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游记中的诗句西游记修真诗文全辑录 1、(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2、(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菩提祖师言) 3、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弥深。 些些狂妄天加谴,眼前不遇待时临。问东君因甚,如今祸害相侵。 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 4、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 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 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 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 5、猿猴道体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 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岂知音? 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拴牢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3-5出自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6、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苏武慢》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防微笑。 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暨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沓。 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7、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 百岁光阴似水流,一生事业等浮沤。昨朝面上桃花色,今日头边雪片浮。 白蚁阵残方是幻,子规声切想回头。古来阴能延寿,善不求怜天自周。 8、第十一回唐太宗御制榜文 乾坤浩大,日月照鉴分明;宇宙宽洪,天地不容奸党。使心用术,果报只在今生;善布浅求,获福休言后世。 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万种强徒,怎似随缘节俭。心行慈善,何须努力看经?意欲损人,空读如来一藏! 9、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 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 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知之须会无心诀,不染不滞为净业。 善恶千端 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 10、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孙悟空自报家身(部分) 自小神通手段高,随风变化逞英豪。 养性修真熬日月,跳出轮回把命逃。 一点诚心曾访道,灵台山上采药苗。 那山有个老仙长,寿年十万八千高。 老孙拜他为师父,指我长生路一条。 他说身内有丹药,外边采取枉徒劳。 得传大品天仙诀,若无根本实难熬。 回光内照宁心坐,身中日月坎离交。 万事不思全寡欲,六根清净体坚牢。 返老还童容易得,超凡入圣路非遥。 三年无漏成仙体,不同俗辈受煎熬。 十洲三岛还游戏,海角天涯转一遭。 (下略) 11、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猪八戒自述 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 不曾养性与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 忽然闲里遇真仙,就把寒温坐下说。 劝我回心莫堕凡,伤生造下无边孽。 有朝大限命终时,八难三途悔不喋。 听言意转要修行,闻语心回求妙诀。 有缘立地拜为师,指示天关并地阙。 得传九转大还丹,工夫昼夜无时辍。 上至顶门泥丸宫,下至脚板涌泉穴。 周流肾水入华池,丹田补得温温热。 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 离龙坎虎用调和,灵龟吸尽金乌血。 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 功圆行满却飞升,天仙对对来迎接。 (下略) 12、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 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辨别。既然皆己心,何用别人说?只须下苦功,扭出铁中血。 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结。拴在无为树,不使他颠劣。 莫认贼为子,心法都忘绝。休教他瞒我,一拳先打彻。 现心亦无心,现法法也辍。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 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 13、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沙僧自述 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 英雄天下显威名,豪杰人家做模样。 万国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从吾撞。 皆因学道荡天涯,只为寻师游地旷。 常年衣钵谨随身,每日心神不可放。 沿地云游数十遭,到处闲行百余趟。 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 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 明堂肾水入华池,重楼肝火投心脏。 三千功满拜天颜,志心朝礼明华向。 (下略) 14、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奉法西来道路赊,秋风渐浙落霜花。 乖猿牢锁绳休解,劣马勤兜鞭莫加。 木母金公原自合,黄婆赤子本无差。 咬开铁弹真消息,般若波罗到彼家。 15、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西江月》 色乃伤身之剑,贪之必定遭殃。 佳人二八好容妆,更比夜叉凶壮。只有一个原本,再无微利添囊。 好将资。 2.西游记中的诗句西游记修真诗文全辑录1、(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2、(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菩提祖师言)3、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弥深。 些些狂妄天加谴,眼前不遇待时临。问东君因甚,如今祸害相侵。 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4、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 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 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5、猿猴道体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 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岂知音?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拴牢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3-5出自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6、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苏武慢》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防微笑。 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暨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沓。 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7、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百岁光阴似水流,一生事业等浮沤。昨朝面上桃花色,今日头边雪片浮。 白蚁阵残方是幻,子规声切想回头。古来阴能延寿,善不求怜天自周。 8、第十一回唐太宗御制榜文乾坤浩大,日月照鉴分明;宇宙宽洪,天地不容奸党。使心用术,果报只在今生;善布浅求,获福休言后世。 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万种强徒,怎似随缘节俭。心行慈善,何须努力看经?意欲损人,空读如来一藏!9、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 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 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知之须会无心诀,不染不滞为净业。 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10、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孙悟空自报家身(部分)自小神通手段高,随风变化逞英豪。 养性修真熬日月,跳出轮回把命逃。一点诚心曾访道,灵台山上采药苗。 那山有个老仙长,寿年十万八千高。老孙拜他为师父,指我长生路一条。 他说身内有丹药,外边采取枉徒劳。得传大品天仙诀,若无根本实难熬。 回光内照宁心坐,身中日月坎离交。万事不思全寡欲,六根清净体坚牢。 返老还童容易得,超凡入圣路非遥。三年无漏成仙体,不同俗辈受煎熬。 十洲三岛还游戏,海角天涯转一遭。(下略)11、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猪八戒自述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 不曾养性与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忽然闲里遇真仙,就把寒温坐下说。 劝我回心莫堕凡,伤生造下无边孽。有朝大限命终时,八难三途悔不喋。 听言意转要修行,闻语心回求妙诀。有缘立地拜为师,指示天关并地阙。 得传九转大还丹,工夫昼夜无时辍。上至顶门泥丸宫,下至脚板涌泉穴。 周流肾水入华池,丹田补得温温热。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 离龙坎虎用调和,灵龟吸尽金乌血。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 功圆行满却飞升,天仙对对来迎接。(下略)12、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 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辨别。既然皆己心,何用别人说?只须下苦功,扭出铁中血。 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结。拴在无为树,不使他颠劣。 莫认贼为子,心法都忘绝。休教他瞒我,一拳先打彻。 现心亦无心,现法法也辍。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 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13、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沙僧自述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 英雄天下显威名,豪杰人家做模样。万国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从吾撞。 皆因学道荡天涯,只为寻师游地旷。常年衣钵谨随身,每日心神不可放。 沿地云游数十遭,到处闲行百余趟。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 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明堂肾水入华池,重楼肝火投心脏。 三千功满拜天颜,志心朝礼明华向。(下略)14、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奉法西来道路赊,秋风渐浙落霜花。 乖猿牢锁绳休解,劣马勤兜鞭莫加。木母金公原自合,黄婆赤子本无差。 咬开铁弹真消息,般若波罗到彼家。15、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西江月》色乃伤身之剑,贪之必定遭殃。 佳人二八好容妆,更比夜叉凶壮。只有一个原本,再无微利添囊。 好将资本谨收藏,坚守休教放荡。16、第二十九回 脱。 3.西游记中的全部诗词有人说,回目与书中诗词是游戏之笔,是附加的,与故事无关,那么书中叙述文字,处所命名,人物语言,不可能一律地随意胡写吧。明代以来许多人就指出这“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都明明说出了一个“心”字。第四回玉帝给了孙悟空个“有官无禄”的头衔,建了“齐天大圣”府,府内设二司,“一名安静司,一名宁神司”。这二司名字所指,不也很清楚吗?李卓吾评本说:“若能安静宁神,使是齐天大圣;若不能安静宁神,还是个猴王。”真是一语中的。第四十三回远远听到黑水河“水声振耳”,唐僧又生恐惧,孙悟空提醒他:“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之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裉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观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如果以历来塑造形象的标尺看,这段话道貌岸然,哪像孙猴子的语言?可是从“因理设像”的观点看,就是很自然了。第三十六回孙悟空对月发议论:“师父啊,你只知月色光华,心怀故里,更不知月象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规绳也。……”一大段话的内容落足在“志行功果即西天”。第八十五回行者道出“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四句颂子;第九十八回唐僧脱却凡胎后,悟空向他指明意义;等等。这些都是让一个上天入地搅乱乾坤的孙猴子一套一套地发些严肃、高深的议论。 还有,《西游记》每回都穿插了诗词,可以说书中诗词韵文比比皆是。经查考,书中许多诗词韵文是道家,特别是全真道重要人物的原作,如第八回“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是直接用元代冯尊师的《苏武慢》(可参看徐朔方先生的《评〈全真教和小说西游〉》和李安纲教授的《论〈西游记〉诗词韵文的金丹学主旨》)。 4.《西游记》中的古诗、(唐僧对小儿国国王言) 为僧者,万缘都罢;了性者,诸法皆空。大智闲闲,澹泊在不生之内;真机默默,逍遥于寂灭之中。三界空而百端治,六根净而千种穷。若乃坚诚知觉,须当识心:心净则孤明独照,心存则万境皆清。真容无欠亦无余,生前可见;幻相有形终有坏,分外何求?行功打坐,乃为入定之原;布惠施恩,诚是修行之本。大巧若拙,还知事事无为;善计非筹,必须头头放下。但使一心不行,万行自全;若云采阴补阳,诚为谬语,服饵长寿,实乃虚词。只要尘尘缘总弃,物物色皆空。素素纯纯寡爱欲,自然享寿永无穷。 41、(国丈言) 修仙者,骨之坚秀;达道者,神之最灵。携箪瓢而入山访友,采百药而临世济人。摘仙花以砌笠,折香蕙以铺裀。歌之鼓掌,舞罢眠云。阐道法,扬太上之正教;施符水,除人世之妖氛。夺天地之秀气,采日月之华精。运阴阳而丹结,按水火而胎凝。二八阴消兮,若恍若惚;三九阳长兮,如杳如冥。应四时而采取药物,养九转而修炼丹成。跨青鸾,升紫府;骑白鹤,上瑶京。参满天之华采,表妙道之殷勤。比你那静禅释教,寂灭阴神,涅盘遗臭壳,又不脱凡尘!三教之中无上品,古来惟道独称尊! 42、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 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破鬼神惊骇。挟藏宇宙,剖判玄光,真乐世间无赛。 灵鹫峰前,宝珠拈出,明映五般光彩。照乾坤上下群生,知者寿同山海。 43、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 修禅何处用工夫?马劣猿颠速剪除。 牢捉牢拴生五彩,暂停暂住堕三途。 若教自在神丹漏,才放从容玉性枯。 喜怒忧思须扫净,得玄得妙恰如无。 44、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 经云泰极还生否,好处逢凶实有之。 爱赏花灯禅性乱,喜游美景道心漓。 大丹自古宜长守,一失原来到底亏。 紧闭牢拴休旷荡,须臾懈怠见参差。 45、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 起念断然有爱,留情必定生灾。灵明何事辨三台?行满自归元海。不论成仙成佛,须从个里安排。清清净净绝尘埃,果正飞升上界。 46、 大丹不漏要三全,苦行难成恨恶缘。 道在圣传修在己,善由人积福由天。 休逞六根多贪欲,顿开一性本来原。 无爱无思自清净,管教解脱得超然。 47、第九十六回 寇员外喜待高僧 唐长老不贪富贵 色色原无色,空空亦非空。静喧语默本来同,梦里何劳说梦。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48、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刬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九九归真道行难,坚持笃志立玄关。 必须苦练邪魔退,定要修持正法还。 莫把经章当容易,圣僧难过许多般。 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不结丹。 49、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一体真如转落尘,合和四相复修身。 五行论色空还寂,百怪虚名总莫论。 正果旃檀皈大觉,完成品职脱沉沦。 经传天下恩光阔,五圣高居不二门。 5.西游记相关诗词《西游记》里诗词大致可分为四类:写景诗词、描人诗词、叙战诗词和传佛诗词。 现一一叙述于下。 一、写景诗词 唐宋诗词之中,不乏很多写景状物佳作,但没有几首能有《西游记》(后用“此书”代)诗词清白单纯。 作为一部虚幻故事,势必有许多虚幻景物的描写。而既为虚幻,故此书之中的诗词,比常寻常写景诗词少了许多现实的约束。 这便更便于作者的发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对天庭的描写,如: ……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 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琉璃盘内,放许多重重叠叠太乙丹;玛瑙瓶中,插几枝弯弯曲曲珊瑚树。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此诗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把本身并不存在的天庭描述得形象生动,仿佛真有一个天庭。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对仗工整,纯朴之词描述堂皇之境。 关于水帘洞的描写如: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冷气分青嶂,馀流润翠微; 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又: 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 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 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像个人家。【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其中美丽,读者自赏。 当然,关于西行路上的景物:村落、树林、彩霞、夕照、寺院、皇宫……个个精彩绝伦,引人入胜。引一首写秋的诗如下: 枫叶满山红,黄花耐晚风。 老蝉吟渐懒,愁蟋思无穷。 荷破青绔扇,橙香金弹丛。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排空。 【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枫叶满山红”道出时在金秋,菊花在晚风中摇曳,远行路上,蝉声“嗤嗤”“吟渐懒”,其中似乎有点点愁绪,思家?恋国?唐三藏或许正想起唐王的话“宁要家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果然“思无穷”。 “荷破青绔扇,橙香金弹丛”两句最好,十个字,便把秋之“杀”与“喜”皆道出来,一面是“荷破”,便是残败之象。古时,秋天是邢官行刑的时候,从四时看,秋为阴;秋又是战争的象征,从五行看,秋季属金。 欧阳修道“天地之义气,常以萧杀而为心”。另一面是“橙香”,道出秋的另一面特征。 所谓“春花秋实”,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故诗人用一“金”字,尽述其中喜意。尾联二句“可怜数行雁,点点远排空”表述全诗的感情基调:无论秋天的果实带给人们多么大的喜悦,毕竟西行路上,前途茫茫,不知何时返故乡。 唐和尚看到雁归,正中思乡之情怀。 吴承恩有另一经典之作,则是其写雪的: 彤云密布,惨雾重浸。 彤云密布,朔风凛凛号空;惨雾重浸,大雪纷纷盖地。真个是六出花,片片飞琼;千林树,株株带玉。 须臾积粉,顷刻成盐。白鹦歌失素,皓鹤羽毛同。 平添吴楚千江水,压倒东南几树梅。却便似战退玉龙三百万,果然如败鳞残甲满天飞。 那里得东郭履,袁安卧,孙康映读;更不见子猷舟,王恭币,苏武餐毡。但只是几家村舍如银砌,万里江山似玉团。 好雪!柳絮漫桥,梨花盖舍。柳絮漫桥,桥边渔叟挂蓑衣;梨花盖舍,舍下野翁煨榾柮。 客子难沽酒,苍头苦觅梅。洒洒潇潇裁蝶翘,飘飘荡荡剪鹅衣。 团团滚滚随风势,迭迭层层道路迷。阵阵寒威穿小幕,飕飕冷气透幽帏。 丰年祥瑞从天降,堪贺人间好事宜。【第四十八回: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 其中用词十分华丽而精确,“六出花,片片飞琼;千林树,株株带玉”、“须臾积粉,顷刻成盐”、“白鹦歌失素,皓鹤羽毛同。 平添吴楚千江水,压倒东南几树梅。却便似战退玉龙三百万,果然如败鳞残甲满天飞”,应用夸张的比喻,虚实结合,形象而生动,将大雪满天飞的景色描写得活灵活现,使人如身临其境。 同时也大量用典:“东郭履”、“袁安卧”、“孙康映读”、“子猷舟”、“王恭币”、“苏武餐毡”,把诗歌有限的容量扩充到无限的空间。 另一首描写一幅画的词也是我十分推崇的: 七贤过关,寒江独钓,迭嶂层峦团雪景;苏武餐毡,折梅逢使,琼林玉树写寒文。 说不尽那家近水亭鱼易买,雪迷山径酒难沽。真个可堪容膝处,算来何用访蓬壶? 不细品论,相信读者也会很喜欢的。 这样的诗词在《西游记》全书之中随处可见,我们在享受其中精彩的故事情节的同时,也不得不赞叹于作者写景状物的高超手法! 二、描人诗词 《西游记》作为一部小说,那么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是至关重要的。吴承恩除了通过故事的情节刻画出许多栩栩如生形象深刻的人物,同时也应用了大量的诗词来描述。 当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说书者口头上的炫耀引人而准备的。但是我们今天仔细地看,便会发现他描写人物形象的诗词,也有它自身不可估量的价值。 单说吴承恩对妖神鬼怪幻化的美貌的描写。 西天路上,众神欲试探师徒四人拜佛求经的诚意,幻化出四个美人,吴承恩在这里对四人做了仔细的描述: 妖娆倾国色,窈窕动人心。 花钿显现多娇态,绣带飘飖迥绝尘。 半含笑处樱桃绽,缓步行时兰麝喷。 满头珠翠,颤巍巍无数宝钗簪; 遍体幽香,娇滴滴有花金缕细。 |