【这里有3篇,供你参考】此诗通首描写暴雨,而前半篇与后半篇用的是两种手法。 用传统的术语来 说,是前赋后比。它首联非常特征地写出了雨前一刹那的气氛。 在拨不开的浓 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两即将来临。次联,三 句是想象,四句是亲见。 杜甫《朝献太清宫赋》有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 之水旨立。”苏轼在此时不能不想到他敬爱的前辈所创造的这联惊人奇句,而 随风而至的雨却已从东飞来,自然凑泊。 在诗的后半,作者接连用了几个比喻 来形容这场暴雨。一写雨势之来,竟如金杯中斟满的酒高出了杯面,二写雨声 之急,竟如羯鼓被千枝鼓杖赶着打击,充满敲铿之声。 也评苏轼当时正在有美 堂中宴饮,筵中有鼓乐,所以见景生情,因近取譬。但诗人飞腾的想象并没有 到此为止,他忽然想到他的另一位敬爱的前辈李白的故事。 这一场暴雨也许是 老天爷为了使醉中的李白迅速醒来,好写出许多气势如翻江倒海的诗篇,所以 特地将雨洒在他的脸上吧。从而充分地表达了他的内心活动。 暴雨是谁都经历过的,但只有诗人,才能够将生活中这种常见的、但又是 稍纵即逝的景物赋与永恒的意义,从而显示了它的美。但必须注意的还在于苏 轼写的是一座近海城市山上看到的暴雨,而不是在什么别的地方看到的;同时, 他写的是一位诗人特有的想象和感受,而不是别人的想象和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诗的首联写暴雨欲来之势。 “游人脚底一声雷”,这句话一方面表现出夏天暴雨前霹雳往往自地而起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山的地势之高。对句在描写平地霹雳之后续写乌云压座。 所谓“顽云”,所谓“拨不开”,都活话出乌云低沉.浓密的情态,说明气压极低,空气似乎像凝固了一样。乌云低而密,带电云离地甚近,雷声也就像自地而起了。 从自然现象来看,这两句应是倒装。作者先写雷声,后写了云,这样写使诗更具有惊人的气势。 在描写暴雨的前奏之前,颔联接着写暴雨自远而近的情景。风而言“黑”是紧承首联对句,极写当时天昏地暗的景象。 “吹海立”是对风的狂暴的极度夸张,是对由风吹来的水的翻卷而引起的联想。颈联写暴雨的远景,一连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正面描写暴雨的声势,出句属见,写倾盆的雨势;对局属闻,写急促的雨声。 这一联的以“金樽凸”和“羯鼓催”分别比喻雨势和雨声,使文章形象.生动.贴切,使人如见如闻。尾联仍写雨,但却别开生面。 出句用李白醉中写诗的事以及大雨激发了自己的诗思,要像李白那样醉中挥毫,写出像美玉般的诗篇。这样,诗就不是单纯的对暴雨的描摹,而能出文以遐思逸想,使诗大放异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声钟吕 气势逼人 ——苏轼诗《有美堂暴雨》赏介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东坡词“自是一家”,以豪放为其特征。苏轼诗其实也直追李白,不乏豪放雄奇之作,《有美堂暴雨》即为一例。 《瓯北诗话》载:“坡诗有云:‘清诗要锻炼,方得铅中银’。然坡诗实不以锻炼为工,其妙处在乎心地空明,自然流出,一似全不着力而自然沁人心脾,此其独绝也。” 读《有美堂暴雨》,直觉诗声如钟吕,天风海雨逼人,景象超迈,诗句如涌泉汩汩流淌,称心而出,无丝毫雕琢痕迹。 此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苏轼通判杭州时。 杭州乃山水胜地,尤以西湖闻名天下。西湖东南角有吴山,地势高敞,濒临湖水,山不高而秀。 山上之“有美堂”,为杭州太守梅挚于嘉佑二年所建。熙宁六年初秋,苏轼饮于有美堂,忽遇暴雨,即兴写下这首七言律诗。 首联先写暴雨将至。一声霹雳,忽如其来,犹如在脚下响起,转眼间,乌云密布,挥洒不去,大有黑云压座堂欲摧之势。 此联起笔雄壮,突兀而来,渲染出初秋时节,暴雨忽至的惊人气势。颔联写暴雨倏忽倾泻。 “天外”,犹言极远;“黑风”,承上联写云黑风狂,霎时间天昏地暗,写出暴雨倾盆时天地失色的骇人情景;“吹海立”,以想象夸张的手法描述怒水狂涛如山壁耸立的景象。水何得而立?《五杂俎》作者谢肇氵制以其亲身经历解说此句谓:“余……奉使过海,中流有龙焉,倒垂云际,离水尚百许丈,而水涌起如炊烟,真与相接,人见之历历可辨也。 始信‘水立’之语非妄。”吴山距海较远,苏轼其实是不能望见大海的,然而,吴山东南却是钱塘江出海口,虽为想象,也在情理之中。 对句“浙东飞雨过江来”,与出句情景相合,形神俱工。狂风挟着暴雨越江而来,与出句所绘景象构成一幅风云际会、骤雨狂涛的天地奇观。 苏轼此联极尽夸张想象之能事,景象阔大,前人评其“壮哉”! 前两联写雨,由远及近。颈联则状眼前之景。 有美堂下的西湖此刻是怎样一幅情景呢?苏轼以其妙思奇想,与海、天相较,极言其小,将西湖喻为一只“金樽”,水波潋滟,大雨倾盆,金樽如满盛琼浆。一“凸”字,形象地刻画出“金樽”水满将溢未溢之状,从侧面烘托了雨势。 遥望中西湖坦荡。 3.诗词赏析《有美堂暴雨》【这里有3篇,供你参考】此诗通首描写暴雨,而前半篇与后半篇用的是两种手法。 用传统的术语来 说,是前赋后比。它首联非常特征地写出了雨前一刹那的气氛。 在拨不开的浓 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两即将来临。次联,三 句是想象,四句是亲见。 杜甫《朝献太清宫赋》有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 之水旨立。”苏轼在此时不能不想到他敬爱的前辈所创造的这联惊人奇句,而 随风而至的雨却已从东飞来,自然凑泊。 在诗的后半,作者接连用了几个比喻 来形容这场暴雨。一写雨势之来,竟如金杯中斟满的酒高出了杯面,二写雨声 之急,竟如羯鼓被千枝鼓杖赶着打击,充满敲铿之声。 也评苏轼当时正在有美 堂中宴饮,筵中有鼓乐,所以见景生情,因近取譬。但诗人飞腾的想象并没有 到此为止,他忽然想到他的另一位敬爱的前辈李白的故事。 这一场暴雨也许是 老天爷为了使醉中的李白迅速醒来,好写出许多气势如翻江倒海的诗篇,所以 特地将雨洒在他的脸上吧。从而充分地表达了他的内心活动。 暴雨是谁都经历过的,但只有诗人,才能够将生活中这种常见的、但又是 稍纵即逝的景物赋与永恒的意义,从而显示了它的美。但必须注意的还在于苏 轼写的是一座近海城市山上看到的暴雨,而不是在什么别的地方看到的;同时, 他写的是一位诗人特有的想象和感受,而不是别人的想象和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诗的首联写暴雨欲来之势。 “游人脚底一声雷”,这句话一方面表现出夏天暴雨前霹雳往往自地而起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山的地势之高。对句在描写平地霹雳之后续写乌云压座。 所谓“顽云”,所谓“拨不开”,都活话出乌云低沉.浓密的情态,说明气压极低,空气似乎像凝固了一样。乌云低而密,带电云离地甚近,雷声也就像自地而起了。 从自然现象来看,这两句应是倒装。作者先写雷声,后写了云,这样写使诗更具有惊人的气势。 在描写暴雨的前奏之前,颔联接着写暴雨自远而近的情景。风而言“黑”是紧承首联对句,极写当时天昏地暗的景象。 “吹海立”是对风的狂暴的极度夸张,是对由风吹来的水的翻卷而引起的联想。颈联写暴雨的远景,一连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正面描写暴雨的声势,出句属见,写倾盆的雨势;对局属闻,写急促的雨声。 这一联的以“金樽凸”和“羯鼓催”分别比喻雨势和雨声,使文章形象.生动.贴切,使人如见如闻。尾联仍写雨,但却别开生面。 出句用李白醉中写诗的事以及大雨激发了自己的诗思,要像李白那样醉中挥毫,写出像美玉般的诗篇。这样,诗就不是单纯的对暴雨的描摹,而能出文以遐思逸想,使诗大放异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声钟吕 气势逼人 ——苏轼诗《有美堂暴雨》赏介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东坡词“自是一家”,以豪放为其特征。苏轼诗其实也直追李白,不乏豪放雄奇之作,《有美堂暴雨》即为一例。 《瓯北诗话》载:“坡诗有云:‘清诗要锻炼,方得铅中银’。然坡诗实不以锻炼为工,其妙处在乎心地空明,自然流出,一似全不着力而自然沁人心脾,此其独绝也。” 读《有美堂暴雨》,直觉诗声如钟吕,天风海雨逼人,景象超迈,诗句如涌泉汩汩流淌,称心而出,无丝毫雕琢痕迹。 此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苏轼通判杭州时。 杭州乃山水胜地,尤以西湖闻名天下。西湖东南角有吴山,地势高敞,濒临湖水,山不高而秀。 山上之“有美堂”,为杭州太守梅挚于嘉佑二年所建。熙宁六年初秋,苏轼饮于有美堂,忽遇暴雨,即兴写下这首七言律诗。 首联先写暴雨将至。一声霹雳,忽如其来,犹如在脚下响起,转眼间,乌云密布,挥洒不去,大有黑云压座堂欲摧之势。 此联起笔雄壮,突兀而来,渲染出初秋时节,暴雨忽至的惊人气势。颔联写暴雨倏忽倾泻。 “天外”,犹言极远;“黑风”,承上联写云黑风狂,霎时间天昏地暗,写出暴雨倾盆时天地失色的骇人情景;“吹海立”,以想象夸张的手法描述怒水狂涛如山壁耸立的景象。水何得而立?《五杂俎》作者谢肇氵制以其亲身经历解说此句谓:“余……奉使过海,中流有龙焉,倒垂云际,离水尚百许丈,而水涌起如炊烟,真与相接,人见之历历可辨也。 始信‘水立’之语非妄。”吴山距海较远,苏轼其实是不能望见大海的,然而,吴山东南却是钱塘江出海口,虽为想象,也在情理之中。 对句“浙东飞雨过江来”,与出句情景相合,形神俱工。狂风挟着暴雨越江而来,与出句所绘景象构成一幅风云际会、骤雨狂涛的天地奇观。 苏轼此联极尽夸张想象之能事,景象阔大,前人评其“壮哉”! 前两联写雨,由远及近。颈联则状眼前之景。 有美堂下的西湖此刻是怎样一幅情景呢?苏轼以其妙思奇想,与海、天相较,极言其小,将西湖喻为一只“金樽”,水波潋滟,大雨倾盆,金樽如满盛琼浆。一“凸”字,形象地刻画出“金樽”水满将溢未溢之状,从侧面烘托了雨势。 遥望中西湖坦荡。 4.《世美堂后记归有光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世美堂后记 归有光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 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 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 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 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址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鬻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 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 乃谋质金以偿鬻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①而田恶。 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 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②。 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 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 有遘悯③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 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所有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 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 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 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①俗呰窳:俗习懒惰。 ②訾省:过问,指计算、核查财目。 ③遘悯:遭受患难。4.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曾孙某以逋官物鬻于人 逋:拖延 B.岁苦旱而独收 苦:为。 所苦C.不足,则岁质贷 质:典押 D.岁一再至而已 再:二次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A.四明杨太史守址为之记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惨然谓余曰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C.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D.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 父母者,人之本也6.下列各项中能够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的一组是( )(3分)①一时名德,皆相友善 ②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③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 ④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⑤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⑥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④7.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名门之后,为人豪爽洒脱,奇异不凡,在当时很有名,同叶盛、章格交好,世美堂就是由他修建的。 B.本文是归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她治家勤俭,孝敬老人,同亲属朋友关系和睦,对丈夫全力支持,十分贤惠。 C.因为归有光喜欢读书,所以家中藏书一旦散失,妻子就让人四处寻找,最后他家里的藏书竟然多达上千卷。 D.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采用散文形式,在对生活琐事的平实朴素叙述中渗透了深沉真挚的情感,本文的风格与其相近。 8.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1) 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 (3 分)(2) 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3 分)(3)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所有恨耶?"(4 分)。 5.关于美的古诗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 红尘辗 我把萧再叹。 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有血染红尘相思醉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三十三重天,离恨天最高;四百四十病,相思病最苦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是消,不是悄。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花自飘零水自流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揽风如挽袂,执手似初呵。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 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却变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十里杨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君不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生当复来归, 死当长相思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和你擦肩而过的遗忘,成了我一生的惊涛骇浪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记得小萍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人若多情,憔悴,憔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自量,自难忘。 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纵使情深, 奈何缘浅,但不悔相思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旧事逐寒朝, 残灯落碎花。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今朝勤把银烛照,相逢犹恐是梦中。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我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一夕如月,一念如豆,一心如磐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何时休,此恨何时了,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三千世界鸦杀尽,与君共寝到天明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往事一声叹, 梦里秋芳寻不见,蓦然回首已千年 对花对酒,落梅成愁,十里长亭水悠悠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年年雪。 6.我要称赞古典美女的古文、古诗词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卫风·硕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周南·桃夭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唐·长恨歌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楚·山鬼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青玉案·元夕 7.描写花的诗句 古诗美1、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 ——米友仁《临江山》2、小春何处有梅花,想见水边篱落,数枝斜。——吴则礼《虞美人》3、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陶渊明《蜡月》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6、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7、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落北风中。 ——郑思肖《寒菊》8、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杨万里《探梅》9、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10、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高蟾《上商侍郎》11、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杜甫《宿赞公房》12、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宋之问《灵隐寺》13、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黄庭坚《虞美人》1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15、竹色溪不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至剡中》16、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1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1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之一19、五月万枝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韩愈《榴花》20、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21、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王维《山居即事》2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2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25、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26、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咏石榴花》27、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刘长卿《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28、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2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30、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31、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杜牧《初春有感寄歙邢员外》3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33、折得蔬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晏几道《清平乐》34、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5、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36、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苏轼《红梅》37、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38、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39、一树寒梅白玉条,临村路傍溪桥。——张谓《早梅》4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4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42、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王安石《临江仙》43、雪后蔬梅,时见两三花。——辛弃疾《江神子》44、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杜甫《暮春》45、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王绩《赠李征君大寿》46、雪似梅花,梅似花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吕本中《踏莎行》47、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陆游《梅》48、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荫长。——李欣《送陈章甫》49、清霜醉枫叶,淡月隐芦花。 ——许有《获港早行》50、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赵《长安晚秋》51、风光人不觉,已着后园梅。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52、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叶梦得《临江仙》5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54、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桂花》5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56、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57、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杜未《寒夜》58、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已《早梅》59、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