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文朗读篇目急需同一主题的一系列古诗文,主题不限,但篇目越多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2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3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 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6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7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潼关怀古》) 8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10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11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12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13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14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15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16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17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黄河二首 【唐】杜甫 18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黄河二首 【唐】杜甫 19 黄河摇溶天上来,玉楼影近中天台。 ----河阳诗 【唐】李商隐 20 左右分京阙,黄河与宅连。 ------陕城即事 【唐】姚合。 2.求六首主题相近或同一个写的适合朗诵的诗歌慢慢飘,慢慢飘,用你的灿烂。 我要怎么做,才能如樱花那样的春天? 我走在“ 樱花阵线”去读懂你的盛开的红艳。 水里忽现涟漪,我明白了你的词眼。 我静静欣赏她们的花瓣, 如同内向的你在我身边,我无法用眼看。 夏日雨过后,秋天的电视剧再度上演。 我用泪水去看穿,你魅力的另一面, 在被晚霞映红的景色之中 仿佛能听见, 远方传来的声音是“十三线” 谁说樱花注定是悲伤的代言? 她们是我最开心的出现, 她们留下的印象只是时间, 我并没有摘下她们其中一朵做为纪念, 因为她们还要等待更多的磨练, 去历经沧桑百年,等待更美丽的出现! 3.求同一主题的五首诗词,跪求,速度···田园诗 (1)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杜甫《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3)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3)归园田居五首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4.急~《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作《别东鲁诸公》)⑴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⑵。 越人语天姥⑶,云霓明灭或可睹⑷。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诚⑸。 天台四万八千丈⑹,对此欲倒东南倾⑺。 我欲因之梦吴越⑻,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⑼。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⑽。 脚着谢公屐⑾,身登青云梯⑿。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⒀,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⒁,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⒂,訇然中开⒃。 青冥浩荡不见底⒄,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⒅,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⒆。 虎鼓瑟兮鸾回车⒇,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21,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22,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23?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24。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25不得开心颜26! 〔 校 〕 ⑴题,《英灵》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⑵“烟涛”句,《英灵》作“烟波微茫不易求”。王本“微茫”下注:“一作弥漫。” ⑶语,《古诗笺》作“道”。王本注:“一作道。” ⑷或,王本注:“一作安。”或可,《英灵》作“如何”。 ⑸拔,王本注:“一作枝。” ⑹台,《英灵》作“姥”。四,《别裁》作“一”。王本注:“当作一。” ⑺欲,《英灵》作“绝”。王本注:“一作绝。” ⑻因之,《英灵》作“冥搜”。王本注:“一作冥搜。” ⑼至,《英灵》、《古诗笺》均作“到”。 ⑽渌,《英灵》、《品汇》均作“绿”。 ⑾着,《英灵》作“穿”。 ⑿身,《英灵》作“明”。 ⒀转,《别裁》作“壑”。 ⒁云,《英灵》作“枫”。王本注:“一作枫。” ⒂扇,《英灵》、《古诗笺》均作“扉”。王本注:“一作扉。” ⒃中,《英灵》前多一“而”字。王本注:“一作而。” ⒄浩荡,《英灵》作“蒙鸿”。 ⒅衣,《英灵》作“裳”。风,王本注:“缪本作凤。” ⒆之,《英灵》作“中”。 ⒇瑟,《英灵》作“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