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诗词五首》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诗词五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能用正楷或行楷正确书写“擢”、“锦衾”、“瀚海”、“阑干”等字词,读准“擢”、“锦衾”、“掣”、“见”等字词。 (二)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诗词的能力。(三)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迢迢牵牛星》、《渡荆门送别》和《春望》(一)导语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二)学习《迢迢牵牛星》1、初读感知。 (1)播放一凄婉忧伤的曲调,教师朗读全诗。(2)继续配乐,学生朗读,了解诗歌缠绵悱恻、爱情遭挫后的痛苦忧伤的感情。 (3)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读全诗,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标出不理解的词句。(4)学生就词句理解质疑。 (5)点拨。突出:擢,意思是伸出,念为zhuó。 间,意思是隔,念为jiàn。2、品读鉴赏。 (1)再次播放凄婉忧伤的曲调,学生齐读全诗。①用两个字概括诗人借牛郎织女所抒发的感情。 (悲恨)②既然“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牛郎织女为何不“涉过银河去,互把衷肠诉”呢?这悲从何来,恨由何生呢?明确:这正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诗人正欲使读者反观出一条无边、无底、污浊的无形银河对牛郎织女自由爱情的扼杀,从有形的优美之中见出无形的丑恶。可见,织女“泣涕零如雨”的悲思是缘于其对情人的爱情被无情毁灭的悲恨。 ③自由朗读两三遍,体会诗人借牛郎织女所抒发的悲恨之情。④与同是以星喻人的马克思给燕妮的情诗《两颗星》的前半部分进行比较,体会中国古典诗歌委婉含蓄的特色。 在那遥远的蓝天上/有两颗奇异的金星/它们总是互相飞往对方/可又一辈子对立相向/为的是能有一次相会/相随合唱/正当它们要相会/忽然有一双手将它们分开。(可让学生自由朗读比较后讨论发言,最后教师点拨。) 3、诵读巩固。(三)学习《渡荆门送别》1、初读感知。 (1)出示长江示意图,其中自四川至湖北一段用异色笔勾出,或播放一段长江出三峡入平原的镜头,结合画面介绍:开元十四年(726)秋,26岁的李白,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辞别家乡(四川),乘船东下荆门,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就是诗人从四川至两湖途中所见之景,读来自有开阔、雄奇之感。 (2)指名试读课文,教师评点后再范读。(3)学生反复朗读,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4)结合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以下均为注释所未注明,若学生未提出,教师亦应讲解。) 渡远:乘船远行。云生:云彩兴起。 此句写白天的情景。故乡水:指流经四川的长江水。 作者从5岁起便随父到四川,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因此常在诗中称四川为故乡2、品读鉴赏。(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明确:这一名句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景象。 一望无际的平野使人顿时眼界开阔,滔滔奔涌的长江气势是那样雄壮。这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2)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天的美景的?明确:“月下”句写夜晚,描绘近景,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犹如天上飞下的一面明镜。“云生”句写白天,描绘远景,仰望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在日光下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3)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明确: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 (4)赏析“万里送行舟”的妙处。明确:诗句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 诗人把故乡看作送别游子离乡的母亲,其构思之独到令人称叹。3、诵读巩固。 学生朗读全诗,当堂背诵。(三)学习《春望》1、初读感知。 (1)指名读全诗,其他学生边听边圈出读不准的字词及不理解的词句。(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 (3)就仍不能理解的部分质疑。(4)师生共同活动,解决疑难。 突出“搔”、“簪”二字的读音。tVV中国绿色语文网——试题│教案│作文│课件│名著│演讲│中考│高考2、品读鉴赏。 (1)三月的长安城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诗人见了为何却堕泪惊心呢?明确:这首诗是诗人于至德二年(757)三月所作。 当时正值安史之乱,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诗人于至德元年八月被叛军捉住,押送至长安。在长安城里,诗人目睹了叛军种种的倒行逆施。 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感伤。 2.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有哪些古诗《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七年级下册语文六七单元古诗五首语文七年级下人教版 后五首古诗 《滁州西涧》韦应物(七下课外)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七下课外)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七下课外)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七下课外)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七下课外)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所有古诗词我们这是应语文版的。人教的话: 1.木兰诗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所有的古诗新版的和旧版的古诗一样!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希望你能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