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竹有关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李峤《风》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 吴均《山中杂诗》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高骈《对雪》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 卓文君《白头吟》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林断山明竹隐墙。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 郑燮《新竹》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白居易《夜雪》 夜深风竹敲秋韵。 —— 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 柳宗元《渔翁》 2.与“竹”有关的诗词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唐·杜甫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咏竹著 明·陈良规 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 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 效李艾山前辈体 (清)郑板桥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清)郑板桥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3.与陶瓷有关的诗句送许屯田诗 宋·彭汝砺 浮梁巧烧瓷, 颜色比琼玖。 因官射利疾, 从喜君独不。 父老争叹息, 从事古未有。 咏景德镇兀然亭 明·缪宗周 陶舍重重倚岸开, 舟帆日日蔽江来; 工人莫献天机巧, 此器能输郡国材。 赠昊十九 明·李日华 为觅丹砂到市廛, 松声云影自壶天; 凭君点出琉霞盏, 去泛兰亭九曲泉。 赠昊十九 明·樊玉衡 宣窑簿甚永窑厚, 天下知名昊十九; 更有小诗清动人, 匡庐山下重回首。 白玉金边素瓷胎 清·弘历(乾隆皇帝) 白玉金边素瓷胎, 雕龙描凤巧安排; 玲珑剔透万般好, 静中见动青山来。 题宣德宝石红釉碗 清·弘历(乾隆皇帝) 雨过脚云婪屋垂, 夕阳孤婺照飞时; 泥澄铁镞丹砂染, 此碗陶成色肖之。 咏宣窑霁红瓶 清·弘历(乾隆皇帝) 晕如雨后霁霞红, 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 西方宝石致难同。 插花应使花羞色, 比画翻嗤更是空。 年窑墨注歌 清·查俭堂 国朝陶瓷美无匹, 尔来年窑称第一。 不让汝定官歌均, 何况永乐之坯宣德质? 戏紫蘅中丞 清·许谨斋 宣成陶器夸前朝, 收藏价比璆琳高。 元精融冶三百载, 迩来杰出推郎窑。 郎窑本以中丞名, 中丞嗜古衡览精。 网罗法物供品藻, 三千年内纷纵横。 范金合土陶最古, 虞夏商周谁复数。 约略官均定汝柴, 零落人间搜出土。 中丞嗜古得遗意, 政治余闲呈艺可。 雨过天青红琢玉, 贡之廊庙光鸿钧。 景德镇神游 美·郎菲罗 偶作飞鸟来此地, 景德镇上望无余。 俯看全境如焚火, 三千炉灶一齐熏。 充满天际如浓雾, 喷烟不断转如轮。 苍黄光彩凝画笔, 朵朵化去作红云。 重临镇厂感赋志事 清·唐英 重来古镇匪夷想, 粤海浑如觉梦乡。 山面水心无改换, 人情物态有存亡。 依然商贾千方集, 仍见陶烟五色长。 童叟道旁争识认, 须眉虽老未颓唐。 丁峁仲冬返洵阳,留别珠山陶署 清·唐英 廿载须眉江上翁, 渔滨栖息故乡同。 马鞍山碧里村雨, 鸭尾船轻昌水风。 鬼儡丰神箫鼓外, 报酬事业榷陶中。 霜清使节洵阳道, 枫意如春万树红。 窑民行 清·沈嘉徴 景德产佳瓷, 产瓷不产手; 工匠来八方, 器成天下走。 陶业活多人, 业不与时偶; 富户利生财, 穷工身鍸口。 食指万家烟, 中外贾客薮; 坯房蚁蛭多, 陶火烛牛斗。 都会罕比雄, 浮色抵一拇。 昌江杂咏(选二首) 清·凌汝锦 重重水碓夹江开, 未雨殷传数里雷; 舂得泥稠米更凿, 祈船未到镇船回。 百种佳瓷不胜挑, 霁红霁翠比琼瑶; 故家盆盎无奇品, 不羡哥窑与定窑。 浮梁竹枝词(选一首) 清·郑风仪 碓厂和云舂绿野, 贾船带雨泊乌蓬; 夜阑惊起还乡梦, 窑火通明两岸红。 陶阳竹枝词(选九首) 郑廷桂 蚁蛭蜂巢巷曲斜, 坯工日夜画青花; 而今尽是都鄱籍, 本地窑帮有几家。 坯房挑得白釉去, 匣厂装将黄土来; 上下纷争中渡口, 柴船才拢槎船开。 码头柴槎各分堆, 伙计收筹记数来; 窑位客行催要紧, 先后三日一回开。 巧样瓷名尚脱胎, 金边细彩暗炉开; 寿溪不是侬家卖, 昨日新窑试照来。 青窑烧出好龙缸, 夸示同行新老帮; 陶庆陶成齐上会, 酬神包日唱单腔。 九域瓷商上镇来, 牙行花色照单开; 要知至宝通洋外, 国使安南答贡回。 轻灵手巧补油灰, 估得明堆又暗堆; 好约提篮小伙伴, 黄家洲上走洲来。 鹅颈滩头水一湾, 驳船禾秆积如山; 瓷件茭成船载去, 愿郎迟去莫迟还。 五月节迎师主会, 六月还拜风火仙; 龙缸曾读唐公记, 成器成人总靠天。 追赠昊十九 清·朱琰 丹泉兄弟知名久, 甄土新裁总后尘; 独有琉盏在江上, 壶中高隐得诗人。 4.和竹相关的古诗词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宋.苏东坡)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咏竹(傅庞如) 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 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 咏竹(七律) 茅舍小桥流水边,安居落户自怡然。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 身负盛名常守节,胸怀虚谷暗浮烟。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 竹 唐·李建勋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 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5.与竹相关的诗词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 (清)康有为 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竹诗词自序 周芳纯1991年元旦 安居三年半,静坐读诗篇。 华夏竹文化,源远数千年。 诗词如潮海,无力仔细看。 浏览逾万卷,选编万余言。 古今诗竹者,常学竹风格。 虚心属秉性,高节贵终生。 狂风竿不弯,暴雨肤更洁。 酷署生清阴,严寒葆翠色。 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罴。 衣食住行用,无不劳此君。 贡献愈卓越,砍伐更加烈。 此风若不止,竹林尽毁灭。 我编竹诗词,奉献给读者。 劝君爱惜竹,弘扬竹风格。 “水调歌头·咏竹” 钱樟明 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 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 扬首望青天 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 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 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入垂帘。 造福何论早晚? 成材勿计后,鳞爪遍人间。 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 七律·答友人 ** 1961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年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病中见窗外竹感赋 ** 1952年3月4日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题竹 ** 1963年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咏竹 方志敏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竹 (题画诗) 邓拓 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 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岁寒三友 (题画诗) 陶行知 万松岭上松,鼓荡天风, 震动昆仑第一峰。 千军万马波涛怒;海出山中。 竹绿梅花红,转战西东, 争取最后五分钟,百草千花休闲笑, 且待三冬。 《萧湘竹子诗词》代序 熊文愈 1991年4月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 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诗词书画卷,卷卷有竹篇。 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间。 竹溪六君子,竹林七大贤。 东坡有三绝,板桥更超前。 刚直凌云志,虚怀不私偏。 郁郁婆娑叶,经冬不凋残。 迎风更潇洒,亮节益韧坚。 群承竹风格,研竹数十年。 业余集诗画,选纂万余言。 宏扬竹文化,四海共仰瞻。 我亦爱竹者,相逢庆有缘。 聊聊记数语,以电竹诗篇。 咏 竹 宋·文同 (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 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浸沙一万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 摘自《132名中国国画家》 春江晓景 宋·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笋 宋·王元之 数里春畦独自寻。迸犀抽锦乱森森。 田文死去宾朋散。抛掷三个玳瑁簪。 摘自《咏物诗选》 谢刘仲行惠笋 宋·朱子 谁寄寒林新属笋,开奁喜见白参差。 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摘自《咏物诗选》 竹 唐·李建勋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摘自《咏物诗选》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 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竹 唐·韦式 竹,临池,似玉。 悒露静,和烟绿。 抢节宁改,贞心自束。 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 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摘自《古今中外21—30期合订本》 从韦续处觅绵竹 唐·杜甫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寄题江外草堂 唐·杜甫 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 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衡阳道中二绝 宋·范成大 黑羖钻篱破,花猪突户开。 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 发合江数里,寄杨商卿诸公 宋·范成大 临分满意说离愁,草草无言只泪流。 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 将别巫峡,赠南卿兄襄西果园四十亩 唐·杜甫 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 远游长儿子,儿地别林庐。 堂成 唐·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绿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呤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食笋诗 唐·白居易 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把,把来早市鬻。 竹里 清·蒲松龄 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 子猷时一至,尤喜主人贤。 摘自《聊斋诗集》 咏竹 清·吴昌硕 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 寄罢筼筜当独惆怅,何时归去看新篁。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长竹 唐·陈陶 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咏竹著 明·陈良规 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 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 摘自《健康报》1989.7.1 咏竹 宋·黄庭坚 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 6.跟竹子有关的诗句★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唐·白居易《食笋诗》 ★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子猷时一至,尤喜主人贤。——清·蒲松龄 《竹里》 ★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 清·吴昌硕《咏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清·郑板桥《竹石 》 ★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唐·陈陶 《长竹》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清·郑板桥《竹石》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清·郑板桥《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明·陈良规《咏竹著》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唐.杜甫《咏春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唐.杜甫《咏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陆游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明.徐渭《风竹》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题画竹》 ★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 ――清.王慕兰《外山竹月》 ★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 宋·范成大衡《阳道中二绝》 7.与竹子有关的诗词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沈自晋《玉芙蓉·雨窗小咏》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8.有关竹子的古诗竹 轻阁雅室逸芬芬,绿透裱纸力轻渗。 枝孤何惧风雨来,晨宵相伴得竹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唐.杜甫《咏春笋》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清·洪升: 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知春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度琼枝。 清·魏源: 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 唐·杜甫: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玉碎不改白,竹焚不毁节。 未出土时先有节,至凌云处总虚心 唐.李贺: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翠竹千竿锦苑幽,奇传每醉忆千秋。 临风摇曳湘妃泪,对月娉婷黛玉愁。 高节长称松柏侣,清名幸缔菊梅俦。 丹青留影寻常见,翰墨琴魂雅韵流 9.有关竹的诗句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唐.杜甫《咏春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唐.杜甫《咏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陆游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明.徐渭《风竹》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题画竹》 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 ――清.王慕兰《外山竹月》 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 宋·范成大衡《阳道中二绝》 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宋·范成大《发合江数里,寄杨商卿诸公》 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 唐·杜甫《将别巫峡,赠南卿兄襄西果园四十亩》 桤林碍日呤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唐·杜甫 《堂成》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唐·杜甫《竹》 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唐·白居易《食笋诗》 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子猷时一至,尤喜主人贤。——清·蒲松龄 《竹里》 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 清·吴昌硕《咏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清·郑板桥《竹石 》 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唐·陈陶 《长竹》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清·郑板桥《竹石》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清·郑板桥《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明·陈良规《咏竹著》 希望采纳!!!! 10.有关与竹的古诗是什么咏竹诗 年代:【南北朝】 作者:【沈约】 体裁:【】 类别:【】 无人赏高节。 徒自抱贞心。 咏竹 年代:【唐】 作者:【唐彦谦】 体裁:【七绝】 类别:【】 醉卧凉阴沁骨清,石床冰簟梦难成。 月明午夜生虚籁,误听风声是雨声。 咏竹诗 年代:【南北朝】 作者:【谢朓】 体裁:【】 类别:【】 窗前一丛竹。 青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 新笋杂故枝。 月光疎已密。 风来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 黄口得相窥。 但恨从风萚。 根株长别离。 咏竹 年代:【宋】 作者:【李觏】 体裁:【】 类别:【】 外边虽节目,内里却空虚。 从来汗流浃,只为写经书。 咏竹 年代:【宋】 作者:【宋庠】 体裁:【】 类别:【】 嵇阮生平忆共游,此君高节最凌秋。 见童少作并门骑,千亩留封渭水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